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寒門天下第八十一章 吳王殞命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寒門天下 >>三國之寒門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一章 吳王殞命

第八十一章 吳王殞命


更新時間:2012年08月28日  作者:天天不休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天天不休 | 三國之寒門天下 
第二卷乘邊據險


太平軍浩浩蕩蕩的戰船行駛在長江上,乘風破浪,所向無阻。(看小說請牢記)

過了江夏郡后,郭燁命魏延帶兵兩萬在長江北岸登陸,攻占廬江郡后北上占據合肥。

又讓典滿率軍三萬在南岸丹陽郡登陸,掃平長江以南包括吳郡,會稽郡,建安郡等地,而郭燁自己帶著最后的三萬兵馬繼續順江東去,目的地:建業!

秋風蕭瑟,天氣轉寒,建業城內雞飛狗跳,四面城門大開,映入眼簾的是一副兵荒馬亂的景色,所有秩序都亂了,而這一切的起源,是江東十萬大軍在夷陵全軍覆沒,以及郭燁率軍八萬正氣焰滔天地殺來。

建業所在是丹陽郡北端,而丹陽郡南部各大城縣淪陷的消息每隔幾個時辰便會傳開,典滿率軍勢如破竹,或者說光憑一些負責城內治安的衙役根本抵擋不了正規軍,太平軍所過縣城,幾乎全部都是舉城投降。

江水滔滔,波瀾壯闊的長江上傳來聲震四方的戰鼓聲,插滿幡旗的戰船緩緩映入眼簾,不一陣,戰船靠岸,精神抖擻的太平軍將士登陸。

郭燁落地之后,張翼牽來一匹馬給他,郭燁翻身而上,命令三萬大軍列好陣勢,向建業推進。

建業城外,一眾江東文臣躬身站在城外,為首的張昭手中捧著一份降表,這是吳王孫權親筆所書,到了這一刻,孫權也已經放棄了所有無謂抵抗。

三萬大軍在郭燁率領下兵臨建業,秋日的光輝讓人略顯愜意,郭燁騎在馬上俯視張昭,這個時候,他有資格居高臨下,可他想了想,還是翻身下馬,緩步走到張昭面前,伸手拿過那份降表打開閱讀。

向一個才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投降,絕對是一件顏面盡失的丑事,即便張昭這個被孫策指定的托孤重臣都有些掛不住顏面,閉著眼睛的他猶如入定一般,實際上已經做好準備等待郭燁的羞辱。

成王敗寇,孫權敗了,郭嘉勝了,如此簡單明了的事實,卻宣告了數百萬人命運的轉折。

“公不必多禮,在下奉命西來,無意妄開殺戮,公德才兼備,輔佐孫氏治理江東二十載,賢德出眾,治下井然有序,非常人能及,在下有一不情之請,江東六郡短時之內尚有禍亂,敢請公與在下一道廓清江東,還世道太平。”

張昭耳邊傳來的這番話讓他猛然睜開雙眼,盯著眼前神色平靜并無異色的郭燁,而張昭身后的顧雍卻好似早已預見般淡定,其他人則竊竊私語起來,對這個場面措手不及。

為何郭燁對張昭這么客氣?不論稱呼還是言語,都透露著幾分謙卑與恭敬,是張昭事前通敵了嗎?

不可能。

縱然張昭在江東大難臨頭時總不贊成江東破釜沉舟和外敵進行生死決戰,但那也是事出有因。

張昭是孫策的重臣,孫策臨終遺言說的很清楚,給了張昭投降或者說是帶著孫家委曲求全的余地。

那為何郭嘉的長子,如今是世子的郭燁要對張昭這么客氣?按道理,以張昭這般內政重臣,應該是郭燁攻占建業后首當其沖便要撤換掉的人物,為的就是防范變故。

對此,滿頭白發的張昭也鬧不清楚郭燁這是要做什么。

郭燁上前握住張昭的胳膊,言語誠懇道:“家父說過,治理江東細致如發者,非公莫屬。坦誠而言,在下前來江東,是一外人,稍有不慎,或恐鑄下大錯,難道公愿意見到江東毀于戰火嗎?”

張昭面色復雜,仔細想了想郭燁的話,心情十分沉重。

太平軍橫掃江東,他們對江東來說是“侵略者”,甚至可以說是肆無忌憚,可以預見的是與江東子民產生的沖突,極有可能會引發屠殺。

既然孫權已經投降,張昭帶著這些文臣也沒有反抗的余地,唯獨期望的就是太平軍不要荼毒江東。

“世子的心意,老夫明白了。”

張昭終于開口,沒有一口推辭,也沒有滿口答應,算是先下個臺階,以觀后效。

郭燁鄭重地點了點頭,他明白張昭的意思,起碼也要看一看他是如何對待孫家,再說別的。

眾人讓開道路,郭燁率軍入城,道路兩旁倉皇逃難的百姓見到太平軍到來,立即跑遠,郭燁所過之處,轉瞬寂然,只有太平軍沉重整齊的腳步聲。

孫權待在了吳王府,這剛剛更名沒多久,從侯爵上升到了王爵,孫權比之父親孫堅,兄長孫策站在了更加榮耀的位置上,卻在眨眼間幻滅。

太平軍蜂擁而入王府,而王府內空蕩蕩一片狼藉蕭索。

大堂之前的房門緊閉,太平軍已然將王府內外圍了個水泄不通,全副鎧甲在身的郭燁站在大堂前,想要推門而入,手按在門板上卻停了下來,扭頭看了眼身邊略顯青澀卻昂首挺胸一片肅穆的張翼。

“退下。”

張翼護住心切,反問道:“里面或許有埋伏呢?”

