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神道no、251 一封來自邊境的信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神道 >>大唐神道最新章節列表 >> no、251 一封來自邊境的信

no、251 一封來自邊境的信


更新時間:2012年12月30日  作者:自掛西南枝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自掛西南枝 | 大唐神道 
zybook,返回首頁

zybook

正文


“師尊鈞鑒:弟子萬冥、沐軒于貞觀元年四月進駐商城至今已有三月有余。重要/重要/一如師尊所言,商城聯通大唐、突厥二國,貨物交通往來頻繁,唐以金、銀、綾羅、茶葉、瓷器換取突厥之牛羊馬匹。進展頗順。頡利屯軍三萬于商城之北二十五里,唐亦屯兵五萬,于商城之南三十里,兩方對峙而不敢動。期間有突厥之小部落,欲劫掠商城之財物,皆被驅逐。突厥商人有言,頡利下令凡欲劫掠商城之部族,皆罰沒錢財,人口淪為奴隸。初,唐、突厥交流謹慎,忽悠防備。月余,防備之心皆無。唐除鹽鐵,軍備物資以外,皆可于商城銷售于外。突厥亦是如此,然,早年突厥無制度,頡利聽信趙德言之言論,變更突厥就素,政令嚴苛且繁瑣,突厥百姓偶有怨言。常私繞道入唐由唐境販馬,換取所需。師尊臨行之言皆中。由此三月之內,突厥販馬入唐逾萬匹之多。牛三萬四千余,羊不計其數。”

“頡利重胡人遠突厥,時與東突厥引發戰亂,去年冬日,天降大雪。牲畜減半,百姓遭凍餓之苦。頡利錢財不足,除與唐加大貿易之外。更加大對百姓之盤剝。凡突厥商人交易歸國。十抽其五,引各部族怨聲載道。或叛或離。頡利兵勢衰落至極。偶有兩三小部族臨近大唐,常與之交易。幕我大唐之繁榮。羨我大唐之文化。知我道乃炎黃之正統傳承。愿舉族皈依。(這倆字佛道通用,只不過一般佛教說的比較多。)弟子沐軒子與眾弟子允之。親授道法。洗其罪惡。加之頡利盤剝嚴重,歸唐即可在望。突厥信奉之薩滿,不明教化,不通大道,常做舞請以妖邪。弟子以為惡。”

“商城之地雖小,勝在兩國交流頻繁,大部突厥之情報。弟子均已收集完畢,傳與我皇處,無甚危險。僅在交流。望師尊勿念。又因商城之地臨近梁師都叛軍,梁師都又為突厥傀儡。叛軍之情報也稍有搜集。然明年蝗災,突厥、梁師都盡得其信。傳言頡利欲趁明年蝗災引軍南下,以戰養戰。又聞梁師都言‘死上一半人,讓另一半人吃飽’今我朝兵強馬壯,大興農事。定能洗刷去年之恥。梁師都過于喪德,亦不長存。我朝滅梁,屠突厥之日指日可待。”

“商城以西,為故漢絲綢之路。今已與商城連通,常見西秦之人往來。弟子聞之,西秦一分為二,其一已滅。軍閥混戰不休。其二守成,百年前又有雄主頒布一律,曰查士丁尼法典。弟子觀之,部分條款于我大唐頗為適用。故找人譯制成冊隨信發出。忘師尊點評。西秦又有一教,名耶。然此教與我道教先前混亂之時一般無二,分為諸多教派。互以何為正統爭論不休。弟子觀之,若使其整合為一,必為我道大敵。”

“西域之地大食之地,有一人名曰:默罕默德,號召百姓棄其本教,信真主.授權貴驅逐。后起兵反之,已攻下大食大半領土。立教曰伊斯蘭。弟子觀之,此教殘暴,不從者殺,以彎刀傳教者焉能長久?焉有道理?然大食之地,默之兵強馬壯,恐取地而建國。如此必外侵周邊各國,恐與我朝為敵。忘師尊早作打算。”

“又有天竺之地商旅聲稱,佛教于天竺之地已經衰落,婆羅門取而代之。佛寺被毀,經典付之一炬。僅余周邊小國存留些許傳承。既原佛已滅,我中土佛教茍延殘喘。何不趁勢滅之?”

