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熙攘凡塵
外婆這時候正在做飯,秧苗扛了一個麻袋進來,里面裝了一個頭發罩子(以前的女人將頭發挽起來再用頭發罩子罩住,用篦子卡住,既穩當又美觀)。秧苗見外婆扎頭發的橡皮筋都壞掉了,整天埋頭干活,花白的頭發顯得非常凌亂。
口袋里面還有三雙黃膠鞋,一雙外公的一雙外婆的還有一雙給二舅。至于大舅和大舅娘就請吃麻花水果糖好了。就這樣,秧苗一共花去了六十多塊錢,雖然很心疼,但是自己吃住都在外婆家,這個世界上沒有理所當然的事情,既然他們對自己好,自然得有所表示。
或許現在他們認為自己是他們的外孫,是應該的,但這都是有限度,所以她不能把別人對她的好當成是天經地義的。
人需要有感恩的心,需要有責任心。
晚上吃飯的時候,大家都非常的高興,興致勃勃的談天說地,也不時的提到秧苗。
吃完后秧苗跟著外公來到院子里學編背篼,開始外公不讓秧苗碰竹篾,怕把她收割到。一看秧苗的小手,干瘦干瘦的,上面不滿的老繭,這哪里是小孩子的手呢,雖然農村娃沒城里娃嬌貴,這得做多少的農活才弄的成現在這樣子啊。
外公稍微感嘆了一下,心道也好“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莊稼人要的就是能干活,這樣以后才能好生活下去。”外公這才慢慢給秧苗講些竹編的要領。
竹子要老的才好,纖維密實,像編背篼這些都是最簡單的竹編,只要將竹子剖開,劃成手指寬,再踢去黃蔑,讓竹條軟硬適中就好。然后開始搭架子,架子打好就用細蔑一扎一扎的繞上去就行……
秧苗用外公不要的竹尖部份來自己試著編一個小背簍。從剖蔑條到搭架子,到一圈一圈的編制,秧苗在兩天后終于編出一個小背簍出來。背簍一尺半來高,秧苗的小手剛好抱的過來,上面套上繩索背在背上剛合適。
外公看見秧苗的勞動成果也稱贊了一句“秧苗是個當篾匠的料。”以后秧苗再在旁邊學的時候外公就講解的更細致了。
張強在臘月二十六回來的,還破天荒地提了一大包的年貨,一到家就“兒子,兒子”的喊,還非常興奮抱在懷里親了又親“老子終于也有兒子了。”
玩鬧了一會,張強回頭問秀云“秀云啊,我家兒子取了名字沒有?”
“還沒呢,這不就是等你回來取么?”
“嗯,我在火車上就想好了,叫張志宏吧,我家兒子要志向宏偉,哈哈!”
“好,志宏這個名字好。就叫志宏吧。”秀云附和道
晚上吃完飯,等秀云收拾好碗筷,奶奶去喂兩頭小豬仔。張強拉過秀云道“喏,這是給你的。”從內衣兜里摸出一沓紅票子放到桌子上。
“呀,今年掙了這么多!”秀云驚喜的拿起來一數共有十二張,那就是一千兩百元呢,秀云還是第一次見這么多的錢,當初張家迎娶自己總共也只拿了一百多元的彩禮。倒是娘家還賠上了一大堆的嫁妝,這也是為什么叫女娃娃是賠錢貨的原因。
張強看見自己媳婦眉開眼笑的樣子,感覺非常的受用。
女人就這樣,有錢就眉開眼笑的,沒錢把你罵的屁都不是。
這時候婆婆喂完豬食過來,張強連忙拉過來“媽,來你坐,這幾年你也辛苦了,喏,現在兒子也掙的到錢了,這是給你的。以后啦,你就好好享你的福啦。”說著又從里面摸了四張紅票子出來……
不用想都知道,張家這個年過的肯定鬧熱,所以都沒有提起還有一個大女兒秧苗。不管是忘了也好,還是不愿意提也好,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秧苗現在已經有了自我保護的意識,還是外婆那句話對“靠山山倒,靠水水窮,女人只有靠自己。”
從那次秧苗逮到兔子回來后,蔡小虎他們又約了秧苗幾次去山上玩,看還能不能再遇上一兩只兔子。但是秧苗都推說要跟外公學篾匠推掉了,這樣的好事秧苗不覺得能經常碰到,與其去閑逛浪費時間還不如多學點本事呢。果然幾個小娃娃去了幾次山上再沒遇到想秧苗的好事。
這幾天三舅都在看秧苗送他的《說唐》,偶爾和也小姨擺一通。幾個兄弟姐妹中三舅和小姨最談的攏,大概是都讀了書的緣故吧。而且后來還很大度的借了一本《霍元甲》小姨看。
而秧苗沒有編東西的時候就會把小姨的書拿來看。小姨的書很單純,基本上都是課本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都有以及一些用過的作業本之類的,但是這些在秧苗眼里都非常的有價值,因為以前在家里的時候跟著伯伯的兒子張小軍學過拼音和簡單的算術。
秧苗正好拿語文課本來學習認識漢字,漢字上面都有拼音,學習起來一點都不費勁。只是對課本上那些美好場景實物的描寫不認同,想那些編書的大概都不知道那大白米飯從哪里來的吧。
也許我們會悲哀秧苗這么小小年紀就在如此老氣橫秋的,絲毫沒有小孩子的天真活潑。哪里像個才三歲多的娃娃呢?
但是生活允許秧苗天真活潑嗎?如果真的和其他娃娃一樣,整天無所事事的游蕩,然后被父母呼來喝去做事情,然后一邊報怨養了個“吃貨”一邊在想長大了嫁出去收多少彩禮。然后自己的人生就這樣,在別人手里輾轉,然后又重復母親那樣的辛苦桎梏。
不,不要,
我們的主角不要那樣庸碌的一生。
剛開始幾天,蔡小青覺得這個小妮子大概看見書新鮮,看幾天癮過了就不會看了。但是秧苗卻好像一天比一天對自己那堆“廢書”感興趣,而且還那三年級的課本問自己。
于是,蔡小青抽些秧苗看過的書,讓她讀一遍,居然一字都沒念錯。這才讓蔡小青對秧苗重視起來,想自己小時候也是非常喜歡學習的,但是和秧苗比起來什么都算不上,于是打趣“沒想到秧苗這么厲害,有那么懂事,我姐肯定高興死了。”
當小姨提到自己媽媽的時候,秧苗不自覺的往后縮了一下,心里有種淡淡的失落感,但轉瞬便平復了過來。“小姨那么厲害,我才要多向小姨學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