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皇帝第205章 賣軍火的本錢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核武皇帝 >>核武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205章 賣軍火的本錢

第205章 賣軍火的本錢


更新時間:2013年03月01日  作者:浪子刀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浪子刀 | 核武皇帝 

宋彪在錫林郭勒軍牧局視察了本地的軍馬培育工作后,繼續前往赤峰視察煤鐵工業和煤化工業,一路經興安盟、哈爾濱、長春等地視察之后,才在1914年的3月初抵達沈陽府。

奉天府改稱沈陽府之后,沈陽繼承了原有奉天府的轄區,在機械機床、電氣通信、飛機、汽車、機車、軍工業等領域的發展水平一直處于全國領先的地位,也可以說是中國的工業就在東三省,而東三省的工業就在沈陽。

特別是遠東機車總公司在這一時期已經完成了整個鐵路系統國產化的進程,可以自行生產列車、火車蒸汽機、鐵軌控制開關等關鍵設備,雖然在工藝水平上還是要低于歐美,對于國內鐵路大建設的積極意義卻是難以衡量的。

正因為有了這樣的基礎,中國擴大鐵路建設就不再需要規模龐大的外匯支出,只需要從中央銀行不斷拆借專項鐵路款即可,所有的鐵路建設費用都可以用銀圓券支付。

過去修建一條鐵路需要數百萬甚至是幾千萬英鎊的借款,其中的列車、鋼軌、控制設備等等都要從國外購買,建設成本自然高居不下,采購價格也高出實際成本極多,現在擁有了自主的生產廠后,鐵路每公里建設經費預算只有京漢鐵路、京奉鐵路時的40。

加上關內勞動力價格和征地成本的低廉,從英法俄等國借款四百萬英鎊作為擔保在國內發行1.4億銀圓券,即可讓中國完成從濟南到西安的濟西鐵路大動脈的修建。而在過去三年中,中國鐵路總投資規模達到了23.3億銀圓規模,除了主干道的修建,各段支線、分線鐵路的修建也在緊密的推動中,特別是圍繞東三省、直隸晉察、江浙滬大規模的分支線鐵路修建,將在1918年左右,基本實現三大工業區的每個縣都開通鐵路的大鐵路計劃。

華皇專列抵達沈陽之后。宋彪回到再熟悉不過的東北軍部大院休息了兩天,隨即前往遠東機車總公司位于沈陽的沈陽機車制造總廠視察。

隨著沈陽、撫順、遼陽、本溪、海州、震旦六個城市工業的崛起,中國在近代歷史上第一次擁有了真正的城市工業群。在中國鐵路的大計劃實施三年后,累計為沈陽、遼陽為中心的中國鐵路制造工業增加了13.45億銀圓的總產值,使得中國鐵路工業一躍超過紡織工業。成為中國最龐大的現代工業龍頭,拉動著整個東三省的高速發展。

沈河北岸的沈陽新區目前已經成為整個中國工業版圖中最為輝煌的地區,整個遼寧省是全國唯一的沿海開放省,整個省都推行著新經濟政策,對外國資本開放。

沈陽機車制造總廠就位于沈陽新區的沈水路,整個工廠占地六公里長,沿河設廠,當初之所以如此考慮主要是因為沿河地段的土地便宜而已。

宋彪在遼寧省省長蔡紹基的陪同下,帶著一個規模龐大的視察團在廠區里參觀,他對于機械總有著特別的興趣和愛好。特意將廠區內的主要機械設備都認了一遍。

這個廠的投資規模是比較大的,從1907年開始試造列車,通過合資、引入技術和外籍工程師的方式,不斷整合技術,提高工藝和設備。通過聯合遼陽等地的一些合資、外資工廠,已經具備完全本土化生產列車的能力。

此前從德國和美國引入的列車生產技術相對較為落后,主要是蒸汽機組和專用鍋爐的引入技術相比進口產品有差距,這兩年從法國繼續大規模引入最新的蒸汽機設計和制造工藝后,本廠最新型號的東方C301、C303F型列車在大部分的數據和性能上都開始接近美國貨,差距只剩下一些細節的加工和裝配、調試能力。