“另聞眾師弟身死,弟子幾人于塞外心如刀絞,奈何無法歸國,還請師尊代為祭奠。并請師尊查證兇手,繩之以法。遙拜恭祝師尊康泰。以上,貞觀元年七月。弟子萬冥、沐軒叩首。”

黃俊明輕輕放下手中寫滿了字跡的信件,腦中感慨頗深,這一晃,萬冥子和沐軒子已經走了三個多月了,還真是有些想念。這大唐并不像是現代,通訊發達。按照這時候的話說,只要沒有信件那就是好事。可是這讓黃俊明一個現代人怎么習慣?

時隔三個多月,萬冥子和沐軒子終于給自己來了信,接到信的黃俊明異常的欣喜,又有那么一絲的念想。拋去這些,萬冥子和沐軒子對黃俊明當時交代他們的任務也是完成的極為不錯,甚至可以說更勝一籌。

商業交流方面,單憑這兩人在信中所說的三個月時間交易了萬余匹馬,三萬多的牛,不計其數的羊。這一點就足夠看的出來他們的努力了。更別說僅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讓突厥人放下了戒心和唐朝交易。這除了商業最原始的魅力之外。萬冥子和沐軒子可以說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

最讓黃俊明感興趣的就是這突厥人竟然學會了走私。軍備物資無論哪個國家都是把關相當嚴密的。突厥人竟然能在頡利陳邊三萬的情況下繞道與大唐交易。可以說是被商業交流帶來的利潤綁縛住了,人都說只要有百分之三十的利潤,商人就可以不顧性命鋌而走險。果不其然。

再者情報方面,憑著信中所言,萬冥子肯定已經將這突厥的大小情況摸得比較明白了。而且并不用擔心自己的身份遭到暴露。而突厥的這一系列情況對于整個大唐來說可是曾經幾年也籠絡不出來的東西。想必有了這些情報。商城恐怕會被大唐朝廷中的那些儒生重視起來吧。

看著萬冥子話里話外的意思,突厥那邊去年冬天遭受了大雪災,損失相當的大。而頡利又聽信趙德言,弄得整個突厥離心離德。正是現在出兵反擊的大好時候。可惜對于戰局把握的這一點,萬冥子還是稍顯稚嫩。黃俊明孫然對軍事的了解也不是很深。但在現代起碼也當了那么幾年兵,見是還是有的,今年唐釗最主要的事情就是發展發展在發展,拋棄了發展再去打仗顯然會對國家有很大的損耗。

而明年蝗災是跑不了的了,蝗災一來,舉國都會有一種異樣的氣氛需要發泄。在捕殺蝗蟲的同時,大可發病攻打突厥。有了今年的發展,一切軍備全都跟得上。正好今年可以讓突厥民眾多積累一些對頡利的仇怨,多了解一下大唐。到時候打起仗來就是相當容易的了。至于萬冥子所提的梁師都,就憑他說出明年蝗災,死一半人讓另一半吃得飽。(這句話是近代的一位中國人說的。大家習慣性稱他為大點祖。)他就不能成就大事。明年蝗災一來。這梁師都被滅肯定是一個定局。

黃俊明唯一想不到的就是這萬冥子他們竟然能夠連接上絲綢之路,并且和歐洲的商人們攪合在了一起,現在的歐洲黃俊明也是稍微有所了解的,日耳曼人滅亡了西羅馬帝國。歐洲西部被劃分成了一個個小的公國,公國公國之間交戰不休,而這個時代又一直持續了三百多年。由于基本上每個稍有實力的公國都支持一個基督教教派,所以這個時候的基督教也是相當混亂的。

東羅馬帝國在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后,雖然得以保全但是國力也衰敗了不少。不過還好有一個查士丁尼的領袖改革了社會制度,讓東羅馬得以延續。而萬冥子他們隨信附送的查士丁尼法典黃俊明還真沒看過,當然黃俊明也不打算看。有時間送給李世民就好,這種東西多李世民來說比放在自己手里有用。

萬冥子說的也沒錯,現在基督教處于混亂中,算不上什么大敵,但是等到基督教整合完畢之后。那對道教來說絕對就是一個有實力的敵人了,黃俊明在現代的時候就對基督教有所了解,沒辦法誰讓基督教的教徒在現代的華國比本土的道教教徒還多呢。黃俊明一個道士自然得多多留意一番。記得有本書上說基督教在結束了爭斗整合完畢后可是發動了十字軍東征,最遠的時候已經打到了喜馬拉雅山的另一面。這不得不需要早作打算。

