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如易第六百三十章 無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古代>> 萬事如易 >>萬事如易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三十章 無題

第六百三十章 無題


更新時間:2014年03月03日  作者:三月果  分類: 古代言情 | 三月果 | 萬事如易 
()收費章節(12點)

孫記酒館,桌上放著幾碟爽口小菜,一壺好酒,余舒津津有味地聽著趙慶輝,就是她卦攤開張那天頭一個客人,講著他的經歷,余小修被余舒從外頭叫了進來,坐在桌邊捏花生吃。

難怪余舒一開始沒認出他來,實在是人靠了衣裝,他身上穿戴,要比那天來算卦時齊整許多。

話說這趙慶輝原本不是京城人士,家在北方一座鎮上,父親早亡,跟著母親投靠外祖一家過活,他外祖家三代經營一家鏢局,想當時少年氣盛,因喪父寄母遭人白眼,他就離家走江湖拜師學武,一去五年,總算不是空無一身,便動身返鄉,誰知到了鄉里,卻不見了母親和外祖一家。

他打聽后方才知曉,原來是前年北方遇旱,鄉民愁餓,鏢局生意冷淡,他外祖一家遂遷往別處營生,他一問三去,竟不知他們遷去了哪里,落落一人,只好四處流蕩,一年前到了京城,憑著一身武力,給一大戶人家做護院,養活自己。

因好吃幾口酒,日子偶爾拮據,那日主人家差他到秋桂坊辦事,正事辦完,他就在秋桂坊上游走,才會逛到了余舒的掛攤,誰想就此得了一條明路。

再講那天趙慶輝求財,余舒給他指了一條財路,趙大壯遵循去走,一直向西南行,遇墻則轉,遇街則穿,如此五百步,抬頭竟叫他看到結尾上一家鏢局,掛的是他外祖家的老字招牌。

“我哪里想到,他們會遷到京城里來,那條街我從沒到過,若不是余先生妙算指點,還不知要同他們錯過多少回。”

趙慶輝嘖了一口酒,紅光滿面道:630

余舒因著之前買了一間兇宅,那幾日專門整理了青錚教授的宅學,雖缺乏經驗,但勝在眼力界獨到膽大心細,第二回看宅,許是臉皮夠厚,她毫不見怯場,一邊走,一邊指著院中幾處玄機,待那周老板眼神變了,才又恰到好處地指出一處不妥:

“我方才進門時就注意到,這院子墻下擺有不少鼎座,本是取意鎮安,但是弄巧成拙,反成滯礙。”

周老板神色一動:“余先生請說。”

余舒指著院內光禿禿的墻壁,問道:“這里原本種有樹嗎?”。

周老板道:“原來是有兩棵,后來總生蛀蟲,便伐去了一棵,另一棵前個月不知怎地就枯死了。”

余舒回憶了一下所學,又問:“住在鏢局里的人,近日是不是常有口角,或許,還動過手,傷到人。”

周老板驚訝道:“確是,前天有兩個鏢師打架,有一個摔破頭,先生怎么知道?”

說著他扭頭去看外甥,眼神詢問他是不是告訴余舒,趙慶輝連忙搖頭,表示自己沒講過。

余舒瞥見他們動作,一笑置之,就指著的那面墻壁講解道:

“宅院布置,以補缺為小宜,以周全為上策,這里鼎盛,旺了金,便克死了木氣,按照五行說,金生水,水生木,木有火,我剛才看過,你這院中有生火做飯的灶房,有打水吃的井,偏生漏掉木氣,只應克,不應生,一環不通,雖旺卻有失,早晚堵塞。初時會有口角,再過一段時日,恐怕還要見血光。”

聽余舒言之有理,周老板已經信了大半,微微色變:“有這關系,敢問先生,不知能有解兌的法子?”

“法子是有,”余舒不急回答,而是賣了個關子,把話題一轉,道:“只不過這宅子以前是被人看過的,我若隨意改動,難免有砸人招牌之嫌,改日那一位先生再到府上,未免難堪,若同周老板間隙,就是我罪過了。”

每一行都少不了規矩,余舒在秋桂坊聽說不少,好比這宅院風水,往往一家是只請一師,若前人未去,后來的便隨意插手,那便是搶人飯碗,同行不軌,傳出去,是要丟名聲的。

余舒話說的好聽,在為周老板著想,實則暗示他,這房子有問題,他最好還是去找以前給他看風水的那個人去修,莫要叫她改,不是不會改,而是不方便改。

周老板是明白人,一聽這話,就知余舒暗示,擺手讓跟在后面的兩個鏢師離開,就帶了余舒和趙慶輝,去到西屋客室坐下,這才開了口。

“不瞞余先生,我這鏢局初設時,是特意請了一位易師給指掌過,后來就請他做了門上常客,不管有事無事,每月都供上一份紅包,誰想七月間,那位易師在城北得罪了人,留下只字片語,就離京返鄉,一去不回。故而我從慶輝口中聽說先生有才,就引上門,想要對一對眼,如今看來,余先生年歲輕輕,但不妨有真學,我是想請你在我們鏢局做常客,凡事指點一二,就不知你意下如何?”

余舒心想這里說的常客,差不多就是顧問的意思,有事才用到她,沒事也有錢拿,這活兒倒不錯。

景塵的藥快吃完了,馬上天冷要加衣服,錢能多賺一個是一個,于是余舒接到周老板這邀請,沒有多猶豫,便揖手道:

“那日后就請周老板多指教了。”

周老板哈哈一笑,起身回禮:“該是我請余先生指教。”

見事情說定,趙慶輝在一旁高興道:“舅舅,快到午時,我們不如上酒樓去坐坐。”

周老板要比他周道,先詢問余舒:“可有空閑?”

“改日吧,”余舒道,“我要回去準備幾樣物事,明日再來,等我把這宅院的風水修正,周老板再做東不遲。”

周老板樂得如此,便未強求,讓趙慶輝陪著余舒喝剩下半盞茶,到門外去吩咐,不一會兒,便有下人托著木盤入內,其上明晃晃擱著三錠足銀,當即被周老板贈予余舒。

余舒推辭不過,只好收下,身上放不下,周老板細心地準備了一只小包與她容納。

古時候的鏢局是很吃香的,尤其是在人多的大城,因為習武之人有數,押鏢有風險,這一行的競爭并不是怎么激烈,于是不管是護送人還是護送物,收資都不低。

就拿余舒他們從開封府請鏢師護送到京城,半個月路程,那一趟前后就花了五十兩,還不算路上吃住。

福安鏢局不大,鏢師有十幾個,大生意一年到頭接不了幾件,但小生意是不斷續的,一個月花個二三十兩,供應一位易客,也能負擔的起,何況這要比他們有事再專程去易館請人問卜要劃算的多。

今兒一天下來,余舒劃拉了四十兩銀子,別提多個高興,回去路上腳尖都輕飄飄的,似能看見好日子快來了。


上一章  |  萬事如易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