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皇帝第118章 舒萱小姐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核武皇帝 >>核武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8章 舒萱小姐

第118章 舒萱小姐


更新時間:2012年12月24日  作者:浪子刀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浪子刀 | 核武皇帝 
第一部日俄戰爭

大文學推薦各位書友閱讀:第一部日俄戰爭

今年的東北新軍肯定能過一個很不錯的寒冬和春節,因為從七月份就開始著手準備,在各地閑置的荒地里,宋彪發動士兵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種了六百多坰地的蘿卜、胡蘿卜和大白菜,都是能過冬和便于儲存的菜,為此又建了四百多個地窖,各連各排自己動工,將本連隊一個冬天要吃的蔬菜都囤積起來。大文學

加上豆醬、辣椒醬、酸辣菜、蘿卜干和各式腌肉、香腸、咸鴨蛋,今年冬天肯定有不錯的伙食。

菜不缺,糧食就更不缺了,面粉按照每人四十斤的規模囤積了八十萬斤,高粱米的規模則是四百萬斤,加上大米、玉米和土豆的庫存,糧食可以一直撐到明年四月份。

從四月份到七月份,宋彪必須要買一批美國糧食,此后再買一年的湖廣糧和直隸小麥,再向后,東北新軍只要本地購糧就行了,日俄戰爭的影響在明年就會消退,糧食還是會有較大的余額。

宋彪到后勤處檢查了一番,應該說各方面的儲備情況都不錯,至少和關內各路新軍相比,他這里的日子是很紅火的,畢竟有錢嘛。

有錢不代表會亂花,為了節省開支,后勤處打算在東陵軍部空置出一片地自辦一家紡織廠,用于修改日俄軍裝、棉被、床單之類的戰利品,以及俄國不要的二手貨,改一改,洗一洗,重新上色染一染,基本就是一件新衣裳,特別是日本冬裝的棉絮很不錯。都是進口的美國棉。

蔣方震算了一筆賬,自辦一家軍工紡織廠只需要四十萬銀圓,雇傭幾百個工人,買二十臺設備就差不多了。大文學節省下來的錢則是很多,基本原有的儲備物資都能合理利用。

宋彪安排此前在上海官辦紡織廠任會辦的潘斯熾暫時負責此事,并且答應給潘斯熾一個承包經營的條款,這件事如果真的辦好了,多的不敢說,東北新軍三年之內不用在棉花、布料、軍裝方面浪費多少錢。

有主義,你可以讓他忠于信仰,有朝廷。你可以讓他忠于朝廷,什么都沒有,你就只能讓他忠于市場經濟。

視察了后勤處后,宋彪又去了遠東陸軍士官學校查看教材翻譯和印刷情況。這些工作由學校的教材部專門負責,買了三臺老式的印刷設備,此前是上海一家印刷廠的舊機器,勉強湊活還能用,反正士官學校的書籍印刷量都不大。最多的士兵訓導手冊也不過一萬份。

在遠東陸軍士官學校,宋彪提倡五本書是學員必讀,即《荀子》、《孫子兵法》、《蘇沃洛夫軍事文集》、《戰爭論》、《戰爭藝術概論》,他不僅首先要求入學新生先讀《荀子》。并將“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作為校訓。要求學生當“先立身,再立軍。后強國”。

宋彪這種離奇的要求使得遠東陸軍士官學校從建校的第一天就有著非常獨特的一面。

遠東陸軍士官學校開設有專門的國政課,講述中國古典哲學、西方哲學、西方現代啟蒙思想、中國歷史、世界通史、現代民族主義發展史,國政課的開門第一課就是《荀子》,也設有《新中國論》的教學課程。大文學

因為有超過一半的教材是直接從日文教材中翻譯過來,所以,學校也聘用了十多位的專業日語翻譯員,務必確保能精確的翻譯,除此之外就是從俄事學院的教材中直接翻譯。

第一期進修班和學制班的進度太緊,很多時候是明天要用的教材,今天臨時增印,有時候甚至連教材都沒有,只能靠在黑板上手寫,或者是翻譯教員根據俄國教官的要求臨時口譯,學生現場抄寫。