列車機組這種東西就是裝配。裝配之后就是調試,如何將一堆零件組裝成機車,并且保證這輛機車達到最優的狀況,這都需要考驗本國列車工業和工廠技師的調試能力。

沈陽機車制造總廠的設備都是德美法引入的,也有一部分的俄國和本國機床機械,設備肯定沒有問題,技術引入主要從俄德美法三國,起步階段靠俄國,中期靠德美,這兩年純粹是靠法國,單純從生產、設計圖紙上而言,基本也沒有問題。

目前差的就是工人的水平和技師的調試能力,在這個領域,沈陽機車制造總廠也付諸了很多努力,除了在總廠開設下屬的技工學校和沈陽技術工業學校合作培育技工,廠內還仿造德國和美國,制定了完善的技工評級和培訓計劃,在美法德等國都有長期委培技師。

過去的差距很大,現在的差距也不小,特別是在達到了目前這種合格的標準后,想要繼續向著法美的良好,向著德國的優秀標準發展就更為艱難。

這幾年的鐵路大計劃讓沈陽機車制造總廠的業務量激增了四五倍,全廠職工多達1.4萬人,每年生產列車機組六百輛,車皮七千余節,也有一定規模的對外出口,但連國內市場都忙不贏,國外市場的開拓就顯得不是很重要。

參觀了沈陽機車總廠之后,宋彪一行繼續參觀沈陽機床總公司在沈陽新區的總廠區,其實兩個廠區基本就靠在一起,前者在沈水路,后者則在沈水東路,圍繞著沈陽新區的環城鐵路分布,當初選擇這里都是看中地價便宜和緊鄰沈河。

沈河發源于撫順的渾河,又稱為小遼河,受制于西段中部的航道淺和水流量小的問題,實際航運能力很低,這幾年一直在人工開通新航道,將位于遼中和遼陽之間的西段航道疏通理直。將大遼河和小遼河合并到小遼河中,將兩個水流量都較低的水道合并為一個相對較為充裕的水道,同時在中上游興建多道水庫,在增加整個遼寧省南部地區水利灌溉條件和總量的同時,將遼河航道從海州東營到撫順段的通航上限增加到300噸排水量的船舶,這已經是新遼河的極限,畢竟水流量較小。還要考慮整個遼寧省中南部地區的農業灌溉。

此時位于沈河北岸的沈陽機床總廠,建廠已經有七年的時間,因為母公司遠東財團本身也是美國最大的聯合機床公司的控股股東之一。該廠從建廠開始就一直是以和美國聯合機床公司合作為主,大量仿制美德等國機床。

七年的時間對于機床工業還是非常短暫的一瞬間,而且外國機床的進口關稅一直比較低。沈陽機床總廠的發展也不是特別的順利,目前基礎還處于一個大規模仿制外國產品的階段。

機床工業和火車制造不同,這是一個真正的高利潤、高技術的行業,毫厘之差,謬之千里,像機車制造那樣大規模的正式引入外國成熟技術、設計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專利授權費通常是非常高的,這和軍工業是差不多的道理。

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抄襲。

外國公司要來控告的話,那就直接來告狀吧,反正只要沈陽機床總廠別干的太笨。法院這邊必須都得撐著,話說只要沈陽機床總廠不大規模的出口,外國機床公司也不會興師動眾跑到中國打官司,此外,沈陽機床總廠很多時候就是抄襲美國機床為主。那邊的反應通常比較小。

即便如此,受制于理論、技術和生產工藝上的差距,沈陽機床總廠的水平還是處于一個較為低級的階段,以生產最為普通的磨床、銑床、刨床、鏜床為主,也生產榨油機、軋糖機、紡紗機等專用工業設備。

機床工業的累積需要很深厚的底蘊,七八年的時間干不出什么大事。畢竟歐美的機床工業已經有了140年的根基和歷史,在十五世紀就有了雛形的鏜床和螺紋加工車床,中國機床工業哪怕就是要達到歐洲二流的水平,中間也最少需要二十年的時間,而且需要政府、企業界和整個國家的全力傾注與重視,要將其上升到關系民族存亡的戰略高度。

