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東漢末第190章 茂陵荒煙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混在東漢末 >>混在東漢末最新章節列表 >> 第190章 茂陵荒煙

第190章 茂陵荒煙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莊不周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莊不周 | 混在東漢末 
混在東漢末

茂陵,漢武帝的皇陵,西漢王朝甚至是整個中國史上都非常有名的帝皇陵,除了前面的秦始皇的始皇陵,漢武帝的茂陵是目前為止規模最大的皇陵,實際上僅論地面陵園的建筑奢華程度,茂陵比始皇陵有過之而無不及,原因很簡單,漢武帝時的國家財力非秦始皇時可比,而且秦始皇在位只有三十七年,和漢武帝的五十三年相比差了不少。

依照慣例,天子即位第二年開始修陵,天下貢賦的三分之一用來修陵和其中的財寶。漢武帝在位時間太長,國力又強盛,以至于最后修好的帝陵雖然規模非常大,卻無法藏下所有的陪葬珍寶。

武帝一朝名臣輩出,茂陵左有衛青墓,右有霍去病墓,霍光、金日磾皆在其側,規模都不小,地面還有大量的石人石獸,依稀可見當年的恢宏氣像。

劉修看到了曾經無數次看到過的馬踏匈奴,只是心中卻沒有一絲愉悅,他撫著石馬背上被打砸后留下的痕跡,看著眼前雖然已經經過收拾,卻還是無法掩蓋當年那場浩劫留下的衰敗氣相,沉默不語,心中充滿了凄涼。

西漢亡了,曾經雄居天下的長安城敗落了,以前他就知道這個結果,但是遠遠沒有現在這么觸目驚心,因為大漢中興不到二百年,命運又將再一次降臨到洛陽城,在親眼目睹了洛陽城的繁榮之后,他為即將到來的人間地獄而恐懼萬分。他極力想阻止這幕悲劇,可是真能如愿嗎?

劉修坐在石馬背上,雙手托著臉,看著遠處寂靜無聲的山陵,好半天沒說一句話。馬騰和許禇在不遠處看著,他們不明白劉修在想什么,為什么會露出這么憂傷的神情,但是他們什么也沒說,看著眼前的這一切,任何一個人都會心情沉重。

張則遠遠的走了過來,看到劉修那落寞的背影,腳步不由得一頓。他遲疑了片刻,走到石馬面前,抬起手拍拍石馬,嘆了一聲:“赤眉為禍不淺啊。”

劉修聞聲轉過頭看了張則一眼,心中暗笑。到你府上去求見,你把我晾在那里,現在倒追到茂陵來了,這名士的脾氣果然與眾不同啊。

“赤眉雖然難辭其咎,可是真正的罪魁禍首卻不是赤眉。”劉修從石馬背上跳下來,撫著石馬上被敲破的殘缺:“把良民逼成了暴民的人,才是真正應該追究的。”

張則遲疑了一下,認同的點點頭,“是啊,王莽亂政,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

劉修搖搖頭,對張則的看法不以為然。不過,張則能認識到這一點已經不容易了,真要從他嘴里說出制度的問題,那才叫大白天見鬼。他沖著張則呲牙一樂:“臥虎大人匆匆而來,又為何事?”

張則曾經擔任牂柯太守,在南中地區非常有威信,永昌、越嶲一帶的夷人非常懼怕他,稱之為臥虎,他后來還因討伐狄人升任護羌校尉,是位允文允武的干才。

聽到劉修稱他的威名,張則沒有說什么,笑了笑,看著遠處仿祁連山而建的霍去病墓出了好一會兒神,這才收回目光,輕聲說道:“曹鸞雖然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可是在永昌還算是有治績,為黨人鳴冤也算是難得,大人既然也有心為黨禁做點事,又何必折辱他?”

