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皇帝第241章 帝國海軍向前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核武皇帝 >>核武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241章 帝國海軍向前沖

第241章 帝國海軍向前沖


更新時間:2013年04月06日  作者:浪子刀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浪子刀 | 核武皇帝 
(浪子刀;書號:180)

法國總體來說在一戰后的恢復速度還是不錯的,但日本現在的經濟總量都開始逼近它,應該說它還是遭受了一戰的重創,這種漫長的影響就是一種疑難雜癥的慢性病不斷消耗法國的生命力。

隨著中國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中法的差距會繼續擴大。

按照帝國內閣的估算,基本到了1935年左右,帝國的國民平均教育程度基本和歐洲中等水平國家相比已經沒有明顯差距。在1940年以后,中美之間在國民平均素質上就沒有了差距,屆時以帝國的人口規模,中華帝國真正的發展期才會到來。

加上201工程的逐步實施,帝國工業技術水平的逐步提高,現在的樂觀估計是在19301935年出現一個重大的分水嶺,從1930年開始進入這個分水嶺,帝國就將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1911年后出生的帝國一代逐步成長起來,這是真正接受普及制教育的一代,他們才是中國真正的希望。

屆時,帝國的城鎮化率初步達到40,初中教育人口占總人口的1/4,中專教育人口占1/10,這三個指標會是非常重要的,而帝國在煤、鐵、鋼等基礎數據也將達到美國的同期水平,甚至有所超過。

從1930年這個分水嶺開始,帝國將會進入五五計劃和六五計劃,中華民族的真正的偉大光復時代才會到來。

同宋彪心中的那個強大的中華帝國1935年相比,1925年帝國還只是剛上路而已,但考慮1930世界大蕭條的到來,以及日本經濟屆時進一步軍國主義和侵略態勢的擴大,即便現在不是擴充軍備的最佳時機,宋彪還是決定臨時增加海軍的規模。

在四年內建造四艘豫州級戰列艦的同時,帝國還準備繼續建造四艘萬噸重巡洋艦和四艘裝甲巡洋艦,以及兩艘航母,籍此在1929年將帝國主力艦規模擴大到27.5萬英噸的上限,航母達到3艘,萬噸巡洋艦22艘,5千7.5千英噸輕巡洋艦12艘,驅逐艦、防衛艦、潛艇總數量超過180艘,海軍標準排水量總噸位達到90萬英噸。

從1907年籌建東北海軍和船舶工業,從1913年逐步上規模制造軍艦,加上一戰的賠償,帝國不斷累積海軍的家底,不斷培養帝國的中央海軍,現在終于有了威脅日本海軍的實力。

到1930年,歷時23年的忍辱負重和艱難發展,帝國海軍才終于能在這個規模上威脅日本海軍,在一個決定日本命運的時刻逼迫其不能采取極端政策,就算日本海軍向南發展,帝國海軍也要聯手美法海軍進行制約,迫使日本無法通過向外擴張緩解國內經濟問題。

如果最終真的是中日海軍大戰,宋彪也在所不惜,哪怕是戰敗,只要扼殺日本擴張,中國在整個大戰略上就是勝利者。

只是考慮帝國目前的造艦能力,宋彪考慮將四艘萬噸重巡洋艦和部分輕巡洋艦以債務抵償的方式在法國生產,他就將這一事情和霞飛元帥在這天晚上做了秘密協商。

正如宋彪的擔憂一樣,霞飛元帥也認為中國海軍如果在短時間里擴大的過于迅猛,很可能在某個地區導致和日本海軍的劇烈沖突。

霞飛元帥的判斷讓宋彪更加擔心中日海軍大戰,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日本屆時沒有退路,中國同樣沒有,中國必須竭盡所能遏制日本的擴張。

凌晨時分,宋彪乘坐專列返回北京,在路上,他一直在思索著答案,而唯一的答案就只能是在航母和潛艇上,帝國必須建造更具有威力的航母和潛艇,在關鍵時刻對日本發出致命一擊。