這里面也不是遠東機床總公司一家企業就能解決的,還是需要更多的中小機床、機械企業投入到這個產業中,上有優惠政策,下有國民經濟大發展的基礎,中間要有充裕的人才,現在缺的就是人才,這個人才的培養過程也非常的漫長。

現在,美國最大的美國聯合機床公司已經在遼陽和沈陽都設立了分公司,聯合公司的目標是要免除關稅,減少生產成本,靠近工業區,利于靈活設計新的專用車床,遼寧省政府也給予了很重要的扶持政策,目標是想要盡可能“減少進口,增加出口”。

俄僑、法僑、德僑在東三省也都建立了一些外資、合資的機床機械公司,和聯合機床、遠東機床共同組建了東三省的機床產業,從長遠來看,中國廣闊的市場空間注定機床工業不可能弱于外國,發展空間很大,大有可為。

離開沈陽新區后,宋彪帶領視察團繼續前往位于長嶺的沈陽兵工廠。

在辛亥戰爭結束之后的全面努力和大規模投資,以及在第二次巴爾干戰役中尋找到的國外市場讓遠東武器總公司迅速成為亞洲第一大的軍工業巨頭,位于長嶺的沈陽兵工廠則逐步擴張成亞洲最大的輕武器軍工企業,同時也生產一些火炮配套部件。

施恩孚已經成了遠東武器總公司的總董,施恩孚在福州船政學堂制造班的同學陳寶暄在沈陽兵工廠擔任了七年的設計組組長,去年接替施恩孚擔任沈陽兵工廠的新任廠長,托馬斯.約翰遜.克羅斯利則繼續擔任總設計師。

到了沈陽兵工廠后,宋彪還是繼續先參觀工廠的各個廠區和廠房,因為和法方之間有嚴格的協議確保法國的長行程管退制退器的機密性,新型火炮沒有繼續在本溪兵工廠生產,而是由沈陽兵工廠和中俄合資的遼陽兵工廠分開生產。沈陽兵工廠負責生產制退器和炮架,遼陽兵工廠生產炮身,最終在遼陽兵工廠組裝。

因為德法技術上的不同,以及本工業水平的快速提升和出口的需求,中央軍部這兩年在軍事裝備的更新上顯得有些猶豫,宋彪此行也是要和廠家溝通,了解廠家方面的意見。

在廠區里參觀一番后。宋彪在施恩孚、陳寶暄和托馬斯.約翰遜.克羅斯利的陪同下應邀前往總設計室,遠東武器總公司的核心公司就是沈陽兵工廠,遠東輕武器研究院在這里設置的設計組多達二十余個。從事不同輕武器和其他軍事裝備的設計工作。

在第二次巴爾干戰役中的出乎意料的軍工業出口規模,以及波普寧沖鋒槍和沈陽步槍的熱銷,讓遠東武器總公司信心膨脹。大規模的邀請國外更為優秀的設計師和工程技術人員,購置最為先進的設備,研究最為領先的軍工業生產技術和材料,在火藥、和彈藥領域也不斷推陳出新,新型號的輕機槍、重機槍、沖鋒槍都在陸續推出,外銷型號的迫擊炮也增加了75Mm85mm105mm等不同口徑。

施恩孚這個人一貫是比較心細的,在總設計室旁邊增設了一個陳列室,根據不同的參觀和考察人員調整陳列新型號及熱銷武器的各種改型,在中日辛亥戰爭之后,中央陸軍就啟動了緩慢的、逐步的、有序的裝備更換計劃。經過這幾年的努力和不斷改進,新型號的武器大體都在第四、第三十步兵師和興安盟武器試驗基地進行了多次全面測驗。

第四步兵師繼續布置在海州,地形復雜,有一大段的保密區,所以是北方新武器測試的列裝測驗部隊。第三十步兵師駐扎在長沙和桂林,氣候條件屬于南方,本身也是中央軍在南方第一個整編師主力,同樣是南方新武器測試基地。

宋彪在陳列室看到了遠東武器總公司在近幾年間不斷推出的各種新型號的輕武器,涵蓋面非常廣,且完成了體系性的布局。、手動步槍、半自動步槍、狙擊步槍、輕機槍、沖鋒槍、重機槍、榴彈槍、槍榴彈、手榴彈、擲彈筒、迫擊炮、機關炮、高射炮,整個系列都已經完善。