在者萬冥子提及的第二個宗教伊斯蘭教。黃俊明一直以為在他來的這個時代,伊斯蘭教已經發展起來了,沒想到這默罕默德還活著。這下可有樂子了。按照正常的歷史來說。默罕默德死之前三年才把教義制定完全,而在這期間更是不斷地征伐,不斷地擴大自己的地盤,對于異教徒唯有殺掉一途,這與萬冥子所說的別無二致,好在現在默罕默德還沒有統一大食,立足未穩。對于這伊斯蘭教也要早作打算了。要知道默罕默德死之后,這伊斯蘭教徒可是一手捧著古蘭經一手夾著彎刀傳教的。在唐朝時還與大唐有過幾次碰撞。在幾次進攻未果之后更是轉道印度打壓了婆羅門教,屠戮了佛教的最后傳承。就憑這這種情形,黃俊明不想把它列為下一步的敵人也不可能,而對于這,唯有戰爭一途。

在說說最后的萬冥子提及的原始佛教,或者可以說是天竺的早起佛教的滅亡黃俊明是知道的,而這也正是給金蟬子準備的流傳后世的一條路,對于這,黃俊明可以說是計劃了很久了。大唐的佛教大乘小乘都不缺,更是以大乘佛教為主流,小乘佛教多流傳于大唐的各個屬國。而近些日子,金蟬子更是和那慧?(西南把那個和尚的名字忘了。哭,又是強制碼字沒有辦法出去看郁悶。)鉆研起了佛家經義,不說金蟬子用道教的重重教義將佛教的教義批駁了個體無完膚,慧?也根據道教的教義穿鑿了新的佛教教義,可以說現在已經趨近于完全,除了一些個別的佛教思想之外,其他的完全是道教思想的變種,也可以說此佛一出,絕對會是道教的附庸。

天竺原本的佛教已經衰弱,等到金蟬子出關之后,正好讓他重走西游路,完全破除佛教在西域的根基,讓他們改信道教。這一點絕絕對對是可行的。再怎么說如果按照正常的歷史走向去走,唐玄奘也是西游傳經,并非是西游取經。那西域諸國既然能夠理解經過中華大地炎黃子孫更改了幾百年之后的佛教,對于比佛教教義更勝一籌的道教教義。想必也是能接受的。更不用說金蟬子和這僧人相處這么長時間早就對佛教的那些東西了若指掌了。此去一定能在西域打開一條道教走向世界的門路。

還有幾個月時間,金蟬子就要結束一年的閉關了,正好讓他就走這么一遭,而那藏經閣中的僧人,正好讓他去籠絡現在所剩下的佛教教徒,并將原始佛教被滅的事情傳播下去,想必這雙管之下之后,中華大地甚至世界上再無佛教的身影,有的只是道教和道教佛家。

西南覺得有必要在多啰嗦一下,西南并不信奉任何教派,本書的目的也僅僅是借著道教的由頭而已。若有信奉宗教的朋友,看到本書,希望大家就看個樂呵。西南沒有貶低任何宗教的意思,無論是哪個宗教,都是豐富人精神層面的東西,給予人精神上的寄托。道教也好,佛教也要,基督教、伊斯蘭教也好,西南都沒有敵視的意思,很多觀點都是只言片語的截取自網友的發言。不過在這些宗教的歷史上,西南大致沒有說錯。大家要是看得不爽,覺得西南侮辱了你的信仰,西南可以提前說聲對不起。

另,西南身邊信奉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朋友都有,而且互相之間交流的很好,所以并沒有那些非是要打壓一下這個太高一下那個的意思,大家都是平等的。至于為什么本文的出發點是道教,則是因為道教是國人一直流傳下來的一種文化罷了。拋去鬼神之說,道教也代表著中華民族最古老,最實際的思想文化等傳承。國家經歷元、清兩代,很多思想文化甚至是服飾沒有保全,而道教在這兩個朝代期間都是那種并不需要更改原有生活方式的教派。所以選取這一個宗教為題。(重要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zybook

或者您也可以,與大家一起分享.


上一章  |  大唐神道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