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皇帝第315章 黑暗之前的暮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核武皇帝 >>核武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315章 黑暗之前的暮光

第315章 黑暗之前的暮光


更新時間:2013年06月16日  作者:浪子刀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浪子刀 | 核武皇帝 
  貼吧        

吧內搜索

共有1頁

回復貼:0


正因為看到新的青年一代的偉大之處,宋彪終于意識到他所塑造的這個帝國究竟有多么偉大,終于意識到這個帝國有多么的自由、優秀和美好。

在抵達廬山之前,宋彪是那么的有信心,年輕人給他無限的信心和勇氣,使得身體日漸年邁的他也變得再次青春煥發,讓他無所畏懼,讓他真正敢于憧憬一切。

正如學生們所期盼的那樣,中國人要登上月球。

在140篇的《二十年后的中國》滿分作文中,一共只有兩篇提到凡爾納之夢的登上月球,但這兩篇恰恰代表人類內心世界最大的憧憬——離開地球,飛向宇宙。

當宋彪從列車上走下來之時,他已經決心建立一個新的201S絕密工程,再用三十年的時間推動一個龐大的星球計劃,讓中國人踏足月球,在太空建立太空站。

即便沒有美蘇爭霸,沒有冷戰競爭,中國人也要獨領風騷,站在人類文明的頂點。

火車駛過武漢的時候,宋彪特意安排列車駛的慢一些,讓他有機會仔細的看一看夜色中的武漢,武漢在帝國的疆域中屬于中南地區,也屬于中部城市區。

帝國中南地區包含湖北、湖南、江西、廣西、廣東五省,而在帝國七五規劃的長江中游經濟區中,武漢、長沙、南昌將構建一個新興的城市工業區,特別是武漢,張之洞當年留下的基礎被帝國很好的繼承和發展,目前確實是中部最重要的中心城市,不管是在教育,還是經濟和科技上,它相對來說都是比較好的。

武漢的優勢在于交通,中南鐵路公司、中南重工、漢冶萍、長江船舶總公司、長江機械集團、中南機床、漢陽機械等大企業都集中于此,本地的公立和私立大學也較為集中。

在帝國工業版圖上,它也是帝國中部地區的機械、船舶、汽車、電氣制造業中心,特別是軍工業發展的最為鼎盛,因為它是帝國疆域的中心區域,這意味著帝國不管遭遇任何軍事威脅,它都處于最為安全的一個區域。

武漢、長沙、重慶、成都、西安,這些城市在帝國的軍工產業中都能算是二線產業線,在這些城市中,武漢也是唯一的長江中上游船舶制造中心,在這里生產的軍艦主要是以5000噸級以下的護衛艦、驅逐艦和中小巡邏艦,基于坦克、裝甲車的基礎而發展起來的漢陽汽車產業也較為發達,在全國汽車工業中擁有一定的地位。

宋彪每次經過這里都會想起三十年前的那場,這是武漢留給他最大的印象和記憶。

他也會想起張之洞。

經歷漸漸成為中國歷史中的一部分,他回顧往昔,經常會想到孫逸仙、張之洞、袁世凱這些已經離去的人,在記憶中,他們仿佛還是一直存在著。

在這天晚上9點左右,東方號專列才駛入廬山縣,在廬山火車南站停下來,開始了帝國皇室在這一年仲夏的悠長假期。

在皇室抵達廬山夏宮的同時,中央科學院的副院長吳訓之和其他幾位前來參加研討會的科學家也到了,宋彪很高興的邀請吳訓之等人一起參加晚上在夏宮舉行的晚宴。

雖然乘坐了一天火車的宋彪有些疲倦,但在玩也結束之后,他還是邀請吳訓之到夏宮的月泉花園座談。

帝國夏宮的規模要比中央宮大很多,畢竟是長期負責召開廬山會議的地方,其中僅是御花園就有四個,月泉花園是環繞廬山映月泉修建的一座小花園,走廊花廳和假山竹林搭配的非常巧妙,在夏宮中是以清凈幽雅而稱著的景點。

