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永貴推開辦公室的門,就感到一陣熱氣,連忙脫下大衣,又抖抖手腳,才坐到椅子上,準備批復今天的文件
嚴格說來,他也只有早上的兩個小時能批復文件,再晚一點,就會有無窮無盡的干部來請見,再沒有一個休息的時間
他剛坐好,搓搓手準備看文件,電話“叮鈴鈴”的響了
林永貴登時面色一肅敢在這個時候打電話的,肯定不是他的下屬,否則就不是辦事是找茬了
他特意咳嗽了一聲,才接起電話,溫言道:“你好,我是林永貴”
“老林,我是劉萬海啊”電話里的聲音有些震耳朵,像是防空洞中的笑聲似的
“哎呀,好久不見了……”
一通寒暄過后,劉萬海像是分段似的一陣大笑:“老林,我聽說大華實業的蘇董,是從你手底下出來的?”
“他第一份工作,是在油田上班的”
“能不能幫我引薦一下”劉萬海笑呵呵的提出來要求
“這不像你的作風啊”林永貴訝異的道:“堂堂華南化工廠,還用得著我來引薦?”
1990年,人們穿的衣服多是化纖的,用的器具多是塑料的這些全都是化工廠的功勞以此時的國企分類,化工行業除了有污染之外,待遇地位都是不錯的,此時的私企化工廠尚不成氣候,化工體系的日子還頗為好過,華南化工廠自不例外
劉萬海哈哈一笑,毫不勉強的道:“大華的12萬噸甲醇眼看著要投產了,我們華南化工廠眼熱啊現在的原料緊缺你是不知道,嘿老林你的油田倒是好處多多”
林永貴不禁一笑每噸原油的計劃內價格是400多元計劃外價格是680元,一進一出是200多元的差價,批給誰不批給誰除了石油總公司之外,全由林永貴來決定,自然舒心
華南化工廠是中游廠商它下面的服裝廠紡織廠或者醫藥廠塑料廠要求著批購計劃內的原料,但化工廠自己也要求購上游的甲醇乙烯丙烯等原材料,自然比不上純上游的油田
林永貴心想:大華生產出來的甲醇,總歸是要銷售的,華南化工廠也是個大客戶,想來能成于是,他就笑了兩聲,應承道:“我打個電話,看有機會沒有”
劉萬海千恩萬謝
林永貴掛上電話笑著搖搖頭,要找秘書要號碼的時候,電話又響了
“你好林永貴”
“老林我是老周啊……”又是一個化工廠的同學
幾句話說完,林永貴懷疑的放下話筒這一次,他可沒有絲毫要承攬的意思沒等他想明白呢,電話再次“叮鈴鈴”的震了
“你好,我是林永貴”
“老林啊,我老錢啊”再一個化工廠的同學
林永貴一腦門的皺紋,截了一個話頭,問:“老錢,大華又不是今天才開始建甲醇廠,你怎么現在才打電話過來?”
老錢立刻緊張了:“怎么,還有人向你打招呼?”
林永貴苦笑說“是”
老錢嘆道:“這可真是,無漏偏逢連夜雨怎么一個個都想著走歪門邪道呢”
林永貴把話筒舉的遠了點,好像要看清楚話筒對面的生物,這家伙不也是在走歪門邪道嗎?他不明說,拐彎抹角的問:“出來什么事?”
老錢哀怨的道:“大華建的是12萬噸甲醇,我們考慮著,兩年內能投產就不錯了,誰想到,他年末就要投產了,再去聯系,想搞幾千噸計劃內的指標,根本不行”
“都被搶光了?”
