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皇帝第137章 風格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核武皇帝 >>核武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7章 風格

第137章 風格


更新時間:2013年01月05日  作者:浪子刀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浪子刀 | 核武皇帝 
❤:簽到是貼吧人氣、榮譽的比拼,讓我們的簽到見證一份堅持吧!!!

❤:正版鏈接:

大家有能力的去投張月票;沒有月票的,是VIP的,去訂閱,打賞;不是VIP的,有起點號的,去投幾張推薦票;還沒起點號的,你可以花幾分鐘時間注冊一個,去點一下公眾章節,增加一下點擊率,也是對浪子的一種支持!威武!

禁水最近10章鏈接帖

核武小說總連載貼

吃完午飯,宋彪先讓秋瑾離開,將舒萱留下來多問了幾句和詩稿出版有關的事。

在赴美洲訪問的這段時間,舒萱終于將沃爾特.惠特曼的《草葉集》都翻譯出來,交付給遠東印書局出版,宋彪閱讀過全稿,在他看來,即便是不懂詩歌鑒賞的人也能在這本詩集中尋找到閱讀的快樂和關于自由的感悟。

因為詩稿出版在即,舒萱顯得特別高興,她已經為此努力了整整一年,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成果,而宋彪也真心為她的這種堅持和努力而高興。

談論了詩稿的事情,宋彪才親自送舒萱離開機關大樓,走出門的時候,宋彪想了想才和舒萱問道:“你在文工團工作的怎么樣,感覺還高興嗎?”

舒萱不假思索的笑道:“挺好的啊,現在還有秋瑾團長陪著我一起做那些有點意思的事情,特別好呢!”

聽到這話,宋彪就不打算再說其他的事情了。

他現在又后悔招攬舒萱去文工團了,可舒萱既然很喜歡這份工作,那肯定是要繼續支持她。

宋彪只是希望舒萱別過分的投入其中,要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不一定非得在意別人想要什么。

秋瑾還在機關樓的門口等著,將舒萱送到秋瑾身邊,宋彪就沒有繼續送下去,回到辦公室里和已經等候著他的馬爾托斯上校洽談三期整訓的事情。

馬爾托斯上校還是一如既往的消瘦如柴,還是那么喜歡抽煙,將宋彪的辦公室里抽的烏煙瘴氣。

在整個東北新軍,馬爾托斯上校是極少數不用將宋彪視作絕對領堊導和上級的高級校官,見到宋彪進來,他都無需敬禮,繼續翹著腿坐在辦公桌前的榆木椅子里。

他從手里的煙盒中抽出一根卷煙擲給宋彪,道:“穩妥起見,我建議全軍繼續維持二期整訓。”

宋彪沒有急于說話,坐在辦公桌前為自己倒了一杯茶,想了片刻才答道:“恐怕需要合適的情況。”

馬爾托斯上校道:“很簡單,我們會將軍演的難度加大,這只是設計上的問題。第一、第二步兵團是遼陽會戰中極少數保存實力較好的部隊,楊鐵生的第六步兵團訓練有素,問題總是出在第三、第四和第五步兵團中,只要多從這三個步兵團抽調連隊參加演習,一定能夠暴露非常多的問題。客觀的說,新軍在整體的訓練水平上相比俄軍總體都要更為嚴格,只是在我看來,相距您的要求還有一定實際上的差距。”

宋彪并不急于決定,而是繼續問道:“關于第三期整訓的計劃做的怎么樣?”

馬爾托斯上校道:“蔣方震不在,參謀一處和二處之間的協調不是很順利,陳其采依然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吧。或許還需要兩周的時間,三期整訓的計劃案才能較為完善的制定出來。總的來說,三期整訓方案本身就較為復雜。”

宋彪微微點頭。

四期訓練法是宋彪最初根據部隊士兵的兵源較差的基礎事實而采取的對應之策,將士兵為期一年的綜合訓練分成四個階段,即新兵期、強化期、提高期、優秀期,隨著東北新軍正規化步伐的加快,考慮不同發展階段的特殊要求,經過一系列的改良,目前改稱為“新兵期、提高期、強化期、優良期”。

