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皇帝第192章 一五計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核武皇帝 >>核武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192章 一五計劃

第192章 一五計劃


更新時間:2013年02月20日  作者:浪子刀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浪子刀 | 核武皇帝 
軍事總是外交的基礎。()

如果英國在首先承認中華帝國和宋彪為中國皇帝的基礎上,遏制日本,避免中日戰爭,并且遵照宋彪和朱爾典之間的約談,開啟中英友好建交的開端,那么英國必定能在中國的發展中獲取極大的收益,宋彪也會給予英國更多的實惠。

可是英國非要支持日本開戰,妄圖將中國退為愚昧落后和分裂的局勢中,繼續維持用日本牽制中國的政策,隨著中國勇猛而迅速的擊潰了日軍,中英之間的關系就真的很尷尬了。

英國要怎么辦?

這個問題實在是難以回答了,維持過去的各種特權已是不可能了,中國已證明自己站了起來,雖然中國現在還沒有強大到至少能保衛自己的海軍,但是,試問如果中英交惡,英國還有膽量派遣陸軍和中國交戰嗎?

哪一位英國首相敢于承擔這樣的風險。

回到通州,宋彪暫時休假一段時間,并沒有急于處理公務,況且作為帝國的皇帝,真正需要他親自處理的公務也并不多。

這幾天,他都一直留在西海塔園里陪伴家人,在家里度過自己的時間,只是偶爾召見帝黨商談具體的登基時間,大致是在7月中旬,在《中日停戰條約》之后,帝國建國一周年之前。

短暫的休息了幾天后,這天下午,宋彪將張康仁和容星橋招到自己的園邸中報賬。仗是打贏了,賠款是肯定撈不到的。日本是非常猾的國家和民族,不承認戰敗則等于沒有戰爭賠償條款。所謂不刺激國民不過是他們的遮掩之詞。

韓國那點財政基礎也不足以支撐一個龐大的賠款。

沒有關系,宋彪也要立足長遠考慮,他很清楚中日之間注定還會有一次真正的更大規模的戰爭,賠款這種事是肯定跑不掉的,他遲早要讓日本這個無賴民族付出真正的慘痛代價。

沒有合適的賠款,龐大的軍費開支就只能自己吞咽下去。

張康仁和容星橋是一起過來的。他們來的時候,宋彪正在看最近一段時間的《中央日報》和《東北日報》的社評,一直在朝鮮督戰,每天時間有限。力也有限,他很長時間都沒有看報紙,國內的很多資訊都是簡之后再呈報給他。

終究是閑了下來,宋彪就將看報紙當作熟悉國內事務的一種方式,特別是《中央日報》的社評,他也好久沒有關注過了。

等張康仁和容星橋進了書房,兩人躬身敬禮之后,宋彪還是繼續看報紙,大致瀏覽了5月3日這一天的社評和重大新聞,他才讓兩人坐下來。和他們笑道:“兩位都是財神啊,朝鮮之戰能有這場大勝利,兩位功勞也不小。”

張康仁欣喜不已,答道:“陛下過贊了,臣等不過是盡了臣下的本份。”

容星橋也很高興。

自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后,中日辛亥戰爭是中國人民戰勝外國敵軍的第一次大勝利,正是舉國歡慶的大功績,若能在此上有半點功勞,那都將是留名青史的偉業啊。

不等宋彪詢問軍費和政的財政開支問題。張康仁就恭敬的雙手奉上財政部和中央帝國銀行最新的財務報告。

宋彪接過這份報告,還沒有打開翻看就直接和張康仁問詢道:“軍費大體開支是多少,統計出來了嗎?”

