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皇帝第245章 下南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核武皇帝 >>核武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245章 下南洋

第245章 下南洋


更新時間:2013年04月11日  作者:浪子刀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浪子刀 | 核武皇帝 

有一些特殊的情報可以證明日本首相田中義一試圖接受中華帝國的警告,停止現階段的海軍競賽蔓延下去,但日本海軍的一些低級軍官謀求通過暗殺田中義一來阻止此事的消息,讓田中義一最終選擇沉默,這無疑是一種悲劇。

這個時代的日本生活在一種悲劇的世界觀中,這是人類歷史上最為不幸的事件之一,而它的起始點恰恰是社會達爾文主義。

當福澤諭吉在社會思想和制度上要求日本脫亞入歐時,另一位明治維新時期著名的日本思想家田口卯吉也提出了一個更為離奇的思想,即日本人種也要脫亞入歐,以此回應19世紀至2世紀上半葉泛濫于整個世界的高加索人種優勢論。

丘吉爾在英國競技神號航母和兩艘重巡洋艦被日本海軍擊沉時,他說寧愿是被德國海軍擊沉這些軍艦時,指的就是這種高加索人種的至高無上論。

當帝國陸軍在歐洲戰場擊敗奧匈帝國,在中蘇戰爭之中再次擊潰數百萬的俄國紅軍時,歐洲盎格魯ˇ撒克遜人種的那種內心世界的疑惑和痛苦只有他們自己明白。

在日本,甚囂塵上的也是一種日本來自歐洲人種的言論,日本那時最為著名的學者小谷部全一郎在全面的論證之后,宣稱日本人的祖先是來自于以色列十二支族中已經消失的“迦德”族部,日本是“希伯來神族的正系”,日本的祖先是“亞伯拉罕的子孫迦德后裔”,而他們最有利的證據就是日本人要比中國人白很多,他們是白種人中的一中。

大正時期的日本歷史學家木村鷹太郎的研究更為夸張,他宣稱日本的領土也是西來,以小谷部全一郎的研究為基礎,宣稱日本最早是埃及建立國家,那里就是日本傳說中的倭女王國,古埃及女王就是倭女王大日本帝國的疆域曾經橫跨整個歐亞大陸,從東到西征服了整個世界。

現在看來,這樣的所謂研究實在是過于荒誕和無恥,但在1928年,這些傳說般的研究正流行于整個日本,每一個“證據”傳出都會讓整個日本社會和國民振奮不已。

不管是伊勢事件,還是現在中日海軍競賽,都已經讓宋彪真正的理解了日本和這個時代,總之這就是一個遠離理性的時代,如果非要用理智去解釋每一個國際事件,特別是圍繞著日本的那些國際事件,你根本就無法得出正確的結論。

理解日本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所以,不要去嘗試如何理解這個時期的日本的理性在哪里2世紀初葉的日本也根本就無理性可言在浮躁的國際競爭中,他們選擇一條不歸路也是唯一能夠實現日本民族稱霸世界之夢的道路而已。

同樣不可理解的還有中國。

縱觀歷史中國的民主精神往往是和忠君思想所聯系。

清末立憲會在各省的議員何等激昂,那里面所涌動在靈魂深處的思想都是儒家精神中的忠君報國而已,共和在很大程度就徹底撕毀了這種中國式民主的源動力。

不管是民國,還是共和國,最終都徹底宣告了儒家之死。

在今天的帝國時代,支撐著那些議員、官員、軍官的最重要的思想還是儒家精神中的忠君報國不論國體如何變化,中國至少還有一位圣明威遠的皇帝。

宋皇帝就是這個帝國的象征,他的存在正是這個國家走向現代的過渡期的第一保障,作為最后實質意義上的皇帝儒家思想的擁躉者們依然效忠于他。

如果不效忠于皇帝和報效國家,生命的意義又何在?