劉修搖搖頭:“我不是折辱他,如果你認為我這是要折辱他,那我接下來豈不是還要折辱天下的讀書人。”

張則神情一冷,他是看到了劉修的留言,知道他來辦理曹鸞的事情是想為解黨禁出力,這才趕來和劉修見面,現在聽劉修的口音,好象他并不贊成黨人,可能還要對黨人不利,他不免有些不快。雖然他不是黨人,但他還是欽佩黨人的。

“大人也覺得黨人罪有應得?”張則的聲音中多了幾分寒意和冷漠。

“罪有應得談不上,但要說是自取其辱,倒也不是冤枉他們。”劉修微微一笑,指了指遠處的茂陵,突然說了一句題外話:“有所堅持是對的,可是也要看堅持的是什么,有所反對也是對的,可是也要看反對的是什么。”

張則被他繞得有些暈,沒有立刻反應過來,劉修已經舉步向前走去,他指了指四周的陪葬陵墓:“這里有這么多的名臣,卻沒有那位上天人三策的董仲舒先生,大概也是天意。”

董仲舒是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首倡者,也是漢代學術傳承官方化政策的建議人,他對漢代經學的影響之深遠不言而喻。張則雖然不以經學出名,但是對董仲舒還是敬重的,聽劉修對董仲舒頗有輕慢之語,不免有些不快。網,duwo,。

看到張則臉上露出的不快,劉修嘆了口氣,看來要打倒董仲舒這塊牌子還真是不容易,張則還算不是經學出身,對董仲舒還有這樣的心理,那些天天讀著圣人經典的讀書人又當然如何?任重而道遠啊。

為了防止進一步刺激張則,劉修回歸到了正題:“我到槐里來,不是我自己的事,是陛下安排的任務。”他放緩了語氣,“陛下并不是不想解黨禁,可是你也要知道,曹鸞與其說是想為黨人鳴冤,不如是想為他自己求名,象他這么搞,黨禁也許永遠都解不開,只會越來越嚴厲。這難道是天下讀書人希望看到的?”

張則眉頭一挑,沉吟不語,過了好久,才輕輕的嘆了口氣:“這么說來,倒是我想得差了。”他頓了頓,又說道:“那大人有什么話要對我說?”

“我想請你上疏請以張奐為太尉。”

劉修解釋了一下洛陽的情況。太尉陳耽被免之后,沒有幾個人敢做這個太尉,按例,太尉去職,司徒順序為太尉,但是袁隗卻以自己不諳兵事之名堅辭。袁隗不敢當,司空許訓更不敢出頭,其他人更是連想都不敢想,說來說去,這個機會就落到了段颎的頭上。要論兵事,誰還敢說比段颎更強?護羌校尉田晏、護烏桓校尉夏育兩大重將都是他當年的司馬,而最近在洛陽鬧得最兇的劉修更是夏育曾經的屬下,與夏育一起打贏了寧城之戰。

劉修原本也是希望段颎能成為太尉,但是他現在不這么想。

原因很簡單,段颎對付羌人用的是屠殺的手段,一舉蕩平了東羌,聽起來的確讓人很爽,但是問題并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羌亂還在延續。如果讓他做了太尉,他說不定會力主對鮮卑人大開殺戒。劉修不反對把鮮卑人全給屠了,但是他現在看到了更多,也想到了更多,他知道,至少在目前,重癥纏身的大漢并不具備征服鮮卑人的實力。

在這種情況下讓段颎任太尉,風險系數非常高。更重要的是,段颎是宦官一系,他一旦做了太尉,對目前微妙的權力均衡非常不利。看起來段颎上臺對劉修有利,但是劉修卻不想因此讓宦官一系超過士人一系太多,否則他就不好從中做小動作了。之所以和袁隗和解,也是出于這個目的。

除去段颎之外,有實力做這個太尉的,就是三明之中的另一個,張奐張然明。

張奐有戰功,有學問,他在尚書上的造詣即使一般的儒生也不能望其項背。但是他在士人中的名聲并不好,一方面是因為他以戰功出仕,是武人,另一方面是因為建寧元年竇武、陳蕃之所以死在宦官手中,與他被宦官蒙蔽有很大的關系,他在軍中的赫赫威名成了北軍倒戈的重要因素,雖然他因此后悔莫迭,拒絕了封侯,以后又多次為竇武、陳蕃申訴,但是士人還是不愿接納他,哪怕他后來也因為得罪了宦官而遭到禁錮。