傍晚時分下起了一陣淅淅淋淋的小雨,宋彪就邀請吳訓之在月泉花園的花廳里的坐下來,聽著窗外細雨淋灑在清泉小池之上的美妙聲音,聽著風聲輕撫竹林,也頗有一番深山奇趣。

吳訓之不僅是中央科學院的副院長,也是內廷總署的資深科學顧問,但凡是要在核物理領域有所決策之時,宋彪都會邀請他過來討論相關的科學問題,應該說,雙方都還是很熟悉的。

宋彪這段時間正好就有問題要和吳訓之咨詢,既然在廬山夏宮見面了,他就決定乘著這個機會詢問一番,等吳訓之坐下來,茶水也奉送上來,宋彪就沒有過多寒暄的直接同吳訓之問道:“中央內閣考慮在七五計劃中建設中國第一座商業核電站的設想,你知道了嗎?”

吳訓之手里還端著茶杯,因為皇帝詢問的很急切,幾句客套話都沒有說完,讓他稍稍有些意外,思量片刻,他才謹慎的微微頷首答道:“內閣方面已經向我們明確了這方面的要求。”

宋彪示意吳訓之先喝茶,再等一會才繼續問道:“那你覺得可行性高嗎?”

吳訓之答道:“我覺得不是很妥,在過去的十年里,帝國的核裂變發電系統工程研究進步是很快的,但距離真正成熟可靠的商業運行肯定還有較大的差距,特別是考慮我國煤炭和水利資源很豐富的前提下,急于上核電工程似乎不是最佳的選擇。”

宋彪同意吳訓之的觀點,但追問道:“那你估計什么時候可以正式實施核裂變的商業發電項目?”

吳訓之慎重的估測一番,答道:“七五和八五繼續加強研究投入,再增建一套核裂變反應堆模擬發電機組,在阿奇特核裂變研究基地和漢中核研究院的基礎上展開更多的測驗,那么到了九五階段,正式建設第一臺實驗性商業項目就應該是可行的。”

宋彪問他道:“那你打算將新的模擬機組放在哪里?”

吳訓之答道:“我們此前在漢中和阿奇特湖區的實驗機組規模都太小,在很多臨界研究上并不能充分模擬實際商業運行的狀況,所以,此次我希望選擇在黑龍江下游的遠東無人區展開一個較大規模的模擬機組,發電規模將達到30萬千瓦的規模。”

宋彪稍作思考。

他擔心的是軍事上的威脅,因為庫頁島戰役目前還沒有完全結束,即便結束之后,日本在這一地區繼續派遣間諜活動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考慮一番后,宋彪還是同意了這個提議,道:“你可以先讓中科院和核物理研究院先做這方面的預研調查,條件合適的時候上報給中央保密局。”

吳訓之點頭同意。

宋彪對于核電站這個事情,基本的態度是支持發展,但不支持普及,更不支持過早追求商業化運營,他還是希望等到技術條件更為成熟的階段。

在黑龍江下游做一個實驗性的模擬電廠,用于更大規模的技術驗證顯然是更合理的選擇,未來即便商業化運營了,帝國在這一領域也是更多偏重于科研,而非過早的大規模使用,因為帝國是世界煤炭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水利資源也很豐富,有足夠的資源保持較為長期的電力供應發展。

宋彪對科學界肯定不是特別熟悉,他正好就乘著這個機會,同吳訓之詢問道:“如果帝國打算長期布局發展航天科技,發射人造的衛星,利用太空進行無線通訊和軍事偵察之類的事情,包括發展太空火箭,月球和火星探測這樣的航天科技,在你看來,誰會比較適合領導這方面的工作?”