正是這種力量在社會層面支持著整個國家的運轉保證了國家的秩序,和法律一起限制著政府官員的貪婪,監督著政府的運轉,這確實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美好的一個時期。

這就是神武新政。

這就是神武復興。

它注定會成為中國歷史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篇章,被后代們無數次的仰慕和崇拜。

你不能期待國家和民族的支柱在一瞬間都成為民主人士,變成法制社會的基石,但至少能讓他們在儒家、重法、仁政、現代、西化、民族主義、光復主義、改良主義、自由主義、民主主義、社會主義、達爾文主義等等思想浪潮中尋找一個錨柱,拴住所有的船只,穩定所有的洪流,讓整個社會有一個總體向前發展的大趨勢。

宋皇帝就站在這里,以一個普通人的身體和靈魂去支撐著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事業,他的威信和地位其實在更大程度上都是國人所賦予的,他只是各種思想者的寄托,人們愿意夸大他的存在,并一廂情愿的相信因為有他的存在,這個國家和民族就將是安全的。

正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他的每一句話都會有著無比沉重的分量,鼓勵和趨勢人們為之向往,為之努力,他說中國需要現代的實業家,于是國民就會踴躍的想要成為實業家;他說中國文化需要改良、繼承和光復,于是國民就會踴躍的改良、繼承和光復傳統文化;他說中國需要最為優秀的軍人,國民就會踴躍參軍,報考軍事院校……。

正是因此,宋皇帝很多時候都會選擇沉默。

他有的是如火焰一般高漲的激情,但卻不愿意犯錯,因為他一旦犯錯,就將對國家和民族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在上海視察之后,雖然感覺到了很多經濟上的問題,宋彪卻沉默寡言的一句話不說,只是將他認為比較合適的處理方式低調的轉達給內閣,讓內閣想辦法收縮信貸,擠壓上海等大城市的地產和股市泡沫。

在此之后,他乘坐海軍震旦號戰列艦,在一艘青州級戰列艦、兩艘撫順級重巡、兩艘錫林郭勒級輕巡和四艘驅逐艦的保護下前往菲律賓訪問。

在菲律賓,他將和正在菲律賓的美國國務卿康恩斯范德堡會晤,就中菲領土劃分問題做出一次重要的協商談判,按照事先的協商,中菲將會確定以呂宋海峽為分界線海峽以北的巴坦群島將歸屬帝國臺灣省轄區,沿帝國所劃分的領海線,將以后可能存在爭議的南中國海都劃入帝國轄區。

在這一時期,這樣的劃界并無什么不妥之處,也沒有太多的實際意義,但這將是美菲同中國的正式政府協約,以后就將再也沒有爭議之處。

至少對中國而言,這是沒有爭議的問題。

在前往菲律賓的途中,他會順道經過黃山馬礁正式將該島改名為太平島,寓意南疆太平,在過去的十幾年間,誰說中日海軍沒有較量,在一戰期間帝國就乘機和英法達成協約使得英法承認南中國海上的所有島嶼歸屬中國。

此后,帝國海軍一直在和日本海軍圍繞這里進行爭斗倒是日本感覺噫不大才選擇退讓,在帝國完全控制了南海各地島礁后,立投入資金在各島礁上進行擴建,保留海警駐營。

經過太平島,訪問菲律賓之后,宋彪還會前往文萊訪問,再前往柬埔寨,最后視察老撾,結束行程之后再重返廣西,乘坐火車返回國內視察帝國位于武漢的第一座長江鐵路大橋,此后就直接前往廬山度假。

這就是他在1928年上半年的所有行程安排。

得益于交通的便捷和君主立憲體制,在中國歷史中的所有皇帝中,宋皇帝肯定是留在京都時間最少的皇帝,每年之中,他大約有一半的時間是在外地視察。

4月上旬,宋彪乘船正式前往菲律賓,4月5日,海軍在太平島附近停駐,受港口條件的限制,宋彪和舒皇后只能乘坐一艘驅逐艦前往太平島,并且將宋彪親手題寫的“南疆太平”石碑運送過去。

