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風暴六零一、捫虱高臥論戰守(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風暴 >>明末風暴最新章節列表 >> 六零一、捫虱高臥論戰守(一)

六零一、捫虱高臥論戰守(一)


更新時間:2013年01月28日  作者:圣者晨雷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俞國振 | 圣者晨雷 | 明末風暴 
世界華人齊聚聚軒閣,與您共享讀書的樂趣!圣者晨雷


史可法閉著眼睛,身體隨著船的搖晃而晃動著。

劇烈的暈眩感自從他登上船之后,就不斷伴隨著他,讓他憂傷,就象如今的天下時局一樣。

三年的工夫轉眼就過去了,如今曾經是崇禎十九年——雖然崇禎皇帝被李自成逼得“”于京師,但新襄不斷按照其年號停止紀元。而被稱為金陵小朝廷的弘光年號,反而沒有什么人用。

不過這三年大體上倒是波動的,各方的權利范圍根本上都定了上去,俞國振直接控制了兩廣、山`東,直接影響到天津衛、河`南、蘇北、湘南、贛南和云貴。金陵小朝廷名義上控制著南直隸、兩浙、湘贛鄂、閩,劉宗敏控制著漢中、陜南、河南西部,李巖則控制著山西、陜北,并在向甘隴一帶進發。建虜依然經過吳三桂控制著京師,但他們在遼南的港口造船的方案,被俞國振徹底打消,俞國振讓朝鮮人轉交信件中說“汝若不焚之,我自去焚之”,而且他說到做到,在與李自成會戰之際,真的派海軍攻擊遼東港口,一把火將建虜的船塢給焚了。

不知不覺中,俞國振和他的華夏軍略委員會,成了整個華夏大地上起決議性的力氣,眾人都知道,他在做最后的預備,一切的權利也都在做最后的預備。可是在事到臨頭之前,沒有任何一方權利,情愿本人成為華夏軍略委員會先打擊的對象。

就象是三年前的左良玉,俞國振在《民生速報》中勒令諸權利都不得有殘民之舉,可是左良玉倚仗著有東林為內應,就是不聽,強行順江東下意欲入金陵行廢立之事,想要先形成理想再說。結果俞國振調兩廣虎衛兩萬北上。先奪武昌。然后又破九江,與順長江而上的虎衛海軍集合,在鄱陽湖大敗左良玉。生擒之后就在南昌城內梟首示眾,隨左良玉一同摧殘武昌、九江諸地百姓的將士一共七千余人,盡皆處死。直殺得人頭滾滾尸橫遍野,也殺得本來張望的諸權利面如土色戰戰兢兢,只能將勾心斗角藏在心底。

大明……應該說整個華夏境內,也就迎來了難得的戰爭,這三年簡直沒有什么大仗發生,若是有什么災荒,新襄體系下有的是地盤接納災民,而且俞國振也有的是糧食,他用這些糧食換取人口。再用人口去開拓耕地,消費出更多的糧食。

但其他幾方權利經濟上卻是捉襟見肘,本來支撐支出的幾種物產。簡直全部在新襄體系的擠壓下破產了。象是兩浙的絲綢作坊,湖廣江`西的糧食種植。大量的白銀等貴金屬隨著這類貿易流入到新襄,這直接導致如今幾處權利收稅時收取的,居然也是新襄華夏銀行所鑄的錢幣。

想到這,史可法苦笑了。

他早就看出俞國振的才能,卻還是沒有可以阻止這一天的發生,他們這些人,仿佛是歷史大潮中掙扎的溺水者,而俞國振,則是這浪花中的弄潮兒。

“史先生,曾經到新襄了。”就在史可法思索的時分,一個人敲了敲艙門出去對他說道。

“有勞了。”

自從三年多前俞國振在泰山之上,下令為神仙束縛小腳以來,新襄控制下的各種言論工具,簡直是運足氣力停止宣揚,批判各種風俗傳統中的劣處。女子裹小腳在這宣揚之下,簡直成了過街老鼠,除去最頑固不化之人,如今都不再要本人的女兒裹腳了。

“安康的母親,才能生出安康的國民,唯有心思歪曲的失心瘋,才會將歪曲的小腳視為美麗。”

俞國振借著給神仙放小腳,掀起的這場移風易俗的大動作,讓史可法覺得一種龐大的霸氣——便是神仙,俞國振也要管一管。

就是史可法,也對俞國振這種霸氣暗暗生佩。

除此之外,給史可法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便是俞國振倡導的四民對等之議。俞國振甚至直接翻出孔子“有教無類”之語,將以引申,用于證明《孔子家語》中孔子反對“刑不上于大夫,禮不下于庶人”之本意,提出世人只要分工之高低,卻無人格之貴賤,故此非正式場合,不得行跪拜禮,而人與人之間的稱呼,也應以相互尊重為先。

比如說,方才那出去告訴史可法的船員,稱他便是“史先生”,而不是象金陵諸人一樣稱他為“史閣部”。

下了船,史可法看著新襄城,禁不住苦笑。

他真不情愿走這一趟,可是這幾年里,東林在金陵小朝廷里的地位搖搖欲墜,錢謙益、呂大器先后都被趕出了朝堂,他成了碩果僅存的一位——這也是東林本人形成的,當初放出左良玉試圖廢立,結果俞國振一紙文章便時局逆轉。

這個苦差使于是就被安到了他的頭上,或許馬士英、阮大鋮等如今心里還在暗暗歡欣,恨不得俞國振記恨兩人世過去的矛盾,直接將自殺了。

“俞濟民倒不會行此事,馬、阮終究是以小人之心,度小人……呸呸,俞國振篡改圣人言語,行不臣之事,什么時分是小人了!”

