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風暴三七零、碧海青天弄玉簫(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風暴 >>明末風暴最新章節列表 >> 三七零、碧海青天弄玉簫(一)

三七零、碧海青天弄玉簫(一)


更新時間:2012年10月09日  作者:圣者晨雷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俞國振 | 圣者晨雷 | 明末風暴 


下書網

除非俞國振能狠下心來將畢懋康囚禁或者干脆處死,否則他根本無法阻止圖紙的外流,甚至就算是他現在下令也已經晚了

可以想見,畢懋康來襄之前,不會沒有準備,他家中肯定還有原來的那六份圖紙的備份便是到了襄,他也應該有所防備,比如說,他的心腹仆人中,在前些日子已經有一個說是傳遞家書離開了

望著俞國振好一會兒,畢懋康良久不語

他官至兵部侍郎,在官場上什么事情沒有見過,可面對俞國振那雙坦誠的眼睛,卻不能不猶豫

看不透,完全看不透這個少年

畢懋康不想猜下去了,他自然知道,俞國振確實不在乎他把圖紙傳到外邊去畢懋康熟悉大明的火槍鍛造工藝,這樣的一桿火槍,放在大明,最熟練的工匠,朝廷全力支持,沒有一個月也造不出一枝來,而且一枝的成本,恐怕要到二十兩銀子以上,并且不能保證成品的合格率

是的,大明裝備得起,但是只怕同樣的價格,大明裝備一名士兵,俞國振可以裝備兩名三名

畢懋康還是小看了襄的生產力,虎衛丙型燧發槍的生產成本,并不比此前的虎衛乙貴多少,折算起來,也就是三兩銀子出頭一柄

不僅如此,在改進彈丸與火`藥之前,大明造的燧發槍的射程與準確度,仍然是低于虎衛所用可以說,虎衛丙型火槍只是幫助虎衛在面對建虜時擁有大的火力優勢,而這點對大明朝廷來說,卻沒有什么用處

“老朽老了,有一句腹心之話對伯爺說,若是說錯了,伯爺莫怪”想到這,畢懋康決定開誠布公

“請說”

“伯爺忠君愛國之心,老朽可以看得出來但伯爺這邊的虎衛,則未免有些……只知有伯爺而不知有天子了”

略一猶豫畢懋康盯著俞國振的眼睛,緩緩又說道:“此非長久富貴之道”

這是第一個當面說這類話的人,俞國振同樣盯著畢懋康:“畢公,我無意于富貴若非見百姓苦難,我寧可揚帆海外,只求一個逍遙自在”

“此前我屢立功勛,天子也意欲授官加賞,我只求田宅罷了此次京畿事了若不是擔心監軍太監虛冒功勛,擔心屢拒爵賞非國家激勵人心之道,我仍然愿意歸于田宅,而不是充任這個什么南海伯”

“百姓能得安樂,富貴于我便如浮云”

俞國持一句一句說出來度也很慢,算是表明自己的心跡畢懋康聞言默然,許久之后拱了拱手:“老朽老矣還請南海伯安排人送老朽回去”

“畢公何必如此著急,在襄多呆一段時日”

“不可再多呆了,再多呆老朽就舍不得離開了……老朽已知南海伯之志向,也看到了南海伯之能……如今只求回鄉死了”

畢懋康的話語里多少帶著一些悲愴俞國振沒有給他一個保證,沒有說絕對不會有起兵反明的那一天而是將百姓放在第一位這并沒有解決掉畢懋康心中的擔憂,但他知道,自己無力改變什么

無論是改變大明,讓百姓不至于苦難,還是改變俞國振,逼使俞國振承諾絕不選擇,都是遠遠過他能力范圍之內的事情他能做的,也唯有退隱山林,他只能希望,自己盡快早死,看不到他不想看到的那一天

“畢公何出此言,你又不是張鳳翼,張鳳翼、梁廷棟一開始也是只求死,后來我們打了勝仗,他們想活而不能了”俞國振微笑著道:“畢公老而彌堅,才華正為華夏所需,即使不愿留在襄,也可以回張著書立說,晚輩愿將之付印成書,令千載之后的后世小子,也知道畢公大名”

對于真正的儒生來說,立功、立德、立言乃是人生三大追求,立功立德為有益于當代,立言則是為了將自己的學說留傳于后世,俞國振以此激勵畢懋康,而畢懋康卻只是苦笑

任俞國振再三勸說挽留,這位當代的武器大師,究終還是離開了襄俞國振也沒有太多的心情用于挽留一位舊時代的文人,畢懋康畢竟還是忠于明的他必須將精力投到襄進一步建設中,而現在,困擾襄發展的問題,已經不只是人口,是資源了

鐵礦石與煤炭資源的瓶頸,在襄逐漸顯現出來,必須通過某種渠道加以解決了

當俞國振在琢磨著如何獲取多的煤炭資源與鐵礦石資源時,山`東即`墨青島口,將岸望著忙碌的港口,眼中帶著一絲毫不掩飾的憂忡

“將郎,你怕什么,兵來將擋,水來土湮,咱們這還有幾百人,難道還收拾不了一個小小的鮮國?”