從1921年正式占據此島后,帝國海軍就驅逐了在這里經營鳥糞磷礦的日本商人,將島嶼轉給南海軍墾局管轄,并在這里逐年投入資金增建基礎設施,不惜資本圍海造田,在周邊修筑水泥堤壩,從菲律賓進口沙土填充,將面積從049平方公里逐步擴大為12平方公里,修筑了機場、港口、地下水庫等設施,還打通水井,由南海軍墾局在這里安置漁民。

軍墾局在這里設有一個軍墾巡邏支隊,擁有8架飛機、4架水上飛機、兩架運輸機,本身還有兩艘大型巡邏艇和一艘貨輪,由于淡水資源有限,隨著人口的增加,用于收集雨水的地下水庫也一擴再擴。

帝國之所以如此不惜重金,正因為帝國海軍長期存在一定劣勢,唯有靠空軍的優勢才能彌補在南海同日本競爭的缺陷,而且飛機巡邏的效率也要遠高于海軍。

宋彪不僅是第一次到南海島嶼巡查,實際上也是第一次登上這樣的小島嶼,舒萱皇后也是這樣的,因此而顯得特別有興致。

這里的條件倒還是很艱苦的,如果不是軍墾總局本身就有充裕的經費應付此事,宋彪真的很難想象常駐在這里的六百多名將士如何生活。

軍墾局的輪船幾乎從不停歇,每周都要往返一次,向島嶼運輸補給物資,本地的主要食物來源是魚類、椰子、香蕉和木瓜,主要的補給物資來源于巴拉望島,菲律賓華商李慶元特意在此買下了大片田地,雇傭閩南同鄉在這里種植水稻,軍墾局的輪船就在公主港停靠,運送物資前往太平島和其他幾個有駐軍的南海島嶼。

北有永興,南有太平,帝國就是以這樣的方式抵衛整個南中國海,而在這個時代,它最大的意義就是遏制日本海軍南下進入東南亞。

永興島和太平島本身也是最大的駐港基地,隨著兩個島嶼的逐年擴建和港口條件的改善,都將在此設立物資中心,周邊小島礁的補給都靠這兩個地區來維持,而在這里駐軍的空軍規模也將逐步擴大,覆蓋南

海軍主力艦不能長期在海上停駐,宋彪和舒皇后也只能是在此短暫停留了兩個小時,隨即就返回軍艦,繼續前往菲律賓訪問。

宋彪稱帝以來,隨著中美關系的日漸改善,菲律賓就一直是閩粵人口南遷的重要地區。

帝國在中央政策上大力支持“下南洋”也是迫不得已,北方人口可以向北四省、新疆、遠東、東三省、新西伯利亞這樣的地方逐步遷移,南方人口更多,而且沒有合適的新移民地區,下南洋就只能解決人口危機的一個重要策略。

一戰前拿回老撾的宗主權,一戰后得到了巴布亞,中蘇戰爭結束后再從法國買入柬埔寨,《華盛頓條約》同英國簽署自由投資協約,實際上都是帝國為了解決南方人口生存壓力。

在帝國中央政策的推動下,四川人口開始大量遷入云貴、撾、緬、泰,特別是老撾,中央專門在四川設立了移民局,通過設立招墾的方式推動人口轉移,在全國東部省份都還沒有完全實現義務教育的前提下,帝國就在老撾實行了義務制的漢化教育,投入資金疏通水利,修通公路和鐵路。

老撾鐵路實在是太難修建了,難于登天,比云貴鐵路還難修,即便如此,帝國還是在力推鐵路工程,竭盡全力將中南鐵路網和成昆鐵路聯系起來,使得更多的四川人口向南輸送。

經過這些年的努力,菲律賓的華人增加到了近百萬的規模,老撾華人也增加到了四十萬,按照帝國的規劃,老撾和柬埔寨的移民工程還會繼續推進,帝國最終考慮將老撾納入自治省的范圍。

通過推進下南洋,帝國在過去二十年間對人口壓力最大的閩粵桂川輸出人口七百余萬,這些青壯勞動力對于南洋各國的經濟發展產生了很大的推動作用,而華商在各地的經濟實力也隨之高漲。