張康仁答道:“從去年8月開始對日備戰計起,直至本月,專項用于此戰的開銷累計143億銀圓,這里面還不包括彈消耗,因為絕大多數的彈都是庫存物資,新近半年生產的部分僅占1/4。”

宋彪微微點頭,這才將報告打開來大致看一眼,邊看邊和張康仁強調道:“彈消耗倒是另外一個賬目,我回國之前讓前線總指揮部統計過,十天時間消耗的彈總量是785萬發子彈,含迫擊炮彈在內總計使用了45萬發炮彈,這么拼下去,東北軍再打兩個月就彈盡糧絕了。可咱們勝利的速度是非常快,到了平壤,我們一清點繳獲的日軍物資,總的算下來,咱們居然沒有吃大虧,光是日軍的六百多火炮和兩千多挺的重機也值不少錢啊。”

他說完這些就繼續仔細看報告,整個內戰打到四川,實際的總開支也不過是4千萬銀圓,居然只是此次中日辛亥戰爭的一個零頭,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動員的人數差別。

前線打十天,后方征募了兩百多萬的民工,每個月的開支不是一筆小數目啊。

臨時內閣政肯定拿不出這么多錢,基本都是靠發行國債,而國債的主要購買方就是中央帝國銀行,央行則是從遠東銀行和外國銀行借款購入白銀,以白銀為基礎發行銀圓券,再用12億銀圓券購入專項用于戰爭的國債。

這是一個正規的國家政財政運行規則,制度化和正規化的同時,政的財政赤字也非常驚人。

話說回來,小日本何嘗不是如此?

雙方都是借錢打仗。

身為君主立憲皇帝,宋彪最輕松的地方就是不用過問政財政赤字的問題,那是唐紹儀應該負責的工作,他只管如何錢確保打勝仗。

大致將這份報告看完,宋彪繼續和張康仁問道:“央行目前的情況如何?”

張康仁道:“央行這邊的情況還不錯,主要各省的分行都已經建立,現在主要的工作就是回收各省此前的舊幣,現在全國已經禁止直接使用白銀,流通貨幣只能是中央貨幣,關東則繼續允許通行奉票,對于進一步在全國推行銀圓和銀圓券的工作很有利。前朝是白銀和銅的混合本位制。全國主要流通貨幣實際上是銅錢和新制銅圓,數量驚人。統一改為銀本位制后,央行承擔的白銀壓力是很高的。如果繼續按照現有規模不斷從國際市場購入白銀,依照中國的經濟總量,白銀價位至少要增長20,假如國際資本介入炒作,那可能就會更高,所以。我和總理商議之后考慮盡快采用金銀混合本位制分擔白銀壓力。新增發行帝國中央銀行金圓券則以黃金和外匯為儲備,每圓含金率為07535克,同銀圓券依據國際市場金銀兌價采取浮動匯率計算,但在整體上。金圓券和銀圓的市值基本對等流通,每一百銅圓繼續兌一銀圓,實施固定兌率,在對外經貿中主要使用金圓券,對內則采用銀圓結算,國內大宗交易同樣可以采用金圓券結算,以此減少國內貨幣對白銀的需求量。”

貨幣無小問題。

宋彪仔細考慮一番后,同張康仁說道:“英德兩國對峙的越來越厲害,雙方軍費增長的極快,我預計短則五六年。長則七八年,英德多半是要有一戰,概率極大,一旦開戰就是世界范圍內的歐洲大戰。如果遭遇戰爭,你認為國際和國內金融市場會如何動?”

張康仁慎密的思量片刻,答道:“國際黃金價格會增長,白銀則會隨之飛漲,因為國際黃金資產有限,白銀資產則相對較為充裕。在購入黃金的難度較大的情況下,國際資本必定會大規模流向白銀。白銀價格一旦飛漲,國內貨幣兌價就會出現大幅動,造成國內物價隨之暴漲。如果真的是這樣,國內最好還是要加快金本位制的轉向,想盡辦法增加黃金儲備,大量增發金圓券,一旦金圓券和銀圓券兌價出現大幅度動,那就直接放棄銀本位,實施金本位制度以避免沖擊。如果這么做的話,國際銀價就會下跌,迫使金圓券和銀圓券的兌價暫時穩定住。”

宋彪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他更多還是要依靠張康仁的判斷來決定自己的對策。

就在宋彪進一步思考之時,容星橋道:“皇上,臣下以為中央政當出臺政策強行控制金銀貴金屬,以金銀券收購貴金屬,由中央統一持有黃金和絕大多數的白銀儲備,銀價高則拋售,銀價低則購入,在較長時期內持續穩定住銀圓券的價位。”