他身邊的羅宜娘撇著嘴道,對他幾天的情緒很是不滿將岸苦笑了一下,宜娘是見慣了虎衛打勝仗,因此不免太小看天下了將岸卻是知道,朝鮮雖非大國,可湊個十萬軍隊出來還不成問題,若是有一萬虎衛,這十萬軍隊當然和土雞瓦狗沒有什么區別,但是他手中能動用的卻只有兩百虎衛,外加上那不到四百的牧奴,而且那些牧奴的忠誠度還有待考驗

“將總督,李家兄弟來了”

就在這時,一個登萊兵前來報告,俞國振給將岸留下的兵力并不多,現在幾乎全部被他派到了耽羅島上,因此在青島口,他所用的人手都是孫臨的登萊兵這個來稟報的登萊兵,將岸就認識,名為孟威,如今已經是朝廷任命的把總,可整日里還是纏著他,想要到虎衛去當一個小兵

“怎么你這個把總來傳信?”將岸笑道:“好歹你如今也是一個軍官了,這等事情,哪需要你來?”

“什么狗屁軍官,哪里比得上當一名虎衛,將總督,你就跟伯爺美言幾句,收下我”

孟威一臉陪笑,小眼睛不停地眨巴,看上去就象是一只在討好主人的狗但他這神情讓人好笑卻不生厭至少將岸不會生厭,他可是知道這個孟威的冷口關之戰隨著孫臨沖殺,身被二十余創,兀自酣戰不止,絕不是只知道溜須拍馬的小人

“這可難辦你年紀大了”將岸為難地撓著頭

“將總督總拿這話來搪塞,小人的堂兄孟放,年紀可比小人還大六歲,當初若不是他比小人大,哪里輪得他去炮營可是就因為他會放炮,便讓他去了虎衛,小人卻入不得,這不公平,小人也可以學打炮”

兩人這樣的對話這些時日發生過不知多少回最后都是將岸啞口無言——他雖然能言善辯,可對上一個認死理反復糾纏的倔驢,也就無能為力了不過想想也是有趣冷口關之戰時投來的女真人中莫爾庚額與席特庫是兩兄弟,隨孫臨北上的孟威與領著炮營反正的孟放也是兄弟

孟威口中說的李家兄弟,是李青山和李明山,二人一見著將岸立刻行跪禮:“李家兄弟,見過總督老爺……”

“起來起來,可當不得你兄弟如此禮,我家公子早就說了,兩位乃是當世英雄,要我多借助兩位之力”將岸不待二人跪下便上去將他們拉了起來,親熱地說道:“公子為了避嫌,故此不能親自來見二位,只派了我來,二位可千萬莫見怪”

這話說得李家兄弟心里份外舒坦

此前俞國振雖然聲名遠播,但說到底還只是一介布衣可現在不同,朝廷封賞名爵的公文已經明發天下,百姓當中也紛紛流傳著“俞濟民萬里赴戎機、崇禎帝慧眼封南海”的戲文評話,身份已經與初見時不同了俞國振自己對此不在乎,那是因為這種爵位根本不放在他的心上,虎衛對此不是很在乎,那是因為在他們心中崇禎根本比不上自家公子,可在大明其余百姓心中,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

便是李家兄弟這樣的豪強,心中也不免惴惴,唯恐俞國振翻臉不認人

因此,當有人執俞國振信件去召他二人來時,他們多少有些猶豫,但來到這里,見到這位被尊為“總督”的年輕人,給他三言兩語便安撫住了

“咱們兄弟不知將總督有何吩咐,故此只帶了兩百心腹趕來,若是人數尚不足用,還可以再召”

“人數確實不足,需要二位再召一些來”將岸聽到他們手中的人手,眼中頓時亮了起來

“我兄弟二人有幾分薄面,總督需要多少人說,只管說來”

“實不相瞞,越多越好,其中風險也大,不過若是能成,每人一百兩的安家費,我將某可以許下來先發……你們兄弟別忙著拒絕,你們二人自然是沒有的,公子早說了,你們極是義氣,對你們說錢就太瞧不起二位了,故此給了三個選擇”

將岸說到這,稍停了停,看到這對兄弟臉上露出激動的神情,將岸便又道:“第一個選擇,是此間事了之后,你二人進入細柳別院接受我們虎衛的操演訓練,日后能成,便為虎衛一員,不過我家公子也說了,二位年紀較大,怕是要吃幾倍的苦頭,而且即使從細柳別院出來,也需要從底層做起,先入教導團為一小卒,再依戰功升遷”

“第二個選擇,是替我家公子管理一片馬場,不過馬場不在咱們陸上,而是在海中,耽羅,也就是我們此次要去的地方你們只管看著那些牧奴,別讓他們搗蛋便是,其余的,自有我安排人手處置說實話,這是個享福的職缺,雖是重要,卻也清閑,每日就是縱馬馳騁喝酒吃肉,倒是快意”

說到這,將岸又笑了一下,因為從李氏兄弟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們對這個職務完全沒有興趣

“最后一個,也是最難的一個,便是維持如今模樣,你們兄弟在山`東,公子每年支應你們一萬兩銀子……”

“我選第三種”不待將岸說完,李明山便搶著道()

書庫索引:


上一章  |  明末風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