甚至連傳說中的多功能工兵鏟也出現了。

輕機槍和重機槍的主要合作設計師是約翰.摩西.勃朗寧,這些工作從辛亥戰爭結束之后就已經開始,由遠東武器公司同范德比爾特家族合資的溫徹斯特武器公司邀請約翰.摩西.勃朗寧,共同合資研究,溫徹斯特公司享有在美國的制造銷售權,其余則主要是由遠東輕武器研究院自行負責。

宋彪在陳列室里看了一番,因為絕大多數的新型武器都在他手里親自使用過,他甚至參與了這些武器的設計工作,所以對這些輕武器還是非常熟悉的。

中國現在的問題不是缺乏武器,而是武器的種類太多,在宋彪的堅持下,遠東輕武器研究院甚至研究過恩菲爾德步槍的后端閉鎖的旋轉拉栓式槍機,在恩菲爾德步槍的基礎上重新改進設計和簡化工藝,推出一款新的江南步槍,由江南兵工廠生產,還有點天方夜譚性質的想向英國銷售這種新型步槍,遭到英國陸軍部拒絕后,江南步槍小范圍的列裝在江蘇、浙江巡防軍,擁有7.7mm和7.62mm兩種口徑。

世界三大步槍,恩菲爾德、毛瑟、莫辛納甘此時都已經到了中國的大地上,而沈陽步槍又被嚴格確定為統一制式步槍,全國范圍的沈陽、本溪、遼陽、江南、漢陽五大兵工廠都有生產,在山西槍炮局基礎上重建的太原兵工廠也是從沈陽步槍的生產開始。

過去三年,通過擴散東北軍工業積累的技術力量,以及大范圍外聘專家、技師的方式,中工業的槍炮和彈藥制造領域逐漸擴大到六個生產基地,漢陽、太原兵工廠依托本地的煤鐵、銅、芒硝資源,在近幾年間的投資規模最為龐大,位于南京的江南兵工廠原身是李鴻章創辦的金陵制造局,底子較好,如今改遷回上海,依靠招募外工提高制造水平。新增投資和購入的新式設備數量也很高。

因為歷史遺留的各種因素和問題,中央陸軍目前的主力裝備復雜多樣,光是步槍彈藥就存在五種差別,肯定要求全面換裝,從去年開始,隨著六大兵工廠都已經逐步完成擴建,沈陽步槍開始以每年二十萬支的速度生產。預計在十年后正式完成全軍的武器換裝。

只是與此同時,最新型的半自動步槍在遠東輕武器研究院也完成了二次改進,達到了服役的要求。

中央陸軍的規模太大。15個整編師、35個普通師、43個旅的總編制正式完成后,即便是非戰爭時期也擁有135萬人的兵力規模,在世界范圍內只有沙俄能夠相提并論。號稱世界陸軍第一的德國在非備戰和非競賽時期也不過65萬常規兵力,在1914年上半年增加到81萬——當然在總動員的瞬間很厲害,半年之內沖刺到450萬,不能比,真的比不了,確實是這一時期世界第一陸軍。

陸軍大規模決戰的勝負分界線往往是在一個戰役中產生的,假如此時的中央陸軍和德國陸軍交戰,中央陸軍半年之內最多增編至250萬的規模,而且是全國總動員的極限,兵力素質基本下滑一半。上去就能被德軍沖垮,可如果戰爭一直拖延下去,兩三年后,中央陸軍有可能增編至一千萬,德軍就未必能頂住。關鍵是中央陸軍能否撐住三年。

這是一個沒有意義的討論,雖然在中央軍部總參謀部內的很多參謀官都喜歡像模像樣的討論這個課題。

不管怎么說,中央陸軍現在的問題就是兵力多,裝備復雜,經費穩定但沒有必要瞬間爆發,而需要更換的新式武器又非常之多。所以,總參謀部制定的裝備更新計劃以十年為計算單位的決策是正確的,按照一級、二級、三級部隊的方式逐步調整,一級換新則二級換舊,三級則換三手貨,盡可能的節省軍費開支。