“哪里是搶光了……”老錢咬著牙道:“大華實業是私企,他們就沒有計劃內的指標你說說,12萬噸啊,又不是年產12噸,竟然是個私企,誰能想得到”
林永貴無話可說,他也忘了大華是私企的茬了當然,真的要去想,那是清楚的很,但要把它和其他企業聯系到一起的時候,很自然的就忘記了大華的私企身份
國內目前的甲醇工廠,年產1萬噸以上的,就不算小廠里年產三四萬萬噸的,產值就能突破1億,以地方的眼光來看,可稱大廠
大華的12萬噸甲醇工廠,雖然不是全國最大的甲醇工廠,但卻是單設備最大的甲醇工廠或者說,是設備最先進的工廠改革開放雖然10年了,像是勝利油田這樣的上游原料企業,卻只會越來越強壯,又哪里會把私企看在眼里便是20年后,大型鋼鐵企業、大型石油化工企業仍然是以國企為主,何嘗有民企挪移的空間了
相形之下,1990年尚處在國退民進的當口,大華的私企身份倒也不太扎眼只是12萬噸的計劃外甲醇,讓林永貴乍舌不已各大油田為什么把石油產量作為干部考核的唯一標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多出來的產量可作計劃外物資進行分配職工的獎金福利和領導的小金庫,都來自計劃外的價值
相比之下,大華用1年時間建起的化工廠,計劃外的產出比勝利油田還要多了
林永貴驚訝歸驚訝,握著電話卻不能再應承,拒道:“大華化工是蘇城一個人的,他既然不是國企,那也就不存在計劃內的配額了,該的是沒有?如此一來,讓他用計劃內的價格發貨,不是從他腰包里掏錢?”
“我們哪里讓他用計劃內價格發貨了,現在是計劃外的價格,他也不賣所以,才找到了你這里”老錢滿嘴的苦澀
“計劃外也不賣,他賣到哪里去?”
“出口創匯”
林永貴釋然,道:“有出口創匯的機會,你找誰都沒用”
國內工業品的價格雖高,還是有點比不上國際價格,尤其是匯率和出口退稅的關系,國內銷售向來是比不上國外銷售的地方和中央政府也鼓勵企業出口創匯別說只是一些企業想要增加產量,即使是嗷嗷待哺乃至命懸一線,政府仍然會鼓勵創匯
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老錢自然也知曉,解釋道:“其實12萬噸的甲醇,出口創匯也沒有一口氣賣光的道理,本應該多少剩下些的唉,結果正碰上國際市場上甲醇大漲啊這個大華的運氣,不服不行”
美國國會在11月中旬,通過了清潔空氣法的修正案,頓時讓甲醇的價值倍增價格因素雖然尚未顯現出來,但供求關系的顛倒是顯而易見的大華石化趕在這個節點進行試運行,自然引來了雪片般的訂單
在海滄計劃中,大陸是要求臺塑全部產品100出口的大華石化公司以海滄石化基地配套廠的名義建在海滄的地皮上,自然要遵守100創匯的要求
對此,大華實業內部曾經有過激烈的爭論不少人都勸蘇城能減少出口的比例,如80或60,以免國外銷售渠道不暢,產生積壓乃至停產甲醇可不是容易儲存的產品,它的流轉度越快,倉儲成本就越低,對12萬噸的產量來說,每噸數十元就是好大一筆錢了
然而,已知歷史的蘇城堅定的否決了這個建議在未作游說的情況下,簽訂了100出口外銷的合同,等的就是美國的情節空氣法案
甲醇可是能夠作為燃料添加的如果用虛擬經濟的手段來分析,一年消費9000噸燃料的地區,添加10的甲醇,就是900萬噸的用量,遠世界甲醇的產量界限,別的消費不降,此項消費增長,甲醇哪里有不漲的道理
這個時候,蘇城100外銷的合同,反而變成了一道護身符進可攻退可守蜂擁而至的采購員就是明證國內的化工廠都和老錢是一樣的考慮,12萬噸相當于人家幾個廠的量了,難不成能全賣掉了?或者,總能找到個什么縫隙,漏幾千噸幾百噸出來
精明的進出口貿易商同樣不少,聚集在海滄縣城內,找尋著機會,有利害膽大的就簽長期協議,不敢搞包銷合同的,就想著提前付定金,用現在價格把貨占住再說
王勝看著這些廠商,眼都紅了
海滄計劃搞到今天,臺塑尚未獲得什么實質性的好處呢反而是大華實業,建廠又投產,一滴甲醇都沒生產出來,竟然有人上趕著送錢
最讓他憤憤不平的是,上趕著送錢的,蘇城竟然不要
最最讓他不平的是,臺塑也怕甲醇漲價原料不足,派他上趕著送錢送定金海峽兩岸最大的化工廠就是臺塑了,他們搞石油煉化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供應自己的工廠所以,大陸方面堅持100外銷,臺塑同意了下來,因為他們自己用原料,就算是外銷了
甲醇價格上漲,對臺塑自然有不小的影響找遍全球,將要投產又尚未簽訂銷售協議的,也就是蘇城的大華石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