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神道no、91 新鮮出爐新教義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唐神道 >>大唐神道最新章節列表 >> no、91 新鮮出爐新教義

no、91 新鮮出爐新教義


更新時間:2012年09月14日  作者:自掛西南枝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自掛西南枝 | 大唐神道 
zybook,返回首頁

zybook



這一句“謹遵仙師法令!”可讓黃俊明受寵若驚,不過看這個樣子已然是四人齊心,對于之后的思想灌輸自然要方便的多。重要/重要黃俊明剛剛壓下的熱血又沸騰起來。

也從座位上站起,拱手一禮:“多謝諸位道友抬愛!”

說著黃俊明在三人的不解中拽起三人的右手,重重的握在了一起。袁天罡、李淳風、孫思邈感受到黃俊明手心中的溫熱。眼中的不解慢慢變成了信任,在日后的歷史中,被史官重重的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武德九年八月,太宗即位,上令仙師百年百年道人編纂道藏,天罡子,黃冠子、妙應真人輔之。于天仙宮一小殿,互引為知己,共革玄門之弊端。圖玄門之興盛...世人贊:神道百年道人、神卜天罡子、神算黃冠子、神醫妙應真人。此四道著,皆強唐凡世之神也。”

黃俊明牽引著幾位道長坐了下來,很自然的給幾人的茶杯中填滿茶水。雙手一托下巴,緩緩地說道:“這樣吧,咱們就從最基本的開始。”說著從道袍里取出幾張紙,一個塞緊了木塞的小瓷瓶,幾枝蘆管筆。放在桌上。輕輕地拔開木塞,用蘆管筆在紙上寫下一排字。“玄門至高經典”幾個字寫完,輕輕地退到了袁、李、孫三人面前。

“玄門至高經典?”李淳風將紙上的幾個字讀出。

道教分支繁雜,每個道觀自然有他們自己的最高經典,可若稱得上玄門至高經典的,無非《道德經》莫屬,對于這一點幾個人都沒有異議,于是李淳風接過筆重重的在道家至高經典之后寫下《道德經》三個字。

“玄門責任和使命”黃俊明又在之上寫下幾個字。這回可不像方才那個至高經典簡單了。黃俊明的這幾個字引起了幾位道長的沉思。

“責任,和使命。”袁天罡喃喃道。要知道這時讓他們說責任和使命雖然也說得出,可是一定是駁雜不清的。黃俊明在紙上寫出的目的就是要給三位道長一個警長的氣氛。這些道教最基本的教義一定要凝練而易懂。一次定型,之后再慢慢的進行補充和解釋。所以這樣一來,讓三個道長開始為難起來。

“仙師可有眉目?”孫思邈想了半天,也毫無頭緒。想來是黃俊明出的問題,黃俊明肯定有答案,便出聲問道。可就這一問,讓袁、李兩位道長也反映了過來,緊緊的盯著黃俊明。

可是這回他們可真心冤枉了黃俊明,要知道現在的道士雖然也是需要考試的,可是人家武當山的掌教算的上是黃俊明的養父,自然給黃俊明走了個后門,那考試必背的幾個問題雖然黃俊明掃了幾眼,可卻沒有太多的印象。現在欠缺的也就是一個契機。黃俊明相信有一個契機就能想起原來的答案。

“貧道也是毫無頭緒,不過我等欠缺一個切入點。如此一來這個問題就簡單許多了。”黃俊明兩手一攤,無奈的說道。

切入點,三個道士喃喃道,又是一陣沉思,突然,袁天罡一眼瞥到了那張寫了字的紙,腦中靈光一閃。道德!對!就是道德!想罷微微一笑。開口說道:“貧道尋思著,可從道德二字入手。”

道德,道字太過飄渺,早就準備更改教義讓大眾所理解的幾人,自然不會再這個道字上下功夫,這樣的話也只剩下“德”了。黃俊明此時也想起了什么。一把搶過紙,提筆寫道“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其德乃..;修之于邦,其德乃...;修之于天下,其德乃...。”

這一來,從自身到天下,都寫了個全面,只是后三個字是怎么也想不起來了。只能空著。黃俊明開始沉思起來。過了幾分鐘,依舊毫無頭緒,只得無奈的將紙推給幾人。卻忘了這句話本就是出自道德經。雖說進日以來常常研讀經文可只是讀熟而已。若論背下來,卻還差些火候。

三人一看,眼神皆是一亮。孫思邈滿含深意的砍了黃俊明一眼,那眼神似乎在說我就知道,你知道答案。看的黃俊明一陣尷尬。明明就是道德經里的句子,將他作為道教的使命和責任卻也十分的切題。。不過三人沒想到是黃俊明是在是記不起了。只是一味感覺黃俊明是在給他們一個機會。畢竟如此一來。這教義等同于黃俊明一人所書。和這三人沒什么干系了。

所以袁李二人看向黃俊明的眼中又夾帶了些感激,不是說孫思邈心境高,只是袁李二人出身官場,對名看的更重些。

這事送上來的名利,袁天罡怎能不收?于是提筆在修之于天下,其德乃..之后寫下了一個普字。寫完字之后轉手又將筆轉給孫思邈,孫思邈這時有些尷尬起來,他可沒有袁、李二人那么重的名利心,只見袁天罡遞過筆,也不得不接,沉思半晌只得無奈的接下,按照原文所述。在修之于邦,其德乃..之后寫下一個“豐”字,才將筆轉給李淳風。

而李淳風也是熟知經義的,自然有底氣,接過筆也不拖沓,直接在最后一個空位上寫下一個“長”字。

如此一來,總算將這責任和使命寫的完全。“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饒是黃俊明臉皮在厚看到這幾個字,也有些尷尬。暗自下定決心,修訂道藏的時候好好惡補一下經義。

不過如此一來,幾人對這個問題顯然都是滿意的,也不必再這個問題上在做糾葛。黃俊明直接提筆一口氣寫到:“道教最高信仰;特色;行為標準;生活態度;自我修養;理想狀態;主體;善惡報應;修煉要訣。”這可是一大串的基本問題。想必進境應該很快。黃俊明一寫完就將紙推了過去。

今日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另招收書評區副版主!強烈推薦《步步封疆》喜愛官場文的可以看一看。

關于書友評論,“民”字避諱一事。唐太宗即位后曾下詔說只要“世民”兩個字不連起來用在文字中,就不需要避諱.“令曰:“依禮,二名不偏諱。近代已來,兩字兼避,廢闕已多,率意而行,有違經典。其官號、人名、公私文籍,有‘世民’兩字不連續者,并不須諱。”(舊唐書·本紀第二)。古代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最早為“吏、民、禮、兵、刑、工”六個機構,其中“民部”在唐太宗時并沒有為了避諱李世民的“民”字而改稱,倒是到了唐高宗李治即位后,為了表示其孝心和尊崇,下令把“民部”改為“戶部”

本章中對于蘆管筆一說,《詩經》載:“靜女其變,遺我以彤管。”彤管就是最早的蘆管筆。雖然西南也想寫羽毛筆之類的,但是總覺得一個道士抓根毛寫字有點有損形象。而關于羽毛筆,事實上在唐朝也是有的,算不上什么發明,唐代詩人白居易有詩云:“對秉鵝毛筆,俱含雞舌香。”

由于本書重要百度關鍵字排名不穩定,為方便下次閱讀,請CtrlD添加書簽喔,謝謝!!

zybook

或者您也可以,與大家一起分享.


上一章  |  大唐神道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