第二天上午回到皇庭中央宮,不顧辛勞的和家庭一起享有了早餐之后,宋彪沒有做任何休息就直接前往辦公廳工作,并且將海軍大臣宋文翙喊過來商談具體的造艦計劃。

帝國成立之后,海軍的軍費一直是在呈上升趨勢,并且是一種穩定的上升,受世界海軍競賽的影響很小,特別是在最近五年隨著國家船舶、冶金、蒸汽輪機和整體重工業水平的逐步提高,帝國的海軍開支增幅最為明顯,造艦噸位逐步增加。

在造船廠的布局上,帝國通過長期的扶持政策培育了金州、上海、福州三大造船基地,同時在廣州、灤州、錦州、青島、蕪湖建立五個中型造船基地,三大造船基地以造戰列艦和重巡洋艦為主要軍事訂單,五個中型造船基地則以輕巡洋艦、驅逐艦、防衛艦、巡邏艇、魚雷艇和其他輔助艦船為主。

在下一個五年計劃中,廣州、灤州、青島也會成為新的大型造船基地,武漢、寧波、海州也將成為新的中型造船基地,帝國在規劃上是非常合理,各個船舶工業基地周邊都存在臨近的鋼鐵和重工業,這將有利于在大規模戰爭階段的資源調度。

從1920年開始,隨著國家財政的穩定增長,帝國海軍軍費從2億中圓逐步增加1925的3.2億中圓,使得過去五年間的海軍總支出達到了12.8億中圓,裝備費占1/3,科研費占14。

正是這樣的軍費規模使得帝國中央海軍在五年間大量建造新艦,現階段的主力艦是4艘震旦級戰列艦、2艘青州級戰列艦、2艘聯合力量級戰列艦,豫州級戰列艦的前兩艘豫州號、鄭州號的造船費已經撥付,預計在7月和9月正式在金州和福州兩大造船廠同時建造。

此外,帝國擁有威海級重巡洋艦、撫順級裝甲巡洋艦、錫林郭勒級輕巡洋艦三種萬噸級巡洋艦,威海級和錫林郭勒級現役各4艘,撫順級2艘,今年2月服役的丹東級輕巡洋艦是7250英噸排水量,預計建造4艘,其前身的阜州級、灤州級各有兩艘。

在5千英噸級的輕巡洋艦上,帝國現役襄陽級4艘,計劃中還有新的遼陽級,3千英噸至4.5千英噸的輕巡洋艦則有阜陽、晉陽兩級。

帝國海軍的規制中3000英噸級別以下不屬于巡洋艦,現役的驅逐艦有淮安、鎮江兩級。

經過漫長的17年穩步發展,帝國中央海軍的標準排水量總噸位已經達到了63萬英噸,8艘主力戰列艦占17.2萬英噸,10艘萬噸級巡洋艦占9.4萬英噸,23艘其他輕巡洋艦占12.3萬英噸,26艘驅逐艦占3.1萬英噸,24艘防衛艦占2.7萬英噸,cs1/2/3系列的中型和小型潛艇43艘,其他輔助艦船占8.4萬英噸,1艘航母占2.2萬英噸。

在這個過程,一部分老式軍艦、巡邏艇,甚至包括一部分舊型號的輕巡洋艦都經過改裝后轉交給海警部隊,使得海警方面也擁有接近15萬英噸低武裝配置的海上武裝力量。

這些就是帝國海軍的全部實力。

正因為有這樣的海軍基礎,宋彪才敢于啟動一個更為龐大的造艦計劃,在最為關鍵的時刻逼迫日本放棄擴張戰略。

按照宋彪的計劃,帝國中央海軍在未來四年內還要增加4艘超無畏條約戰列艦、12艘萬噸巡洋艦、10艘7千英噸級的輕巡洋艦,驅逐艦、防衛艦和潛艇各增加20艘左右,航母兩艘,整個海軍新增噸位接近30萬英噸。

