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皇帝第272章 贏得下 輸得起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核武皇帝 >>核武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272章 贏得下 輸得起

第272章 贏得下 輸得起


更新時間:2013年05月06日  作者:浪子刀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浪子刀 | 核武皇帝 
浪子刀)


差不多是與此同時,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從財政部那里得到了一份關于中資企業在美資產總額的統計表,這份參議院要求統計的匯表將最終決定美國是否通過《美國企業保護法案》,。(,小說更快更好..)

富蘭克林.羅斯福并不愿意這么做,他同中國皇室有著一些比較特殊的關系,在他年輕時,曾擔任總統的堂叔西奧多.羅斯福病逝前曾建議他和妻子去中國旅行,因為他的妻子是老羅斯福總統的侄女,帝國皇室特別在皇宮接待了他們,并且由內廷安排他們在中國旅行訪問。

在此之前,他曾在華人社團擔任過了四年的律師,他早期的很多人脈都是范德堡家族和華人社團提供的,即便他加入了范德堡家族和華人社團并不喜歡的民主黨,在他競選紐約市參議員時,范德堡家族還是給予了一筆豐厚的政治捐款。

現在的他已經只能乘坐著輪椅,坐在辦公桌前看財政部提交的報表,但他還能記得自己前往中國旅行時,第一次見到華皇的那種驚訝之情,那時的他從未想過華皇是如此年輕,雖然華皇高高在上,也沒有和他有過太多的交談,但是那位美麗的舒皇后對美國文學和歷史的了解還是讓他深感敬佩。

美好的事物似乎永遠只能保留在記憶中,面對國內群起激憤的民情,以及國民普遍認為中國奪取了美國的就業機會的質疑,身為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總統也是深感為難。

在他第二次和華皇見面,并且是以美國總統的身份時,他曾經很有信心的承諾不會通過《美國企業保護法案》,現在看來,他也覺得自己當時的承諾過去簡單和不理智的。

財政部統計的這份報表和去年的情況有了比較大的變化,受《美國企業保護法案》可能通過的影響,一部分中資已經開始從美國市場撤離,即便如此,在美國的中資比例依然高居不下,在全美的大型上市公司中基本都有中資股份,而中資企業在美國的分公司數量仍然保持在很高的比例,。

美國最大的巨頭企業美國通用公司中,中資的整體持股比例達到1/3,在美國前五大的銀行公司中,中資平均持股都超過1/3。

美國社會有很多聲音,但是,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看到的更多還是一種進步之前的混亂,人們總是在批評美國的大學幾乎都被華人所占據,全美有1/4的大學生是華籍留學生,而那些成績最好的學生通常都是華籍。

在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看來,如果不是受排華法案的影響,這些留學生中哪怕只有1/3留在美國工作,他們都將是美國的寶貴財富。

富蘭克林.羅斯福也很清楚,人們之所以憤怒,那是因為嫉妒,以及盎格魯撒克遜人種對黃種人的恐懼,人們歧視華人已經成了習慣,所以不能理解華人為什么能成為世界強國,甚至超越了美國。

在美國總統的選舉之時,富蘭克林.羅斯福曾因為在為華人社團擔任法律顧問期間,多次為華人就排華法案的所受到的影響進行辯護,而因此為民主黨內的競選對手惡劣批評,稱他為華人惡魔操控的木偶。

正是因此,富蘭克林.羅斯福知道自己最好是讓《美國企業保護法案》通過,但他必須讓這個法案的負面影響降低到最低,限制和提倡美國制造是必須的,可這種限制更多的是應該用在保護美國的科技和技術,而不是排斥投資。

國際投資是好事,沒有英法的投資就沒有美國今日的繁榮,中資在過去的大蕭條期間之所以顯得問題嚴重,一方面是美國資本的衰弱太厲害,另一方面是中國工業崛起的速度太快,嚴重制約了美國工業,最后一方面則是因為在整個大蕭條期間,中資從1931年之后不減反增,開始更多的在美國抄底,。

在看完財政部的提交這份會讓很多美國人覺得更恐怖的事實真相后,富蘭克林.羅斯福反而覺得有必要向這場扭曲的替罪羊理論宣戰,他決定開啟自己在總統期間的第六次爐邊會談,用自己的方式告訴美國人民,不管是哪一個國家的投資,只要是來自于自由、民主和熱愛和平的國家,美國就應該歡迎這樣的國際社會的投資。

