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宋西門慶第十三章 暗流洶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水滸>> 霸宋西門慶 >>霸宋西門慶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三章 暗流洶涌

第十三章 暗流洶涌


更新時間:2013年06月22日  作者:三王柳  分類: 歷史穿越 | 水滸 | 金瓶 | 穿越 | 重生 | 三王柳 | 霸宋西門慶 
第十三章暗流洶涌

所屬目錄:

三王柳

網站首頁:

這一日,高唐州萬人空巷,都來城外亂葬崗子上解冤吐氣原來今天梁山要處決高廉滿門。不過和這些天來百姓控告的貪官污吏比起來,高夫人殷氏和殷天錫簡直就成了唱配角的陪襯了。

高唐州的贓官真叫個多,怪不得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有高廉這么個橫行無忌的知府在,底下人能好得到哪里去?殷天錫縱然驕狠,但一個人作惡有限,反倒是底下抱成團貪腐的一大撮官吏積惡如山,其吏治之馳廢,底線之淪喪,真是觸目驚心,若不是梁山打下了高唐州,這里百姓冤沉海底,永無出頭之日。

行刑者皆是梁山在高唐州招募的新兵,新兵須見血,正好拿這些禍害百姓的禽獸來練手,同時兼報私家的血海深仇,正是一舉兩得。在梁山老兵的指點下,一天斬殺下來,百余把大刀都砍缺了。金錢豹子湯隆事后搖搖頭,來這些大刀只能重新回爐了。

柴進強扶著病體,著處決了仇人,感慨萬千。西門慶把他家家傳的丹書鐵券遞了上去:“柴大哥,這個我借來把玩了兩天,現在是還你的時候了。”

丹書,御用黃綾,以特制朱砂由官家親筆書寫對寵臣的眷顧之辭,蓋皇帝印璽,最后以礬絹了,千年不壞;鐵券,形如覆瓦,面刻制詞,底刻寵臣告身和其人子孫免死次數圣獸界。質如綠玉,不類凡鐵,其字皆用金填,象虎符一樣分為左右兩塊,一塊本爵收貯,一塊付皇家內府印綬監收藏備照。

柴進呆呆地把著丹書鐵券了半天,突然手一揚,將這兩件令西門慶贊嘆不已的文物直丟進眼前的尸山血海里去,并淡淡地道:“世道如此,留之何用?”

他身邊的無嗔和西門慶均默然。西門慶雖然覺得可惜,但也沒有想著去撿回來,只是不由得暗嘆:“宋朝的鐵券,后世的憲章,在腐黨惡政之下,皆成廢物!”

梁山在高唐州安民放糧、招兵除奸已畢,終于是得勝班師的時候了,西門慶提調著小嘍羅們把府庫里未盡的浮財余糧都搬到徒駭河船上。這一次出軍,雖然施舍給百姓不少,但高廉和他手下的虎狼之吏們都是刮地皮的好手,十去七八后,留下來的戰利品依然令人咋舌,梁山算是發了筆橫財。

高唐州百姓扶老攜幼,直把梁山人馬送出十里之外,至有不能相舍舉家追隨者,這些百姓西門慶自派人妥善安置。

行軍十余日,兵馬回到梁山,晁蓋亮全隊迎接。見了公孫勝、無嗔,晁蓋大喜,再到山寨里又添了柴進、湯隆兩個頭領,不用說,自是擺筵作賀。

有人歡喜有人愁。繼山東鄆州之后,梁山又鬧動了河北高唐州,宋朝北方官場震動,貪官污吏,人人惶惶不可終日。那高唐州歸大名府博州治下,博州雖知殺了高廉,失陷了城池,但哪里敢來管?直等到梁山人馬都走了,官員們這才寫表差人申奏朝廷。

表上說甚么“本年五月,有梁山泊賊寇八萬余人馬,攻破高唐州,殺知府高廉以下官吏千余人。博州人馬,上自知州,下自吏目,皆率兵丁捕役奮勇來救,與賊巷戰于城中。賊雖為烏合之眾,然蟻附而來做困獸猶斗,亦使官軍死傷極多。仗官家洪福,朝中各位大人籌劃得宜,將士用命之下,十余日后賊人終潰,一路敗逃出城,高唐復歸國有,然城中百姓,已遭大劫。事關叛逆,理合飛行稟報,懇請朝廷派兵進剿。又及,高唐州經此一役,府庫殘破,不能恤民;博州受此兵火,亦財空糧竭,無以惠民。盼朝廷開垂天極地之慈恩,免博州賦稅,并發錢米賑濟”云云。

又有高唐州逃過一劫的官員,也都在博州知州大人的安排下,到東京城上訪。他們的上訪卻是一帆風順,不但沒有人截訪,各級官僚兔死狐悲之下,更紛紛開方便之門,直把御狀告到了徽宗皇帝駕前。

徽宗皇帝雖然昏庸,但卻有點兒小聰明。他一博州的奏表上說反賊有八萬人馬,他就先在心里樂起。自思從朕繼位以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縱有怙惡不悛之徒鋌而走險作亂,但天恩感化之下,無不受招安俯首歸降這清平世界朗朗乾坤,從哪里能冒出八萬反賊?不用問,這是博州一府故意夸大其詞了。

高唐州有流民作亂,殺官鬧府,或許是個真的,但一定沒有奏報上說的那樣嚴重。博州之所以這么報,不外乎是奏本上說的那樣,“府庫殘破,不能恤民;財空糧竭,無以惠民”,其根本原因,不是兵火之過,而是官吏們貪污太多,實在沒法子補漏了,所以趁這個巧宗兒,或假死脫身,或惡人先告狀,把故事都推到草寇的身上。

這道奏本在官家來,就和守官倉的監守自盜太多,見應付不過去了,索性把官倉一把火燒了是同一個性質。官家以明君自詡,最是個寬仁的。他想這些官兒雖然欺君,但俗話說“千里做官只為財”,他們提心吊膽,打洞扒灰,也不過是為了些微余糧而已,其實也很可憐,自己怎忍追究呢?