宋彪的這一規劃遠超過了海軍部原先制定的六五計劃,整個造艦數量近乎是增加了40,在軍艦的要求上,宋彪的想法也和此前大相徑庭,這讓海軍大臣宋文翙有些猝不及防。

君臣兩人耗費了一個上午的時間將所有的造艦計劃和規格要求、經費開支都重新核算一番,最后確認要新增海軍軍費近7億中圓,這里面約有2/5用于裝備開支,培訓、維護、海軍基地的擴建、人員開支、研發和其他費用加起來約占3/5。

最大的開支是四艘豫州級戰列艦,作為一艘條約型超級戰列艦,單艘造價在3400萬中圓,相比3萬英噸級別的青州級高出35,但如果計算豫州級在研制過程中的軍方開支和政府補貼,單價將是世界范圍內最貴的條約戰列艦之一。

條約艦的昂貴之處就在于要承受極大的上限條件,在此基礎上又要追求更高的性能,那只能竭盡所能地提高技術,豫州級戰列艦的16英寸主炮是在德國15英寸主炮的基礎上,采用了最新的冶金和鍛造技術,使得身管從7層減低到3層,主炮采用穿孔計算器輔助瞄準、光學瞄準裝置和電氣化的輸彈機、裝填機,如果帝國中央電子研究院的雷達項目跟得上,預計在1927年至1930年正式列裝第一代的軍用艦載雷達,為此,豫州級戰列艦從一開始就考慮了這一改裝的需要,主指揮塔設計的相對較高,并保留較大的改裝空間。

豫州級戰列艦的動力系統由8臺燃油鍋爐、4臺蒸汽渦輪機和6臺柴油發電機組成,主機額定輸出功率是19.3萬馬力,為了達到這一設計要求,帝國中央動力研究院和遠東機械總廠進行長期的測試研究,采用了新的冶金工藝和渦輪機設計,使得渦輪機承受的壓強比德國的原型渦輪機增加了220帕。

加上焊接工藝的進步,帝國在整個豫州級戰列艦的研制過程中預投入的研究經費高達1.73億中圓,而這種高額的投入規模也讓帝國在整個船舶、冶金、動力、電子工業上都取得巨大的進步。

因為新技術的運用規模過于龐大,帝國中央海軍對豫州級戰列艦也存在著較多的擔憂,此后希望等到1933年之后再考慮投建新的兩艘豫州級改進型的條約超級戰列艦。

時間如飛梭一般在蒼涼的耳畔思緒里消失,不知不覺已是中午,只是昨夜里在列車里睡了一小會兒的宋彪微微的覺得有些疲倦,他左手里是來自高原的雪茄,右手里拽滿永不變的紅土崖的生花生粒兒,就用這樣奇特的方式驚擾著自己的困意。

當霞飛元帥再回到北京的明天,他就要和霞飛元帥討論具體要求法國建造的艦艇標準及數量,最后難免不了的是要商討造價,正是因此才要更快制定出新的計劃。

他對于豫州級戰列艦的擔憂也是如同其他人一般的沒有差別,技術上的過于追求先進難免會產生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短暫的思考片刻后,宋彪和身前的海軍大臣宋文翙問道:“能否讓金州和福州造船廠加快制造,爭取在明年底服役,半年后一切測試事項結束后立即在原廠增建兩艘,主炮、鍋爐、裝甲和其他裝置都預備好,如果確定要修改設計,一是盡可能的小范圍修改,二是所有改工費用和其他損失都由海軍承擔。”

宋文翙想了想,答道:“那就沒有達到海軍這邊的目標,我們倒是考慮將后面兩艘的超級無畏艦分出一艘給江南造船總廠生產,他們的設備都已經更新到位了,如果沒有這份合同,船廠那邊的損失也不小。”