張奐現在也遭到禁錮,一直閉門不出,如果能讓他出任太尉,實際上就表示天子將要開黨禁,重新啟用黨人,對于天子來說,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讓步,萬一被黨人們會錯了意,再次猛烈抨擊朝政,讓天子下不了臺,那可就麻煩了。

由誰來提議,這個人選非常重要,成了,他將是黨人的救星,敗了,他就是替罪羊。劉修不想做這個出頭掾子,他選中了張則。張則不是黨人,他甚至不是經學出身,由他出面,不會讓天子感到抵觸,而且他的治績很好,天子對他印象非常不錯,相對來說,接受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就算是不接受,也不至于大發雷霆,象處理曹鸞這樣處理他。

當然了,要想把事情辦成,這些還遠遠不夠,這封上書怎么寫就非常重要,要是還象曹鸞那樣寫,十有還要壞菜。劉修的目的就是打消張則的那股戾氣,希望他從大局出發,既把意思表達清楚,又不至于觸犯天子的逆鱗。

張則明白了,他雖然覺得劉修這么做有些推他下火坑,自己躲在后面看戲的狡猾,但是并不在意,他很爽快的答應了劉修的請求,表示立刻上書天子推薦張奐為太尉,并盡量把話說得婉轉些。劉修非常高興,兩人又說了一些閑話,這才分手告別。

張則一回太守府,立刻請來了屬吏士孫瑞,把自己的意思一說。士孫瑞嚇了一跳,猶豫了半天不敢寫。士孫家是扶風大族,他的父親士孫奮家財一億七千萬,梁冀向他借財五千萬,結果他只給了三千萬,梁冀大怒,示意當時的右扶風把士孫奮兄弟一起下獄打死。經此一變,士孫家是一年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生怕再惹出禍事來。

見士孫瑞不敢寫,張則胸口一拍,你寫,有功是你的,出了事我一個人擔著。見張則這么說,士孫瑞知道不寫是不成了,只得勉為其難,花了兩天的功夫,終于寫出讓張則滿意的奏疏,張則當著士孫瑞的面親手謄抄了一份,封了泥,用了印,然后把原稿還給士孫瑞,這個你自己收著,將來立了功再拿出來。

張則隨即將奏疏用快馬送往洛陽。

劉修游覽了渭原上的諸陵,回到槐里后,得到張則的消息,知道奏疏已經送出,非常高興。與此同時,曹鸞的悔過書也已經寫好了,劉修看了一遍,覺得算是檢討深刻,也讓人送往洛陽,同時附上了自己的一篇意見稿。他自己卻沒有回去,而是趕到長安城呆了大概半個月,完成了寫生任務之后,才帶著一大疊畫稿趕回洛陽。

一進步云里的家門,劉修就感覺到氣氛不對,盧慎、劉備等人像孫子一樣站在院子當中,張飛、毛宗和唐英子躲在屋里,看到他一臉的喜色,卻不敢大聲說話,只是拼命的招手。劉修大疑,走過去先捏了一下唐英子的臉頰,一邊讓許禇拿禮物,一邊笑道:“沒進宮去陪太后玩?”

唐英子接過禮物,卻顧不上開心,急切的提醒道:“大哥哥,盧先生回來了。”

劉修一愣,這才知道氣氛怪異的原因了。他有些奇怪,盧植廬江太守當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回來了,一回來又是這么大的脾氣?

