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士謀第六百三十七章 于吉之怒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穿越>> 寒士謀 >>寒士謀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三十七章 于吉之怒

第六百三十七章 于吉之怒


更新時間:2012年12月13日  作者:坐井觀天的青蛙  分類: 穿越歷史 | 坐井觀天的青蛙 | 寒士謀 

“某素知于道人能祈風禱雨。方今天旱,何不令其祈雨以贖罪?若是當能,祈雨之舉亦為福民之舉。將軍,應當以禮賢。”

呂范此言一出,眾官紛紛附和。孫策不信于吉有此能耐,冷哼一聲。

“我且看此妖人若何。若是不能,當場就殺!”

孫策遂命兵士于獄中取出于吉,開其枷鎖,令登壇求雨。于吉救民無數,受天下人之愛戴,此番卻連遭孫策恥辱,心中自然怨怒。

于吉怒而領命,即沐浴更衣,取繩自縛于烈日之中。百姓觀者,填街塞巷。于吉謂眾人曰。

“我求三尺甘霖,以救萬民,若孫朗再是反悔,即得天怒人怨!”

眾人見仙人發怒,皆是唯恐,有人發言。

“神仙息怒,若能靈驗,少將軍必然敬服請罪。”

于吉聽罷,與押行兵士大笑而去。少頃,孫策親至壇中下令。

“若午時無雨,即焚死于吉。”

先令人堆積干柴伺候。于吉披頭散發,手舞桃木劍,道符飛散,在壇施法求雨。將及午時,狂風驟起。風過處,四下陰云漸合。在場軍民無不驚嘆。

孫策見狀,亦多有忐忑,怕真有雨來,難殺于吉。當即起身大呼。

“時已近午,空有陰云,而無甘雨,正是妖人!”

孫策隨叱左右將于吉扛上柴堆,四下舉火,焰隨風起。忽見黑煙一道,沖上空中,一聲響喨,雷電齊發,大雨如注。頃刻之間,街市成河,溪澗皆滿,足有三尺甘雨。

此足可謂之神跡。孫策、孫權兩人皆急立而站,見雨勢而露驚駭。于吉仰臥于柴堆之上,大喝一聲,雨勢驟猛,狂風不停,雷霆暴落。

眾官及百姓,見雨勢真來,共將于吉扶下柴堆,解去繩索,再拜稱謝。孫策見官民俱羅拜于水中,不顧衣服,乃勃然大怒,叱曰。

“晴雨乃天地之定數,妖人偶乘其便,你等何得如此惑亂!”

孫策說罷掣出寶劍,就欲往于吉親自殺來。于吉怒目而瞪,聲隨雷電,暴聲而吼,震人靈魂。

“孫朗屢屢出爾反爾,妄加罪禍,誣蔑好人,豈不遭天譴所罰!”

于吉一吼,如神發怒,狂風忽襲,雨勢陡大,竟是吹得孫策舉步難前!孫策怒聲咆哮,在雨中揮劍,言必殺于吉。于吉忽然縱身一躍,于高空之上,身邊閃起無數雷霆,官民見之,再是齊齊羅拜。

“孫朗若不知罪,禍害江東,全乃你之過!老道去也!”

于吉威聲再喝,消失在雷雨之中。于吉一走,雨勢再增,大風閃雷勢愈狂烈。一場暴風雨狂襲江東之地,連連五日,水位急漲,多處連發洪水,百姓苦不堪言,皆說孫策得罪神仙,以致洪禍,因此江東怨聲四道。

孫策聲望集聚而下,雖連日皆有帶兵抗洪,但百姓卻無半分好臉色,就連軍中兵士亦是對孫策不覺冷淡。

孫策暗恨于吉,令他失去民心,其母吳氏,其妻大喬皆勸他于壇上,與于吉賠禮道歉。孫策執意不愿,后來更是緊閉房門,誰也不見。

三日后,雨勢仍無絲毫減少。在吳會城外,一隊快騎飛速而進。為首之將,穿爛金虎頭金甲,火紅披風雖風而飄,兩鬢發白,卻仍是虎威過人。城內軍士見那將一來,急忙趕來,跪地迎接。

“我等見過主公!”

軍士齊聲而喝,原來此將正是江東猛虎,整個江東之地的主人,孫堅,孫文臺!

孫堅虎目凝光,大手一張,示意軍士起身。其中將領,急意一涌,告道。

“主公此大雨!!”

“無需多說,我已得知。你派一兵士,速速喚我那愚兒來殿內見我!”

孫堅凌然一喝,說畢拍馬就走。在其身后,一身穿紅金火焰紋錦服,俊俏瀟灑的絕世美男子,微微嘆了一口氣,與那將交付幾句后,急忙隨孫堅而去。

此絕世美男子,正是孫策結拜義弟,周瑜。一個月前,江夏黃祖在長江多有舉動,欲要攻打江東。孫堅聞訊,帶同周瑜急望長江趕去,與黃祖交戰數陣,黃祖見江東軍勢大難擋,故而退去。

哪知就在此時,孫堅收到其妻吳氏之信,得知孫策欲殺于吉。孫堅本欲乘勢追擊,攻占江夏。不過卻因孫策之事,不得不暫且收軍,且連忙先領一部兵馬往吳會趕回。一路上,孫堅又是聽聞孫策得罪于吉,于吉原為祈雨,后卻變為暴雨,江東四處洪災。

孫堅震怒,馬不停蹄,星夜趕回吳會。

在吳會大殿內,江東大小官員齊聚一堂,孫堅于大座上,不發言語,但渾身聚有的火氣,幾乎將整個大殿內的溫度,急劇提升。

周瑜站于武官首位,見孫堅含怒如此,心中不覺有幾分忐忑。

“伯符啊,伯符,你此番萬萬要依從我之吩咐。否則,孫父大怒難消啊!”