于是徽宗皇帝開天高地厚之恩,把這道奏本扔到一旁不理,高唐州官員,皆用好言安撫,自進宮中,和趙元奴試新花樣兒散心去了。

皇帝不急,高俅急。死了的高廉是他的叔伯兄弟,他是潑皮無賴出身,最講酒肉朋友的義氣,如果不能為兄弟報仇雪恨,以后誰還進他高二的門下傍虎吃食?如今童貫領兵和西夏作戰,不在朝中,難以借力,于是高俅就去走大太監楊戩的門路妻子的外遇。

要想打動圣心,先得揣摩上意。高俅不知道官家是怎么想的,他得先找官家的親近人問清楚了,然后才好對癥下藥,以求一舉成功。

楊戩壓根兒不想理這事,反正死的又不是自己的兄弟門生,而且高俅這廝整天在自己面前“毬”來“毬”去的,這不是成心給自己這個沒“毬”的公公添堵嗎?雖然姓高的跟自家算是同道中人,但這廝如今在官家面前忒也得寵,讓人心中妒忌,須得借此機會打壓打壓他的銳氣!

于是楊戩在高俅面前裝傻充愣,打著官腔借虛言推托,高俅見不是頭,就辭了出來,又往蔡京府里來,誰成想蔡京亦是支支唔唔,不能給他個實信兒原來蔡京還對西門慶心存指望,想要西門慶給他禳災祈福呢!如今他派出去的人正在試圖與西門慶聯絡,哪里肯來管高俅的事兒?反正梁山人馬殺的是高唐州高俅的兄弟高廉,又不是大名府他蔡京的女婿梁中書,瞎操心實屬無謂。

蔡太師已經老了,人老不以筋骨為能,能歇心一些兒,就歇心一些兒,歇下的就是掙下的。

高俅連碰釘子,不由得灰心喪氣,回到家中,坐在書房里長吁短嘆,高衙內嘻皮笑臉地上來請安,被他罵了出去。

一時間,高府里的奴仆噤若寒蟬,有機靈的便道:“若要解老爺之憂,非聞先生不可!”于是大家趕緊差人去請聞煥章。

聞煥章是高俅重金禮聘的幕客,其人頗有謀略,在京中交游廣闊,言談笑語,多為時人所重,因此高俅愛敬他,大多時候都是言聽計從。今日一見高俅郁郁不樂,家下人等馬上就想到搬兵聞先生了。

不多時,聞煥章到來,輕輕推開書房門一,便哈哈大笑道:“太尉何故少樂?”

一見聞煥章,高俅眼前一亮,趕緊起身拉了聞煥章的手落座:“好我的聞先生,你真是我的及時雨啊!但凡你能早到一刻,我還憂悶個甚么!”

聞煥章便道:“亡羊補牢,未為晚也!太尉憂悶,小生且試為太尉解頤如何?”

高俅便一五一十,將高唐州之事盡數說了,然后苦著臉道:“如今官家不理,楊戩蔡京這干人也不上心,我欲為兄弟報仇,卻是難也!”

“哦?”聞煥章聽了沉吟道,“只是江南一游,近日方回,北方居然發生了恁大事體?這梁山草賊,居然兇悍到哪些地步?與之相比,江南食菜事魔教的教首方臘算是個安份守己的了!”

高俅便拉著聞煥章的袖子道:“管他方臘圓蠟,聞先生先幫我出個主意,必要對付了梁山才是!”

聞煥章點頭道:“按說此事事關叛逆,梁山賊寇如此大弄,官家怎能不理?大人,你怎么?”

高俅道:“先生,此事必有蹊蹺!可這蹊蹺是什么?我去尋楊戩時,那小婦養的卻不理我,還拿話把子涮我!”說到委屈處時,已是氣鼓鼓的如同大蛤蟆一樣。

聞煥章搖頭道:“太尉,楊公公可倚為援而不可樹為敵,你這言語間,可得小心些!”

高俅向聞煥章深施一禮:“謝先生提點。”

聞煥章視而不見,只是拈著長須來回踱步,口中喃喃地道:“梁山,梁山……”突然間一拍手,大笑道:“大人,吾有計了!”

高俅又驚又喜:“果然是聞先生!卻不知此計如何?”

聞煥章笑道:“欲破梁山之賊,須明圣上之心。在下這一計,且先打動楊公公,必叫他與我等同仇敵愾,共謀梁山!”這正是:

欲使昏君圖叛逆,先遣佞臣做先鋒。卻不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上一章  |  霸宋西門慶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