張飛連忙把經過解釋了一下。劉修離開洛陽不久,盧植突然回到了洛陽,卻已經沒有了廬江太守的官職,而是作為一個待罪的官員回來述職的。回到洛陽之后,司徒府也沒給什么處理意見,就讓他在家呆著,盧植一呆就是半個月,這才急了,趕到司徒府一打聽,這才知道他之所以被免職,是宮里有人說他平定廬江的盜賊時有勾通盜賊的舉動,他一去盜賊就散了,并不是因為他有本事,而是他和盜賊有勾結。

盧植如何能受得了這個污蔑,他立刻上書自訴,可是上書如石沉大海,也不知道是天子看到了沒反應呢,還是根本沒看到。盧植急了,只好讓兒子盧慎在太后面前為他辯解,太后倒是好說話,和天子通了個氣,天子下詔拜盧植為議郎,還到東觀去校書,至于廬江太守任上的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盧植非常郁悶,這個結果對他來說很難接受,倒不是因為丟了官,而是這么不明不白的讓他很不高興。他還要上書自辯,后來盧慎勸他說,你別上書了,說你壞話的就是中常侍袁赦。

盧植這才明白,原來在他背后下黑手的還是袁家的人,歸根到底的原因卻是劉修和袁家的沖突,特別是和馬倫的沖突。他氣得差點吐血,卻不好去向袁隗、馬倫說理,只好把氣撒在劉備等人身上,說他們學問荒疏了,天天讓他們讀書,一旦有什么過失,就讓他們在院子里罰站。

劉修明白了,這哪里罰盧慎和劉備呢,這是對我有意見呢。他想了想,決定立刻去拜見盧植。經過中庭的時候,盧慎拉住了他,用哀求的眼神看著他,請他在和盧植說話的時候多多忍耐。劉修笑了笑,點頭表示自己心里有數,然后施施然的進了內院,上了正堂。

盧植獨自一人坐在堂上,正在讀書,不過劉修看得出來,他的心思不在讀書上,大概是從仆人們的口中知道他已經回來了,特地在這兒等著的。

劉修上前施禮,同時奉上帶回的禮物。盧植冷漠的掃了一眼,隨即又把目光轉回了書上,也不理睬劉修,劉修又拜了拜,說了聲不敢打擾先生做學問,起身便走。

盧植懵了,他沒想到劉修會這么干,瞎子都看得出來他很火,而且這火就在劉修的身上,劉修不戰戰兢兢的等著他發落,居然要走,甚至一點內疚的感覺也沒有?

“你等等。”盧植稍微一愣神的功夫,劉修已經到了庭中,如果他再擺一會兒架子,估計劉修就能跑出大門。盧植只好放棄了擺威風的計劃,提前出聲叫住了劉修。劉修轉過身,很茫然的看著盧植:“先生有什么事?”

盧植心里非常堵,準備了好幾天的說辭一下子居然出不了口了。他非常郁悶的看著劉修,好一會兒才說道:“我的廬江太守已經被免了。”話一出口,他又后悔了,這么說好象自己是個受了委屈的孩子似的,哪里還有一點先生的威風。

“我知道,不做也罷。”劉修很平靜的點點頭,“回洛陽也好,先生志在學問,就安心的做學問吧。議郎雖然只有六百石,又不發俸祿,但是吃飯還不成問題……”

盧植越聽越郁悶,心道我是因為舍不得俸祿的原因嗎?我是不服氣,這官被免得冤枉。他打斷了劉修的話,沉著臉說道:“德然,我難道是為了太守的俸祿?”

“那先生是為了什么?”劉修裝糊涂的反問道。

盧植語噎,半天才緩過勁來,簡明扼要的把事情說了一遍。這些劉修剛才已經從張飛那里知道了,再聽一遍也沒什么新意,不過話從盧植語里說出來,那指責他的意思就更明顯了。劉修沉默了片刻,收起了虛偽的笑容,迎著盧植的目光:“先生以為我錯了嗎?”。

“對長輩不敬,難道不是過錯?”盧植也沉下了臉,他對劉修這種態度非常不滿,不僅一點認錯的自覺性也沒有,相反還覺得理直氣壯的,這讓盧植很難接受。“抑或你未把我當你的師長?”