宋彪道:“將兩艘航母和兩艘裝甲巡洋艦的制造合同分給他們。”

宋文翙道:“航母的試驗工作和第一艘航母的制造都是福州造船總廠負責的,倒不如將豫州級的建造任務分給江南,兩艘航母和四艘裝甲巡洋艦的合同對福州那邊也是一個彌補,何況福州和金州兩個總廠其實都是遠東系,金州那邊不管怎么也有兩艘豫州級的合同。”

宋彪點著頭,覺得這樣的方案也是不錯的,就道:“那就先這么辦吧。”

宋文翙則問道:“那新增的海軍軍費怎么辦,內閣是否能同意?”

宋彪思量片刻,道:“這部分開支不用內閣考慮了,此前軍部在中蘇戰爭結束后有7億多的軍費結余,這些軍費一直沒有納入正常的統計范疇,由中央軍部直接委托給中信公司在海外投資,絕大多數都又委托美洲銀行證券公司投資在美國股市,這五年間的收益率增長較為明顯,可以抽回來做為額外開支。”

宋文翙試探性的問道:“大約總額由多少?”

宋彪悄悄的抬起眼簾看他一眼,知道他不免起了貪念想為海軍乘機多爭取一些軍費,軍費這種東西給誰不是給啊,但這些額外的秘密軍費本來還真沒有海軍什么事,原本就該是空軍和陸軍的費用,只是暫時用不著就委托給中信公司投資在海外。

話說這筆軍費介入美國證券市場的時機也真的很不錯,正好是美國戰后危機階段,進場就抄底,此后每年都是牛市,對于這些委托投資,中信公司采取1/3購買指數股,1/3購買中小企業股,1/3用于信用風險投資的方式,乘著美國的牛市追隨范德堡家族在美國證券市場賺取驚人的利潤。

7.7億中圓投入進去,五年之后的今天已經累計增長到了10.43億美元。

這種投資行為并不是只有中國一家,美國股市從戰后危機的1922年底掀起前所未有的大漲潮之后,很多小國的外匯儲備都購買了美國股指,這里面包括荷蘭、比利時等等,而這些國家的主要外匯儲備都是英鎊,隨著英國央行為了應對黃金儲備不足的風險采取高額加息政策,這些國家的儲備陸續又購買英國國債,導致大量的資本抽離美國股市。

外匯儲備是一戰之后隨著黃金儲備不均衡導致的小國央行被迫采取的對策,這是二戰后聯系匯率的前身,在這一時期,各國對外匯儲備的投資和管理也普遍缺乏經驗,對于摩根、梅隆、美洲這些大財團的信任度也太高。

應該說美國股市在1929年之前的大繁榮并不是美國自身就能造成的,而是世界范圍內對傳統歐洲市場的憂慮和缺乏安全感造成的。

宋彪現在估算這幾年就可以逐步將在美國投資的秘密軍費收回來,用于購置軍艦和增加軍備開支。

他沒有回答宋文翙的那個問題,而是考慮一段時間之后才和宋文翙說道:“海軍在未來增加7.5億中圓的軍費開支,務必要在這個范圍內完成新的擴建計劃,如有不足之處,你就得和內閣去要帳了。”

宋文翙一聽這話就知道這筆秘密軍費的數額還不小,可惜就是沒有海軍的份了。

他以為剩下的都是陸軍和空軍的,其實他錯了,空軍倒是可以拿到一部分,陸軍幾乎是一分錢都多分不到,到了這一年,宋彪已經正式的秘密啟動了201s系列的7個工程,每一個都需要大量的費用開支,哪怕有一部分是采用補貼的方式支持企業負責,至少在201s3核研究工程中,帝國的開支不可能少于200億中圓。

