甲午之華夏新史第六百九十八章 裝甲巨獸(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甲午之華夏新史 >>甲午之華夏新史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九十八章 裝甲巨獸(一)

第六百九十八章 裝甲巨獸(一)


更新時間:2014年01月10日  作者:終極側位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終極側位 | 甲午之華夏新史 
甲午雪恥

如果一個國家沒有海軍,那么你將失去世界,如果一個國家沒有陸軍,那么這個國家就不必存在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大國,即使他是海權國家,在海軍的投入也不一定就比陸軍多,比如說徐杰那個位面的日本,海軍的軍費就沒有陸軍高。(大英帝國作者不清楚,所以不多說,不過據說前無畏時代,海軍的火炮是要陸軍采購的……。)世界上有很多海軍大國,但是不少海軍大國同時也是陸軍大國!陸軍地位比海軍還要高!

在歐洲,除了英國之外,法國、德國、俄國都是兼修海陸的強國。(好吧,英國1戰中陸軍的表現也算不錯。)奧匈帝國更是傾向于海軍,匈牙利的議會敢說出沒好處就不讓造無畏的話,但是他敢說出不要陸軍嗎?所以在坦克這種陸戰利器出現后不久,就引起了世界第一流強國們的關注。他們根據自己得到消息來分析這類武器對于陸地戰局的影響。

將軍隊訓練成猶如一臺機械般精密的德國人,他們推崇的不是絕對力量,他們更喜歡用精妙的戰術配合雷厲風行的行動再加上精良的武備來獲得優勢。他們不喜歡長時間的戰斗,在徐杰那個位面上。德國從普法戰爭結束后一直到2戰追求的都是速戰速決,如果不能速戰速決,那么等待德國的就是死亡!長時間的消耗必定會拖垮并不大的德意志帝國。1戰和2戰的德國就是這么死的。

德國人一支為自己的軍隊進攻速度而苦惱,在沒有坦克之前,德國人需要按部就班的將大量的軍隊部署到前線,然后建立出發陣地。將軍屬大口徑火炮放到炮位上,用數以噸計的彈藥將對方的防御炸成粉碎,然后士兵攻擊。在攻破一道防線后,這個過程需要再重復一遍,這還是完事順利,自己的部隊沒有遭到對方重炮部隊還擊的情況下。實際上這種情況在1戰中除了打俄羅斯之外,在西線就是比拼彈藥和防御,雙方的突破到后期都是按公里甚至米來計算。打來打去直到打的其中一方無法承受為止!而這種戰法讓德國人很是難受。畢竟英法有整個世界的資源可以來購買。德國只有本土的資源!

“我們的士兵比對方精銳,我的火炮比對方精良。我們的將軍比對方優秀。但是對方只要不停的將物資和人員轉化成武器和軍人送到戰場上然后和我們消耗,我們就會失敗。英國人有印度和加拿大。法國人有三分之一個非洲,而我們只有德意志。”小毛奇曾經這樣在議會中說道。

塹壕戰什么最可怕?一般火力打不穿的碉堡,可以快速收割步兵的機槍。還有各種速射炮。這些東西可以讓整團整團的步兵在以分鐘為單位的時間里飛灰湮滅。但是如果出現一種武器可以無視機槍的掃射,可以摧毀部分碉堡,可以擋住部分速射炮的攻擊。甚至跑的還比人快一些。有如此多的優點,難道還不夠打破塹壕體系和重炮嗎?

沒錯,75mm速射炮和重炮確實可以輕易的摧毀這些還顯得稚嫩的東西,但是在廣闊的戰線上。這些寶貴的資源都是分散布置的,即使再猛的國家也不可能將整個防線都經營的固若金湯。對于進攻方來說,他需要的是尋找一個突破口,僅此而已!而在突破了第一道防線后,裝甲部隊又可以繼續前進,為短時間內打穿數層防線提供了可能。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革命性的變化!

為此德國陸軍對于裝甲部隊非常重視,再加上他們和華夏共和國之間的關系。讓他們可以獲得更為詳盡的資料。對于華夏陸軍的主戰裝備,德國人還是有些自己的看法。首先,他們對于1號坦克并不喜歡,驕傲的德國人在機械方面的技術優勢讓他們看不上這種不到10噸的東東。對于上面的37mm炮也表示了十足的鄙視。為此,他們為自己的新式坦克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我們的坦克必須裝備50mm的火炮,而且身管長度要達到40倍以上。只有這樣,我們的坦克才可以有足夠的穿甲能力。正面裝甲厚度必須在40mm以上,以便抵御75mm口徑以下的火炮的攻擊。同時正面裝甲和傾角必須有45度。在速度方面。新式坦克的公路速度不應低于20公里,越野速度不應低于10公里。戰車行程應該在150公里左右。戰車的總重量不應該低于15噸。”興登堡在給陸軍部的報告中這樣寫道。

