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犬天下第八百四十二章 凝心針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熱血>> 惡犬天下 >>惡犬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四十二章 凝心針

第八百四十二章 凝心針


更新時間:2014年04月27日  作者:畫虎客  分類: 傳統武俠 | 熱血 | 門派經營 | 廢土 | 爭霸 | 智謀 | 言情 | 明朝 | 歷史 | 畫虎客 | 惡犬天下 
sodu,,返回首頁

sodu

崇禎平生最怕的,就是別人說他昏庸無道.大明朝的國勢衰落到這等地步,大小官僚少有不貪贓者,而這位大明天子卻是最勤奮的人,每日都忙于政務,時常批閱奏章直到深夜,勞心勞力,這也是他年紀并不大,卻容顏衰老得好似五六十歲老人的原因。

只可惜國運并非憑著一人之力就能扭轉,哪怕這個人是皇帝亦是如此。

華不石不要銀兩錦緞的賞賜,只要一副墨寶,而且又說皇帝是有道明君,要將此墨寶留存子孫萬代,意指大明朝的江山也會延續千秋萬代,正是為投崇禎皇帝所好。

果然不出所料,崇禎臉上微現笑容,道:“難得華卿忠心為國,朕就如你之愿,改賜一幅墨寶罷!”

他隨即對田貴妃道:“愛妃,把筆墨拿來。”

田秀英雖然心里不愿,但皇帝開口卻也不敢違抗,當下起身走到墻邊的架前,端來了文房四寶。

宣紙在桌上鋪好,崇禎皇帝提筆潤墨,刷刷點點,很快就寫成了一幅字。

華不石跪在地上看不見桌上的字,站在旁邊的曹暮云卻能瞧得清楚,只見皇帝所寫的是“萬方同樂奏千秋”七個楷體大字,筆鋒甚是酋勁。

這句七言詩本是出自于唐朝張祜的“千秋樂”,此時在崇禎寫來,實是指大明朝江山永固,千秋萬代之意。

寫完了這七字,崇禎又在下方寫了“御題”二字,才放下筆來,道:“來人,把這幅字拿去加蓋御寶,裝裱起來,賜予華卿!”

一旁有太監應命而前,捧起桌上的墨寶出門而去。

華不石連磕了三個頭,道:“小民謝萬歲恩典。”

隨手寫一幅字,就省掉了數千銀兩的開銷,崇禎的心情大好。他滿臉笑意,原本想賞賜完就立時叫二人退出的,此刻只坐在龍榻上沒有說話。

旁邊的田貴妃卻是有些不耐煩,輕咳了一聲,待要開口時,曹暮云卻忽然搶先道:“父皇,華先生精通醫道,最擅長銀針灸療之術,有一套‘凝心針’法,對清神醒腦,補氣回元有神奇之效。父皇為國事日夜操勞,難免心神困乏,孩兒今日帶他進宮,便想讓他用這套‘凝心針’技為圣上解乏。”

田貴妃皺眉道:“陛下的龍體是何等尊貴,便是有恙也自有太醫診治,又豈能讓旁人施甚么銀針灸療之術?暮云皇兒之言也太荒謬了些!”

曹暮云卻道:“父皇,華先生的醫術世間罕有,便是宮中的太醫也有所不及,當年孩兒奉旨前往江南時曾身中劇毒,多虧華先生出手除毒才能保住性命。若非如此,暮云也斷然不敢有此提議。”

崇禎對田貴妃固然寵愛,對曹暮云亦是十分信任,當年他的這位義子奉旨到江南募集到數百萬銀兩,解決了遼東軍餉不足之困,可謂是立下一大奇功。此時聽曹暮云說得肯定,加之崇禎先前就對華不石的印象甚佳,倒也相信了七八分,道:“好了,既然是云兒的一片孝心,朕試上一試也自無妨。”

曹暮云大喜,道:“如此就請父皇移駕到后面的寢宮,讓華先生施術。”

田貴妃本來還想反對,但見崇禎已起身而行,也只得暗自咬了咬牙,也站起身來跟在皇帝身后。

寢宮就在前殿后的一進庭院中。

進到了屋內,那位老太監陳平把一只尺許見方的木箱提了進來,正是華不石隨車攜來的醫箱。

華不石扶崇禎在椅上坐定,說道:“小民這套‘凝神針法’,乃是傳自‘黃帝內經’的針灸秘術,一次行針一個時辰,可使人神清目明,通體舒暢,連續施術七日,更有補氣回元,百病俱消之效。”

他略一停頓,又道:“小民施行此術時,須得專心致志,是以還請屋內之人莫要隨意出聲說話。”

崇禎道:“華卿盡管行針便是,旁人自是不會打擾的。”

皇帝開了金口,旁人都得遵從,曹暮云在一旁恭身而立,而田貴妃也出不得聲,只得在旁邊的椅子上坐下。

華不石打開了醫箱,從中拿出幾只裝盛藥物的瓷瓶,又拿出了幾本書冊,皆是隨手擺放在桌上,最后才從箱底拿出了一只玉盒,將盒蓋輕輕打開,里面排著數十根精光閃閃,長短不一的銀針。