在目前實施的四期訓練中,第一期的新兵期首先進行隊列訓練和槍堊械技能訓練,逐步調整和提升士兵們的體能,實施戰術動作和戰術執行訓練,三個月的新兵期結束后是提高期。

此前按規定是在第三期才開始進行新軍文化課訓練,現在則是在第二期進行,訓練中嚴格要求各連隊普及文化課輔導教育,各連根據識字的水平分開設立兩個不同的文化輔導班,每個連保證最低有五名文化兵擔任輔導員。

除了文化課的要求,第二期訓練基礎要求所有士兵都能熟練掌握《士兵作戰基礎手冊》中22條規則,在新兵期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戰術動作和戰術執行訓練。

第三期屬于強化期訓練,在這一期就開始強調更為嚴格的技能訓練和戰術訓練,強調更為充裕的體能和戰斗意志,包括像新軍拳、步槍刺刀拼殺、五公里負重越野、六十公里急行軍等都要達到更高的水平,作戰演習也要更為嚴厲,增加作戰訓練和演習,增強作戰能力。

第四期則更高層度和更大范圍的強調實戰演習和戰斗經驗,強調戰術執行和指揮能力,進行嚴格的偵察兵和野外作戰訓練,包括雪地、山地、沙漠等各種環境下的適應訓練,包括多種作戰能力的演練,如工事、運輸、伏擊、偵察等任務的訓練。

和此前的第四期訓練一樣,在完成優良期訓練之后,表現最為優秀的一部分士兵就會被抽調出來擔任班長職務,或者是抽調到偵察兵、野戰兵部隊,也可能直接推薦到遠東陸士的士官速成班培訓,擔任副排長之類的職務。這一部分基層士官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后,還會再次派往遠東陸士參加進修班的長期學習,為擔任排長、連長這樣的職務做準備。

東北新軍的此次二期訓練周期長達六個月,比預期標準多出一倍的時間,因為在最初制定本期訓練計劃之時就考慮部隊會不斷擴張,本部激增一倍達到6萬人,俄軍部則又要同時從四萬人的規模不斷縮減到2.5萬人。

考慮這種激烈變化帶來的多種問題,宋彪從一開始就特意設置了較為長期的二期訓練期,為的是讓全軍都能保持同步,同時將文化課轉移到二期訓練,以六個月之期,確保全軍士兵都能達到基礎認識三百個常規字,達到能熟背軍規軍紀和22條士兵作戰基礎原則的水平。

部隊訓練說起來都是很簡單的東西,真正在實施過程中要講究的東西就非常之多,甚至細節到士兵服裝要配備幾套,如何更換清洗,異地操練的安排為期幾周更換訓練場地的障礙設置,體能訓練中三十多項細節科目的調整,具體要求的提高。

馬爾托斯上校和宋彪談了很多東西,總體來說他對新軍二期訓練不是很滿意。

他就和宋彪提了一個問題,就是10月份的時候,他在陳武的第三步兵團隨機抽調了一百名士兵考核《士兵作戰基礎手冊》的熟背情況,都沒有采取實際考察應對,能背誦一遍就是及格,能默寫一遍就是滿分。

結果有70的士兵不能全部背誦,只有14個士兵能夠默寫,很多士兵的22條順序還不對。

馬爾托斯上校對這支東北新軍實際上也付諸了全部的心血所以他是很不滿意的,但他不是東北新軍的最高指揮官,大家對他很尊重,可也不是太當回事。

馬爾托斯上校當時就將陳武喊過去批評了一頓,結果雙方鬧得很不愉快。

談到這個事情,馬爾托斯上校就和宋彪平心靜氣的建議道:“將軍,我不是要在這里挑撥是非,或者是乘機報復,但我真的認為全軍并沒有達到您的要求。說實話,俄軍部也達不到您的要求整個沙俄帝國的軍堊隊都達不到這種要求可俄軍部畢竟不是您的直屬部隊未來可能還會調走。我們從最壞的角度來說,俄國陸軍是靠人

多和人種的彪悍取勝歷次戰爭都是靠人多不怕死來沖擊對手,您這邊就不一樣了,目前就這么多的部隊如果不走精兵之路,那是完全沒有前途可言的。”