劉修眼神一緊,沒有吭聲。

盧植怒氣上涌,開始指斥劉修的所作所為,從他經商開始,一直說到他不求上進,惹事生非,與宦官來往過密,諸如此類,反正劉修所做的一切都不滿他的意,玷污了他的名聲。他的話說得越來越難聽,聲音也越來越大,在內室的張氏聽了直跳腳,卻不敢出來阻攔,站在庭中的盧慎和劉備面面相覷,也不敢上堂相勸。

劉修一聲不吭的聽著,直到盧植說得氣喘吁吁,口干舌燥,他才俯身一拜:“弟子有負先生教誨,這就回去閉門思過,潛心為學。”說完,從懷里掏出兩頁紙,推到盧植的面前:“這是師兄的來信,很慚愧,他要的糧食我還沒有解決,既然先生回來了,就請先生處理吧。”說完,他又拜了一拜,退下了堂,頭也不回的走了,看得盧慎和劉備目瞪口呆,盧植也氣得說不出話來。

劉修很決絕,立刻收拾了行李,帶著許禇和唐英子搬到了太極道館,張飛一看,也不想在步云里呆著,背起自己的行囊也著劉修走了。劉備和毛宗猶豫了半天,最后還是沒行動,他只是和盧慎趕到太極道館來勸劉修不要這么意氣用事,這等于是把自己逐出師門了,以后傳出去可不好聽。劉修冷笑一聲,我可不是把自己逐出師門,我等著先生把我逐出師門呢。我現在就是個商人,和你們這些讀書人湊在一起,會影響你們的清譽,還是離得遠一些的好。

劉修犯了脾氣,不肯讓步,盧慎也沒有辦法,只好去請蔡邕來說合。蔡邕聽了,眉頭一皺,沒有去見劉修,先找到了盧植,一見面就將兩份還帶著墨香的邸報送到他的面前。

“一份是曹鸞請解黨禁疏和自劾疏,一份是右扶風太守張則請拜張奐為太尉疏。”蔡邕和盧植是老朋友,沒有必要講什么虛禮,他直截了當的說道:“不用我告訴你這兩份邸報代表著什么吧?”

盧植疑惑的拿過兩份邸報,迅速的掃了一眼,目光中透出驚喜之色:“天子要解黨禁了?”

蔡邕點點頭:“雖然我在這上面沒看到德然的名字,可是我相信這后面一定有德然的推動。”

“他?”

“不錯。”蔡邕冷笑一聲,又拿出一本《洛陽志》扔在盧植面前:“這也是德然的大作,很多人都以為這是一本茶余飯后消遣的玩物,可是有誰知道他在這里面透露出的深意,有誰知道,他才是真正憂國憂民的志士?”

盧植氣極反笑,起身從書房里拿出那本劉修手抄的《東胡志》扔到蔡邕面前:“這樣的東西我也有,可是我還真看不出來這里面有什么深言大義。你要是喜歡,我送給你好了。”

蔡邕有些詫異的看了一眼,拿起來翻了幾頁,老實不客氣的往懷里一揣:“那我就卻之不恭了。盧子干,你不要后悔。”說完,他揚長而去,把盧植搞得一頭霧水,不知道蔡邕怎么就這么死心塌地的維護劉修,甚至不惜和他這個多年的老朋友翻臉。

蔡邕從步云里一出來,轉身就去了太極道館,劉修正在忙,一看到蔡邕,就知道他的來意,卻裝不知道,很熱情的指著幾副剛剛完成的掛軸說道:“先生來得正好,看看我這幾幅長安畫卷還看得入眼無?”

蔡邕掃了一眼,立刻被吸引住了,湊到跟前細看,然后又向后退了幾步,仔細端詳了好一會,指著那幅題為“茂陵荒煙”的畫,有些傷感的說道:“這一幅……令人心酸,不見一絲朱色,卻有滿紙的血淚。”

,到網址沒有添加任何彈窗廣告,永久網址請大家收藏閱讀并相互轉告一下


上一章  |  混在東漢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