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皇帝第168章 光復革命之炮轟山海關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核武皇帝 >>核武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168章 光復革命之炮轟山海關

第168章 光復革命之炮轟山海關


更新時間:2013年01月29日  作者:浪子刀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浪子刀 | 核武皇帝 
搜小說:

第一部日俄戰爭

局勢發展之快足以讓所有人都感到驚訝,此前還是穩若磐石的大清國在短短一個月里就已經混亂不堪,宛若疾風勁雨中的陋屋草廬,早已成了岌岌可危之勢。レ♠思♥路♣客レ

這樣的發展情況有一次超出了宋彪的預估。

這樣的局勢讓宋彪明白,所謂民心喪盡就是這樣,只要一個小小的變化,一個勇敢的群體站起來就能徹底將所謂的大zhèngfǔ撕成碎片,看似穩定,其實只要丟了民意就永遠不會穩定。

既失民心,則人心失變久已,冰凍三尺,更非一rì之寒。

1910年7月22rì。

經過了為期一周的準備,東北新軍已經做好了戰斗準備,趙庭柱的第一步兵師抵達錦州,作為先鋒師團即將殺入關內,在此之前則是張亞虎的第二步兵師,此師負責攻打山海關。

打下山海關之后,第一、第三步兵師和第一騎兵師就直接越過山海關,進攻開灤,主力決戰之時,第二步兵師和第二炮兵旅才需要突然壓上,以絕對之優勢殲滅北洋軍主力精銳。

無論北洋軍的諸軍將士如何害怕,這一戰絕對還是會打起來,甚至會打的很慘烈。

這天上午,在即將離開軍部辦公室,正式率領東北革命軍指揮所前往戰場之前,宋彪在辦公室里簽署了臨行之前的最后一道命令,宣布東北新軍和東三省巡防軍正式起義,東三省脫離大清帝國。

這道軍令對清zhèngfǔ而言不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而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座泰山,就像是一記鐵拳,可以直接將所有保滿派的信心和最后的希望都一拳擊碎。

簽署命令之后,宋彪將命令交給秘書處的常務副官之一的周家誠,道:“指揮所本部南進之后,你繼續留在軍部秘書處,如有緊急軍務來不及處置。一律詢問舒方德和楊鐵生,由他們共同決策。”

宋彪正式宣布起義和脫離清zhèngfǔ之后,東三省進入軍管時期。繼續由東三省總督府為基礎籌建東三省軍統臨時總會,由宋彪擔任總統制,舒方德、唐紹儀擔任正副秘書長。而楊鐵生擔任軍令長,宋彪不在東三省期間,正常事務由秘書長決定,軍部事務則由楊鐵生代為處理,參謀二處軍需處繼續留在軍部主持各部后勤運轉,參謀一處和二處其他人員組建東北革命軍參謀部,由馬爾托斯特級校官擔任參謀長,蔣方震高級校官擔任副參謀長。

此時的馬爾托斯已經正式脫離俄軍,而東北新軍的校官級別是很簡單的初級、中級、高級、特級校官,馬爾托斯就是東北革命軍的特級校官。宋彪是高級將官,他下面就是馬爾托斯這位特級校官。