華不石拈針在手,也不遲疑,立刻開始施術。

一時之間,寢宮的屋里屋外一片靜默,只因為他有言在先,又得到了皇帝的首肯,是以誰都不會開口說話,大家皆屏息禁聲,連大氣都不敢出。

時間一點一點地過去,盞茶的時間過后,十余根銀針已刺在崇禎腰背肩上多處穴位之上,華不石出手運針,果然是一副全神貫注,專心致志的模樣。

崇禎坐在椅上,腰背上被銀針刺入之處并無痛楚,卻漸漸覺得頭腦清明,原本的疲倦困意和腰酸背痛都消失無蹤。他心下暗忖,云兒的介紹當真沒有錯,看來這位華先生的“凝神針”的確有些門道。

又過了一些時間,華不石仍在不緊不慢地運針施術,這位皇帝爺坐在椅上不能動彈,卻開始覺得無聊起來。他的目光瞟向面前的桌上,隨手翻看起了那幾本書冊。

這些書中有“神農本草經”,“金匱要略”,還有“千金方”,皆是一些醫書藥典。崇禎雖也算是有學問的皇帝,對于醫術卻是一竅不通,這些書全看不懂。忽然之間,他瞧見其中有一本簿簿的書冊封皮上寫著“平賊安國論”幾個楷字,當即拿到手中,翻開瞧看。

這本書冊并非醫書,卻是一篇縱談時事,探究如何平定匪患安定國邦的論文。崇禎自一登上了皇位,各境便有多路農民軍揭竿而起,奪城陷地殺官造反,這十來年這位皇帝天子被匪寇弄得焦頭爛額,在大明朝的兩大危機之中,匪患實是更甚于北境的滿清韃虜外患。

如何平定匪患,是崇禎多年來朝思夜想的事情,只可惜卻難尋良策,朝廷里的官員雖多,也同樣想不出有效的辦法,以至如今各地的農民軍逾發壯大,幾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此文所寫的正是崇禎最感興趣的內容,他當下便凝神細閱了起來。

在這篇“平賊安國論”中,先將各境的匪患詳加描述,尤其對于現今十八家義軍的特點,兵力強弱俱作了細致的分析,同時亦對大明朝的各州府的兵馬優劣有所評斷。

朝廷中的不少官員亦曾上書論及平賊之道,崇禎也曾看過不少相關的奏章,但大多是空泛而談,所提的方略看似漂亮,當真實施起來卻全沒有效果。其中原因是這些官員大多久居京師,對于農民軍的實情所知十分有限,其實不僅京官,就是駐守在各省的巡撫提督,也鑫是僅只了解一兩路義軍的情況而已,并不能真正掌控大局。

農民軍的行動極是靈活,幾路甚至十幾路齊聚在一起攻打州縣也時有發生,而朝廷一旦集中兵力征剿,立刻就分散逃遁,正如當日在豫境三十六營義軍圍攻懷慶城的情形一般。

所謂知已知彼,百戰百勝,在“平賊安國論”中,對于農民軍和朝廷兵馬的分析,就絕非崇禎以往所見的那些朝臣的奏章可比,寫此論之人,必須細加調查過各境義軍的現狀,又對朝中各州府兵馬極為了解言能做到。

而在這些分析之后,此論提出的平賊之道,名為“四正六隅,十方之網”。不過關于此道的述說卻甚是簡單,論中只提到其名,具體的施行方法卻無提及,而文章也就此嘎然而止。

這是一篇尚未終結的文章,正是寫到了關鍵之處便沒了,就好象是一桌酒席,開胃小菜和前面的幾道輔菜極是可口,待到要上主菜時卻忽然撤了席,令人心中期待卻又說不出的難受。

崇禎把那薄冊的最后兩頁來回翻了好幾遍,又在桌上的幾本書里搜找,才確信這篇“平賊安國論”真的沒有下文了。

卻在此時,只聽得華不石道:“圣上,小民的‘凝心針’已施完,圣上可自行活動,令氣血暢通。”

原來崇禎剛才一直在用心閱讀書冊,不知不覺之間就已過了一個時辰之久。

眼見著華不石將銀針收入玉盒,又把桌上的諸物一一裝入醫箱,崇禎一把抓過那本“平賊安國論”,道:“這文章可是華卿所寫么?”

華不石道:“回稟陛下,華不石才疏學淺,寫不出這等文章,此論乃是我的一位同鄉好友所寫。”

崇禎道:“那人是誰,現在何處?”

這位大明天子一直舉止雍榮,此時面上卻露出了急切的神色。

華不石道:“撰寫此文的人姓楊,名嗣昌,現在就在京師之內。”

“楊嗣昌?”崇禎念道,只覺得這個名字有些耳熟。大明朝的官吏成百上千,盡管楊家父子的職位原都不低,但如今卻已罷官了數年之久,皇帝自是難以再記得起來。

他轉頭對曹暮云道:“云兒,你可知道此人么?”

sodu


上一章  |  惡犬天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