只是在175項計劃中,國內軍工業投資規模驚人,這樣的換裝速度顯然不能讓各家公司滿意,宋彪從去年開始就默許六大兵工廠按照正常的產能投產新式武器,在中央軍部訂購數額之外的武器彈藥則由新華公司購置,用于額外的軍需物資儲備。

宋彪心里當然是有計劃表的,他算準一戰會在1914年爆發,哪怕別人不去刺殺費迪南大公,圣公會也會派人去做這種事,所謂圣公會就是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建立中華帝國在世界上的第一霸權,超越英美德,讓歐洲大亂自然最符合這一目標。

所以,宋彪在對中工業發展的安排上就顯得異常緊湊,從1911年開始大規模增加投資,大批量的從國外引入設備、車床,引入美國流水線和現代管理理論,引入電氣革命技術和專用機床,增加工業生產效率,甚至連技工的培養都有專門的計劃。

立足于大清帝國遺留的基礎和東北工業的根基,以及同德美法俄四國的長期合作,加上這幾年約合5700萬英鎊的大規模投資,中工業,特別是輕武器和彈藥生產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數值,如果是維持在戰時生產規模,完全能在一戰時期大發橫財,收回投資之余還能大賺一筆,并將整個中國的軍工業水平再提升一個臺階。

因為中央軍部訂購不足,而六大兵工廠的機械設備都已經到位,工人技師的招募和基礎培訓也都做完,擁有軍工業產品外貿特許證的新華公司就代替軍部大量下單,讓六大兵工廠能在大規模生產中逐步提高生產和管理水平,多囤積的槍械彈藥、火炮也不愁在一戰中找不到買家。

在陳列室參觀時,宋彪和托馬斯.約翰遜.克羅斯利詢問了一些新裝備在根據部隊意見修改過程的新問題,大致談了十幾分鐘,宋彪就從陳列室離開,暫時休息一段時間。

在單獨為他準備的休息室里,宋彪只留下一等內侍官張富田陪同著他,讓他可以安靜的休息十幾分鐘,清理一下思路。

此前到軍工企業考察,宋彪通常會安排蔣方震、陳其采、舒方德中的任意一位陪同他,最近比較特別。陳其采率團去了巴爾干戰場,目前還留在希臘。

希臘國王康斯坦丁一世的外祖父是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和尼古拉二世是表兄弟,正是在俄國駐希臘武官的建議下,康斯坦丁一世才邀請中央陸軍的副總參謀長陳其采赴希臘陸軍考察,此后在第二次巴爾干戰役期間,因為在名義上要保持中立原則。實際上是希臘陸軍顧問團之一的陳其采等人改稱是觀察團。

結果是很明顯的,陳其采是那種臨時調整的高手,在第二次巴爾干戰役爆發前半年抵達希臘后。對希臘陸軍作出了一系列的微小而有效的快速調整,特別是通過大量訂購波普寧沖鋒槍、60mm迫擊炮和75mm輕野炮,改進部隊的輕機動作戰能力。利用快速部隊迅速進攻保加利亞的后防部隊,導致保加利亞的前線主力大規模潰敗。

舒方德正在法國進行二次考察,蔣方震又去了西北軍區視察,宋彪就成了孤家寡人,只能一個人來視察。

這樣也好。

宋彪倒是很久沒有這么清靜過,可以一個人在休息室里短暫的單獨思考片刻。

遠東武器總公司這邊的各種新式武器在這兩年里已經接受了較多的考驗,除了氣冷型的勃朗寧重機槍還存在著較多問題外,其他都已經達到了服役的所有要求,一部分則已經開始正式服役換裝的步伐。

目前爭議較大的是新式的M1914型半自動步槍,在遠東武器總公司對漢陽兵工廠70股權的私有化后。根據和中央軍部簽署的保障協議,為了保證漢陽兵工廠在未來的發展,這種新型步槍將會主要在漢陽兵工廠生產,因而被命名為M1914型漢陽步槍,而在兩年前。這一新型半自動步槍就已經在第四步兵師進行大規模的測試,那時的評價就很好,幾番改進后,軍部早已無可挑剔,奈何軍費有限,沈陽步槍又還在大規模的列裝過程中。