只是在這個過程中,華人和當地人口的沖突也在加劇,帝國外務省選擇了一種支持海外華人自衛的政策,鼓勵華人在外國保持自衛武裝力量。

對于這個問題,荷蘭已經基本沒有爭議,英美的爭議還是很激烈的,特別是因為,在英國控制的緬甸,整個緬北的華人數量激增,華人和緬人的沖突時有發生,鑒于中國的陸軍實力過于強橫,在云南,中國又一直保持重兵,英國在處理華緬沖突上只能選擇偏袒和安撫華人武裝,同時也在不斷通過外交努力,希望中國停止支持華人武裝自衛,因為華人武裝的槍械彈藥全部來自于國內的武裝彈藥公司。

在菲律賓,華人主要云集在馬尼拉和林加廷灣地區,特別是華商投資比較集中的林加廷灣一帶,中信公司持有周邊碧瑤地區的大量金礦,這是華人的主要聚集區,而在整個林加廷灣,華人數量從過去的十幾萬激增到六十余萬,占據當地人口的一半,加上華人血統的部分,華人已經控制著林加廷灣地區。

美國對此也缺乏很好的應對之策,正是因此,康恩斯范德堡才決定在此和宋彪舉行會談,在劃定中菲疆域時,也就菲律賓的華人問題進行一次較為深入的探討。

此時的菲律賓和中國之間的關系已經是很復雜了,此前幾年因為當地外國報刊報道菲律賓人在中國被屠殺了二十多人,一度引起極為嚴重的排華事件,出于和中國的特殊關系,康恩斯親自抵達馬尼拉,而中國駐菲律賓總領事戴錦華也積極宣傳,最后以嚴懲這家西班牙商人的報紙為結局,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反而還有十多起華菲事件,大多都是菲律賓人挑釁和攻擊在先,華人被迫用武力自衛。

如果是荷蘭殖民地,帝國大可直接派遣艦隊上來鎮壓當地,只是這里畢竟屬于美國殖民地,帝國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同樣的,美國對艴也不能采取武力鎮壓華人武裝,美國本身在菲律賓的駐軍鯇重不足,加起來不過四千多人,而菲律賓華人中持有槍械的數量已經超過數萬支。

1924年的排華事件的最后結果是很惡劣的,直接導致菲律賓華人武裝自衛軍的成立,對中菲之間的關系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影響,因為華人武裝背后有臺灣走私槍械的問題,菲律賓本地人又缺乏武裝,一路被殺的很慘烈,導致問題更加激化。

由此造成的關聯影響很嚴重,對中美關系都有一定程度的沖擊。

正是因此,宋彪此次訪問菲律賓也是秘而不宣,只是以艦隊訪問的名義抵達林加廷港,在這里同康恩斯范德堡私下會晤。

宋彪甚至沒有登上菲律賓,會談被安排在震旦號港口上進行。

康恩斯范德堡此時還在馬尼拉進行訪問,明天才能乘坐火車抵達林加廷,艦隊抵達林加廷灣駐扎后,早已在這里等待的幾位華商代表則先行登艦拜見皇帝和皇后。

雖然是一直有危機,華商在菲律賓商業領域占據絕對地位也是不爭的事實,菲律賓最為繁華的馬尼拉灣和林加廷灣都在華人的控制中,在菲律賓的殖民政府中,華人所占據的數量甚至還高于美國人和菲律賓人,所以,美國人在菲律賓不敢輕舉妄動對付華人也是忌憚了很多原因。

此時的李清泉就是菲律賓華商領袖和殖民政府的財政總長,而他所控股的菲律賓銀行是菲律賓最大的本土銀行,家族經營的美辰實業公司是菲律賓最大的木材公司,同遠東財團聯合后,在造紙、造船、工礦企業上都上有大幅度的開拓,在林加廷、馬尼拉都是最大的地產商。

