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寒門天下第十六章 多謀寡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寒門天下 >>三國之寒門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六章 多謀寡決

第十六章 多謀寡決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天天不休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天天不休 | 三國之寒門天下 

大漢東都洛陽在身后漸行漸遠,郭嘉騎在馬上怔怔出神。

劉協終究還是個十六歲的少年郎,對郭嘉懷有期待。

多年以前,郭嘉辜負過劉協一次。

今天,他同樣無法讓劉協得償所愿。

帶著復雜的心情離開洛陽,郭嘉有些意興闌珊。

他沒有向劉協索要名正言順占據長安的官職,在劉協被其他梟雄挾持之前,在洛陽發布怎樣的詔令,都是徒勞。

既傳不到天下人耳中,也不具有任何威信。

郭嘉若從劉協手中詐取了好處反而把劉協留在洛陽,反倒落人口實。

與郭嘉一同歸去的馬騰和韓遂從出了楊安殿就臉色陰沉,怨怒交織。

他們的功勛沒有得到任何嘉獎,只有劉協幾句不咸不淡的溢美贊語,這有什么用?

韓遂的涼州牧沒當上,馬騰想要成為天子近臣而令馬家恢復往昔伏波將軍時的光耀,可惜都沒實現。

如同郭嘉在楊安殿所言,馬騰就算引軍來效忠劉協,糧草從哪里來?有諸侯來攻伐,他擋得住嗎?

從他們出兵涼州至現在打道回府,一來一回,韓遂折了近三萬人馬,馬騰折損近兩萬,各自剩下六七千將士回涼州,只達到了一個目的:消滅李傕郭汜。

關中易主,郭嘉傷亡最少,卻獲利最大。

誰讓郭嘉兵馬最強呢?

返程的路上,郭嘉想著心事,劉協最后幾乎是用乞求的語氣讓他為漢室出一份力,郭嘉答應了,卻口是心非。

就算郭嘉想要真的效忠劉協,他麾下的文臣武將全都不會答應。

益州的官員也不會答應。

因為利益。

在郭嘉這里,他們只有一個主公,郭嘉效忠了劉協,他們不但地位降低,更要被無數士族壓在頭上,他們怎會答應?

“主公,去冀州送信的人回來了。”甘寧策馬來到郭嘉身旁,發現郭嘉精神不佳,低聲稟報了消息。

郭嘉隨意地問道:“袁紹怎么說?”

甘寧搖頭道:“袁紹沒有表態。”

長長一嘆,郭嘉對這位袁本初實在是無語得很哪。

在擊潰南匈奴,得知天子回到洛陽后,郭嘉就派人去冀州給袁紹送信,希望袁紹將天子接到冀州去。

論屬地,拿下了并州的袁紹是距離洛陽最近的,可迎接天子豈是兒戲?袁紹在并州的屬下就算得知消息,也未必敢自作主張。

決斷,還是得由袁紹來做,這樣一來,實際上在許昌的曹操就更近。

袁紹沒有張燕所率黑山賊騷擾,崛起之路平坦無阻,已經將公孫瓚逼入絕境,袁紹無疑是強大的,如果挾天子令諸侯的是袁紹,是不是袁紹就更加強大?

郭嘉不這么想,天子帶著百官,在洛陽是茍延殘喘,但是如果到了諸侯那里,就成了強大的政治集團。

帝黨一派的士族會與擁立諸侯一派的士族產生激烈沖突。

真要是迎了天子的袁紹,他掌控不了局面,就以現在袁紹將他三個兒子分別派去三個州的作為,郭嘉就認定了袁紹絕不是一個能夠主宰大局的人物。

三個兒子去三個州,是制衡嗎?

是隱患兄弟不服,禍起蕭墻

相反,曹操是出色的政治家,他能夠從容把天子當做一面號令諸侯的大纛,又能壓制住局面。

歷史上帝黨一派士族在曹操眼皮底下玩過不少陰謀詭計,但都被曹操輕而易舉地化解。

郭嘉現在所認知的曹操,可以直接說曹操太虛偽了

曹操一面不承認廢了舉孝廉,一面又唯才是舉,數度下達求賢令。

典型掛羊頭賣狗肉。

而若是讓他將天子握于掌中,對外打著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旗號,實際上卻是給曹家自已打江山,這樣的人,不虛偽嗎?

不過,他正是名副其實的梟雄

對郭嘉而言,派人去給袁紹送信,是希望袁紹將天子迎去鄴城,這樣,既能限制袁紹,又能遏制曹操,一舉兩得。

關鍵就是,袁紹怎么做

袁紹在冀州鄴城頭疼呢。

鄴城州牧府中,袁紹坐在主位上,堂下文武齊至。

送走了郭嘉送信的使者后,袁紹就下令文武來鄴城議事。

“你們說,郭嘉是什么意思?天子逃回洛陽,既然郭嘉得知,并且已經親自前往洛陽,他為何派人來給我報信?為什么他不將天子迎去成都?”