吳訓之嚴肅的思索了較長的一段時間,這才同宋彪答復道:“我認為國內還缺乏這樣的合適人才,甚至在整個國際世界也缺乏這樣的人,如果一定要選,我認為D系列洲際彈道導彈的總設計師屠壽寧同志是最適合的,首先,他所深入研究的彈道導彈和航空動力學是航天科技的基礎,其次,他擁有豐富的系統研究工程的領導經驗。”

宋彪贊同的點著頭。

他原先預計也基本就是這樣。

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人類在這個領域的開拓還非常少,雖然天文物理學家在帝國及世界范圍內數量眾多,但真正需要負責這一科研的科學家必須是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人,他需要帶領一個最偉大的團隊完成飛行器的研制,并且送上太空,讓儀器在太空環境中正常的運轉。

吳訓之對此是非常有興趣的,和宋皇帝問道:“陛下,這應該是帝國第二個像核計劃一樣的龐大科研項目吧?”

宋彪頷首同意,道:“是的,我們必須用很長的時間來逐步完成這一計劃,也許需要半個世紀,也許需要十幾年,誰知道呢?就像我們最初從事核物理的研究一樣。我們中華民族曾經創造了非常重要的發明,改變了人類世界和人類文明,現在,我們應該繼續創造更為偉大的新科技,同樣的,只有我們繼續保持巨額的科研投資,不斷推進科學的進步,帝國才能更為堅實的保持在世界范圍內的領先地位。”

吳訓之很贊成的感嘆道:“陛下圣明。”

宋彪看了一下時間,見時間還早,就讓吳訓之順便將核物理研究院那邊的情況也詳細的談一談,帝國在核物理研究的兩個領域同時發展,一是核武器,二是核裂變發電站,兩個都是非常龐大的系統工程。

帝國的核武器在最近幾年中進步的速度非常快,在基本摸清楚整個核武器的理論,并且擁有了完善的產能基礎后,帝國在西北總共進行了四十多次不同情況的核爆炸試驗,整理了足夠豐富的資料和數據,目前,帝國已經完成了氫彈的小型化,也繼續不斷努力提高核彈頭的爆炸當量。

另一方面,導彈研究院也在同多家大型航空武器公司配合,一起研制更為先進的彈道導彈,在中程導彈的研制工作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后,帝國開始進行系統的洲際導彈研制計劃,一旦該計劃成功,帝國將可以直接使用洲際核導彈攻擊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足以保證帝國在軍事領域的絕對優勢。

德國優先向東和向蘇聯擴張的政策使得整個歐洲都松了一口氣,英法美等國同德國的關系依然保持的挺好,人們并沒有意識到更大規模的世界戰爭正將來臨,美國的核導彈研制計劃同樣還沒有開啟。

在世界范圍內,正在開展核武器研究工作的國家只有兩個,一個是已經成功的中華帝國,另一個就是還在基礎階段的納粹德國。

世界正在經歷著黑暗之前的暮色,夕陽普灑在世界,人們以為即將到來的是新的希望,誰能知道即將到來的卻是更為無盡的黑暗,或許對猶太人來說,他們已經體會到了什么是黑暗。

納粹德國正在屠殺猶太人,他們在歐洲都將失去立足之地。

有人恨猶太人,有人說猶太人如何厲害,如何控制了世界的經濟,控制了世界的金融權,但在宋彪看來,這一切都不過是謊言。

猶太人不過是一個悲慘而又聰明的民族,他們有自己的歷史,有自己的習俗,而所有習俗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重視教育和商業,這是他們在漫長的漂流歷史中學到的,以及保留下來的最重要的兩個民族特征,就如中國人的勤奮、忠孝仁義一樣。

猶太人或許有影響力,或許沒有,這一切都不重要。

他們只是一個很正常而又不普通的民族,僅此而已,他們的悲劇起源于宗教,而他們的成功也起源于宗教,從一開始,中國就愿意接受他們。

中國對猶太民族是如此的寬仁兼愛。

在遼寧省震旦府、天津直轄府、山東省青島府、上海直轄府、福州府、香港的國際公區都專門設置了猶太民族互助協會和猶太安置點,國會通過了《猶太人互助法案》,允許猶太人在任何情況下進入中國的國際公區暫住,等于是給猶太人免簽條約,允許猶太人在沒有任何簽證的情況下在中國國際公區避難。