這樣的實力讓李清泉在菲律賓擁有極高的社會地位,他弟弟和族宗親戚在菲律賓也大多持有不菲的產業,以至于美國殖民政府對此都頗為忌憚,將財政總長的職務讓給他。

李清泉等人進了船艙,參見了宋彪和舒皇后之后,這就賜了座位也在船艙里坐了下來。

因為菲律賓華商會早就知道華皇夫婦要前往文萊王國和柬埔寨王國進行皇室訪問,途中會在菲律賓停留,面對這樣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大家都想前來拜見皇上,在李清泉的安排下,此番前來拜見宋皇帝和舒皇后的華商有十四人之多,如李清泉、楊啟泰、王泉笙、曾廷泉、史國鏡、黃騰倫、楊榮標、揚靜桐等菲律賓華商界的名流都到場了。

軍艦的船艙空間是比較小,加上內廷的侍衛和特勤局的特工,幾十個人將房間里擠得水泄不通。

宋彪也是難得能見到這些菲律賓華商的代表們,心里是很高興的,因為華商在菲律賓發展的還是很不錯,等大家坐下來之后,宋彪就和李清泉幾個人問道:“菲律賓這幾年還算穩定吧?”

李清泉答道:“神武十四年的排華事件之后,雖然偶爾還是有一些小沖突,總體倒是日趨平穩,我們商會也盡力捐款捐物,照顧那些意外受傷的菲人,加上殖民政府的積極配合和安撫,這幾年倒是日漸平穩。只不過隨著華人在菲日漸增多,矛盾增多恐怕也在所難免。

宋彪對此也并無很好的對策,只能答道:“你們自己要盡力防備萬一,既要和平相處,也要有自衛的能力。”

李清泉道:“這兩年,我和其他人商議也是打算逐漸退出馬尼拉,在奎松港一帶購置土地另外建設新城,也可以有效的保護華人。不過華人在馬尼拉有數萬余戶之多,每年都有新增,想要遷走也不容易。這些年里,我們華商對菲律賓的經濟控制也確實是更為嚴重,說是好事,其實也是壞事,但這總是一個大趨勢。只能說美國殖民政府比起以前的西班牙時期更為公正,不偏袒雙方,對華人也大多能委以重任,說到底還是中美關系良好,帝國實力也強大,美國人也不敢對我等不利。”

宋彪微微點頭,則道:“所以,不要輕易支持菲律賓獨立這種事,一旦菲律賓獨立了,最終選出來的總是菲律賓人為主的政府,對我們就未必有利。當然,如果真的獨立也不是什么大事,若無美國殖民統治,我們照舊可以威懾菲律賓,這一點是沒有問題的,關鍵在于你們的生意就未必會好做了,還是要以和為貴,相互約束。”

李清泉答道:“皇上說的是啊。”

中國這些年在中日經貿戰爭中,特別是在東南亞日漸占據絕對上風,一方面是中國的工業發展的更快,另一方面也是華商的努力所致。

從整個國家的利益考量,宋彪還是很感激這些華商們的,而且他們持有雙重國籍,即便旅居海外也是中國公民,這是不爭的事實。

在軍艦上面不像在宮廷里,一切都能準備的非常妥當,內廷勤務處這時才將茶水都送上來,宋彪也端了一杯鐵觀音,笑道:“你們好像都是福建人吧,咱們這一次喝的就是你們福建的烏龍茶,內廷一貫是喝紅茶為主,工夫不到位,諸位要多擔待啊!”