宋彪微微頷首。

這樣的政策雖然過于強硬,實則是保護國家和國民資產價值穩定的唯一辦法,否則,不管白銀價格是過漲還是過跌,對中國經濟都是一場劇烈的損傷。

從長遠來看,還是要盡快的轉變為限兌金本位才是治標治本的辦法。

所謂限兌金本位就是在金本位的基礎上,限制金圓券和黃金的兌換,私人不能持有黃金,只有外商、外國政才能用金圓券從中國央行兌換黃金,并且有數額限制,籍此極大的減少國家黃金儲備的流失,而黃金儲備主要運用于外貿結算領域。

只是中國的經濟規模太大,即便實施限兌金本位制度也缺乏足夠的黃金儲備。

宋彪思索了很長一段時間,此時的他已經要從各個方面都開始應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沖擊,不僅要確保國家乘機在一戰中受益,還要保證國民資產和國民經濟發展的穩定。

只有這樣,中國才能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發展起來。

因為缺乏在金融領域的專業素養,宋彪在思索了一段時間后,還是和張康仁道:“英德在未來五年中全面爆發歐洲戰爭的可能至少是50,所以,央行和財政部一定要制定絕對可靠的應對之策,提前做好準備,正所謂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啊。至于貴金屬的控制問題,黃金是一定要在全國范圍內控制住,只能由國家持有,白銀則盡可能地集中在政儲備。短時間內想讓全國都接受紙幣,那是不可能的,銀圓的通行量肯定不能小,這里面就要多想點辦法了。”

張康仁點著頭,道:“請皇上放心,臣下等一定竭盡所能,務必想盡辦法處置此些事。”

宋彪微微頷首,和容星橋繼續問道:“遠東那邊的情況怎么樣?”

容星橋道:“回稟皇上。咱們這邊的情況還好,此次戰爭的開銷倒是比預計的少一些。時間也短了很多,對國內經濟和遠東商行的進出口貿易幾乎沒有太大影響。政今年的生絲稅降的很厲害。國內的柞蠶絲出口創了新高,按照目前的趨勢,預計全年能突破四千噸,桑蠶絲出口也比往年厲害的多,大致能恢復到三千噸的規模。明年的話,桑蠶絲出口的恢復增長速度還會更多。去年的大豆、砂糖和煤炭出口也很順利。到目前為止。遠東銀行還有接近六千五百萬英鎊的外匯儲備,只是說起來很多,真等中央一五和二五計劃的175項工業計劃一啟動,這些錢也就遠遠不夠分量了。”

宋彪嗯了一聲。鼓勵道:“175計劃關系到整個民族的偉大復興嘛,投資規模偏大是很正常的,遠東這邊一定要鼎力支持,內閣政那邊也不容易,如果國內還不支持,那他們再去國外找援助就更不容易了。”

容星橋道:“皇上圣明,內閣政確實是不容易啊。”

他們說的這個175項工業計劃是內閣政一五、二五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還沒有正式公布,從去年底其實就已經開始辦理,所謂“175項工業計劃”最初是宋彪在東北新政時期提出的150個大工業計劃。就是要在全國范圍內建設150個大型工廠、工礦和新型企業,完整的建立中國的化工、化肥、能源、鋼鐵、船舶、冶金、電力、通信、汽車、紡織、機械、機床、動力、五金、食品、玻璃、水泥、陶瓷等等產業體系,用150個大企業帶動整個工業發展,50個側重于基礎原料的供應,50個輕工業,50個重工業。

東北當時基礎薄弱,最初連火柴廠都沒有,肯定搞不出這么多新工業。

經過這六年的高速發展,東北現在是根基比較扎實了。如果沒有內戰的突然爆發和推翻滿清的光復革命,東北的二五計劃就準備實施“150項大工業計劃”,和宋彪商議之后,唐紹儀總理就打算在帝國一五計劃中完整吸收“150項大工業計劃”,并且擴大到175項計劃,將電力、通信、汽車這些高技術產業也納入進來。

