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寒門天下第十七章 四方英豪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寒門天下 >>三國之寒門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七章 四方英豪

第十七章 四方英豪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天天不休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天天不休 | 三國之寒門天下 
天子詔一出,四海皆震,任誰都想不到黃巾賊竟兵逼洛陽,意欲顛覆漢室。


詔曰抵達涼州時,西涼駐軍的大帳外匆匆忙忙跑進一人,此人外貌上佳,頗有儒風,此刻卻喜形于色,沖入大帳,高呼:“岳父,大喜,大喜啊。”


大帳帥位中正坐著一位膀大腰圓的粗野悍將,他放下兵書,奇聲問道:“何事大喜?”


李儒將手中天子詔呈現在幾案之上,伸手撫過自己并不茂盛的小胡子,眼中喜色越來越盛,待那悍將還在閱讀天子詔時,插口道:“岳父,啊不,將軍,此刻正是建功立業的好時機啊,只要你帶兵入關解洛陽之圍,天子想不升你的官都不行啊。”


李儒的岳父,自然就是西涼軍閥董卓了。


此時董卓也會過意來,笑呵呵地說道:“如此甚好!”


卻沒想到李儒卻神秘一笑,說:“將軍,我有一言,你若聽得入耳便聽下去,若聽不下去便只當沒聽過。”


董卓一愣,知道他這個既忠心又聰穎的女婿有計謀要出,于是正色低聲問道:“請講。”


“解洛陽之圍時,造勢即可,自保為上,待塵埃落定時,洛陽兵寡,將軍可率軍控制帝都,若事不可為,則封官后退回西涼。”


李儒的話音剛落,董卓就心領神會,面色一驚之后逼視著李儒沉聲說:“你是說,如果平亂之后洛陽空虛,我便拿下帝都,號令天下?這個,這個嘛,倒不是不行。但是,若無把握,我又為何要退回西涼?留在洛陽坐觀形勢不行嗎?”


李儒嚴肅地搖了搖頭,說:“帝都政局詭譎,若將軍無把握一戰定乾坤,還是退回西涼吧,您想想看,帝都之內,大將軍,十常侍,再加上朝中元老士族,您就算救駕有功,日子久了,天子還會放在心上嗎?將軍,說句實話,論行軍打仗,朝中無人能及你,可若要論玩弄權術,您哪,恐怕不是宦官和那些老謀深算城府深不見底的老狐貍的對手。”


左思右想之后,董卓覺得女婿說的很有道理,于是下令三軍休整三日后入關救駕。


此時風起云涌,天下豪杰想要建功立業揚名四海的便在此時加入了各州郡招募的義軍。


幽州官道上,刺史劉焉率領著部隊朝洛陽火速趕去,而在他部隊尾后,排頭三人領著三千義軍緊隨其后。


這率領義軍的三人一眼望去便知不是尋常人,正是英氣逼人豪氣干云的劉關張三兄弟。


而揚州通往北邊的官道上,近千騎兵縱馬奔馳,為首的卻是一英武驍將,在他身邊還有一騎,跨在馬上的卻是一個十歲少年郎,面色剛毅,甚有雄風。


此時少年郎一手拽韁繩策馬,速度飛快,與旁邊中年驍將并駕齊驅,同時,少年郎另一手還舉著一桿旗號,上面繡著醒目的一個大字:孫!


“父親,我們去洛陽,殺光黃巾賊后,父親能當大官嗎?”風馳電掣中的少年郎高聲朝一旁喊道。


而那中年驍將卻仰天大笑不止,自豪地看著那十歲的少年郎,豪情萬丈道:“此去洛陽,正是我江東字第大展雄風的天賜良機,待反賊授首之后,為父便向朝廷討個吳郡太守當當。”


那少年郎卻扭過頭,一臉不服,賭氣地喊道:“我孫策的爹,怎能只當一郡之地的太守?要么是執掌天下兵馬的大將軍,要么至少是揚州刺史。若不然,就此掉頭返鄉罷了。”


中年驍將聽罷更是狂笑不止,朗聲道:“我孫堅有這樣的兒子,此生足矣。”


如西涼軍閥董仲穎,江東猛虎孫文臺,熊虎猛將劉關張這般的天下英雄從四面八方匯聚洛陽,此刻,虎膽英氣的豪杰如雨后春筍般嶄露頭角,在這東漢末年登上宏偉的歷史舞臺。


而拿著天子詔左右為難的也大有人在,譬如甄家。


中山國位于冀州北部,張角率黃巾軍向西攻伐洛陽,中山國并未遭到黃巾軍主力的攻擊,但是太平道造反牽一發而動全身,各地叛亂紛紛而起,中山國治下也不太平,好在甄家早有準備,擔當太守的甄儼指揮若定,接連平定中山國五處暴亂后,治下屬地并未受到戰亂的影響。


“大哥,你說我們發不發兵?若是發兵,我們手上的兵力不足一萬,勉強自保可以,若是發兵去洛陽,若是再有暴亂,恐怕后果不堪設想。可如果不發兵,日后天子怪罪下來,我們未必擔當的起啊。”甄儼返回家中與兄弟商量,他們的父親甄逸臥病在床,盡管是這般的大事,也不愿去打擾父親靜養。


