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王爺的奮斗第三百三十七章 漫漫西征路(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生之王爺的奮斗 >>重生之王爺的奮斗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三十七章 漫漫西征路(二)

第三百三十七章 漫漫西征路(二)


更新時間:2014年07月23日  作者:讓你窩心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讓你窩心 | 重生之王爺的奮斗 
第一卷我的地盤我做主第三百三十七章漫漫西征路(二)

提示:本系統支持鍵盤左右方向鍵[][→]翻頁

第一卷我的地盤我做主第三百三十七章漫漫西征路(二)

面對突然而來的變化,高寵和趙禮緊急商議后,立刻改變了原來的計劃決定連夜攻城,兩個步兵旅在炮火的掩護下分別自東門和南門發起攻擊,龍騎旅守住西門,獵騎旅和各族弓箭手在北門外十里設伏。窩魯朵城中的敵軍早已并無戰心,連一個時辰都沒抗住便開始從北門突圍,宋軍龍騎兵隨后追擊掩殺將他們趕入伏擊圈。

經過一夜的激戰,敵軍潰不成軍,磨世爾利用熟悉地理的優勢逃脫,其心腹及達密里部和耶覩刮部兩部首領一下三千多人被活捉。此戰北阻卜部不僅丟了自己的老巢,部族精銳也折損大半,各部拒絕接納他們,磨世爾知道大勢,自己已去難以抵擋大宋的兵鋒,驚恐之中日夜哭泣,最終絕望的服毒自殺。他死后,其幾個兒子各領一部相互爭斗,北阻卜部重新陷入分裂狀態,在西征軍的圍剿下向北方逃去。

大宋西征軍通過一系列的戰斗擊敗了與宋為敵的北阻卜部,打開了繼續西進的道路,并在漠北引起了極大的震動。達密里部和耶覩刮部請降,愿意以重金贖回自己的首領,其他小部族更是蜂擁來投,表示愿歸附大宋,所到之處受到熱烈歡迎,紛紛捐獻糧草和馬匹,并愿隨軍出征。

正當在這形勢一片大好之時,令大家都沒有想到的是,高寵突然接到了朝廷暫停西進的命令,一直信誓旦旦協同出兵的西夏動搖了,他們并沒有如約出兵。原來高昌也都護畢勒哥除了游說阻卜部結盟對抗大宋外,也向西遼發出了求救,希望重修舊好共同抗宋。耶律大石一直對被宋夏聯手驅逐出高昌耿耿于懷,現在有了機會怎么會放過。立刻遣三萬軍兵進入高昌,屯兵于高昌與西夏的邊界蒲昌海地區。

高昌引西遼兵入境屯兵邊境,這讓一直準備撿便宜的西夏慌了手腳,加上畢勒哥又請來一直與西夏交好的甘州回鶻到興慶府傳遞愿與西夏修好的信息,使李乾順三心二意起來。多方游說的同時。畢勒哥還命人攜帶大批珠寶、美女在西夏活動,賄賂西夏朝臣、大族首領,而力主共同出兵討伐高昌的察哥恰恰此時在與吐蕃解決邊界沖突不在京中,罷兵的意見便占了上風,使西夏遲遲不能如約出兵攻擊高昌南部,實現南北夾擊的構想。

而此時國內正是‘讓位風波’鬧得如火如荼的時候。皇帝在小朝會上公開表示了讓位的意愿,任誰都明白沒有了皇帝的支持西征是很難完成的。這讓一部分‘不明真相’的官員以為西征充滿不確定性,更讓他們擔心的是朝中的武將們已經表示愿與皇帝一起‘歸隱’,而高寵所領西征軍的實力足以橫掃漠北,一旦他們不服另立中央,將帶來更多的麻煩。因此借西夏毀約力主停止西征。

趙檉出于自己的考量,西征軍集中了軍中的精銳,戰斗力強悍,而高寵和趙禮的忠心是不容置疑的,有他們在外自己也可引以為援,震懾國內心懷不軌之人。所以他同意西征軍暫時停止西進,但是他滅高昌的決心未因此改變。因此并沒有讓西征軍回撤,而是根據形勢的變化再做安排……

雖然暫時不能繼續西征,但是高寵并沒有被動的等待,而是開始考慮漠北的形勢。最令人不解的是西遼出兵對抗宋夏聯軍,在地緣政治領域,他們盡管表現的遠遠算不上盡善盡美,但通過戰爭和結盟在西域獲得了可靠的盟友,和宋、金共同統制著東亞大陸,形成了力量均衡。