在這個帝國之中總是有很多的事只有皇帝陛下知道,有很多秘密工作也只有皇帝陛下知道。

軍費開支的問題是解決了,技術標準上的問題上還有很多。

宋文翙不知道該如何和皇帝陛下逐一的商議,他只是預感皇帝對中央海軍的建設有了非常多的新想法,一種完全不同于此前的想法,但他說不清楚。

想了想,他還是和宋彪補充道:“皇上,軍費的事情不是一個事兒了,只是新的巡洋艦設計標準是不是偏低了些?就目前來看還不能確認6英寸和8英寸主炮巡洋艦之間的差距到底有多大,考慮前者射速非常之快,特別是采取新式管退制退器后,6英寸和8英寸正好處于兩個級別的分界線上,射速幾乎是后者的一倍,但從威脅上看來,永遠是重炮更有威脅。”

宋彪想了想,和宋文翙吩咐道:“你們多研究一下吧,可以直接做演習測驗看看結果如何,總體而言,朕的意思還是和過去一樣,特別是參考美國和我們這幾年做的測試來看,隨著航空工業的快速發展,航空母艦的地位將會越來越重要,海軍必須要有全面和長期的戰略發展這種新型的軍艦,也要充分適應這種新軍艦帶來的戰術和裝備變化。我們最初決定設計丹東級輕巡洋艦也是為了考慮這一問題。為了讓艦載機有效的起飛,航母的最高速度必須達到33節以上,而戰列艦根本跟隨這一速度長期護航。如果我們以航母為主要的艦隊核心,一個編隊需要兩艘航母的話,頂多也就需要兩艘戰列艦在周邊,航母一旦高速前進,唯一能長期跟隨航母的軍艦只有戰列巡洋艦,但是戰巡的造價高而費效比低,所以最佳的選擇就是同樣能夠保證33節以上航速的輕巡洋艦。這里面值得研究的工作很多,海軍部必須抓緊時間做出最佳的判斷和選擇,航母畢竟擁有更遠的攻擊距離,一旦以航母為艦隊的核心,巡洋艦究竟選擇6英寸主炮,還是8英寸主炮,本身就不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不如將更多的空間留給高射炮。”

宋文翙問道:“皇上的意思是現在丹東級雖然已經遵循這一點而發展,但其級別還是不夠?”

宋彪倒不能這么說,如今的他對海軍是比較了解,但絕對還談不上是真正的海軍戰術專家,7250英噸排水量和擁有34節最高時速的丹東級巡洋艦是否適合作為航母的護航軍艦,這還真是一個難以說準的事情,這需要更多的研究,甚至是只有在戰爭中才能得到結論。

稍加思量,他和宋文翙提醒道:“有備無患吧,發展錯誤就重新改過,但如果連有無的問題都不存在,我們豈能知道對錯?”

宋文翙當即領命,道:“皇上圣明,臣下回去之后就著手準備丹東級的后續輕巡洋艦的設計和驗證工作。”

宋彪微微頷首。

雖然帝國中央海軍內部通過最早期的兩艘試驗航母艦進行了大量的秘密測驗,甚至將一艘奧匈帝國海軍賠償的早期戰列艦和兩艘法國老式戰列艦作為靶船,一方面是秘密實驗的結果非常驚人,而美國海軍方面也有類似的信息傳達過來,但和美英日等野心勃勃的海軍大國一樣,帝國海軍內部對于大炮和航母之爭還是很激烈。

