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士謀第七百七十章 諸葛亮初戰顯威(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穿越>> 寒士謀 >>寒士謀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七十章 諸葛亮初戰顯威(中)

第七百七十章 諸葛亮初戰顯威(中)


更新時間:2013年01月31日  作者:坐井觀天的青蛙  分類: 穿越歷史 | 坐井觀天的青蛙 | 寒士謀 
坐井觀天的青蛙)


“程中郎,夏侯將軍乃丞相心腹重將,若是有個萬一,你我還有全軍兵士,難免大禍!!此時夏侯將軍危在旦夕,你如此瞻前顧后,若是有個萬一,實乃置我等兵士于死敵也!!!!”

韓浩厲聲大喝,身后一眾將士亦齊聲附言。m)程昱見勢如此,難擋眾意,只好令韓浩領大部人馬先入林內,至于程昱則領一部人馬守在林口以防萬一。

韓浩聽令,急令五千兵馬沖入林內,慌忙往深處而行。夏侯惇正逃間,忽聽得后方人馬聲大作,定眼一望,正見韓浩,連忙呼道。

“韓浩,我在此處!!!”

韓浩一聽呼聲,立馬分別出是夏侯惇的聲音,頓時大喜,引兵沖去。待韓浩趕到夏侯惇面前,見其遍體鱗傷,左眼更是有一個巨大的血口,血流如泉,坐下馬匹更是奄奄一息,只怕難以堅持。韓浩讓坐騎與夏侯惇換上,然后再向一騎兵取了馬匹后,韓遂眼中盡是水幕,暴怒喝道。

“這群奸佞之徒,竟敢傷將軍至此!!來日必將踏平新野,將這群鼠輩,殺個一干二凈!!!!”

夏侯惇一聽,反而帶著一份闊達、坦然,竟向韓浩笑道。

“此全乃我傲氣所致,與他人無關。此番幾乎喪命,卻令我明白,不可輕視天下英雄,得之良多。眼下我等速速退去,再做打算!”

所謂失敗乃成功之母,受一塹長一智,夏侯惇死里逃生,反而成長了不少,可謂從猛將的行列晉升到一員帥才。

只可惜夏侯惇的危境并不止此,他話音剛落,只聽林內四面八方喊聲震起,遂即一派火光快速燒著,滔天火勢以極快的速度蔓延。

一霎時,四面八方,盡皆是火,又值風大,火勢愈猛,瞬間林海化作一片火海。夏侯惇等曹家人馬,大驚失色,兵士自相踐踏,慌亂而逃,被四處火勢撞得慘叫不已,死者不計其數。韓浩眼角崩裂,護著夏侯惇冒著火光,一路直奔,原本那五六千兵士死亡將近大半。

且說程昱見林內轟然化作火海,嚇得正是心驚不已。猝然間,后方下口一路早就埋伏許久的兵馬殺出,領軍大將,正是華雄。

華雄手中那柄斷龍刀散發著陣陣駭人寒光,自從上庸一役,華雄兵器受損,后來諸葛亮親自令一鐵匠重新打造,這柄新的斷龍刀,長有七尺三寸,重達九十二斤,刀刃用玄鐵打造,削鐵如泥。

“華子威奉我家軍師之令,在此等候已久!”

華雄喝畢,縱馬往程昱徑直殺去。程昱忙令兵馬抵擋,策馬逃開。少時,韓浩擁護著重傷的夏侯惇從火海沖出,程昱忙令兵士接應。華雄在曹軍人潮內,殺得波開浪裂,無人能擋。華雄一見夏侯惇,立即拔馬往其殺去。韓浩急指揮兵馬抵擋斷后,夏侯惇與程昱領著數百兵馬

奪路而逃。

后來,太史慈、文聘紛紛引軍殺至,韓遂見時勢不妙,忙殺開一路,逃脫而去。各路劉軍直殺到天明,放才收軍。林內火勢漸滅,四處之地尸橫遍野,血流成河,幾乎都是曹軍兵馬。僅此一役,夏侯惇的一萬先鋒部隊,幾乎滅絕。程昱、夏侯惇收拾殘軍,一路狼狽逃回樊城。太史慈、華雄等將收軍,趕回新野,在路途中,太史慈與華雄對視一眼,昨夜之戰可謂是一場全勝。自軍損亡不過數百兵馬,雖然還折了廖化,但比起彼軍幾乎全軍覆沒,這戰績當真顯赫。況且廖化之死,冥冥之中似有天意故造,誰又能料到,被殺得遍體鱗傷,又中了一箭的夏侯惇,會忽然突破武藝瓶頸,大發神威,殺了廖化。

太史慈不由嘆道。

“軍師真乃英杰也!”

華雄聽言亦微微頷首,不過臉色卻有幾分憂慮,言道。

“不過三將軍先前與軍師立下軍狀。如今軍師取得這番大勝,若按約定,三將軍可要將項上頭顱奉上吶!”

