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寒門天下第五十四章 諸侯內亂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寒門天下 >>三國之寒門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四章 諸侯內亂

第五十四章 諸侯內亂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天天不休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天天不休 | 三國之寒門天下 
當袁紹接到郭嘉的派人送來的密信后已是一個多月后了,當他讀完郭嘉的密信,當時就拍案而起。


因為是密信,所以在場的人只有和他從小就相識的許攸,許攸瞧見袁紹的動作,以為他生氣,試探性地問道:“主公,是不是郭嘉那廝出言不遜?”


袁紹閉著眼睛緩緩搖頭,吐出一句:“英雄所見略同啊!”


為何?因為郭嘉不但表達投效之意,還勸袁紹另立新帝,而袁紹,正有此意,想要擁立劉虞為新天子。


至于郭嘉投效是真是假,袁紹也沒多做猜想,對他而言,如今天下士族有七成是心向他的,另外三成,其中兩成是心向袁術。


剛從渤海太守晉升冀州牧,袁紹如今已是武將如云謀臣如雨。


審配,郭圖,逢紀,許攸,沮授,田豐,辛評等等謀士,張頜,高覽,顏良,文丑,淳于瓊,鞠義等等武將,加上北方士族豪族擁戴,袁紹還缺什么?


就是屬地,雖然剛剛“嚇死”了韓馥,奪了冀州,可他還要一統黃河以北,首當其沖就是幽州的白馬將軍公孫瓚,劉虞與袁紹同氣連枝,所以袁紹想要立劉虞為新帝,而后站在政治制高點打壓勁敵公孫瓚,繼而號令群雄,這個想法,數日來縈繞在腦海中,現在,郭嘉一封密信,讓他頓時對郭嘉有了愛才之心,至于當年蔡府顏面受損的事情,成大事者,怎能小肚雞腸?


思來想去覺得要促成此事,袁紹對許攸下令道:“擁立劉虞為新帝的事情,去探探曹阿瞞和袁公路的口風。”


曹操是他的盟友,袁術雖然只有南陽與汝南兩郡之地,但卻也不能不考慮他的意見,天下人眼中,袁術至少還是袁家正牌接班人。


許攸得令去辦這件事,但是曹操的回復是反對另立,袁術也裝糊涂,表示只反董卓,不反劉協。


少了這二人的支持,加上劉虞放話“若是逼我做皇帝,我就跑到塞外去。”


袁紹只得作罷,徒然對著郭嘉那封密信感慨萬千。


而袁術接到郭嘉的密信后也是思緒亂飛,他現在每日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如今天下有志之士要投效明主,首先第一選擇就是四世三公的袁家,然后袁紹和袁術二選一,袁紹在北方得到四方擁戴,袁術在南方雖然不如袁紹人才濟濟,可也是得到了大部分揚州士族的擁戴,袁家兄弟二人,一南一北加起來,幾乎代表了天下士族。


至于曹操如今還只是東郡太守,麾下兵馬也都是本族兄弟所支持,不過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后來漸漸也有人來投效曹操,就連在袁紹那里觀察了一段時間的荀彧,也是猶豫很久才決定投效曹操。


袁術急不可耐地想要擴張屬地,自身壯大是根本,最關鍵的是揚州士族與他眉來眼去已久,但是不拿下荊州或豫州,他只能在南陽干著急,孫堅名義上是他的屬下,可實際上孫堅更像是一個客將,袁術指揮不動孫堅麾下的將領,也沒有把孫堅的家眷扣在身邊,每日催促孫堅趕緊回南陽幫他開疆擴土,可孫堅也不知道犯了什么病,一邊在洛陽幫助百姓重建家園,一邊擺出與董卓死磕到底的架勢。


郭嘉的密信讓袁術急不可耐地要攻下荊州,但劉表勢大,此時硬拼,恐怕連南陽都要丟掉了,所以,袁術要先取豫州,接連拿下揚州,而后對荊州形成包夾之勢,可孫堅不回來,袁術也吞不下豫州啊,萬一劉表趁火打劫斷他后路,到時候拿不下豫州,袁術就無家可歸了。


每日愁眉苦臉的袁術絞盡腦汁也想不出該如何召回孫堅,派去的人苦口婆心都無法讓孫堅回心轉意,孫堅擺出大義,就是要與董卓拼個你死我活,救出天子,有這份大義在,袁術也無可奈何啊,難道要直接告訴孫堅:天子死活,漢室存亡,已經沒有諸侯在乎了!


說來也奇怪,在袁術一籌莫展時,袁紹卻鬼使神差地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諸侯盟主,天下士族領袖,袁紹聲勢滔天,甚至已經開始“承制(大致意思就是替天子任命)”任命地方官吏,因為天子在董卓手中,各地諸侯一方面要舉著反董的義旗,卻又要上表長安朝廷任命官吏,而袁紹和其他各地的諸侯但凡需要任命新的官員上任,都會恭恭敬敬上表長安朝廷,至于董卓答不答應,天子答不答應,他們不在乎,上表之后,就默認朝廷答應了。


孫堅終于從洛陽回到南陽了,原因不是袁術封他為豫州刺史,而是袁紹也封了一個豫州刺史!