從辦公室里走出來,蔣方震已經帶著參謀部的三十余名參謀軍官在門外的走廊里等候著,當宋彪作為東北革命軍的總司令官從這里離開,他所要依靠的就是這些參謀軍官們。

學習俄軍和法軍的傳統。作為總司令官的宋彪走過去逐一和每一位參謀軍官握手,感謝他們愿意一同陪同出征。

時隔了五年之久,宋彪再次登上最高前線指揮官的席位,他將領導一場偉大的反擊,一個民族等待了三百年之久的大反擊。

這一次,他們不僅是要反擊滿清。也是要反擊整個西方世界的歧視,用戰爭向世界證明東北革命軍的強大。

逐一握手之后,宋彪從蔣方震的手中接過象征最高榮譽的圣喬治軍刀,配在身上,這才帶領革命軍軍部的所有成員離開總督府機關二處。

宋彪這一次選擇乘坐一輛中華牌汽車前往火車站,此后,這輛由通用汽車公司按照需求貼牌特別定制的汽車將在戰場上的大部分時間里,替代馬車為宋彪代步。

這輛看起來很像是拖拉機的黑色四輪馬車并不安全,輪子很大,馬力也不強,但它正代表著時代的走向和無情的鋼鐵世界。

軍部的一部分軍官和主要的參謀人員已經抵達錦州,在錦州成立了臨時指揮所,在宋彪抵達之前,他們就會優先考慮進攻山海關,駐守在山海關的第二十鎮則是由滿人寶瑛擔任統制。

東北軍參加起義的消息很快在就一夜之間傳遍了各省,在電報的聯系之下,每個等待這條消息的人都可以聽到它,不僅全中國都感到無比的驚訝,以及喜悅,世界各國也為之驚訝。

在這樣的局勢之下,只要東北軍出戰并且擊潰北洋軍,這個大清王朝就將徹底結束,沒有任何其他中國部隊能夠抵擋東北軍,這是各國列強駐華公使們的統一認識,北洋軍的諸位官兵們其實也是這么想的。

簽署起義令后,宋彪率領東北革命軍的軍部指揮所全員乘坐火車抵達錦州府瑞州縣(綏中縣)的高嶺鎮,指揮所25公里之外就是山海關。

此時,張亞虎、張鴻逵的第二步兵師已經抵達孟姜女廟一帶,距離山海關只有4.3公里的路程,雙方的前沿部隊在孟姜鎮有小規模的交火,確認是東北第十二鎮(第二步兵師)的主力部隊,第二十鎮迅速撤離該鎮,將陸軍部尚書良弼在此前兩年中苦心經營的防御前哨陣地白白讓給了東北新軍。

雙方在山海關內外都是重炮云集,當初,宋彪和張之洞達成了一個協議,那就是北洋軍不得駐守在山海關,在北洋六鎮和東北四鎮之間務必要安插一個緩沖部隊避免雙方直接對峙,于是,清zhèngfǔ就將第二十鎮緊急籌建起來,駐守在山海關。

該鎮此前的統制是同盟會的張紹曾,良弼察覺到情況有異后,就將滿人留rì士官生的寶瑛調過來擔任統制。并且對寶瑛寄予了厚望。

宋彪也見過這個寶瑛,據東北新軍收集到的消息,包括蔣政源等人的評價,應該說這個人的實際水平很一般,除了是滿人之外,幾乎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趙庭柱的第一步兵師目前也已抵達瑞州縣,陳武的第三步兵師位于王家峪。蔡鍔、孫樹林的第一騎兵師則在距離山海關僅有12公里的牛營子一帶駐扎,在高嶺鎮周邊地區的是錦州巡防軍的本部三個支隊,蔣雁行的第五步兵師大約要在三天后才會抵達。

馬爾托斯特級校官已經帶著參謀一處和二處的部分參謀軍官提前抵達。在高嶺鎮提前建立了臨時指揮所,按照計劃,只要東北新軍攻克山海關。全軍的后勤中心就會進一步前移到錦州,而作戰中心則跟隨宋北的革命軍指揮部提前到灤州。

此時的革命軍臨時指揮所就是一棟土堡子,看似平淡,各種設施卻都很完善,宋彪到了指揮所的參謀室里,見到馬爾托斯等人后,他就和馬爾托斯、徐方謙問道:“山海關那邊的情況怎么樣?”

馬爾托斯手里還拿著一個圓規,感嘆道:“我只能說他們的情況還很混亂,現在完全看不出他們到底是想要據守待援,還是和我們打一場正面作戰。總之是無法用常理來推測他們的指揮官寶瑛閣下到底在想什么?”

徐方謙在東北新軍軍部參謀二處擔任副參謀官兼情報處副主管,他則道:“我想寶瑛可能打算逃跑吧,第39協的協統楊正坤和40協定協統潘矩楹的態度都偏向于革命起義,我們現在查證了一些情報,寶瑛原先是讓楊正坤死守孟姜鎮防線。楊正坤則以士氣低落,不堪一戰為由自行領兵退回山海關,寶瑛似乎也未有懲罰,就在那里拖著。”

宋彪同樣是一聲感嘆,和身邊的蔣方震調侃道:“拖著也不是個辦法啊……不管他們怎么想,咱們該怎么打就怎么打吧!”