“退下。”

郭燁根本理會他的問題,淡漠地下令。

張翼按著刀柄后退,如若有變故發生,就立即拔刀沖進去。

郭燁雙手推開大堂的房門,光線從外射入,照亮了堂內的地板,而光線所及深處,正是大堂正中,那里,擺放著一口莊嚴灰黑的棺材。

大堂內空蕩蕩的,郭燁邁步而入,昂首望去,主位上坐著一人,衣著光鮮,整齊有致,頭戴王冠的孫權面色十分平靜,跪坐著的他挺直腰桿,手邊放著一柄寶劍。

“不敏郭燁,拜見吳王。”

郭燁恭敬有加地給孫權行了一禮,盡管他下拜之后,孫權的視線會被那口棺材所阻擋。

“哼呵,果然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到了這一刻,你見到孤的第一個動作,居然不是拔劍。可是郭燁,你面見孤王,卻帶著兵器,這份誠意實在有限。”

身邊無一兵一卒,孫權卻仍舊不怒自威,散發的氣勢非同尋常。

郭燁站起身,解開腰間佩劍轉身一丟,恰好將劍扔到了外面。

再轉過身,郭燁凝視面無表情的孫權,淡淡道:“家父讓我帶句話轉告吳王。一山難容二虎,郭孫兩家必然有一家退出爭霸江山的舞臺,如今家父僥幸獲勝,但請吳王將成敗放下,我軍不會對孫家趕盡殺絕,吳王的爵位降為侯爵,傳至子嗣,永享富貴。”

說罷,郭燁又恭敬地行了一禮,倒退出去,站在門外,閉目靜待。

孫權跪坐主位之上,他已然明白郭嘉的意思。

他必須死,但孫氏一脈可以保全。

這是談條件嗎?

絕不是。

這是命令。

無可抗拒。

郭燁站在門外是留給孫權這個吳王的最后尊嚴。

如若讓太平軍來動手,孫權恐怕自己都無法接受。

緩緩抽出寶劍,寒芒乍現,孫權伸手拂過寶劍一面,閉目長嘆。

“父兄,孤愧對孫家。”

劍鋒掠過咽喉,孫權俯身倒在桌上,鮮血滴下,猩紅刺目。

郭燁睜開雙眼,轉身離去,與此同時,江東文臣們奔跑而來,哭聲震天,悲呼吳王涌入大堂。

太平軍已經統占了建業城,城內秩序正在逐步恢復,只不過看上去更像是戒嚴一般,百姓閉戶,道路無人。

郭燁站在王府門外,閉目聆聽著王府內傳出的哭聲。

大約過了一個時辰后,老淚渾濁的張昭與同樣淚流滿面的顧雍走了出來。

“孫吳兩族,罷免所有官職,遷回吳郡,享有侯爵食祿。”

郭燁面對這兩人,開門見山地將對孫家的安排說了出來。

孫權是孫家的旗幟,他死了,當下很難找出一個能夠有作為的接班人,而對孫家有著功勛卓著貢獻的吳家,也必然要進行打壓限制。

張昭盡管心情十分沉痛,但郭燁的話還是讓他感恩地朝他行了一禮,郭嘉沒有趕盡殺絕,已經是仁至義盡,將孫吳兩家中不管是武將還是文臣都束之高閣,也算是一個不錯的結局。

只要不興風作浪圖謀不軌,這兩族的人能夠靠著不菲的食祿過上富貴的日子,梟雄爭霸天下失敗,這樣的結局,還能苛求什么?

如此一來,張昭便消除了所有的后顧之憂,當年孫策為了防止孫家逐鹿天下失敗,就叮囑過張昭為了保全孫家可以投誠,而現在,張昭算是完成了孫策的遺命。

要迅速把江東六郡安定下來,能有張昭的幫忙,必然會事半功倍,不論是官場還是民間,張昭對這些情況都了如指掌。

在一旁的顧雍心中暗嘆:郭嘉,又走了一步妙棋。

張昭主內,江東全境從官場到錢糧賦稅,張昭都是了然于心,有了張昭,郭嘉可以從容對付孫權死后江東的動蕩局勢。

就在郭燁與張昭商量如何平穩過渡這個局面時,王府右側的大道上,一匹快馬疾馳而來,馬上一人身著青衣,神情焦急,正是陸遜。

郭燁很詫異陸遜會出現在此地,而陸遜在王府前下馬,看也不看郭燁一眼,直沖王府內,半個時辰后,陸遜失魂落魄滿面淚痕地走了出來。

“伯言,家父時常將你掛在嘴邊,江東自古出豪杰,而你,便是這年輕一輩中的翹楚。江東孫氏已退出天下爭霸,如今天下傾覆,只剩曹魏茍延殘喘,不如,你來輔佐家父,共同開創一個新的盛世!”

郭燁走到陸遜面前,開門見山地道出這樣一番話。

可是陸遜并不領情,他抬頭冷笑,道:“我去曹丕面前,以家中背景,一官半職不在話下,何必非要去向你郭家搖尾乞憐?”

郭燁滿目沉重,反問道:“一官半職?你的家族背景?曹丕治下,多少人祖上是三公九卿?你能排在幾位?你的后代又能排在幾位?以你之才,應是輔弼重臣,可你若去了曹魏,永世被局限,你的后代也一樣。你甘心嗎?”

陸遜冷笑之色更重,道:“那又如何?”

郭燁伸出一手,誠摯道:“伯言,與我一道,親手改變這歪曲的世道。”


天天不休所寫的為轉載作品,收集于網絡。


上一章  |  三國之寒門天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