宋彪毫無疑問是航母派,他也一貫是世界知名的親睞使用新技術和新武器的軍事統帥,并且一貫擅長圍繞新武器制定新戰術,或者是圍繞著新戰術設計新裝備。

正因為有皇帝的支持,帝國中央海軍內部的航母派日漸增多,但主要集中在中下層海軍軍官中,包括宋文翙、薩鎮冰和已經退役在船舶工業大學的程璧光對航母都仍有著較多的非議。

不管如何,皇帝的支持總是最為驚人的力量,即便心中存有各種懷疑的宋文翙和薩鎮冰也不得不在軍費范圍內盡可能的支持航母的發展。

同宋文翙敲定了四年軍艦增造計劃,宋彪又繼續將需要從法國購買的軍艦列表統計出來,宋文翙本來是不想讓法國造艦,因為帝國船舶工業也需要這樣的大計劃。

宋彪對這個問題的考慮是比較深的,兩個同盟國之間要保持長期的信任,一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進行軍事合作,中法之間的軍事合作在過去幾年間一直處于低谷時期,最多也只是在化學武器的研制和防御方面。

從大局方面考慮,如果中法續約之后還要繼續增進互信和同盟關系,那就必須進行一定程度的軍事合作,而且法工業這些年萎縮的比較厲害,急需一些新的訂單維持,霞飛元帥也相信價格方面肯定會是很容易協商的。

不管宋文翙是否支持,最后還是將這個清單提了出來,要求從法國購買14艘輕巡洋艦,而最初考慮的萬噸級巡洋艦還是要求在國內建造。

宋文翙的堅持是有原因的,因為帝國的萬噸級巡洋艦不管是輕是重,實際上都具備袖珍戰列巡洋艦和袖珍戰列艦的特點,這種特點使得帝國海軍的巡洋艦在防御設計上有著很多特殊性,在吸收德國區域重點防護的基礎上又進行了一定的平衡,完全采用fec系列合金特種船舶專用鋼。

撫順級裝甲巡洋艦在標準上算是《華盛頓條約》的重巡洋艦,其標準排水量是9750英噸,采用8門8英寸雙聯裝主炮,這種設計本身就有問題,一旦條約期滿,或者有戰爭需要,其主炮會立刻變換成8門12英寸雙聯裝主炮,搖身一變就是袖珍前無畏艦。

如果通過增加防雷堵隔和其他的較大規模的改進,撫順級裝甲巡洋艦還可以提高3400英噸的排水量,搖身變成13150英噸標準排水量,滿載1.5萬英噸的前無畏艦。

除了這一級重巡洋艦外,威海級、錫林郭勒級雖然屬于不同的重巡洋艦和輕巡洋艦的劃分,其實都屬于袖珍戰巡的條約艦型號,設計時都保留了很好和容易進行的改進空間,戰爭時期能迅速在幾個月內通過防雷、防空加裝改造擴大3千英噸的排水量,兩者最大的差別不過就是使用了8英寸和6英寸主炮的差別。

其實日本、英國都是這樣做的,法國和意大利實在是因為足夠的軍費,只能踏踏實實的繼續造真正的輕巡洋艦,美國實力過于龐大,基本能無視英日的威脅,在這方面玩弄的花哨很少,中日之間則是折騰的最厲害的兩個國家。

帝國對巡洋艦有著特殊的設計和需要,每建造一艘都等于戰列艦,不僅費用開支極高,技術、設計和船鋼都要有延續性,保密的地方就更多了,在國內建造可以通過虛造報價來掩人耳目,一旦讓法國建造就全世界都知道。

考慮這方面的顧慮確實比較多,宋彪最后也同意僅從法國購置驅逐艦和防衛艦的計劃,另外也從法國購置四艘潛艇,看看法國的潛艇制造在思路和設計是否有新的突破。

中國終究不是過去的中國了。

經歷了這些年的勵精圖治和快速發展,中華帝國的船舶工業及軍艦制造水平已經具備了和世界列強競爭的標準,并且通過和英法美德俄等國的陸續合作,逐漸有了自身的特點,確實沒有必要從法國購買較多的軍艦。

宋文翙對此深有信心,他相信就是這些造艦計劃全部在國內執行也沒有任何問題,中國船舶工業的整體規模完全可以消化,只是這種突然的暴漲和停頓對國內船舶工業的影響不太好。

字母索引:


上一章  |  核武皇帝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