內閣政也是雄心萬丈,希望是通過在全國建設175個大型工廠,推進三十到五十個大公司的發展,在整個工業體系領域取得系統的大進步。

按照唐紹儀的設想,175個大工廠中,1/3是政和民族資本合資興建,1/3是政、民族資本和外國商人合資,1/3是民族資本自建,政統一提供政策優惠,政出面協調引入技術和設備,聘請外國專家指導,建立與之配套的教育體系和市場管理政策,以及其他配套的各種設施,包括鐵路、電廠等等。

東北的工業基礎好,資源豐富,大企業也多,目前的175項計劃中,東北占了1/3,直隸魯豫晉占1/3,江浙、湖廣、兩廣、四川加起來占了余下的1/3,總體以東北最多,江浙其次,直隸和湖廣再其次。

遠東財團財力雄厚,技術和產業基礎好,按照目前的規劃,遠東財團在175項中至少能占到一半的機會,可唐紹儀有限制遠東的意思,另外還想扶持其他商團。

唐紹儀畢竟是唐紹儀,他已經有反壟斷的傾向了,只是現在迫切需要遠東財團出力,特別考慮遠東財團是皇帝的私人產業,他還是非常謹慎的小心處理。

容星橋不高興,項目多了,他不高興,因為投資巨大,他也擔心資金鏈和經營上的風險,項目少了,他也不高興,關鍵是他想要的幾個大項目,唐紹儀都沒有給遠東財團。

這里面的很多事情呢,唐紹儀也和宋彪談過兩次。

唐紹儀的意思很簡單,皇上您現在已經是坐擁天下,當以天下為重,宋彪沒有太多的搭理他這番話,當然,這并不是唐紹儀就想和宋彪過不去,他就是覺得自己身為總理,應該以國家為重,有條件的話,他還是要堅持原則。

除非宋彪親口,或者派別人和他說你這么辦事不太好。那就是沒有條件繼續堅持原則,他也就不會再堅持下去。

關于唐紹儀的這一點特。宋彪還是很清楚的,這個人在大方向是為國家考慮的。有原則,但也還算是比較靈活的政客。

很多事情其實是很復雜的,也很簡單的,宋彪一直沒有對此事有什么表態,那就等于是默認了唐紹儀身為總理所應該堅持的原則,他沒有必要用自己的大去踩唐紹儀這個小總理的細胳膊。

容星橋也明白這里面的道理。除了發個牢騷外,他倒不敢說太多,特別是不愿意在皇帝面前評說老同學的壞話。

宋彪現階段還沒有力過問“175項大工業計劃”的事,和身為國會議員的容星橋問起了國會的事。道:“國會那邊組織的怎么樣了?”

容星橋道:“回稟皇上,國會這邊倒是一切準備就緒了,各省的議員都已經到了京師,172個席位中,光復會占了一半,立憲會占了24席,新政強國會、中國民主黨和維新進步會分別在15席左右,工商界人士單獨抽選7席,陸軍占7席,海軍占3席。這些都是固定席位。唐總理最近正在和新政強國會、維新進步會洽談聯合執政的事,光復會、新政會和維新會加起來,再加上其他一些人,基本就占到了70的席位,除了修改憲法之外,其余立法之類的事情都可以順利通過。目前就是第一任國會議長的事情沒有談妥,梁啟超原本說是自己送上談聯合執政的,可最近據說是有點自以為是,或者說是喧賓奪主。搞出不少事情,就是沖著第一任國會議長的位置去的,野心倒是不小呢。”

宋彪冷笑一聲,繼續問道:“袁世凱那邊的情況怎么樣?”

容星橋道:“我倒不清楚這位交通大臣的動向。”

張康仁則道:“袁世凱一直在外面奔,回京師的時間很少,前段時間剛從四川回來,都是在忙鐵路和疏通江道的事情,據說是提出了一個新的鐵路計劃,和唐總理有些爭論。我前些時間聽章駿說袁世凱這段時間一直在和梁啟超、張謇等人接觸,可有人說他想加入光復會,不知道陶成章是怎么說的,大約是沒有談妥,沒有同意他入會的申請。”

宋彪很驚訝,道:“他不是在新政強國會嗎?我記得他還是直隸總督的時候就在新政強國會啊?”