宋彪默默點頭,他非常慎重的考慮了很長時間,最終還是和馬爾托斯上校道:“等此次演習結束后,你從每個團都抽調三百名士兵,隨機按名冊抽,抽出來再考核默寫《士兵作戰基礎手冊》,我要求是必須100達標,哪個團不達標,哪個團就繼續重復二期訓練一個月,兩次重復訓練不合格,團長一律離職,要么去陸士進修,要么去當新兵營的營長。”

馬爾托斯上校贊同道:“對,就應該如此嚴厲。哦,對了,我另外想起來一件事,我從俄國陸軍部那邊收到消息,俄軍從丹麥進口了一批7.62mm口徑使用納甘步槍彈的麥德森機槍,這種機槍只有9.5公斤重,非常適合用在班一級的作戰部隊。我核算過,只要每一個班增加兩名士兵,一名擔任機槍手,另一名負責搬運彈堊藥,其他士兵充分結合多余的勞動力,就可以充分的發揮這種輕型機槍的價值。雖然不可能是每個班都列裝一挺,但如果能大面積列裝,部隊的作戰力肯定會有極大的提升,作戰方式也將會更為全面。

這種機槍在俄國已經列裝了一段時間,據驗證是非常可靠,陸軍部甚至已經計劃引入生產許可證大量制造。”

宋彪很慎重的點頭認可,道:“咱們肯定可以多買一些,如果價格合適,我們先購買三千挺,最好同步引入許可證,看看能否在我們和DWM公司的合資軍工廠中生產。”

馬爾托斯上校道:“應該是沒有問題,我們現在對新軍裝備的調整主要還是向著更高的機動性,更猛的火力兩個方面。隨著迫擊炮逐步轉移到排和連兩級,麥德森機槍也適當要保證在排一級的配備,馬克沁重機槍才需要配備到連一級。”

宋彪在心里盤算著這些事,因為東北新軍特別側重機動,而在目前的環境下,部隊的機動特性和火力總是一個矛盾的標準。迫擊炮和機槍需要大量的彈堊藥,在高速的轉移過程中,大量的彈堊藥就需要大量的人力、馬力進行搬運。

所以,東北新軍目前對優良挽馬的要求是很高的,需求量也非常大,按照整個東北新軍的規劃,每個步兵團都設有輜重營,標配1850人,挽馬1175匹,挽馬的水平越高,整個輜重營的運輸能力就越強。每個步兵營同樣設有輜重連,標配580人,挽馬385匹。

整個二戰期間,德國陸軍總計征召了121萬匹軍馬,95用于馱運物資,而蘇聯在整個二戰期間調動的軍馬數量比德國高一倍,這對蘇德和整個歐亞的農業生產造成了極其嚴重的負面影響,這和我們印象中的蘇德鋼鐵洪流不一樣歷史的真相通常都會讓人堊大吃一驚。

宋彪不太懂騎兵,但他對這個數字還是很清楚的,中堊國這么龐大的國家,機械工業的底子薄弱石油工業的底子更薄弱,如果還沒有足夠好和足夠多的挽馬,對于中堊國陸軍而言在五十年內都是一個極其恐怖的陰影和致命的缺陷。所以,宋彪現在非常注重對挽馬和的培養,特別側重于中等偏重型的優良挽乘兼用型軍馬的培育。

當然,東北新軍目前也不缺軍馬,俄軍在大規模撤退之時將大約三十萬匹的軍馬廉價處理給宋彪,因為俄國真要用鐵路將這些軍馬拖運回去也是個大問題而日軍在錦州撤退時丟棄和在戰爭中被繳獲的軍馬數量也很多。

即便是這種情況,考慮戰爭中的大量物資消耗速度,特別是在高速機動作戰中,大量部隊輕裝突擊行軍,快速在敵軍陣線中穿插作戰之時,輜重部隊所能提供的幫助是非常有限的。

在這種有限的情況下如何保證部隊的火力和機動性的平衡,就決定了一支部隊特點和風格。

回過頭再看軍事思想對于部隊的影響,宋彪和東北新軍所選擇的是蘇沃洛夫的“機動、快速、猛攻”思想,也就是常說的在“關鍵地區快速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軍主力部隊”,總是要求比敵軍更快的突擊在敵軍反應不及的情況下突然用大量優勢兵力包圍敵軍以數倍兵力優勢圍殲對手主力以及消滅對手的關鍵兵力,占堊據敵軍