現在的問題就是沈陽步槍和漢陽步槍之爭。

輕機槍的問題也相對有點復雜。麥德森機槍總體而言還是非常不錯的,遠東武器總公司有點無賴性質的對其進行多次改進后,重新設計了部分槍機結構和外形,采用了可更換的槍管設計后,以輕機槍委員會總顧問波普寧將軍的名義再次命名為M1914型波普寧輕機槍。

M1913型勃朗寧輕機槍和M1914型波普寧輕機槍在數據上基本相當,前者繼續采用雙腳架設計和彈匣供彈,后者為了和麥德森機槍作出明顯區別,以及和勃朗寧輕機槍構成不同的特點,采用了三腳架設計和彈鼓供彈。

在宋彪的建議下,波普寧輕機槍更像是一款中型機槍,槍管采用伯利恒公司的新型633型錳鎳合金鋼無縫鋼管,槍管設計加厚,可以保證長達8分鐘的高速連續射擊。

相比之下,勃朗寧輕機槍則在設計上要求更為輕便和可靠,確保每個班在部署中都能有效且更輕松的攜帶。

但在實際的數據上,兩者相對于麥德森機槍都沒有明顯的改進。

中央陸軍關于是否列裝這兩種新型輕機槍,以及如何在部隊調整裝配使用,這些都成了比較具有爭議性的問題。

宋彪對此也沒有確切的答案,更換更好更新的槍械固然很好,但是經費開支也不低。

在沈陽兵工廠的休息室里,宋彪一個人沉默的思考了很長時間,雖然從中央陸軍的角度而言,更換新型步槍和機槍是收益率較低的事情,甚至顯得有點浪費,但從中工業的長期發展而言,這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軍工業想要發展,光靠國內市場是撐不住的,必須要盡可能的出口外國,以一種體系型的大規模出口擴大中工業的總體實力。

陳其采在希臘和塞維利亞就有很重要的推銷中火的任務,相比歐洲軍工企業,中國開出的價格更為便宜,并且愿意以較低的價格大規模轉讓生產專利。

別看中工業現階段的產品還有點粗糙,但在設計上絕對不弱給其他國家,非常實用,并且有著適合大規模生產的特征,實際的技術指標也不差,就是工藝上稍微有點簡陋而已。

為了爭奪市場,在遠東武器總公司的極力爭取下,中央軍部甚至放棄了全面引入法國M1906型75mm野炮的技術,只是引入了制退器和部分技術,在中德原有的合作研制基礎上,繼續聘用法國火炮專家改進國內的M190608型野炮、輕野炮和輕騎炮,統稱為新的M191214型75mm野炮、輕野炮和輕騎炮,技術參數上相對于法國M189719061914型75mm野炮是有一定差距,在射速和射程大致相當的情況下,精度相對不足,炮彈填裝量也小0.3KG,但是火炮自重又增加了23至42公斤,彈道曲線相對更為平伸。

有差距,但這是真正的自產貨,不受任何的出口限制。

差距之中也有自己的特點,因為在中德合作過程中考慮了加榴炮的思想,合作中斷后,中央陸軍還是繼續貫徹這一思路,M191214型75mm野炮實際上是中國第一款加榴炮,但從技術上而言,這還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加榴炮。

在心里做一番復雜的權衡,宋彪將施恩孚喊進了休息室,多的話也沒有說太多,就是讓遠東武器總公司繼續加快新裝備的生產即可,產能多余之處可以賣給新華公司作為特殊儲備。

宋彪此次在東三省,除了軍工業外,也要視察其他的工業發展水平。

此時的東三省和關內相比就像是兩個國家,除了東北不惜一切代價引入技術和人才,作為經濟龍頭發展的火車工業,其余不管是機床工業,還是電氣、化工、汽車、飛機、通信工業,東北工業和德美英法之間依然有著很大的差距,即便是同樣卯足勁發展的紡織、軍工業、船舶工業相比歐美列強的差距也依然明顯,只是除船舶工業之外的整體水平已經和日本相當,部分領域甚至是高過日本。

正所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以東三省目前的整體工業水平,關內市場就像是東三省的龐大殖民地,持續推動東三省進一步的向前發展。(。。)

(第三中文)


上一章  |  核武皇帝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