上海楊浦國際公區實際上就是專門保留給猶太人的避難地,中央政府和上海政府陸續撥款修建該地區基建,擴建了數萬棟公租房,本區警察局和移民局可以根據需要,給到上海避難的猶太人提供暫時的居住點,并且為他們聯系工作,幫助他們在中國自食其力,度過在他們歷史上最為黑暗的時刻。

利用同德國、波蘭之間的特殊關系,帝國外務部和駐德國、波蘭公使館不斷為當地的猶太人提供大量的庇護,發放了數十萬計的簽證,將他們從德國和波蘭接走。

在香港、上海和震旦經商的猶太人也聯合起來捐贈款項,定期安排輪船從歐洲接送猶太人前往中國,中華慈善總會也會有定期的郵輪安排這樣的集體轉移,為猶太人提供政治避難。

一部分猶太人在抵達中國之后會再乘船前往上海,大部分則在各種協會組織和社會機構的安排下,留在中國工作,雖然大多數的猶太人都沒有中國所需要的那種的高知識和高素質技能,也并不富裕,但這并不一定就是直接關系到帝國的利益和需求。

設身處地的想。

如果東南亞繼續大規模的屠殺華人,而中國正好處于一個混亂時期,人們是否希望能有一個國家站起來主持公道,雖然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既然中國想要做一個真正的世界新霸主,中國就有必要維持這個星球上最為普遍的公正,守護正義。

除了向猶太人提供避難保護,帝國也繼續向蘇聯和哈薩克斯坦的政治難民提供保護,即使蘇聯宣稱那些是不履行人民義務的逃兵,即使蘇聯宣稱那些是反政府的政治犯,帝國還是會為所有人提供最基礎的保障。

這一切只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中華帝國可以做到這些事。

帝國可以保衛正義,而不用太在意蘇聯和納粹德國的想法。

在1940年時期大約有超過730萬的外國人生活在中華帝國的疆域中,其中約有1/2都還沒有加入帝國國籍,隨著帝國在世界上牢牢占據著第一強盛國的地位,涌入帝國疆域尋找機會,尋求生存的外國人也越來越多,

在帝國已經超過5億人口的基數上,幾百萬,即便超過一千萬的外國民族也不會讓帝國有任何驚訝,帝國更歡迎那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外籍人才加入帝國的無限未來,但也不會無情的排斥那些痛苦的或者是懷抱著新希望的人們。

世界就是這樣。

當第三次中日戰爭已再無任何懸念,當帝國采取一種環形的封鎖,將日本封鎖在貧瘠的本土島嶼之上,即便蘇德戰爭正在進入生與死的決戰之時,隨著中華帝國恢復平靜和穩定,世界也仿佛變得寧靜下來。

和平仿佛又變成了觸手可及的夢想。

英國。

它遠離世界霸主的寶座已經越來越遙遠,但在丘吉爾,還有英國政客們的心中,他們依然堅信大英帝國和盎格魯撒克遜民族的偉大,拒絕接受中華帝國的再崛起,拒絕承認中華帝國已成為世界上最有權勢的新帝國。

美國。

它遠離戰爭,向德國,也向蘇聯出口軍事裝備和戰爭資源,它剛失去了一個重要的市場,從舊金山到東京、大阪的航道徹底被關閉,想都別想。

它迫不及待的想要結束這場中日戰爭,想協調,想威脅,只是無力改變這樣的情況,它不愿意冒風險同中華帝國發生正面的沖突,雖然它很清楚隨著日本帝國的消亡,中國將再也沒有任何忌憚,亞洲已經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牽制中國,而在未來的時間里,中美將成為太平洋的正面競爭者。

美國想要在關島設立軍事基地,設立太平洋海軍的新基地,駐扎海軍和空軍,以維持對中國海軍的威懾,但是中國在消滅日本駐馬里亞納群島的軍隊時,乘著美國在關島上面沒有駐軍的特殊情況,乘亂也占領了關島,并且設立了空軍基地和雷達站。

