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做霸主第五二三章:該來的恐怕必然要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重生>> 回到清朝做霸主 >>回到清朝做霸主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二三章:該來的恐怕必然要來

第五二三章:該來的恐怕必然要來


更新時間:2012年12月26日  作者:驀物  分類: 架空歷史 | 重生 | 霸主 | 驀物 | 清朝 | 甲午之戰 | 海戰 | 回到清朝 | 一戰 | 鴉片戰爭 | 冰的觸感 | 驀物 | 回到清朝做霸主 
架空歷史列表



時間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一年又一年,雖然這兩年的時光沒有發生什么特別的大事,但是歐洲各國之間的矛盾一直不斷,沙俄帝國自從第二次東北戰爭和遠東海戰戰敗,國內的局勢就變得一發不可收拾。┃飛速≌

在盡失亞洲所有板塊以后,沙皇尼古拉二世只能把目光放在巴爾干地區的爭奪,他還癡人說夢的寄予希望,可是隨著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意大利等同盟國的一步步緊逼,此時的巴爾干地區,那里還有尼古拉二世插手的分。

而遠東集團卻在這三年的時間中,逐步退出了爭霸位置,全心全力去建設各大版塊,同時這三年,算是李寧宇最最舒適的一段時間,他先后和夏威夷女王卡奧拉、荷蘭女王海倫娜把婚事辦了,也與婉兒舉行了一次小型婚禮。

現在李寧宇已經有了一個兒子,四個女兒,每天他幾乎都在享受著天倫之樂,但根據國際局勢,李寧宇開始漸漸顯然不安,一股不好的預感已經悄悄臨近,而他每過一段時間,都會主動和威廉二世聯系一番,雖然表面上只是關心一下,但他其實還是密切關注薩拉熱窩的那一槍。

也正是那一槍,引發了地球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一戰是一場主要發生在歐洲地區的全面戰事,但最后變成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性大戰,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強盛國家都卷入了這場戰爭,是世界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

在整個戰爭的過程中,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集團之間的戰斗,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協約國的勝利而告終,并導致了亞洲西部和歐洲東南部、非洲北部的奧斯曼帝國、歐洲中部的德意志帝國、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的俄羅斯帝國、歐洲中部的奧匈帝國四大帝國土崩瓦解,并促成國際聯盟的成立。

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李寧宇理解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爭霸性質的掠奪戰爭,除塞爾維亞等少數國家具有民族解放和自衛的正義性質外,其他都是非正義的,他們的正義不能根本改變整個戰爭的性質。

因為從20世紀初期開始,世界性的帝國主義大大興起,德國在俾斯麥擔任首相時代,鑒于統一德意志帝國初立,故對殖民地的爭奪較少參與,后來,鑒于國內商人勢力興起,商人要求德國政府爭取海外資源和市場,所以在威廉二世即位后,俾斯麥就那樣被罷最后加入遠東集團,可是后來威廉二世認為德國殖民地太少,原料產地及商品市場不足,就又實行了“世界政策”,要求重新劃分全球的勢力范圍。

這就自然觸犯了老牌殖民大國英國和法國雙方的各自利益,隨著第一次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機,沙皇俄國得到利益,這亦使得兩大陣營的沖突加劇,戰爭爆發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在歐洲各國的軍備競賽,其實也就是兩大軍事集團在戰前進行了激烈的軍備競賽。

德國修訂新海軍法,將海軍規模大加擴充,英國為保持海上力量優勢以維持安全,在1901年開始建造無畏艦,可是隨后德國也開始建造無畏艦類型戰艦時,英國立即采取以二對一的海軍政策,即保持自身無畏艦數量是德方之兩倍以相應付,在第二次摩洛哥危機后,又聯同法俄兩國實施三國海軍聯防,即英國在北海、法國在地中海、俄國在波羅的海分別對付德奧兩國海軍。

而在陸軍方面,由1880年到1903年,德國常備軍由42萬擴充至87萬,法國則由50萬擴充至80萬,俄羅斯也準備由80萬增加到230萬,可是最后因為種種情況雖未達標,唯其陸軍已有130萬,是全歐陸軍之冠,不過其素質卻甚為低下,無法和德法兩國的陸軍相比。

奧匈帝國的軍隊也由27萬擴漲至80萬,意大利由20萬擴大至35萬,而奧意兩國的陸軍素質皆不及德法,最后美國也響應歐洲局勢緊張將軍隊數由3萬4千人擴張至16萬。

而在各國的軍備競賽中,獨獨只有遠東軍團沒有參與,用不理解的人的話來說,遠東集團獨霸亞洲似乎就知足了,可是他們不知道,1903年底,遠東軍團炎黃級航空母艦戰斗群,已經擁有了五個,按照李寧宇的計劃,未來的五年,遠東軍團將會繼續增加航母戰斗群,直至25個,也就是每年增加五個。