袁紹曾經想要擁立劉虞為帝,因為他覺得他能掌控劉虞,這樣他就能站在政治制高點上打壓異己,而后等蕩平四海后,再行禪讓,名正言順讓袁家君臨天下。

可現在,他捉摸不定劉協會不會被他掌控,尤其是劉虞是漢室宗親,卻不是帝王正統,劉協是先帝血脈,雖說是董卓廢立扶植起來的天子,可天下人始終認為劉協是正統皇帝,作為四世三公的袁家,袁紹面對劉虞可以從容不迫,面對劉協的話,骨子里的君臣之別,讓他畏首畏尾。

再加上袁紹想不通郭嘉為什么把這個機會送給他,是好意呢,還是包藏禍心呢?

堂下謀士中一人出列,斯文謙和,頗具儒風,正是沮授。

沮授不同其他舉孝廉出身的士族,他是舉茂才出仕,茂才,是一州之地每年一個名額,從等級上是比孝廉要高出很多。

沮授胸懷大志,擅長謀略,早在投效袁紹時就給袁紹進獻過一統河北的戰略。

其中就包括一統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先后次序就是先拿下冀州,再攻伐青州,拿下并州后揮師北上幽州統一河北。

按照這個戰略,袁紹十年不到的時間里,從一個渤海太守,即將成為屬地天下第一廣的諸侯。

并且在這一戰略中,沮授早已對袁紹說過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計劃。

不過,沮授用的是“挾”,毛玠給曹操獻策是用“奉”,一字之差,判若云泥,從政治角度來看,就是高低之間。

此時沮授面帶微笑,他料想袁紹當年對他的策略十分滿意,現在機會來了,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一統天下指日可待。

“主公,此乃天賜良機,可不能坐失啊。郭嘉不敢挾天子令諸侯,是因郭嘉出身卑微,屬地不過區區一個益州,就算他拿下了關中,可關中荒無人煙,在初期,他甚至要分兵據守益州與關中,實力不升反降,所以,他要是挾天子令諸侯,恐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可是主公不同,主公屬地之廣,兵馬錢糧之多,天下誰人能比?主公將天子接到鄴城,天下諸侯又有誰敢說三道四?”

沮授的分析十分精準,袁紹迎天子,名正言順,也沒有諸侯敢質疑袁紹。

關中在恢復生產之前,是一個包袱,反而制約了郭嘉,但不能只被眼前的局面蒙蔽了雙眼,展望未來,經營治理得當,得到關中的郭嘉在數年之后,將會實力大漲,眼下,的確沒有實力挾天子令諸侯,況且出身相比,郭嘉與袁紹,曹操等諸侯相距甚遠。

袁紹陷入沉思,沮授的話聽起來句句在理,可他糾結的關鍵之處,不是能不能把天子接到鄴城,而是把天子接來有沒有好處。

從前,袁紹有長輩出謀劃策,他聽長輩的號令行事,先有親爹袁逢,后有叔伯袁隗。沒了靠山長輩,袁紹多謀寡決的缺點就曝露出來,崛起初期,謀士們給他獻策大多意見一致,現在袁紹實力強大,謀士們便因私利而產生了派系之別,對袁紹而言,出主意的人多了,不同意見左右搖擺,他便難以決斷,看不清局勢,分不清利弊。

“在下以為萬萬不可主公,縱觀當今局勢,漢室名存實亡,扶漢者必為所累,天下諸侯又有誰是真正尊奉漢室的?主公將天子迎來冀州,豈不是給自已背負一道枷鎖?主公請想一想,董卓挾持天子,什么下場?李傕郭汜挾持天子,又是什么下場?”

郭圖出列與沮授針鋒相對,意見截然不同。

他反對迎天子,其實理由很簡單,他們是袁紹手下的實權者,天子帶著百官來了冀州,勢必會削弱他們的權利。

以為已經說服了袁紹的沮授面色大變,急忙朝袁紹繼續勸道:“主公,這天下還是漢室的天下,江山還是劉姓的江山,此時此刻,縱然天下諸侯心中不尊天子,可天下萬民不這么想啊,主公若迎天子來冀州,天下才士爭相投效,天下萬民竭誠歸附,天子就是一面號令天下的大纛啊主公又怎能將自已與董卓,李傕郭汜之流相提并論?”

袁紹頭疼不已,沮授和郭圖說的都有道理。

武將這邊淳于瓊甕聲甕氣地朝袁紹抱拳道:“主公,末將不懂大道理,只想問主公一句,天子來了,末將們聽誰的?”

袁紹面色一變,微露驚容。

是啊,天子來了,他的屬下聽誰的?

聽天子的?那他怎么辦?

不聽天子的?那他不就是和董卓李傕郭汜一樣嗎?到時候被扣個謀反的罪名怎么辦?

“我意已決,不迎天子”

袁紹心中經過激烈掙扎,做出了這樣一個歷史上相同的決斷。

“主公……”沮授還打算再勸幾句,卻發現袁紹已經揮揮衣袖,起身離席,朝后院走去。

。.。


上一章  |  三國之寒門天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