就在這時,他聽得有人呼喚:“道鄰先生,史道鄰!”

史可法循聲望去,看到了方以智、孫臨等人在向他招手。

方以智自從到了新襄之后,史可法就沒有聽過他的什么事情,而孫臨則更是偃旗息鼓許多工夫。見到這二人,史可法心中有些歡欣,快步迎了上去:“二位賢弟在這里!”

他本來以為會是陳子龍來接他,卻不曾想來的是這兩人。

“道鄰先生,俞濟民遣我們來迎接。”方以智先談了公事,然后感慨地道:“一晃都有五六年未見了,道鄰兄老了,瘦了!”

“國勢如此,能不老能不瘦么,倒是二位……英姿煥發,容光不只當年啊。”

史可法話語里略帶譏諷,但他也知道,本人抱怨不得這二位。當初孫臨對大明是忠心耿耿,大明報答的是拆分調走他的部隊,將他送到高起潛那死太監手中送死——好在后來俞國振得知高起逃竄到了金陵,便下令清查他的責任,迫使金陵小朝廷將高起潛處死,若非如此,史可法都奈何不了這個誤國的閹宦。

能收攬人心的事情,朝廷不做,結果全被俞國振做了,屢屢想到這里,史可法心中便生出酸楚。

“道鄰先生說得可不對,這幾年來國勢,比起當初可是要好得多了。流寇都老老實實學種田,建虜都不敢虜掠——聽聞此次建虜也會派人來參與,道鄰先生,當初我們大明能夠一紙書令建虜便乖乖奉命而來?”

史可法只能苦笑,方以智幾年不見,雖然韜光養晦,但辭鋒依然銳利。方以智對于大明朝廷一定是有一些怨氣的,當初他的父親反對彈壓張獻忠,兢業于國事,卻是先被熊文燦壓制,后被楊嗣昌陷害,方以智不得不破家為父贖罪,而朝廷居然也答應了這個荒謬的條件,就此放走了方父——如今新襄所任的兩廣總督。

“密之,此話休提了。”史可法也無法用忠義來痛斥方以智,畢竟東林、復社中人這幾年的嘴臉,連史可法本人也不好意思提及。和那些人比,方以智、孫臨的操守不知道好到哪兒去了。

大浪淘沙的大時代里,讓人感慨的事情總是許多。

方以智也不指望能壓服俞國振口中的“頑固保攻權利的代表人物”,笑著道:“是,是,只談風月,不提其他……先帶道鄰先生去宿住吧,然后去幾處風景名勝轉轉。”

對史可法來說,這次四處轉悠是件非常震驚的體驗,雖然從報紙上,他得知了許多新襄的事情,可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只要真正看到了那花了三年建成的十五層高的大廈,他才知道,新襄的修建才能曾經達到了什么地步,異樣,只要真正看到橫于欽江之上的鋼架橋,他才明白新襄報紙上所說“通途變通途”是什么意思。

這三年來對于新襄市來說,是豐收的三年,雖然沒有什么大的工程在建,可是此前規劃末尾的幾項大工程都曾經收尾。在這樣一座快節拍的城中,史可法覺得,本人仿佛隨時都在列車上,聽到工夫在隨著“喀咤喀咤”的聲響急速狂奔。

在新襄呆了整整七天,終于接到告訴,一同去那十五層高的新襄大廈召開這次政略會議。

所謂政略會議,三年前開了第一次,當時只要金陵、李巖派人參加,在左良玉被擊敗之后,參與的方面就多了起來,黃得功甚至都派人參與了第二次。一切人都知道,俞國振只是借著這會議來拖延工夫,待他徹底消化掉兩廣與山`東之后,便是這個會議完畢之時,但是一切人都不得不捏著鼻子來參與,懼怕會由于沒有參與而遭到新襄的攻擊。

看到魚貫進入會場的各方權利代表,特別是史可法和李巖,俞國振忍不住笑了。

這二人都是相對不會投入他帳下的,但兩人又有不同,李巖雖然不會投入他帳下,卻在某些方面會為他效能,而史可法么,大約就是會以前朝遺老的身份郁郁終身,或許在某天想明白了跳水自盡吧。

史可法也看到了俞國振,不過他沒有過去招呼,他不斷環顧周圍,這時聽得有人問道:“聽聞建虜也派人來參與此次盛會,為何不見其人啊?”

史可法心中也有些奇異,為何建虜的人沒有看到?

聚軒閣提供txt,請支持聚軒閣!

我喜歡這本小說推薦

暫時先看到這里書簽

找個寫完的看看全本

·積分提示

·每票3

·積分2

·評論刪除積分4

·精華書評積分50

·保持版面清潔,請勿灌水!

·投光每日推薦票,積分賺不停!


上一章  |  明末風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