張康仁道:“據說前幾年被勒令辭官的時候退出了吧。”

宋彪一時不。

袁世凱也就是前段時間突然復出,宋彪當時讓段祺瑞給袁世凱傳了話,底線是不準再和軍隊來往,其他自便,情勢比人強,袁世凱急于出山就同意了這條底線。

宋彪這一年里一直讓保密局和情報局注意著北洋軍舊派官僚的動向,每個人都盯著,自然也包括袁世凱,現在看來還是很清靜的,暫時沒有違反底線的地方。

至于新政強國會,這里都是前朝官員出身,很多都是封疆大吏,比如說周馥、魏光燾、張人駿、丁振鐸,甚至還有錫良等滿人大臣,也都是早期各省總督中的新政派,后來陸續都被攝政王載灃想辦法給擱置下去,或者是掛了閑置,這些人自然不愿意繼續在新帝國內閣政中效力,保留自己身為忠臣的名聲,可他們在新政強國會中影響很大,新政強國會在各省抽選出來的學員多是他們擔任學政時點出來的生,或者是昔日幕僚。

新政強國會中還有一批真正可用之才的,比如說滿清第一位經濟特科狀元袁嘉谷,以及后來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的金邦進士。

辛亥革命之后,這些人基本都退出政界,成為各地軍閥的政治顧問,比如說袁嘉谷在云南擔任省政顧問近二十年,不管軍閥怎么換,云南地方政務都還是他在主持。

光復革命成功后,宋彪還是通過新政強國會派人勸說,即便他們還是想為前朝盡忠,也希望他們為國家和民族考量,國家人才凋零,既熟通政務,又知中外之學的人極少,宋彪自然希望他們繼續留在新政工作,如果一時想不通,抹不開情面。比如說陳寶琛這樣的,那就以各省議員的身份進入國會參與國事。

帝國的國會效法英。下設各個委員會,除了表決投票之外也有一些實際的工作要做。

緩沖了一段時間后。宋彪還是希望他們回到政中任職,參與國家的治理,畢竟靠革命黨人治國是很誤事的,都太年輕,嚴重缺乏從政經驗。

宋彪對這些人網開一面,對梁啟超的維新進步會倒是并無好的認同。顯然不可能同意梁啟超的野心。

稍加思量,宋彪就和張康仁道:“這個事情,我就不單獨將陶成章他們喊過來談話了,你轉告一聲即可。如今還是要以光復革命為旗幟,高舉光復中華,復興民族的旗幟,這個旗幟比什么三民主義都要強大和合法。暫時就不急著選優良組建中華革命黨了,直接組建中國光復黨。如今我身為皇帝就不適合繼續留在任何政黨中,需當維持君主中立之原則,我退出光復會后,可由蔡元培擔任會長和中國光復黨的第一任黨主席,也由他以第一大黨的黨主席身份擔任國會議長。另外告訴唐紹儀,維新進步會那邊并無可選之才。就不要和他們搞聯合執政了。”

張康仁則道:“其實總理正是看透維新進步會除了梁啟超之外,根本沒有幾個真正合適之人選,只是仗著當年公車上書的舊名聲在地方頗有聲望,所以才有十幾個席位罷了。現在大約也沒有想到梁啟超居然如此自負吧!”

政治上的事情,本來就是這樣復雜和詭異,所以宋彪才不想過問,可不過問似乎也不行。

“175項大工業計劃”這種經濟之事,宋彪還真的可以不過問,政治上。誰上誰下,內閣大臣如何挑選,國會議員中的席位比例之事,光復會這邊的具體議員人選,他都還是要過問的。

控制著內閣大臣的大部分人選,控制著國會中的大部分人選,他這位君主立憲制之下的不過問行政的皇帝照樣能控制著國家的大方向。

仔細一琢磨,宋彪覺得讓張康仁給唐紹儀傳話這個事不靠譜,就改口道:“算了,這位唐總理要匯報的事情也多著呢,明天讓他這個時候過來一趟吧,我見了他再談這些事。”

張康仁點著頭答應一聲,又問道:“皇上,關于四川鐵路爭議的事,您收到了消息嗎?”

