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士謀第八百零二章 蔡瑁之死(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穿越>> 寒士謀 >>寒士謀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零二章 蔡瑁之死(下)

第八百零二章 蔡瑁之死(下)


更新時間:2013年02月09日  作者:坐井觀天的青蛙  分類: 穿越歷史 | 坐井觀天的青蛙 | 寒士謀 

蔡瑁聽言神色一凝,遂向鄧義急問。

“鄧將軍所言甚是,不知可有計謀!?”

鄧義眼神一定,望向丁奉。丁奉冷然笑道。

“區區小賊,何須忌憚。我往日領一軍搦戰,詐敗,引轉城北,城內再以一軍沖出,截斷其中,便可獲勝也。”

蔡瑁聽言,神色悄然有變,多有顧忌,鄧義在旁卻即爭先而道。

“丁將軍此計是妙。眼下諸葛孔明大多前去抵擋江東兵馬,不在軍內,劉備如斷雙臂,此計必可行也。蔡將軍乃軍中統將,若能取之一勝,必能大震軍心!還請蔡將軍明日引兵沖出助戰。”

蔡瑁聽到諸葛亮不在軍中,登時決計大漲,頷首而道。

“自然如此!明日且看我如何大敗大耳賊!”

三人約會已定,各自調配,自然不在話下。次日,丁奉引數千人馬,搖旗呼吁,出城搦戰。潘鳳聽聞斥候來報,與劉備相視一眼,立刻下馬引一軍出迎,更不打話,提斧來與丁奉交鋒。丁奉策馬迎住,與潘鳳戰不三合,丁奉詐敗而逃,繞城而走。潘鳳冷然一笑,盡力追之,猝然城中一軍截住,正是蔡瑁引軍殺出。潘鳳提斧混殺,丁奉即引軍復回,把潘鳳圍在垓心,進退不得。潘鳳周圍都是蔡氏兵馬,把斧舞得密不透風,左突右沖,殺得蔡氏兵馬人潮波開浪裂。潘鳳眼見軍內蔡瑁,登時鳳目爆出兩道濃郁殺氣,即飛馬沖飛而去。蔡瑁見潘鳳殺來,嚇得魂魄飛走,忙向丁奉呼喝道。

“丁將軍快快來救我!!!”

丁奉聽言,詳裝急狀,厲聲呼喊,卻是在亂沖亂撞。眼見潘鳳行將殺至蔡瑁面前,蔡瑁急拔馬逃去,就在此時,只見一隊騎兵從江邊殺出。當先一員大將,挺矛躍馬,正往蔡瑁沖來。蔡瑁見那人豹頭環眼,惡煞至極,認出正是張飛,登時嚇得不寒而栗。

原來張飛在北邊營寨,聽得江陵城廝殺之聲,立刻點齊寨內騎兵,趕來援助。前有張飛,后有潘鳳,蔡瑁進退不得,搖首相望,眼見兩人將到,渾身冷得如墜冰川之底。

“納命來!!!!”

“死!!!”

張飛、潘鳳齊齊喝起,丈八蛇矛轟然刺出,開山巨斧攔腰橫砍,兩柄絕世寶器皆往蔡瑁殺去。

咻!!!!

丈八蛇矛最先飛至,正中蔡瑁心窩,蔡瑁雙眼暴起,眼珠凸出。同工夫,那龐大的開山巨斧砍至,儼然將蔡瑁的軀體砍斷為兩截。蔡瑁一分為二,上半身沖天飛起,血雨暴飛,死相恐懼至極。周圍蔡氏兵馬看得眼切,眼見蔡氏支柱被殺,登時怒恨滔天,個個都是勇不畏死,竭斯底里地往張飛、潘鳳撲去廝殺。唯獨丁奉在旁冷笑不止,暗暗策馬參加戰圈。

雖然這兩部蔡氏兵馬拼死而戰,但在潘鳳、張飛這兩員彪悍猛將揮兵猛擊下,紛紛陣散敗退。丁奉見勢大喝。

“蔡將軍已死,諸位何不留存有用之身,候待復仇之時!!?”

丁奉喝畢,不少蔡氏將校紛紛從仇恨中漸漸回復明智。隨后丁奉又令各部兵馬隨他退走,各蔡氏將校皆是依從,指揮其部漸漸而退。丁奉退至城下,潘鳳、張飛引軍緊追不舍,城上即暴落片片箭潮,將潘、張二將硬射而退。丁奉引軍急奔入城,鄧義即命城內兵士發出吊橋。潘、張見狀,則各出兵回寨去了。

于此,在荊州只手遮天的蔡德珪終被誅殺。而他臨死前,卻仍不知,自他欲成荊州之主末尾,不斷都在別人的計算當中。

而就在一日前,孫策、周瑜引兵將要趕至江陵城,周瑜問過導游官路程后,猝然下令命大軍放緩了腳程。呂蒙、凌統皆心有疑慮,齊齊趕來訊問孫策、周瑜。

此時,孫策正與周瑜商議。呂蒙、凌統作禮畢,問道。

“眼下江陵危在旦夕,大都督為何卻突然下令放慢進軍腳程。難不成大都督察覺到諸葛亮在附近埋有伏兵?”

周瑜聽言,燦然一笑,柔聲道。

“非也。我此舉之意,是在等候一人斃命。”

呂蒙、凌統聽言皆是神色大變,呂蒙急問道。

“不知大都督所等何人?“

周瑜目光閃出一絲陰柔之色,漸漸而道。

“蔡德珪!”