蔣方震則是稍加思量。道:“總座,我以為不妨將第二師統管的鐵道大炮調出來,先開幾炮嚇一嚇,再多打一些勸降和鼓動起義的傳單,讓他們先起義吧。如今是大勢所趨,南北一起發難,誰愿意真和我們在陣場上一決高下呢?”

宋彪的計劃是三天之內速度拿下山海關,不給清zhèngfǔ太多時間準備決戰,當然,如果能讓第二十鎮新軍投降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畢竟這個鎮的軍事實力大致也和北洋軍各鎮相當。

他考慮一番,和蔣方震吩咐道:“兩手準備,盡力勸說對方起義,第二師這邊先擺開陣勢,陳武和劉賡云部先上去,敲山震虎,從響水峪直接攻打過去,越過長城防線,派兩個團的兵力包抄第二十鎮的后路,控制鐵路。”

蔣方震點頭,這就立刻著手給第三步兵師發令,讓該師提前參戰,爭取在24小時內奪取響水峪。

現代軍事和過去的軍事有很大的區別,長城的地位也就遠不如過去了,山海關是非常重要的關卡,控制著京奉鐵路最堅固的一道防口,但在漫長的長城線上,特別是對山地師而言,可以攻擊的范圍就太大了。

響水峪這是一條一線通道的山溝子,平均寬度只有一百米左右,大部隊想要在這種地方進攻的難度很大,周邊都是群山峻嶺,如果是幾萬大軍在這里對抗,那是根本過不去的,甚至連想都不要想。

問題是清軍在這一條防線上的總兵力并不多,大部分都還是舊軍,這些舊軍隊數量少,戰斗力差,很多舊軍營連軍餉都無保障,只派幾千人的部隊夜里進攻都可以輕易撕碎防線。

陳武這邊是精銳山地師,幾千個人沖過去奪下響水峪還是很容易的,從這一條線穿過山海關直接進攻第二十鎮的后方,即便二十鎮有1.2萬人的兵力分開駐守山海關、北港營、石門寨三個地方,想要和東北新軍硬撐下去的難度也是極大的,因為在現代戰爭中,人數不是部隊戰斗力的衡量標準,火力和訓練水平才是第一位的。

商量出一個合適的對策后,宋彪就在參謀部軍需處主任汪慶辰的陪同下視察各物資輸運情況,早在三年前。宋彪就已經確定高嶺鎮是一個最重要的物資集中站,以糧站的名義在這里建設了六個大型物資倉庫。

視察一番,他總體還是較為滿意的,保障三個師的物資供應還不是很困難,蔣雁行的第五師肯定是暫時不能南下,除非前面三個師都已經突破了山海關的防線,進入灤州。在灤州建立新的物資供應基地。

為了防止清軍派海軍過來,隔著海岸線轟擊倉庫,秘密從法國購買的四門鐵路大炮也悄無聲息的抵達高嶺鎮。其中;兩門正式前移,準備對山海關實施炮擊。

這種M1896型240mm鐵道重炮的自重就高達14噸,和rì俄兩國在rì俄戰爭中動用的280mm榴彈炮絕對不是一個級別的威力水平。差別在于炮管的倍徑和炮彈的重量、初速,此炮的炮管擁有40倍的倍徑,炮管長達10.05米,彈丸種162公斤,炮彈初速為840m/sec,最大射程23000米。

這其實就是一門的海軍重炮,價格貴的離譜,法國人給宋彪算了一個狠價,四門重炮相當于半艘無畏級戰列艦的造價,即便如此還是物超所值。

兩門鐵道重炮在鐵路上正式啟動。一個炮就安置了一個鐵道炮兵營的兵力負責控制該炮,從列車啟動到裝彈,整個過程緊張無比,看的人熱血迸發。

那一枚炮彈有半個人高,雖然和一戰中的那些重炮相比是小巫見大巫。但也足夠厲害了,因為炮管壽命有限,此前進行的實彈訓練比較少,現在只能說是開一炮是一炮。

宋彪很有幸的就帶著幾名參謀軍官在旁邊等待第一炮的爆發。

重炮列車運載著火炮沿著鐵路向前,兩門炮一起停在第二師駐守的賀家屯周邊地區,距離山海關有十四公里。即便是對第二師的官兵們來說,這玩意也是據說有,而從未見過的真相。

陡然見到這種超科幻級的鐵道重炮出現,全師上下精神一震,紛紛呼嘯嚷嚷起來,只要是沒有任務的后防士官和士兵們都跑過去看熱鬧,嚷嚷這一炮絕對能將山海關的城墻打碎成兩半。