宋彪道:“我聽說了,我當時正在組織鴨綠江攻勢,實在沒有力過問這破事,不就是四川鐵路公司的那幫鄉紳不肯棄權嘛,明明虧損了三百萬兩銀子,居然還要政按原價回購,等于是他們投資失敗,結果要政買單,這怎么可能?袁世凱的想法是對的,這條鐵路不管什么時候建,首先還是要收回來官辦,讓這些根本不懂鐵路,甚至連現代公司規則都不懂蠢貨鄉紳辦鐵路,不是讓利于民,而是禍害國家。”

張康仁道:“袁世凱當時提出的辦法是直接強行收回路權,可那時候正在打仗呢,皇上千叮嚀萬囑咐,國內一切求穩,唐紹儀就希望緩辦,即便要辦也是以談判決為主,袁世凱認為這個事情歸他管,態度有點強硬,兩人爭執很多啊。”

宋彪感嘆一聲,道:“袁世凱嘛,舊官僚辦新事,來來去去還是老一套的生觀念,大概覺得唐紹儀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生故吏。兩人要能相處的好,那才是見鬼了呢。話說回來,袁世凱說的也對,此事不能讓,這里讓,那里就要讓,中國鐵路就無法辦妥當。路權這個事情,我的意思還是按照咱們在東北時候的經驗來辦,頒布三個經營特許牌照,兩家民營鐵路公司,一家中央國立鐵路公司,商人不愿意辦的賠本鐵路,那就由中央鐵路總公司負責經辦,具體的路段再不斷分包給合資公司修建經營。”

談到這里,他拍了拍手,道:“你們這些人啊,就是總把小問題想的太復雜,將大問題想的更復雜,袁唐二人則是將私事混淆在公事里一起折騰,來來去去都是為了權力,其實有什么好爭的,爭到最后難道要和我爭權嗎?”

容星橋想了想,和宋彪回答道:“皇上,這人生在世不就是這樣嗎,其實每個人都是吃著碗里,看著鍋里的主兒,誰都不省心!”

宋彪挺贊同的點頭,道:“對,你這話說的太對了。”

宋彪一貫是能將各種復雜問題簡單化的人,四川鐵路的事情在他看來就很簡單,首先依法制裁挪用公款炒股票的四川鐵路公司的職員,確認此為公司經營自身的問題,國家不予賠償;其次是查賬,對公司已經投入到鐵路勘探、建設中的費用進行補償;最后按價收回公司買斷的路權。

唐紹儀不過是拿著他這個皇帝的一番話來壓袁世凱,為什么?原因很簡單,唐紹儀覺得袁世凱威脅到他的位置了。

政治就是這樣,很多事情可以很簡單的處理清楚,結果被各種利益捆綁起來,變成了非常復雜的問題。

比如說反腐反壟斷的改革為何總是光打雷不下雨,就是利益捆綁的太狠,牽一發而動全身,一說改革,手握實權的這些政客就紛紛想著各種辦法阻擾。

一旦內閣政遇到這種糾紛,宋彪就肯定要出面了,他不管你什么理由,什么原因,錯的就是錯的,對的就是對的,遵照原則和法律簡單化處理,一是一,二是二,誰的個人利益和權勢斗爭到他這里都是狗屁,他讓你滾,你就得滾出內閣政,不管你是內閣總理大臣,還是交通大臣。

宋彪之所以找張康仁和容星橋這兩個不著邊際的人過來,就是因為他們不沾這些利害關系,可以如實匯報國內這段時間的情況。

在宋彪去朝鮮督戰期間,內閣政和國會這邊也真的有很多扯蛋的事情,只是大局為重,誰也不敢真的鬧大,而且上面畢竟還有宋彪真正控制著一切實權的這位皇帝,真讓宋彪覺得你是一個不值得用的人,你就可以滾出局了。

這天下午,宋彪就和張康仁、容星橋問了很多事,基本都是內閣政和國會這邊的瑣碎屁事,聽起來都是大事,可再大也不過是屁事,再大也大不過中日辛亥戰爭和中日停戰談判。(。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m

第一溫馨提示您:


上一章  |  核武皇帝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