雖然中國通過外交管道同美國協商,承諾在戰爭結束后會撤離關島,但是美國軍方并不相信這一點,美國海軍很清楚一旦中國長期占據了這里,美國本土同菲律賓殖民地之間的聯系就很容易被切斷,而美國海軍也將失去對西太平洋的威懾力。

只是事情比單純的判斷要更加復雜,即便沒有關島,中國海軍在這一區域還有塞班島、羅塔島,以及遠處的帕勞群島基地,無論怎么折騰,只要中國不愿意美國威懾西太平洋,他們就一定能做到。

美國希望將這件事用正式的外交文書確定下來,雙方簽署一份租借協議,中國承認關島的所有權歸屬美國,美國則將關島的駐軍及監管權借給中國五到十年的時間,糟糕的是中國從來就不承認這一點。

中國只承認美國擁有關島的監管權和占領權,而主權歸屬亞洲人民自身,也就是歸屬馬里亞納群島的本地人。

換而言之,無論美國是否同意租借,中國都可以得到監管權,只要中國公開扶持和承認一個馬里亞納群島政府,將美國牢牢定在侵略者和殖民者的恥辱柱上,中國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將美國驅逐出這片海域,而美國海軍現在也不愿意為了這么點事就同中國海軍交戰。

退一萬步來說,即便中美海軍交戰,美國也未必是中國海軍的對手,在向美國羅斯福總統表述這一問題時,美國海軍部已經非常明確的告誡政府的總統閣下,美國海軍正處于一個較大的劣勢中,美國政府必須重視這一問題,支持海軍部的新的造艦計劃,大量增購航空母艦。

不管是三都澳海戰,還是濟州海戰,中國海軍的航空母艦中心論都讓英美兩大海軍霸主震驚不已,當處于戰爭狀態的中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總數超過20艘時,英美的航空母艦數量還只是中國的1/3。

這是近現代海軍史中最為離奇的一刻,而這也意味著英美海軍加起來很可能還無法擊敗中國海軍。

德國。

德國正在繼續推動向蘇聯進軍的侵略政策,事實上,希特勒和納粹政府最初的計劃還是先進攻法國,報仇,同時也要占領歐洲的工業和資源,最后再進攻蘇聯。

只是在中國的支持及警告之下,希特勒被迫提前發動進攻蘇聯的戰爭計劃,他們的進展是如此之順利,足以讓世界感到害怕。

法國已經轉而開始支持蘇聯,盡可能的希望利用蘇聯牽制住納粹德國,消耗掉納粹德國的軍事實力。

蘇聯。

蘇聯正在為長期的中亞滲透政策付出代價,他們無法放棄哈薩克,即便中國愿意同蘇聯和解,蘇聯也不愿意相信中國,斯大林在維亞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委員同中國達成的初步協議中猶豫不定,是否放棄中亞,換取中國的支持保衛蘇聯。

實際上,斯大林并不需要從中國購買太多的軍事裝備,他認為蘇聯只是需要更多技術支持,需要生產更多的高射炮和鋁,蘇聯紅軍就一定能保衛國家,消滅納粹德軍。

這也意味著斯大林并不認為蘇聯有必要放棄哈薩克地區,失去這個緩沖地帶的控制權,中國的機械化軍團就將具備直接威脅蘇聯本土的機會,這是斯大林不愿意接受的情況。

在中國正式走向世界霸主的這一刻,這一年,世界也正在出現了無數的變化,各國在錯亂的局勢中尋找著對本國最有利的選擇。

對斯大林來說,他依然以為中國不可能忍受德國占領蘇聯的局面,實際上,帝國早已為此做好了一切的準備,帝國也恰恰希望德國最終戰敗蘇聯,占領蘇聯,為帝國揮師西征開啟一道歷史之門。

當斯大林決定拒絕維亞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委員達成的中蘇初步密約條件,希望重新洽談一個更有利于蘇聯,以及更符合他希望和要求的新密約時,中華帝國的偉大西征之路就已經正式開始鋪就。

共有1頁

回復貼:0

還沒有百度帳號?


上一章  |  核武皇帝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