在第一次摩洛哥事件出現時,德、法兩國為了爭奪在摩洛哥的本國利益,先后引發了兩次摩洛哥危機,第一次摩洛哥危機,德皇威廉二世出訪摩洛哥北部重要港口丹吉爾,最后宣稱將會保護摩洛哥的獨立及其領土的完整,使其與在摩洛哥擴張的法國關系變得緊張,這就是第一次的摩洛哥危機。

但是在各個最后的調停下,在歐洲阿爾赫西拉斯舉行了一次會議,最后達成了《阿爾赫西拉斯決議》,決議承認摩洛哥能夠獨立,但是由法國和西班牙兩國負責摩洛哥的警務,其中由法國來控制摩洛哥的海關及警察。

對此,威廉二世自然不滿,可是地球人都知道,西班牙后面的是人是李寧宇,所以威廉二世表面妥協了,隨著第二次摩洛哥危機出現。

摩洛哥發生反蘇丹的部落起義,法國當局就立即借機派兵攻占其首都非斯,德國當局則要求法國割讓部分土地作為補償,并以保護本國商人為借口,出動炮艦“豹”號駛至摩洛哥的港口阿加迪爾,戰爭一觸即發,這次行動被史家稱為“豹的跳躍”。

最后英國當局因懼怕德國挑戰其海上的霸權,因此暗中堅決支持法國,態度還十分強硬,隨后威廉二世就找到了李寧宇,可是李寧宇根本就不想摻和這件事,所以最后德國當局只好被迫退讓,與法國達成協議,以一部分給剛果為代價,德國承認摩洛哥為法國保護國,最后法、德兩國還簽訂《非斯條約》,法國正式成為摩洛哥的保護國。

但是這件事,此也使得德國與英、法兩國在這兩次摩洛哥危機里結怨更深,而德皇還揚言不會再退讓,這使戰爭危機更進一步加大。

隨后就是巴爾干半島的新問題,這里一直都被稱為歐洲各國的火藥桶,當時巴爾干半島各國為了各自的利益而發生了兩次巴爾干戰爭,并使得奧匈帝國和俄國的沖突又加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埋下深厚的導火線。

還有就是尼亞事件,奧匈帝國以保護僑民為理由派兵吞并了原由其托管的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這激起了想獲得這兩地的塞爾維亞的強烈反奧情緒,極度渴望統治全巴爾干半島的斯拉夫人。但奧匈帝國的出兵令其希望毀滅,因而反對此行動。

然后就是在英、德、法三國糾結于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的最緊張時刻,意大利突然發動了對土耳其的侵略戰爭,其實這次戰爭的起因,是來自意大利早就蓄謀染指土耳其的北非屬地的黎波里和昔蘭尼加。

雖然那里是一個荒涼之地,但對于意大利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尤其是的黎波里地處北非地中海南岸,和西西里島遙相呼應,監視地中海的較狹窄的海面,意大利把占領的黎波里看作是奪取地中海霸權和向北非擴張的一個重要步驟。為了奪取這塊土地,意大利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當時意大利就同法國訂有秘約,在的黎波里問題上法國有支持意大利的義務,在1901的意大利和沙俄帝國協議中,俄國也保證給意大利同樣的支持,最后意大利便在第二次摩洛哥危機中趁火打劫。

意大利突然向土耳其發出要求割讓的黎波里和昔蘭尼加的最后通牒,說該地區在土耳其統治下既無秩序又貧困,而且有反對意大利僑民的行為,意大利為“保護自己的聲譽和利益,決定軍事占領的黎波里和昔蘭尼加”,還要求土耳其“防止對意大利軍隊的任何抵抗行為”。

土耳其自然立即拒絕了這些屈辱的要求,意大利便對土耳其開戰。

意大利指揮部決定進行迅速的軍事打擊,以期土耳其不能作嚴重的抵抗就投降,的確,戰爭的一開始,意大利很快就擊敗了土耳其在的黎波里的少量警備部隊,并占領了的黎波里的沿海地帶,但后來當地居住的阿拉伯人對意大利的入侵進行了堅決的抵抗,使意軍未能向腹地繼續推進,戰爭拖長了。

為了對土耳其增加壓力,意大利艦隊炮轟貝魯特和達達內爾海峽。土耳其請求列強出面調停,毫無結果。俄國借此機會再次提出黑海海峽單方面向俄國艦隊開放的要求,由于英、法、德反對,土耳其政府拒絕了這一要求,戰爭一直延續到1905第三次巴爾干戰爭開始時才結束。

而1905年6月28日巴爾干半島的波斯尼亞,此日為塞爾維亞之國慶日,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在從軍演上回家途中,被一名塞爾維亞族青年槍殺。

這件事發生以后,當李寧宇收到消息的下一秒,就在深吸一口氣后,長嘆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請在書名


上一章  |  回到清朝做霸主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