德國人想要擁有的不僅僅是一種新式坦克,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完善的裝甲作戰體系,為此他們也搞出了一系列突擊炮和炮兵支援單位的計劃。1號突擊炮在華俄戰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這種武器在德國人看來卻并不是十分喜歡,德國人需要的是進攻,持續不斷的進攻。一旦戰斗從進攻轉入相持階段后,那就意味著德國距離失敗已經不遠。

所以德國人并不喜歡這種防御色彩大于進攻色彩的東西。雖然作為裝甲部隊必不可少的環節。但是德國人還是沒有對其抱有太大的興趣。但是此時,一名叫魯登道夫的德軍軍官從華夏戰場上獲得的資料進行了一番分析和對比。他們發現,一種大威力的突擊炮在未來戰斗中還是十分有用的。

“因為任務限制的問題。參與第一波進攻,并且時刻沖在最前沿的坦克必須要有一個能夠環射的炮塔,而炮塔的重量和限制使得坦克裝備的火炮從威力上無法和沒有炮塔的突擊炮相比。同樣的地盤,坦克如果可以裝備了50mm火炮的話,那么突擊炮就可以裝備75mm以上的火炮。防護方面也不會弱于坦克,這種硬件性能的優勢是不可忽視的。如果采用開頂戰斗室的話,那么突擊炮使用的火炮威力還可以進一步提高。”魯登道夫在陸軍聽證會上這樣說道。

在魯登道夫看來,突擊炮是在進攻中無法取代的,他比車載榴彈炮更加靠近前沿陣地,可以提供更加及時的火力支援。而因為不在最前沿,所以即使沒有可以環射的火炮,問題也不是很大,畢竟那些數量眾多而且脆弱的掩體已經被坦克摧毀,而剩余的無法被坦克摧毀的掩體和工事則交給位于靠后位置的突擊炮即可。同時突擊炮的火炮口徑巨大,發射的榴彈威力更大。用來支援步兵進攻也是十分不錯的,造價也相對低廉,可以彌補坦克數量的不足。

為此在德國新式戰車的研究計劃中,德國人還專門弄了一個突擊炮計劃,他們計劃在15噸坦克地盤上安裝88mm短炮作為裝甲部隊攻堅的補充。正面防護不低于坦克,速度可以比坦克稍微低點。同時強調了火炮的備彈數量,因為沒有炮塔,所以可以省下不少重量,在德國人看來,為了盡可能的讓每一輛精工細作的坦克都能發揮作用,他們必須擁有較強的持續作戰能力。

而在支援火力方面,德國人的選擇比華夏陸軍更有遠見,盡可能的安裝更大口徑的迫擊炮已經不能滿足德國人的胃口,他們在履帶式半敞開戰斗室中居然計劃安裝100mm以上口徑的大口徑步兵炮。迫擊炮雖然不錯,但是精度還是沒法和有膛線的火炮相比,而且射程有些近,更重要的是不能平射。而且有效射擊區間也很是問題。(比如說2戰中的德國120mm口徑的42型迫擊炮,射擊仰角在45度和85度之間,太近的目標很難命中。射程也不過6Km。)

而步兵炮則不一樣,比如說同樣是2戰中的Ig18型75mm步兵炮,其重量也只有400Kg(算上炮車重量)有效射程3800米左右,高低射界10度到73度可以說幾乎兼容了榴彈炮到迫擊炮的射擊仰角。至于2戰聞名的SIg33型150mm重步兵炮,炮重也不過1750Kg。炮彈重量38Kg(而鋼筋混凝土爆破彈的重量高達90Kg!)射程4650米,高低射界4度到75度。也就是說,在4Km以內,這種重步兵炮幾乎可以摧毀看到的一切掩體!更為可怕的是這種大威力的火炮還可以裝在38t這樣的底盤上,甚至連1號b型坦克底盤都可以勉強容納。

在仔細對比了步兵炮、榴彈炮和迫擊炮的性能和彈道優勢后,德國人認為,無論是面對西線法國人的鋼筋混凝土森林還是東線上俄國人如同潮水一般的人海,大威力步兵炮都是必須的產品。德國人不喜歡75mm級別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產品,他們很明確,遠程火力壓制的人物交給了正規的105mm級別以上的榴彈炮。德軍師一級就可以擁有105mm榴彈炮,個別的還可以有150mm榴彈炮,軍一級更有210mm重榴彈炮,可以說和任何國家比,德國的遠距離壓制火力都毫不遜色,所以他們對75mm長身管火炮并不是很感冒。相對而言,他們需要的是能在近距離輕易解決掉對方重型掩體的大口徑步兵炮和迫擊炮。


上一章  |  甲午之華夏新史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