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極側位)
雙方都在緊鑼密鼓的準備著,埃森率領的艦隊已經完成了出港前的全部準備工作,終于在一個天氣良好的晚上,在引導船的幫助下,偷偷的駛出了室蘭港,向著黃海那遙遠的戰場駛去,。而與此同時,北洋、外洋和南洋,這三支清國的主力艦隊終于在協作問題上達成了統一意見。南洋3艘戰艦,鎮海號、安海號讓這三艘戰艦的戰斗力有所提升,鎮海號作為噸位最大。火力最猛的戰艦首先進行了一番強化,。首先是將4座雙聯裝8寸露臺炮換成了4座雙聯裝的炮塔炮。而這種改變自然會使本已經有些超重的戰艦更加超重!不過這難不住那些從北洋來的工程師,他們決定從戰艦的裝甲入手,10寸厚的鋼面鐵甲被換掉,用上了新式的6寸硬化裝甲。并且適當的擴大了防護面積,最后,北洋的船工們還別處心材的為鎮海號船體兩側加了一塊名叫“防雷突出部”的東西,來增加福利。這樣以來,超重問題解決了。但是速度問題來了,重量增加,水下線性被破壞后。即使換了新的動力,航速最多也就17節了!
至于景泰號嗎。作為原先的三景艦后被南洋接收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那個坑爹的320mm加納炮換掉!同時被一起移走的還有那個巨大的露臺,隨后一座雙聯裝8寸炮塔炮被放到了前甲板上巨大的炮圈中!要不怎么說三景艦的設計還是很值得稱道的啊,4000噸出頭的小船能在前面放一個雙聯裝炮塔炮還能保持平衡,本身就不容易!隨后一起更換的還有那悲劇的法國鍋爐。上面的10多門120mm速射炮倒是保留了下來。一方面是因為經費問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如果單純掃甲板的話,120mm炮其實也能湊合。
而安海號作為曾經的一等巡洋艦。南洋艦隊也為它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精力。大英帝國在設計遠洋巡洋艦時留有大量冗余和較好的試航性,而這些在改進過程中都被轉化成實實在在的戰斗力。首尾的單裝9.2寸炮被換成了雙聯的8寸炮。在船體兩側重新加上了一層厚越3寸的硬化裝甲帶,這層裝甲的用處不在于抵御穿甲彈的攻擊。而是為了抵御穿透力極弱但是縱火性極好的苦味酸炸藥。而面對真正的大威力穿甲彈,還是要靠內部的6寸傾斜穹甲去抵擋。動力系統的改進不大,只不過是把鍋爐的管道換了一下,6寸副炮的防得以加強,同時完善了輸彈通道和彈藥庫動力艙等核心艙室的防護。如此一來,戰斗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就這樣,南洋水師提督盯褶謙就帶著3艘大改后的戰艦加入到了北洋艦隊的作戰序列中,除了航速較快的安海號較為靈活外,兩位兩艘戰艦則只能用來護航。一艘8500噸的老式裝甲巡洋艦和一艘4000噸的脆皮防護巡洋艦。掩護著8艘總噸位4萬噸的運輸船在黃海上航行。這是南洋水師在本次戰爭中的第一次行動,。所以盯褶謙對此十分重視,這不僅僅決定了兩艘戰艦以及8艘運輸船上數千人的生死,更是決定了南洋艦隊的未來!盯褶謙需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南洋水師的能力。進而在以后新建立的海軍中為南洋保的一席之地!
現階段,北洋水師和外洋水師已經在黃海和渤海全面展開,所有的戰艦和大量的通報艦已經遍布海上,雖然因為當時無線電技術的限制,在信息的時效性方面會有嚴重的滯后。但是如此眾多的戰艦在相對狹小的海域上部署,還是讓盯褶謙放心了不少。
現在的盯褶謙有些矛盾,一方面他需要一場勝利來證明南洋艦隊的作用,另一方面。他對自己手中的艦隊又不十分的信賴。根據盯褶謙自己的估算,自己的艦隊在面對1艘亞速海型裝甲巡洋艦加1艘防護巡洋艦的情況下可以保證運輸船隊的安全,如果對方有兩艘亞速海型戰艦以上的兵力的話,那么除了盡可能的掩護運輸船趁早靠近岸邊然后搶灘之外,他們沒有更好的辦法,甚至連自己的戰艦也會搭上。
而此時,埃森指揮的襲擊艦隊正在緩緩展開。對于北洋和外洋艦隊的強大實力,埃森還是頗為忌憚的。面對黃海上隨時都可能出現的北洋戰艦,埃森可不敢貿然深入這片充滿了危機的海域。所以他首先命令東方號和韃靼人號在自己的預定航線兩側搜索前進,然后兩艘亞速海型巡洋艦在確定兩翼安全后,沿著預定航線進入海區展開破交。而俄國海軍中最為強大的兩艘戰艦則在后面提供支援并且保證后路的安全。這樣雖然效率低了一些,但是安全性大為提高,而且艦隊是一個整體,一旦遇上北洋艦隊主力,俄國艦隊也可以聯合起來自保。
而北洋艦隊相對于俄國海軍來說布置的比較分散,在摸清俄國艦隊的情況之前,北洋艦隊的實力優勢會被大大削減,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反而會讓俄國艦隊獲得區域優勢。埃森的想法不得不說十分巧妙。而現在這個由4艘各型巡洋艦構成的龐大扇形編隊已經逐漸逼近盯褶謙指揮的南洋運輸船隊。而雙方對于戰場的情況卻還并不知曉。一場遭遇戰就要在黃海海域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