此時的富蘭克林.羅斯福忽然覺得很遺憾,作為國家領導者,他感覺自己的經驗還是不夠充足,在華皇親自訪問美國之際,他就應該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和華皇一起繼續推動中美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而不是拘泥于當時的輿論氛圍,而不是拘泥于國家經濟總量的高低。

美國注定是一個偉大的國家,這并不會因為美國重新變成世界上經濟規模第二的國家而改變,因為美國要競爭的對手是一個擁有4.75億人口,同時和美國一樣擁有數百座大學的教育之國,因為美國要競爭的對手是一個民族主義同樣覺醒,同樣和美國一樣也以自由包容著稱的現代國家,因為美國要競爭的對手是一個擁有四千年文明歷史的民族,他們在漫長的歷史中,絕大多數的時間里都領先于世界。

要理解這個道理并不難,難的是人種論和宗教對意識的障礙。

富蘭克林.羅斯福還有一個遺憾,那就是沒有在華皇抵達美國同他會晤時,更多的詢問一些關于治理國家的經驗之談,現在回想起來,這不免是一種很特別的遺憾。

但是富蘭克林.羅斯福還記得一個問題,他和華皇詢問中國人的薪水為什么如此低,華皇的回答是歷史的問題,現在至少比日本人高,因為發展的太快,如果一定要在幾十年里將中國人的薪水提升到美國水平,以如此龐大的人口規模,金融膨脹的幅度就會太厲害,而貨幣準備率也將嚴重不足,簡而言之,中國在治國的思想上相對趨于保守和穩定,以避免遭遇不測,同時在遭遇危險的時候更敢于依靠政府的力量,強行擴大中央投資和宏觀調控。

華皇親自向他承諾,如果不是受大蕭條的影響,中國人的最低薪水在過去五年中應該逐步提升50左右,現在則要等世界經濟重新復蘇,才能繼續緩慢提高,如果美國不通過《保護法案》這種損人不利己的法案,不讓世界經濟重新出現大幅度的沖擊,中國會在保證匯率穩定的前提下,逐步提高薪水開支,用十年左右的時間使得中美在勞資成本上的差距逐步縮小,。

總體而言,中圓匯率增長的可能性不會太大,但是勞資成本的增長將會維持在每年7左右,十年后,中美勞資成本的差距將縮小到30的程度,實際影響就會變小。

富蘭克林.羅斯福只是不知道自己能否等到十年時間,而在這十年中,中美經濟總量的差距會擴大到何等程度,他也很難做出一個準確的估量。

對美國來說,唯一的辦法就是繼續維持現在的關稅水平,同中國簽署一份新的通商條約,并且繼續鼓勵外資的涌入,用美國市場本身的力量撬動美國經濟的發展。

當然。

《美國企業保護法案》還是可以對付的,富蘭克林.羅斯福深知自己作為美國總統的權限,他可以否決這一法案的通過,并且命令國會重新調整法案的規則和用詞,使之更加符合美國的長遠利益,對美國和美國總統來說,目前最大的挑戰是如何盡快的恢復美國對美洲國家的影響力、領導力。

中國正在利用美國的衰退期大幅占領美洲市場,通過向巴西、墨西哥、阿根廷這樣的國家大量支出政府和銀行信貸,扶持這些國家度過大蕭條危機的同時,擴大在這些國家的投資和影響力,通過簽署雙邊互惠通商協約,擴大中國商品和資本對這些地區的輸出。

富蘭克林.羅斯福很清楚,他可以通過關稅的調整限制中國商品涌入美國市場,卻無法限制中國商品涌向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即便英法對此也無可奈何,但是英法和中國經濟之間存在著一種很重要的互補,那就是國際投資。

正是國際資本更大規模的涌向中國,甚至是美國資本在大蕭條期間大量涌入中國,并且帶去了更多的技術和人才,這才使得中國能在大蕭條期間卓越的成長起來,。

在深思熟慮之后,富蘭克林.羅斯福覺得自己有必要給華皇親自寫一封信,用電報的方式傳遞給這位皇帝,向他詢問一些在當面的會晤中不方便公開請教的問題。

如果對方是美國總統,他會怎么辦?