他這番說的是笑話,華商們聽了之后都挺開懷的笑出聲,李清泉則道:“皇上言重了。”

舒皇后一直陪同在旁邊,她這時才感嘆一句道:“福建的茶好水好,記得前些年去福州,怎么都覺得是個風水寶地,就是山多地少,民眾生活不易。”

諸位聽著這番話有些感慨。

王泉笙在這些福建華商之中屬于是亦商亦政,和李清泉不同,他曾是福建光復黨的主要成員,如今還是福建省的省議員,生意也是以在福建為主。

他就和諸位及皇后答道:“自皇帝登基以來,情況已經是好多了,先是福建的茶葉復興,此后是修電廠通水利,再修水庫和鐵路,各地推廣果林經濟和林牧產業,再加上福建煤鐵礦和瓷器工業的復興的開發,如今的福建比之前朝勝過百倍。”

聽了這話,其他福建商人也連聲稱是。

宋彪想了片刻,答道:“都是中央內閣的功勞,但還是做的不夠好,還需要繼續努力,諸位也當多多相助。福建這個地方山地眾多,到處都是丘陵高山,真正能水田的地方很少,所以在經濟上就有其特殊性。中央內閣強力推行《限田法案》,各地都有受惠,百姓日漸富足,但是福建的受益比較少,因為山林不在《限田法案》的范圍內。這里面的道理也很簡單,開墾山林,不管是經營茶園,還是種植果林,實際上都需要較大規模的資金投入,普通農戶是承受不住的。所以這些年的福建經濟雖然也是發展的很快,貧富差距卻一直在擴大,不像其他省都有所收縮。貧富差距大,窮人就要想辦法到外面闖蕩,尋求機會,菲律賓可供開墾的土地比較多,每年向菲律賓移民和就●的福建民眾就比較多。中央在過去十幾年間的國策大體類秦代的遠交近攻,和美法結交,和周邊國家則處于進攻態勢,菲律賓則介乎于兩者之間,你們在菲律賓工作的華人就需要把握其中的尺度,要以和為貴,要多從事慈善活動,多表達和菲人共同生活的善意。重法愛民是一個大道理,落實到實處就是要給民眾真正的實惠,包括我們推行雙重國籍的體制,這也是有利于你們在菲律賓生活和工作的,就生意而言,你們在國內的企業是國民經濟中的本國企業,在菲律賓的企業也是菲律賓的本土企業。就國籍而言,你們同樣既是菲律賓公民,也是中國公民,這具有雙重性。所以,在菲律賓的華商和華人要把握好尺度,從長遠來看,菲律賓人是遲早要獨立自治的,中菲也要正式建交,雙方互惠互利,互通有無,互相支持,在這個過程中,菲律賓華商要起到一個橋梁的作用。我也知道菲律賓的華人自衛武裝大體都控制在你們的手中,你們就需要把握這個尺度,凡事還是要以和為貴,和氣生財。”

李清泉等人默默點頭稱是。

宋彪一口氣說了很多話,這里面都是他的感慨,也是他對這些華商的特殊感情,在他看來,和他曾經知道的那些胡潤富豪榜上的資本家們不同,這個時代華商還真是非常可愛可敬的,值得政府去保護和扶持。

在座的十幾位福建籍的菲律賓華商們,誰沒有在福建興辦教育,修過橋,修過路?

南洋華商是下南洋政策的一個關鍵,他們在南洋大量購買荒地開墾,從家鄉招募鄉民,既緩解了福建、廣東兩省的人口壓力,也為中國的工業產品輸出,以及原材料的進口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中華帝國和共和國時代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因為對傳統文化繼承的非常多,特別是在建筑和家具上,國內對紅木、紫檀、黑檀、雞翅木、楠木的需求量很大,國內本身也缺乏這些木材,很大一部分都是從南洋進口,李清泉就是國內最大的紅木和烏木供應商。

皇室在建中央宮和夏宮的時候,其實也大量的使用了菲律賓的木材,特別是因為要召開廬山會議而規模一增再增的夏宮。

應該說李清泉這些年肯定是賺了很多錢,但他也是泉州大學最主要的資助人,還興辦了晉江師范學校和晉江金井高中,福建省的經濟水平相對于東北、江浙等地還是弱了很多,教育倒是后發先至,特別是私立教育很普遍,這基本就得意于南洋華商,集美大學、泉州大學、廈門大學都是華商自主興辦的,應該說也都辦的很不錯。

所以,宋彪對這個時代的華商有所偏愛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談了一些想法之后,宋彪還是喝茶,大致的整理一下思路,就繼續和李清泉等人問道:“你們知道朋友的‘朋’字的原型是怎么來的嗎?”