結果注定要讓他們失望了,因為這兩發都是高爆彈,不是真正用來攻城的,而是打出去嚇唬第二十鎮,特別是要嚇唬寶瑛的。

第一炮打出去的瞬間,整個炮管口部的火焰差不多爆發出十米多長,一瞬間迸發出來的音波幾乎將周邊的人群都要掀翻了,距離鐵道大約有六十多米的宋彪都被震的忍不住用雙手捂住耳朵,即便如此還有點頭暈目眩。

緊隨其后,大約二十秒的時間,第二門鐵道重炮也做好的開炮的準備,大家這一次才知道厲害,紛紛拔腿跑出百米遠。

這個時候的天色已是傍晚時分,夕陽斜照大海,轟然一聲炮響,再一次迸發出來的管口炮焰完全不低于一枚105mm榴炮的高爆,因為速度高過了兩倍音速,炮彈在空中的聲音也是極端刺耳,而且是那種很奇怪的“嗕嗕”聲,比正常炮彈劃破天際的嗚嗚聲要更尖銳,乍聽起來倒有點像口哨聲,只是更響亮一些。

兩枚炮彈打出去的同時,宋彪一直用望遠鏡在附近的高處觀望遠方的山海關,一枚在關隘前方爆炸,另一枚在后方爆炸,掀起來的爆炸波和烈焰規模都很驚人。

因為這是雙方炮兵部隊的第一次攻擊,宋彪幾乎可以感覺到第二十鎮那邊的震驚之情,而且對方沒有辦法回擊,第二十鎮裝備的是88mm的克虜伯輕野炮,城防炮是10厘半和12厘的克虜伯岸炮,這個射程也不夠,12厘的克虜伯長管加農炮的射程最多恰好只有12000M。

宋彪是坐在他的中華牌汽車里,他這是一輛仿福特的T型車,并且有著更為高標準的制造水平,也更為厚實和高價,只是乘坐感覺和拖拉機也差不多,車子停在一片小高崗地段上,宋彪就在這里觀察前方雄偉壯麗的山海關。

這一刻,他估計寶瑛心里肯定是非常涼的,涼如冰霜,如墜冰窟。

M1896型240mm鐵道重炮的標準射速是一分鐘一發,連續打了十發,有兩發命中城墻,直接就撕開兩個直徑六米的大洞,十幾米厚的城墻垮了一大半。

張亞虎和張鴻逵在前面的陣地上,距離山海關沿線城墻只有1.5公里的距離,他們看的是非常清楚的,很快就將消息傳了過來。

宋彪看了一下情報之后,就讓部隊暫時停止鐵道重炮的炮擊,用第二步兵師下轄的M1898\1909型105mm克虜伯輕榴彈炮向第二十鎮打傳單炮。

第二步兵師下轄的第二炮兵團是一個重炮團,這個團沒有山炮和三英寸野炮,而是列裝了32門M1898\1909型105mm克虜伯輕榴彈炮和18門M1902型15公厘克虜伯長管加農炮。

因為第二步兵師的對手是第二十鎮,而這個鎮在整個清軍當中是極少數列裝M1906型88mm克虜伯速射野炮的,為了和這種88Mm克虜伯速射野炮抗衡,宋彪在第二步兵師就大規模的列裝105Mm的輕榴彈炮,兩種火炮的射速、炮彈初速差不多,但是后者的射程更大,炮彈的重量更大。

炮彈的重量大,初速越高,慣性就越大,射程自然也就越大。

這是火炮的一個基本道理。

M1896型240mm鐵道重炮很厲害,但是炮管的壽命不高,目前來說平均三百發炮彈打完就要重新換炮管,這個三百發的數字肯定還是有水分的,所以能省則省,畢竟這個東西的主要威懾力來自于恫嚇。

讓部隊開始打傳單炮之后,宋彪還不是特別放心的到最前線的張亞虎部隊繼續視察孟姜鎮的防線,看了一圈則還是很滿意的,清軍此前在這里的防線布置就做得很不錯,張亞虎和張鴻逵到了這里之后又繼續進行改善,整個防線的工事做的很堅固。


上一章  |  核武皇帝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