呂蒙晶亮的星目瞪起,本就聰慧的他,立刻聯想到許多。呂蒙思緒一陣,拱手一拜。

“末將已明大都督之意也。”

周瑜悄然頷首,對呂蒙不由顯露幾分欣賞之色。呂蒙作禮畢,便轉身而去,凌統仍是一頭霧水,不明所以然,見呂蒙分開,趕緊跟去訊問。

“主公,這呂子明聰慧無比,且用兵有道。未來可交付重擔予他。”

周瑜望著呂蒙的背影,向孫策低聲而道。孫策甚是驚異,可知周瑜眼高過頂,江東如此之多俊杰,能入其法眼,不出三人。這呂蒙竟能得到周瑜這般注重,孫策當下便對呂蒙更為看重幾分。

江東大軍突然放慢進程,冉冉而進。就在其大軍不遠處一處高坡,諸葛亮正乘著四輪車,于高處探望。數匹斥候策馬趕來稟報。

“報!!軍師,江東大軍不知為何突然放慢了進程,以其速度推算,最少還需兩日的工夫方可趕至江陵!!”

諸葛亮聞報,沉吟一陣,雙目分發著爍爍亮光。少頃,諸葛亮輕拂鵝毛扇,嘴上翹起一絲笑意道。

“呵呵。周郎之心,當真歹毒。看來眼下已不需我設計來抵擋彼軍進程,你等快快傳令下去,立刻引兵趕回江陵。”

諸葛亮令指一落,一將校多有顧忌道。

“軍師,此時主公正揮兵硬取江陵,若是江東大軍趕至,主公防備不及,定被彼軍殺得措手不及!我等當真不需在此抵擋,為主公爭取時日?”

“不必多慮。在蔡德珪未死之前,這孫、周二人絕不會出如今江陵城方圓十里之內!”

諸葛亮胸中有數,那將校心知諸葛亮韜略,便不再有言,立刻依從諸葛亮的號令,通報而去。

諸葛亮當夜領兵趕回江陵,剛到軍中營寨,劉備出寨迎接,兩人剛入帳篷,還未退席。忽有兵士來報,蔡瑁已是伏誅,被張飛、潘鳳所殺。劉備頓起憂色,立刻問來報兵士先前戰事。那兵士逐一告之,具述張飛出兵來救,不但化解了潘鳳的危機,還成功擊殺蔡瑁之事。諸葛亮心中悄然嘆息,不過表面上,還是向劉備祝賀道。

“張將軍能用謀,實乃主公之洪福也!”

“哈哈。我那莽撞的三弟,終知用謀,日后可當大任也!”

劉備大喜,連贊張飛。不久,潘鳳率兵回寨,見劉備、諸葛亮齊齊來迎,又見劉備神色盡是憂色,想他定已知得蔡瑁伏誅之事。潘鳳忙下馬施禮,三人入帳后,劉備欣賞而笑。

“幸得二弟勇猛,三弟識謀,終誅殺那蔡德珪。如今蔡德珪一死,賊首已除,荊州可定也!當下只需我與吳侯解釋一番,勸其退兵,荊州便可反復安穩!

潘鳳聽言,亦是笑意燦爛。唯有諸葛亮眉頭深鎖,忽出言而道。

“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只怕那孫伯符未有那般隨便勸走。主公當下不可有所松散,預備接上去與江東大軍之戰事。”

“軍師何出此言!?”

劉備雙目一瞪,急急問道。諸葛亮遂將發覺江東大軍放慢進軍行程,還有其推算逐一告之劉備。劉備聽聞孫、周二人有意拖慢進軍行程,謀害蔡瑁之事,神色連變不止,思慮一陣后,即說道。

“若真如此,我等當趁江東大軍未來之前,說降于江陵城中守軍。這些兵馬雖是蔡氏心腹,但畢竟是荊州人,只需我等闡明孫、周二人歹心,大有能夠說得其盡數來降!如此,我軍取得江陵,便可據此城相拒孫伯符!”

“主公所言雖善,但依亮所料,這蔡氏部下必有人已暗投了孫伯符。有那人暗中唆使,只怕城內守軍對我軍仇恨至極,根本聽不得主公之言。”

“江陵守軍,畢竟是荊州之人,如今蔡德珪已死,若再與其殘殺。我實是不忍。軍師且容我一試。”

諸葛亮聽罷,雖是欲言又止,不過最終還是遂了劉備之意。

次日,劉備通報各部,率大軍圍至江陵城下。劉備策馬出陣,大叫而道。

“蔡德珪無義,擅改遺命,欲攏荊州之權,時已伏誅。你等快快開門受降,免一城生靈受苦!”

劉備話音剛落,果如諸葛亮所料,城內將士齊齊喝罵不止,那仇恨之深烈,如能翻天覆地。只見鄧義手指劉備,破口大罵道。

“大耳賊!!你假仁假義,在荊州賺取人心,昔見先君病危,趁機欲反。蔡將軍知你野心,故而出兵伐之。豈知蒼天無眼,蔡將軍連番中諸葛村夫奸計,兵敗將亡!今逃于南郡,只求一處安身之所!大耳賊你仍不愿收手,定要將蔡將軍置之死地!

蔡將軍待我等仿佛骨肉兄弟,今他慘死于你那兩位弟弟手下,我等寧死不降,縱使是粉身碎骨,亦要報之血海深仇!!!”

鄧義話音一落,城上守軍即齊齊喝起,怒喝叫罵聲驚天動地。劉備見勢如此,忙將孫、周二人歹心逐一告之。哪知鄧義聽言冷笑,城上守軍無一兵士置信。丁奉更拈弓上箭,發箭射向劉備。

箭矢飆飛而去,劉備大驚,忙撥馬避開。箭矢飛插上天,同時丁奉的怒聲傳來。

“大耳賊!你不仁不義,惹得天怒人怨,反要污蔑我主!!你實不知廉恥!!!”


上一章  |  寒士謀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