這個話有點奇怪,諸位在座的華商面面相覷,唯有李清泉答道:“回稟皇上,民下通讀皇上的社評,記得曾有一篇社評說及,‘朋’之源型乃是兩串貝殼,古時以貝殼為貨幣,兩串貝殼代表貿易往來,故而,‘朋’字原型正是源于貿易,相互做交易才有朋友之說。”

一聽這話,在座華商都是恍然大悟,隱約是知道了宋皇帝要說的本意。

宋彪哈哈笑一聲,和李清泉等人解釋道:“那篇社評大體還是章炳麟這位國學大師的手筆,我不過是提一個想法,讓他去發揮罷了。朕的意思很簡單,古賢管子即是大商賈,中華民族的經商之淵源遠深厚于其他各國,歷史也要長遠于世界,我們有一句古話說的好,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道理很簡單啊,別人帶著兩扁擔的鈔票過來買東西,當然很高興啦。所以說,我們中國天生就是以商貿立國的國家,今日的中國商人也都是儒商名流。隨著國家的發展,我們也越來越多的強調這種商貿立國的新思想。去年我和總理歐陽賡談到這件事,我們現在的一個考慮就是在全國的一些主要的大學中都增設專業的商學院,商業專科學校也要繼續推廣和扶持,包括中央帝大也要設立中央商學院。我在這里正好邀請你們參加中央商學院的教學和課程,學員在一起交流課程,研究國際營銷經驗和經營管理的新知識,一起提高經營和管理的能力。這個事情還是很重要的,特別是我們中央商學院,我們提倡的也是儒商精神和儒商教學,宣揚誠信、博愛、仁慈之儒商,要有報效國家和世界之精神。這是我們和外國商人不同的地方,也是我們以商立國思想的基礎。”

李清泉等人聽了這番話都是連聲稱贊,高興不已。

宋彪則道:“我說的話呢,有一些是比較空泛乏味的大道理,但有一些還是真正有利于大家都實惠之處,關于中央商學院的事情,大家確實要積極參加。今年的廬山會議結束后,我會親自去中央帝大主持開學儀式,第一期的話,我們大概只準備招五十來個人,南洋華商大概能占13這個已經是特殊的優待了,你們菲律賓的華商要抓緊時間報名。讀書是好事,每年花幾個月時間去進修一下不耽誤你們賺錢,正好也能多認識一些朋友,打開華商之間的關系網絡,有利于大家做大生意和大事業嘛。”

這一次就輪到在座的華商哈哈大笑了,因為宋彪說的是很現實的一個事情,這種場合之中,能去的都是全國的華商巨子,相互結交,也朕的非常有利于大家相互開啟經貿。

這天下午,宋彪和在座的華商談了很長時間,建議大家都要有建立百年企業的大思維,駐營事項要精,要居安思危,要有長遠的品牌精神和恰當的營銷思路,也要有質量和誠信意識,要將華商的儒商精神發揚光大,要適當的支持本地的慈善事業,要和本地融洽相處,華商之間更要相互聯合,特別是在金融業領域,一定要有大銀行的支撐。

雖然李清泉等人在林加廷港口有府邸,邀請宋彪前去居住,宋彪也沒有同意。

宋彪這個時候還是在觀望,因為中菲之間的關系說不好也不好,說好也好,但是前幾年的排華事件和武斗事件的影響還是很惡劣的,宋彪作為中華帝國的皇帝,他要么不上岸,要上岸就必須以正式的身份訪問菲律賓。

康恩斯范德堡作為美國的國務卿,之所以要親自來菲律賓和宋彪協商中菲在南邊的島嶼歸屬問題,也是考慮宋皇帝如果決定上岸訪問,那菲律賓的美國殖民政府這邊根本沒有一個合適級別的官員能接待他。

2011()拒絕彈窗免費閱讀


上一章  |  核武皇帝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