就在這種緊張和艱苦的環境里,第一期進修班和學制班的教學情況都還算是可以接受,雖然學員們的普遍問題是基礎水平太差,但至少超過一半的學員都還能適應這種緊張的學習節奏。

在這一階段,宋彪從日本振武學校和陸軍士官學校招攬的畢業士官已經超過四十五人,幾乎占總畢業生的13,連陳其采、傅良佐這些小有名氣的士官生們,也都陸續在邀請下抵達東北新軍效力,如果他還說自己的部隊缺人才,袁世凱、張之洞那邊就只能說是缺的和鬼迷的一樣。

宋彪的遠東士官學校擁有72名俄軍教官,其中一半是資深教官,教學水平很不錯,此外還有二十七名兼職教導員,一百二十余人的其他教職員和翻譯,開設步、炮、騎、工四個大科,偵察、情報、繪圖、通信、軍工、后勤、軍醫七個小科,同時實施速成班、進修班、學制班、特訓班四種不同的教學模式,總規模已經超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堪稱是亞洲最大的陸軍士官學校。

用阿列克謝耶維奇.布魯西洛夫副校長的話說,遠東陸軍士官學校的教學水平實際上要好于俄國最好的莫斯科步兵士官學校,差別只在于學員本身的基礎素質。

在遠東陸士,宋彪檢查了教材和近期考試情況,以及教官對各班小考的評分,心里大體還是比較穩定的,雖然暴露了很多問題,但至少能繼續良性的循環下去,關于學員本身素質不足的問題,他考慮還是要先設立一所預備學校,提前補學素質課,特別是數理化、外語和哲學、歷史等基礎部分。

正好陳其采就在學校里負責教材處的工作,宋彪就和他談了談,讓陳其采去籌建一所遠東士官預備學校,盡快招生,安排足夠的教員,以二選一的晉級概率挑選遠東士官學校的士官生。

這倒是讓陳其采很驚訝,他雖然是第一批留日士官生,此前和蔣雁行一樣長期擔任教官之職。加入東北新軍不過一個半月的時間,過來也只是接替蔣方震單獨管理教材處的事務,確實沒有想到這么快就能得到重用。

其實也沒有什么好驚訝,陳其采這個人后來并沒有在軍隊一直干下去。他也是那種理論強于實踐的人,最后居然去做了銀行家,而他的兄長陳其美,以及兩個侄子陳立夫、陳果夫才叫真的出名。

至少在日本士官學校留學期間,陳其采的軍校成績一直是出類拔萃的,遠超過同批的四十余人。

在遠東陸軍士官學校和后勤處檢查一番工作進度后,宋彪就回到招待所宴請唐紹儀、蔭昌,席間也談了東三省鐵路之事。

東三省鐵路這件事基本是宋彪一個人獨斷專行定下來的。可蔭昌和另外兩位巡撫絕對是不敢反對,清政府也沒有這種勇氣貿然反對,雖然大家都知道遠東商行就是宋彪的私人產業,而遠東鐵路總公司既然是遠東商行獨資創辦。那顯然是宋彪要在煤鐵專營之外繼續控制鐵路經辦特權,操持著東北最賺錢的各種買賣。

操持就操持吧。

如今清政府不怕宋彪愛財,就怕他不愛財。

雖然此前只是偶爾談了幾句,宋彪去了一趟遼東半島就不再做任何通知的突然將此事擴大,蔭昌也不敢有任何埋怨。只是連聲稱好,愿意極力配合宋彪將此事辦好,在東三省多開通一些鐵路。

送蔭昌和唐紹儀離開軍部后,乘著中午還有一些時間。宋彪就去遠東陸軍士官學校的教職工宿舍區找舒高立,伴隨著每一位強者的崛起。總有一些特殊的家族在此過程中崛起,對宋彪來說。寧波舒家就是這樣的。

道光三十年,舒高立的父親舒凱福隨同鄉到上海謀生,在洋行任職,三個兒子都在美國人的一所教會學校就讀,長子舒高全曾在美國旗昌洋行擔任買辦,舒高立和弟弟舒高佑因為成績優良,被美國教師帶回美國深造,兩人都學的是醫學,此后又繼續到神學院進修,1873年以神學博士身份回國。大文學


上一章  |  核武皇帝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