周瑜正在腹誹,忽有兵士來報,孫策于府中負荊而出,于近日于吉施法之壇,跪而請罪。

此言一出,殿內眾官一片嘩然。可知孫策生性倨傲無比,從不愿輕易低頭,更別說下跪請罪。而且還是他極為痛恨的妖術道人。

這簡直就是不可思議。這些江東官員仿佛聽到鐵樹開花水倒流般奇異之事,個個都似一臉的不可置信。

孫堅聽罷,怒容好轉幾分,一雙銳利有神的虎目暗暗地瞟向周瑜,心中暗道。

“能勸我那大郎做如此之事人,天下只怕也只有周公瑾一人了。”

周瑜見孫堅望來,灑然一笑。孫堅瞪了一眼周瑜,隨后收回眼神,在殿喝日。

“愚兒自是知罪,為時不晚。諸位,隨我一行。看大仙是否原諒我家愚兒。”

孫堅說罷,從大座走出,眾官緊隨其后,走出大殿。殿外兵士見孫堅走出,連忙拿來稻草雨衣,孫堅大手一推,走入雨中。眾官見此,也不敢穿衣,淋雨隨去。

孫堅領眾官趕至法壇,果真見孫策負荊在跪。待孫堅走來,忽然風勢一停,暴雨猝然止住,云收雨住,復見太陽。

艷陽之上,一黑影飛過,待眾人反應過來時于吉已現身在孫策身前。

“少將軍天下英豪,如此大禮,貧道豈敢受之。只怕日后少將軍記起,又要對貧道起殺害之心。”

于吉臉目冷然,他一怒,幾乎將江東搗得天翻地覆。孫策此時,亦不敢放肆,跪地再拜。

“大仙出手相救,伯符才免去病難。如此大恩,伯符不知回報,卻背棄承諾,三番四次反加來害。伯符自知罪不可赦,望大仙大人有大量,莫要加害江東百姓。伯符自愿受大仙一切責罰!”

孫策說畢,從后背遞上一荊棘到于吉面前。于吉緩緩接過,俯視孫策一陣。孫堅等人在旁緊緊看住。

少頃,于吉甩手一扔,將荊棘扔去,扶起孫策言日。

“世間萬物皆有好壞兩面,道者修得法術,可救濟蒼生,亦可禍害人間。少將軍若是只看一面,未免太過輕率。還望少將軍日后能善待救世道者,若是遇到禍世妖人,少將軍自當誅殺。少將軍若能如此,實乃江東道者之幸也。”

“大仙之言,小輩自當謹記。”

孫策拱手一拜,甚是謙卑。于吉終露一絲笑容,笑聲而道。

“好。如此你我之事,就此揭過。”

“哈哈哈哈!大仙胸襟廣闊,孫某實在敬佩。我家愚兒先前多有得罪,還望大仙莫怪!”

就在此時,孫堅朗然笑聲頓起,望于吉、孫策兩人走來。走近時,孫堅瞪了一眼孫策,怒斥道。

“愚兒!你母先前為了救你,愿贈半壁江東之地予大仙,大仙毫不動色。如此之人,豈會是妖孽之道。他要仲謀之血,定然如他所言,只為救人!此等道理,你也不識,日后你教我如何將江東交予你之手中!”

孫策不知此事,但此時卻知非是追究時候,連忙先是認錯。于吉呵呵一笑,望向人群內的周瑜,笑道。

“大司馬無需擔憂。有周公瑾此人輔佐少將軍,兩人一主一臣當乃昔年高祖與張良之合,江東只會愈加強盛。”

“哈哈哈。但愿如此,但愿如此。大仙既有救民安邦之心,何不留于江東。孫某必以國師相待。”

孫堅忽然話鋒一轉,虎目驟起精光。于吉道術如此高深,若是能為之所用,用于行軍打戰,江東軍必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于吉豈會不知孫堅所想,當下毫不猶豫搖頭拒絕。

“我等道者,從不插手于天下爭亂,凡有出舉者,必然遭之天譴,死無葬身之地。天下所歸,自有命理。還望大司馬莫要為難貧道。”

孫堅虎目一瞇,頓時思慮萬縷,于吉在旁靜立,不作聲響。一陣死寂過后,孫堅又是大笑,頓時讓這詭異的氣氛一掃而空。

“哈哈哈!!既然大仙不愿,孫某豈敢強迫。我家二郎何在!?”

孫堅凝聲一喝,在人群內一直默不作聲,神色多變的孫權忽地一震,連忙走出,趕來孫堅身旁。

“既然我孫家有約,給予大仙滴血酬勞。今你兄已是痊愈,你還不快快完成你之承諾!”


上一章  |  寒士謀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