正是帶著這樣的疑問,富蘭克林.羅斯福以私人的身份給那位別奧.弗拉基米爾.宋皇帝陛下寫了一封書信,請教了一些很特殊的問題,措詞懇切。

這么多年過去了,華皇陛下的英文和俄文名還是那個曾經的“別奧.弗拉基米爾.宋”,確實也沒有必要作出任何變化和改正。

因為是通過電報的方式,宋皇帝收到這封特殊的私人信件時,他正好還在震旦府的遠東飯店,在視察了金州造船廠后,他又去了遠東船舶工業設計院,在那里參觀了新型戰列艦和巡洋艦的設計工作。

帝艦制造工業在列強之中屬于后起之秀,但在世界范圍內頗具特色,在整體風格上,帝艦制造更像德國,這也和中德在過去數十年間的技術交流與學習有著重要關系,但是德國海軍面臨的作戰環境同帝國截然不同,相對于德艦,帝國更加側重于機動性和適航性,在側重防御和適航性的兩個基礎原則上,帝艦在火力上必然有所保守。

特別是在1928年之后,隨著帝國將海軍的中心完全制定為航母,并且為之付出了大量的研究、測驗和科技開發,帝國在戰列艦的設計和制造上更加側重于空間的利用,減少主炮,增加防空火炮的布置,增加雷達和電子系統,增加艦載水上飛機的性能和機艙空間。

在巡洋艦的設計上,帝國采取兩條線路,一個主要的方向是作為航母的護航編隊,在這個方向上,巡洋艦更側重于綜合性能和防空、反潛,特別是在防空高射炮領域,帝國一艘護航巡洋艦上通常擁有30、75、105、125四種高射炮,部分還可能裝配口徑特殊的中德聯合研制的88mm\120mm高射炮,在30mm高射炮,帝國擁有單管、雙管和六管輪式高射速機關炮三種不同系列,。

這個方向上的巡洋艦就屬于特殊的護航巡洋艦,而另一個方向則是常規巡洋艦,通常稱之為裝甲巡洋艦,其特點是防御裝甲更為厚重,航速要求不像護航巡洋艦那么高,最高航速一般在30節至32節之間,而護航巡洋艦的最高航速則普遍高于32節。

雖然也存在護航巡洋艦擁有較高防御效果的長春級巡洋艦,但還是以護航巡洋艦統稱,而不是納入撫順級、錫林郭勒級這樣裝甲巡洋艦。

裝甲巡洋艦在設計上要求更高的作戰能力,相對于戰列艦和高速戰列艦,因為噸位限制在10000英噸一下,主炮小于8英寸,其造價一般只是震旦級戰列艦的1/10,甚至是豫州級戰列艦1/30,在大多數的海況和情況下都可以承擔主力艦的作用。

不管是8英寸主炮,還是6英寸主炮,巡洋艦的主炮通常都不能直接擊穿對手艦船的裝甲,而主要是依靠更快的射速決定戰績,所以從1928年開始,帝國裝甲巡洋艦就基本只采納6英寸為主炮,但在這兩年間,考慮裝甲巡洋艦的特殊作戰價值,也重新恢復戰巡之前的巡洋艦設計標準,在裝甲巡洋艦上采納一門三聯裝或者雙聯裝8英寸主炮為艦艏炮。

哈爾濱級巡洋艦是帝國最新的護航巡洋艦,由于88mm高射炮的性能優異,這一級巡洋艦大量使用88mm高射炮取代原有的中法聯合研制的75mm高射炮,并將防空火炮體系縮減到30mm\88mm\120mm三個層級,列裝五座雙聯裝152mm主炮,可攜帶兩架水上偵察機。

因為是航母編隊中的護航巡洋艦,水上偵察機的數量并不要求很多,兩架已經足夠,但它要求更高的反潛性能和防空性能,特別是在防空火力上,哈爾濱級巡洋艦畢竟是萬噸排水量的大型艦船,其列裝的8門120mm防空高射炮和14門88mm高射炮,以及兩種型號的30mm高射速機關炮組成的防空網火力極其強大,等同一艘3萬英噸級排水量的戰列艦,。