的關鍵位置。

這種特殊的和整個歐洲軍事理論截然不同的軍事思想必然將使得東北新軍在裝備追求上更側重于靈活、輕便,以及補給上方便性,比如在迫擊炮、輕機槍、步兵炮、重機槍的選擇上東北新軍就會更側重于迫擊炮和輕機槍,重機槍是肯定要裝備的,步兵炮則基本不要。

如果在迫擊炮和輕機槍之間要做一個選擇,那肯定是選擇更多和更普及的輕機槍,當然這兩者的沖突性并不大,因為東北新軍目前主要在步兵排一級列裝的是60mm口徑迫擊炮,連一級配備77mm迫擊炮。

在宋彪的預測和希望中,未來營一級直接列裝81mm口徑迫擊炮,營一級配備105mm口徑的迫擊炮,除了20mm口徑和37mm口徑的速射機關炮外,絕對不要步兵炮。但如果是師一級的大規模軍事作戰,部隊就必須大規模列裝75mm、105mm口徑的兩種輕型野炮,在炮兵旅中大量配備120mm、150mm口徑的榴炮和加農炮。

宋彪之所以要這么建設軍堊隊,正因為中堊國的疆域太大,這一點和歐洲各國是截然不同的,和日堊本更不同,所以東北新軍就沒有必要去生搬硬套德國的軍事理論。

基于東北新軍的這種指導思想,馬爾托斯上校很清楚宋彪是肯定想要這種麥德森機槍,特別是在機槍彈可以兼容的情況,東北新軍一定要大規模的列裝麥德森機槍,并且是盡可能向班一級列裝。

哪怕這個步兵班不要迫擊炮,也一定要麥德森機槍,大不了就將迫擊炮統一安置在排一級。

因為麥德森機槍的造價不菲,一次買入三千挺所涉及到的各種問題也比較多,宋彪和馬爾托斯上校就可能出現的各種都做了一番討論。

班一級不列裝迫擊炮是東北新軍在遼陽會戰中已經得出的基本結論,主要的原因是補給太困難,如果麥德森機槍大規模列裝部隊,性能也非常可靠的話,馬克沁重機槍又列裝在哪一級呢?

東北新軍在排一級列裝60mm口徑的迫擊炮,采取了每個排單獨設置一個迫擊炮班的思路,該班配備12人,擁有兩門迫擊炮。

宋彪其實和馬爾托斯上校討論過一種30mm口徑的步兵榴堊彈炮,和迫擊炮的原理一樣,這就是德國和日軍的擲彈筒,試圖列裝在班一級,射程要求是100M。

考慮麥德森輕機槍列裝后的問題,宋彪感覺部隊必須列裝榴堊彈槍,而與之對應的就是手榴堊彈必須采取英制球型,使得手榴堊彈在使用上和槍榴堊彈有完全不同的作戰特點,相互能夠匹配使用。

如果這一系列的問題都能解決,并且在連一級單獨設置一個重機槍排,配備三挺重機槍,毫無疑問就會更加完整,整個軍堊隊的基礎作戰實力就能得到整體性的大提升。

一挺輕機槍所帶來的問題是非常多的,宋彪和馬爾托斯上校就此討論了很長時間,此時已經確定繼續二期整訓必須重新上一次,三個月后再考慮三期整訓。

如此一來,四期整訓結束已經是明年九月,六月份左右開始擴招新兵,九月份正將部隊擴增出三個預備步兵團,預備騎兵團、輜重團、工兵團、炮兵團各一個,至1908年的9月份左右,全軍各主力團開始向旅一級擴張,至1910年左右,全軍完成六個步兵師、三個騎兵旅、三個炮兵旅的整體性擴編,全軍本部兵力急劇擴增至18萬人的規模。

按照這樣的擴張速度,基本在1910年,宋彪才具備向全國推進的能力,但還是要考慮日俄干涉的可能性,俄國干涉的可能性不太大,日堊本就非常難說了。

換句話說,宋彪即便開始推進光復革堊命,出兵關內,也必須在關東保留足夠的兵力預防萬一,甚至是要將主力精銳留在關東震懾日堊本。(。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本文字由破曉更新組提供]


上一章  |  核武皇帝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