揚州境內并非所有士族都支持袁術,也有支持袁紹的,會稽郡大族周家便是如此。


袁紹得隴望蜀,想要先派人坐鎮豫州,于是封了會稽郡周家周昂為豫州刺史。


得知消息的孫堅立馬揮軍南歸,來到南陽郡后向袁術請戰,嘴上說是要去豫州上任,可實際上是去了結前仇舊怨。


年少剛剛成名時的孫堅出自吳郡,恰逢會稽郡有豪族叛亂,孫堅年少氣盛領了朝廷旨意殺入會稽郡,一舉平息叛亂,但也把會稽豪族一個不剩得罪完了,其中周昂三兄弟為首的周家便是其中與孫堅斗得最激烈的代表,在當時會稽郡的豪族來看,無論孫堅是頂著朝廷官帽還是揚州吳郡同州人的身份,在他們眼中都是“侵略者”。


后來孫堅升官離開了揚州,很大功勞也是會稽豪族暗中推波助瀾,孫家與會稽郡豪族的仇也就此結下。


孫堅一生做過很多他永遠都不知道會有什么后果的事情。


比如年少殺入會稽郡平亂后觸犯會稽豪族利益而產生的仇恨,一直延續到了子子孫孫。


再比如,在荊州做長沙太守時,孫堅越境討賊甚至跑去了揚州廬江郡,因此結識了廬江大族周家,他的兒子也與周家一名少年結下兄弟之緣。


周昂要上任豫州刺史,孫堅肯定不答應,按先后來說,袁術封孫堅為豫州刺史在前,袁紹明知如此,卻還要封周昂為豫州刺史,其中的敵意已經昭然若揭了。


心中本就對袁紹充滿怨恨的袁術公然與袁紹決裂,寫信給公孫瓚甚至明言袁紹不是袁家的人。


這一場豫州刺史爭奪戰還牽連進了公孫瓚,公孫瓚與幽州牧劉虞十分不合,起源是在二人對待雜胡外族的態度上,公孫瓚要趕盡殺絕,劉虞主張懷柔,分歧到了最后就成了對立。


劉虞想要解救天子,所以派了兵去支援袁術,公孫瓚從中作梗,派了弟弟公孫越一同隨行,到了袁術那里后,讓袁術斬殺了劉虞的將領,吞下劉虞派來的兵,劉虞和公孫瓚也就正式翻臉。


最不可思議的事情是袁術派孫堅去打袁紹任命的豫州刺史周昂,公孫越也去了,而且戰死!


公孫瓚把這筆賬算在了袁紹的頭上,于是有了借口與袁紹開戰。


這一場豫州爭奪戰的結果自然是袁術大勝,拿下豫州大多郡之后,袁術就屬地而言已經不遜色任何諸侯,他擁有荊州北面的南陽,大部分的豫州,以及大半個揚州。


一時之間,袁術隱有橫掃中原的氣勢,他準備休整半年,而后一鼓作氣拿下荊州,一統南方。


這一場豫州的戰事,將混亂的中原諸侯混戰的形勢變得略顯清晰。


公孫瓚之所以把族弟公孫越之死算在袁紹頭上,究其根本是公孫瓚需要借口與袁紹開戰,袁紹領了冀州牧,公孫瓚在冀州東部的勢力就變得被動,而一旦對決,則握有了主動權,公孫瓚與袁紹在黃河以北的爭斗,已成了一山難容二虎之勢。


袁紹與袁術也撕掉了虛偽的友好面具,一南一北,雖屬地并不相連,無法產生直接的對決,可二人卻形成了政治敵對。


一直忌憚袁術的劉表知道袁術遲早要圖謀荊州,于是在荊州呼應袁紹,反對袁術。


在兗州屈居東郡太守的曹操自然與袁紹共同進退,就連東郡太守都是袁紹保舉任命的,只是一郡太守的曹操,也沒有更多的選擇。


徐州陶謙只想守住徐州一畝三分地,可他手下將領在徐州內漸漸收斂,卻屢屢跑出徐州在兗州豫州邊境劫掠,得罪了兗州士族豪族,陶謙為求自保,加入了兗州勢力對立的一方,也就是公孫瓚與袁術這邊。


關東諸侯在經過一段短暫的和平后,率先由袁紹奪取韓馥的冀州而撕破聯盟協議,而后進入混戰階段,到豫州爭奪戰結束,袁紹與袁術反目,產生了涇渭分明的兩派。


一派軍閥是以袁紹為首的一方,同盟者有曹操,劉表,劉虞等。


另一派則以袁術公孫瓚為首,同盟者有陶謙,孫堅等。


其中黃河以北的對抗則是這兩派對決的主戰場,袁紹與公孫瓚,勝者將一統河北。


中原地區的局勢倒并不明朗,主戰場則在袁術與劉表之間,袁術勝,則有機會一統荊州揚州,問鼎中原的機會將會非常高,袁術敗,劉表有沒有雄心壯志進取天下,無人知曉。


上一章  |  三國之寒門天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