張飛雖是脾性暴躁,但卻是一個直率、豪爽的血性男兒。華雄與他性格相似,私下里與張飛情義深厚,同時對武勇彪悍的張飛,亦心有敬佩。太史慈聽言,卻是微微一笑,似乎并無華雄那般顧忌,言道。

“子威不必多慮。軍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竟然早有勝算,豈會當真要取三將軍的頭顱。依我所見,軍師是見二將軍和三將軍二人,對他多有怨言,不過故意要一減兩位將軍銳氣罷了。”

兩人正話間,忽見前方不遠處,人頭涌動,糜竺、糜芳引軍簇擁著一輛小車。車中端坐一人,潔白衣裳,手執鵝毛扇,臉上掛著一抹淡笑,正是乃諸葛孔明也。太史慈、華雄見罷,忙下馬拜伏于車前,具告戰事。諸葛亮對于戰事結果,早有定論,毫無驚色,對眾將安撫一番后,收聚眾軍,把所獲兵甲、馬匹,分賞將士,班師回新野。

劉備得斥候來報,前線兵馬大勝,將夏侯惇一萬兵馬幾乎滅絕。劉備大喜過望,連忙帶著潘、張二將出城郭迎接,新野百姓紛紛趕到城門,眺眼而望,見大軍漸漸行至,跪地俯拜道。

“我等當得生全,皆使君得賢人之力也!”

此一戰役,諸葛亮名聲大震。張飛和潘鳳相視一眼,兩人臉色可謂是極度復雜。原本想著待諸葛亮戰敗而歸,數落他一番后,再披甲上陣,力挽狂瀾,讓這山中野夫知道自己才是劉備軍中頂梁柱的張飛,萬萬未料到諸葛亮竟能在未有他和潘鳳的情況下,戰敗夏侯惇,并且剿滅其大半兵馬。

眼下諸葛亮大獲全勝,根據軍狀,張飛可要奉上頭顱。張飛眼色不由起了幾分急意,打著眼色向潘鳳求救。潘鳳緊皺眉頭,亦是一臉苦惱之色。劉備發覺到兩位義弟神態的變化,神色一凝向張飛呵斥道。

“你這黑廝不知軍師韜略,連番冒犯,先前還狂言要撕了軍師,又與軍師立下軍狀。眼下軍師大獲全場,班師而回!我看你如何收場!”

張飛一聽,環眼中反而多出了幾分屈辱之色,大聲喝道。

“哥哥不必多說!我自知如何!若那諸葛孔明當真要我這項上頭顱,我給他便是!”

潘鳳一聽,頓時臉色大變喝道。

“三弟!我等兄弟三人可有誓約,同生共死!你如此輕生,你要我與兄長如何是好!還請兄長向軍師說情!”

潘鳳說畢,便欲下跪。劉備連發扶住,故意裝著為難說道。

“軍無戲言。軍師治軍嚴明,我為一軍之主,豈能知錯犯錯。但昔年誓言,絕不可違!待會我向軍師說情,你等二人好生認錯,若是軍師愿于免罪,自然最好。若是不然!!”

劉備說到此,眼中盡是悲愴,看得潘鳳、張飛內疚無比。待大軍徐徐而到,諸葛亮乘車而來,一見劉備,先起身告之戰果,然后臉上帶笑,不再作言。劉備向潘鳳、張飛投以眼色,潘、張立即拜伏在地,向諸葛亮為先前失禮之事認罪。諸葛亮仍不做聲,劉備臉色一緊,忙說道。

“軍師,我這三弟已是知罪。他雖是莽撞,但卻是備之結義兄弟,我等兄弟三人有誓言在先,同生共死,絕不相棄。還望軍師諒其昔年建功無數,連番救我于危難,免其一死。其余重罰,他皆愿領受!”

諸葛亮聽言臉色一變,從袖中拿出一狀紙,大喝道。

“不可!軍中無戲言。既有軍狀在此,如今我大獲全勝,當應如狀紙所寫,三將軍應奉上項上頭顱!”

潘鳳一聽,頓時心中大急,忙說道。

“軍師息怒。三弟確是有錯,但眼下大敵當前,正需用人。何不給予其戴罪立功的機會。若是再有犯錯,軍師若斬,我等必不相阻!”

此時,太史慈、華雄、文聘、糜竺、糜芳等人亦紛紛趕來跪下為張飛說情。張飛死咬皓齒,低下高傲的頭顱,心中無盡愧疚。

諸葛亮臉色一變,長嘆一聲說道。

“張翼德屢屢蔑視于我,又立軍狀相辱,我本依法取其首級。不過眼下大敵當前,又諒在眾人誠心求情,還有昔日功績,且饒一死。但這僅此一次,若有再犯,必不輕饒!”

諸葛亮此言一出,眾人紛紛涌起喜色。張飛猛地重重磕頭,向諸葛亮拜道。

“張翼德誤犯軍師尊威,雖萬死難免其罪。日后必聽軍師吩咐,立下功績,免于罪狀。軍師可將此狀紙存于手中,若將來張翼德再有冒犯,示于此狀,隨時可斬張翼德項上頭顱!”

劉備、潘鳳聽言,對視一眼,皆有急色。不過諸葛亮卻是忽然做出了令眾人為之一驚的舉動,只見諸葛亮驀然將手中狀紙撕成碎片,張飛瞪大著環眼,望著那張隨時可取他頭顱的狀紙變成一片片碎片。

“若三將軍愿敬服于我,因由心發,何須一張狀紙?三將軍快快請起,時下夏侯惇雖敗去,但曹子孝尚有四萬兵馬,必自引大軍殺來。將來我還需依仗三將軍武勇。”


上一章  |  寒士謀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