作為代價,哈爾濱級輕巡洋艦的主炮數量遠不如日本同期建造的最上級輕巡洋艦,而兩者基本都屬于同樣的違約艦,也就是標準排水量實際上超過1萬英噸限制的巡洋艦,哈爾濱級輕巡洋艦宣稱的排水量是9700英噸,實際上是11400英噸左右,同日本正在建造的最上級輕巡洋艦的標準排水量幾乎一致。

由于中日海軍巡洋艦競賽的問題存在,中日兩國在輕重巡洋艦排水量上的違約和造假已經是各國都知道的情況,為了避免中日因為這種競賽退出《華盛頓海軍條約》,英美對此的限制是不超過12000英噸就不算嚴重違規,并且為此聯名派武官私下和中日就此談判,而英美法意還是照舊遵守條約。

實際上,中日都有超過12000英噸的重巡洋艦,表面上是重巡洋艦,更換主炮就立刻能變成輕級別的袖珍戰列艦。

總之,正在建造中的哈爾濱級巡洋艦是帝國護航巡洋艦的一個典范代表,也代表帝艦制造中的特殊風格,同最上級對比,主炮火力降低,裝甲防御效果略好,動力系統更強,而防空火力完全不屬于同一級別的艦船。

與哈爾濱巡洋艦不同的另一級正在設計中的裝甲巡洋艦是洛陽級巡洋艦,這一級巡洋艦是裝甲巡洋艦的最新型號,標準排水量被限制在11000英噸之下,預計將列裝兩座三聯裝280mm主炮,四座152mm(6英寸)雙聯裝副炮,4門120mm高射炮,8門88mm高射炮。

由于主炮嚴重違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洛陽級裝甲巡洋艦最終是將在1935年下半年開始建造,1936下半年開始服役。

洛陽級巡洋艦代表帝國裝甲巡洋艦的另一個極端方向,即作為小型艦隊的中樞力量存在,更大范圍的承擔戰列艦的任務,并且列裝高水平和高功率的大型艦載雷達,擁有指揮周邊飛機、潛艇、艦船協同作戰的能力,同時可以彌補早期戰列艦在雷達、防空系統上的不足,。

按照帝國目前的秘密計劃,從1936年開始,洛陽級巡洋艦會突然擴大到10艘以上的建造規模,除了裝備本國海軍,還將作為其他中小盟國的主力旗艦使用,分擔帝國海軍在整個亞盟中的海軍作戰壓力。

帝國海軍在1928年之后就逐漸同世界海軍的發展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方向,而這種方式正是基于海軍航母中心論,在帝國的海軍長期規劃中,航母編隊將成為帝國海軍的核心主力,戰列艦也必須納入航母作戰,在大范圍的海軍作戰中主要派遣裝甲巡洋艦替代戰列艦作戰,或者由裝甲巡洋艦配合戰列艦作戰,而一個完整的航母編隊則將由航空母艦、護航航母、戰列艦、裝甲巡洋艦、護航巡洋艦、驅逐艦共同組成,由護航航母、護航巡洋艦和驅逐艦構建航母艦隊的核心編隊,由戰列艦和裝甲巡洋艦作為分遣支隊在外圍作戰。

至此,帝國海軍之陣勢就已經是直接向著超越英美,在世界海軍的大浪潮中一躍成為世界海洋新霸主的目標而去。

為了這個雄偉的目標,帝國和海軍為此付出了整整三十年的努力,每年前進一小步,一步一步的積累實力和資本。

正是因此,帝國海軍在這一階段并不希望和任何敵國的海軍發生直接戰爭,最多只是小規模的海軍沖突,不至于暴露帝國海軍的整體變革思想,使得帝國海軍能徹底的完成這一偉大的歷史變革。

變革必然存在失敗的可能,但為了成為真正的世界海洋霸主,帝國和帝國海軍都必須為此而冒險,而帝國也確實有這個資本冒險,假如帝國海軍走錯了路,未來還是戰列艦的時代,憑借帝國在戰列艦制造的水準、經驗,以及龐大帝國財政、船舶制造業和重工業的整體實力,哪怕走錯路也只需要四五年就能完成全面的轉型。


上一章  |  核武皇帝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