甄豫看著天子詔良久之后也是搖擺不定,中山國并無強兵可援洛陽,這是事實。但是天威難測,那視財如命的昏庸皇帝若是事后發難,甄家便要陷入萬劫不復之地了。


兩位哥哥都一副愁容之時,三弟甄堯卻灑然一笑,自信地說道:“兩位兄長,不必煩心。我們不必發兵,事后向冀州刺史稟明情況即可,若是還不放心,帶上金銀珠寶去洛陽上表天子,天子必然不會怪罪甄家,更何況太平道造反,朝廷元氣大傷,天子即便想要怪罪沒有發兵洛陽的州郡刺史太守,恐怕也不敢重責,如今各地叛亂不休,朝廷定然要安撫各地官吏,否則一旦逼得官吏與反賊勾結,天子更加寢食難安了。”


聽到三弟這番分析之后,甄豫和甄儼都眉笑顏開,甄儼更是大加贊賞道:“三弟不但比之以往沉穩許多,學識見地更是進步如飛啊。”


甄堯謙虛地擺擺手說道:“這都是奉孝的功勞,可惜啊,奉孝只在我甄家住了半年,若能長住,愚弟許多未解之惑便有了化解之道。”


甄豫與甄儼相視一笑,心里也情不自禁在想:奉孝如今在做什么呢?


如今兵荒馬亂,黃巾軍兵逼洛陽的消息已經在附近傳開了,而潁川四通八達,正是黃巾軍行軍路過之處,極有可能殃及池魚,因此郭嘉與左慈正指揮著三百戶平民收拾行裝,準備去附近的城池中避難。


將兩袋糧食從肩上放在運糧的木車上,郭嘉擦了擦額頭的汗,與他一同搬運糧食的少年不忍,出聲勸道:“小太公,你還是去休息吧,這等粗活,交給我們就行了。”


“去去去,我還比你大三歲呢,你能干的體力活我做不了?要是比武,我十招就把你打趴下了,我要是走了,你們肯定偷懶,別想糊弄我,嘿嘿。”


郭嘉善意的玩笑讓周圍的少年們面露笑容,心中溫暖。


正在此時,戲志才從遠處氣喘吁吁地跑來,說:“奉孝,荀家來人請你去潁川書院,說是有要事相商。”


郭嘉琢磨了片刻后問道:“荀家?文若不是去洛陽了嗎?”


戲志才點點頭說道:“太平道造反,天子解除黨錮之禁,文若叔父荀爽帶著文若和友若前往洛陽為天子分憂去了,如今荀家是文若的三兄荀衍荀休若在主持大事,請帖就是以他的名義發來的。”


郭嘉這下不禁重視起來,荀彧的叔父輩八人被譽為荀氏八龍,而荀爽位列其六,本在朝中為官,十幾年前因黨錮之禍而避難隱居,當時曾有“荀氏八龍,慈明無雙”的評價,慈明就是荀爽的表字。


而到了荀彧這一代,荀家依然是人杰輩出,荀彧這個王佐之才自然不提,而他幾個兄長和侄兒都是人中俊杰,比如荀衍,荀悅,荀諶,以及如今已經在大將軍何進帳下擔任黃門侍郎的荀攸。


倘若是潁川名不副實的望族之后相邀,郭嘉肯定一口回絕,但是荀衍之請,他不好推辭,反而料定必有大事發生。


徐庶因為擔憂世道紛亂殃及家中老母,所以返家去保護母親,因此郭嘉把手上的重擔交給嘴巴氣歪的左慈后,就和戲志才騎上快馬趕往潁川書院了。


快馬加鞭趕到潁川書院,早已久候多時的荀家下人將郭嘉與戲志才引入一間學堂,剛跨入房中的郭嘉明顯一愣,因為房中坐著許多人,曾經與他打過照面的潁川豪門望族皆有子弟安坐房中。


荀衍起身相迎,一左一右牽著郭嘉與戲志才,邊朝里走邊感嘆著說道:“奉孝與志才,可是把你們盼來了。快快請坐。”


坐定之后,荀衍將房中之人一一引薦,郭嘉對那些豪門士族沒什么興趣,而世家子弟也都對郭嘉和戲志才臉色淡淡,甚至神色中流露出不屑一顧。


“在下陳群,表字長文,久聞奉孝仁德才智之名,今得一見,實乃幸事。”儒雅倜儻的青年朝郭嘉躬身行禮之后,再面朝戲志才同樣行了一禮。


郭嘉瞧著面前這個比自己大不了幾歲的青年,心中翻江倒海,沒想到今天能夠見到這個未來曹魏的輔國重臣,當下趕緊回禮道:“長文謬贊了,奉孝何德何能當得仁德才智四字,今日有幸結識長文這樣的才俊之士,榮幸之至。”


滿堂側目,誰不知道郭嘉清高自傲?誰不知道郭嘉眼高目空,今天怎么偏偏對一個剛剛結識的世家子弟擺出如此謙卑之態?


世家子弟自然心中鄙夷,但荀衍卻眼含深意地望著郭嘉良久,他的內心同樣驚嘆郭嘉眼光毒辣,初次見面便能看出誰是真才實學之輩?誰是虛有其表之徒?


暫且放下這些疑惑,荀衍待大家互相認識之后,面色一沉,嚴肅地說道:“諸位,根據我荀家在外打探消息的子弟回報,率領五萬大軍向洛陽進軍的黃巾賊波才部,近日突然分兵一萬,由他親自率領朝潁川進發而來。”


滿座嘩然,唯獨面不改色者,只有陳群,郭嘉,戲志才。


陳群在觀察郭嘉的反應,而郭嘉心中卻是在想:波才為何要來潁川?沒有了歷史上皇甫嵩的大軍,誰又能阻擋波才萬人之眾?


上一章  |  三國之寒門天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