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修仙,自然會有雙修的問題,放心,一定會有。_
校被我問地神情發愣,單板的臉上出現一抹少有的慌亂,忽然,他又是低下臉,委屈而苦惱地低語:“秀,請別逼校,這樣校會很困擾。”
恩他還是不肯招嗎
“校去給秀叫門。”他低頭輕輕說話,轉身走了。這是很明顯地逃避。
算了,既然如此他都不肯說,必有他的苦衷,我也不該再像三姑六婆一般去追問他的秘密。我可不想讓校討厭,或是將他逼跑
校不疾不徐地走到門前,拍了拍。
“吱呀。”門開了。
“是你”天命的驚語破門而出。
校讓開身形,先前被校挺拔身姿遮住的小天命入我雙眸,他已經徹底驚呆,如見鬼魂。
我折扇慢搖地走向他,朝小弟弟瞇眼笑:“小弟弟,我們又見面了。以后……我們同住一屋,你可別惹我這個怪叔叔哦。”“啪”折扇打在他頭頂,從他身旁入竹屋。果然撲鼻的青竹淡香,讓人心平氣和,自然而然地心神安靜。
天命不恥與我同舟,將來卻要同房,也難怪他見我如同見鬼。
屋內陳設十分簡單,除了一桌四,兩旁竹制的衣櫥,就只有最里面的大通鋪。通鋪足可以睡四人,不過蓬萊三人一間也是為大家睡得寬敞。
通鋪里面的竹墻上有一扇窗戶。兩旁連有書柜,書柜里有很多書籍,似是事先準備。好奇地爬上通鋪,從書架上隨意抽了一本,是《道德經》,開始翻看。我最愛看書,故而之前父親會用修仙不能看械來讓我打消修仙的念頭。
“你怎么會入蓬萊”在校進屋后,天命小弟弟終于回神轉身,大聲質問。
我依然看手中的《道德經》:“這與你何干”
“你哼定又是用錢買通。我天命不會與滿身銅臭之人一屋”說罷,他入屋提起放在桌上的行禮,背起劍,甩臉大步出屋。校不緊不慢地跟在他身后,在他轉身用劍指我像是要罵人時關門,擋住了天命再次如同吃了灰的氣郁神情。
校將我的行禮放上桌,開始無聲無息地整理我的行裝,將衣衫折疊整齊一一放入滿是竹葉清香的衣櫥內。現在,我知道那溟海身上特殊的清香是什么,原來……是這竹香。
環顧竹屋,門邊還有洗漱的地方以及浴桶,只是不見馬桶。看來茅廁在外面。除了這些,再無其他。
轉身打開身后的窗,入眼卻是那海面斷層之處,寬闊不見邊際的瀑布壯闊地讓人驚嘆。奇怪的是夜間已不聞斷層瀑布的隆隆聲響,靜地悄無聲息,只有水霧慢慢升騰上來,讓后窗的景色如夢如幻。
真美。
“轟隆隆╠╠”天上一道閃電劃過,竟是打起了雷。只是眨眼間,“嘩╠╠”一聲,下雨了。
方才還是晴朗的夜空,此刻卻是雷云密布,聽聞海上的天氣瞬息萬變,原來是真的。
“啪啪啪”有人拍門。
校不急不躁地去開門,門外站著被淋濕的天命。
他一臉陰沉推開校入門,將行囊和劍甩在桌上,獨坐桌邊氣悶不語。
我搖頭一笑,校面無表情地再次關門。
“聽著”天命抬手指我,“你睡覺如果打呼亂動,我就把你扔下斷崖”他指向窗外的斷層。
我撲哧一笑,他氣呼呼地開始脫衣服。一直淡定的校忽然緊張:“你做什么”
天命因他的緊張而莫名:“干什么當然是脫衣服,沒看見我全身都濕了。”
“不可以”校厲喝。天命更加莫名:“你有病啊我脫衣服干你何事”
校還想說話,我說道:“校,打水洗漱。”
校張了張嘴,不再多言,屋角有一水桶,他過去發愣片刻:“公子,是冷水。”
都說修仙苦,連熱水也用不上了。
“哼,嬌生慣養的公子來修什么仙。”天命一邊扯腰帶一邊冷嘲,可是,他卻始終扯不開腰帶,他開始變得煩躁,“該死這衣服怎么這么難脫”他氣惱地用力一扯,“撕拉”一聲,腰帶被他硬生生扯裂了一節,但是腰帶依然沒有解開。
看他笨手笨腳火大的模樣,我忽然明白了一件事,“回報”他的機會到了,不由得笑看他:“小弟弟,該不是你也是嬌生慣養,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所以連衣服都不會脫吧。”
天命似是被我說中,緊奴拳,俊俏的小臉發了紅:“哼大不了不脫了”說罷,他大步朝通鋪而來,冷眼冷臉,也不看我,直接轉身盤腿坐在了通鋪離我最遠的鋪位,看他的樣子像是要這樣把自己晾干。
靠在書架邊看著他笑,他真的全身濕透了,長長的頭發都粘附在雪白的臉邊,還在時時滴水。再無白日的干凈整潔,而顯得有絲狼狽。
“你這樣會感冒的。”
“用不著你管”他閉起雙眸,冷言冷語,我忍不住逗他:“要不要我這個怪叔叔幫你脫啊。”
他的臉繃了緊,依然高傲不言。
“呵……”小弟弟心高氣傲,爹說過,要敬老愛幼,于是我也不再逗他,“校,幫他一下。”
校拿來打濕的布巾,沉下臉:“校只服侍公子,不服侍他人。”
我一愣,校生氣了。這可是破天荒第一回啊。不過他生氣的時候還是沒什么表情,呆呆的。
拿起布巾擦擦臉,校取回去給我準備洗腳水。我看天命的腰帶,他怎會扯不開。此時一看,明白了,是被他扯成了死結,又因為打濕故而越加難解。
好心上前,手尚未伸向他,他突然轉臉斜睨冷視而來,一臉殺氣,宛如在厲喝:“別碰我”
好吧,我舉手后退,好心給了驢肝肺,再不管他。說我大少爺,他連衣服都不會自己脫,我看他才是。
校已經為我端來洗腳水,將雙腳放入冷水,渾身一陣雞皮,讓我回想起六年前窮苦的時候。我們元家并非一直有無疽財。也是起起伏伏幾番沉浮。
前朝皇帝淫,亂揮霍,盤剝稅金只為滿足其私欲,致使民不聊生,路有餓殍。十二年前各地藩王紛紛起兵,百姓起義,天下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