對于戰爭威脅,西遼雖不能說是高枕無憂。但絕對是最少的,作為西域地區的軍事強國,任何挑戰他的行為都需要極大的勇氣。金國因為在對宋的戰爭中的慘敗使其失去了繼續滅遼的實力和勇氣,而宋則與其并不接壤也沒有本質上的矛盾,一直對西域實施靖綏政策。維護著通往外界的商路,專心對付金國和海外市場的擴張。耶律大石雖然明白遠征金國的困難,但是他依然念念不忘復國,對金持嚴加防范的態度,而基于歷史原因對宋的崛起也保持警惕,但是兩國并無實質性的沖突。

西遼本可通過穩定發展實現‘和平崛起’,但現在選擇投入一場同本國利益關聯有限的戰爭并不是明智之舉。而現在他面臨的形勢也并不十分樂觀,據高寵掌握的情報顯示,西遼在前一年遇到了災荒,又剛剛結束了一場與相鄰小國哈里發的戰爭,但是這引起了其宗主國塞爾柱帝國的不滿,已決定接受哈里發國主馬赫穆德汗的邀請征討西遼,并號召鄰國一起出兵。

西遼在國內情況本已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為了盟友的利益不惜與兩個強國全面開戰,雖然其訓練有素,久經沙場的軍隊也許能在戰場上獲得優勢,但其存量實力不足和缺乏戰爭潛力的劣勢,則注定了他不可能全力去對付宋夏聯軍對高昌的征討,他們如此做不過是自取滅亡,所以高寵以此為理由結束西征不是明智之舉。

而西征軍在征戰駐扎期間,高寵發現漠北鎮州一帶各族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但這并不是因為這里土地貧瘠,相反的是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絕非“千里曠地”,一個便是征戰不斷,各方勢力都想取得這塊土地的控制權;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磨世爾的橫征暴斂。

磨世爾在占據鎮州后采取極端野蠻和殘酷的手段,實施民族壓迫、經濟剝削。所有地方和軍隊的官員都由自己部族的人擔任,他們可以隨意搶奪居民的財物,甚至搶奪他們的妻女,許多部族被吞并,家產都被奪走,淪為奴隸。而金國也為了防止這些游牧民族做大,實施了殘酷的‘減口’政策,每隔幾年便會派兵入境大殺一番,使各部族無不痛恨萬分。

西征軍能夠迅速取得第一場勝利,不僅是他們兵強馬壯,還得益于鎮州各部族的支持,他們為西征軍傳遞情報、捐送糧食,為大軍的行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這表明他們欲依靠大宋極力想改變被磨世爾奴役的狀態,過上富足安穩的生活,便也給了大宋可借機恢復管理提供了契機。

高寵在經過一番分析后,決定將自己的意見向朝廷上書,希望能夠繼續西征,同時將沿途征服之地收入大宋,為進一步鞏固西北邊防打下基礎。

首先,高寵以為為了漠北的長治久安應恢復漢唐以來實施的郡縣制,即不能采用大宋在少數民族聚集區廣泛實施的藩屬羈縻政策,也不是簡單的建立軍事節度管轄體制,而是采用內地的行政管理模式,建立州縣,派遣文武官員實施直接有效的管理。

實施羈縻政策的缺點已經是有目共睹,讓世襲制使一個部落能夠在某一地區維持長久的統治,經濟和軍事上的相對**又可以讓他們保持著強勢地位,一旦有不臣之心便會形成割據,尤其是這種遠離內地的地區,處理不好便會成為第二個西夏;如果僅僅在此設立鎮撫司也不夠妥當,因為這類似軍事基地的性質,首官是軍職而不是民職,也就是治兵之官多,而治民之官少,軍事戰略意義是放在第一位的,民生和社會發展并不是重點。隨著時間的推移,政令和軍令不能協調的矛盾會越發突出,不適合發展和進步。

再者,高寵認為應強調蕃漢平等,在敵我劃分上應‘只分良匪,不分漢夷,才是久遠之規,制賊之本’。為了恢復被破壞的百姓生計,他主張‘為政先求利民’,要想百姓吃飽喝足,最關鍵的是讓百姓地里的糧食不被豪強和官吏奪走。改革原來的農業賦稅管理,理應參照內地的做法,實行按畝征賦。由于戰亂不斷人口損失巨大,民眾流失較多,應該鼓勵內地失地百姓移民,可采用當年在西北實施的免交一定的賦稅,給予一定的生產資料。

由于周邊還有金國和其他游牧民族的虎視,在漠北必須維持足夠的軍隊,但軍隊的供養不能轉嫁給當地百姓。因此,高寵還主張實行屯田,讓軍隊自己生產,養活自己。對屯田所種的糧食,采取照價收購的辦法,調動了士兵屯田的積極性。收購所剩下的糧食,官兵可以自由與民眾買賣。漠北廣闊的天地和士兵充足的人力資本,使得軍隊生產有著極大的優勢,軍隊不用靠吃皇糧過日子,也減輕了內地民眾的負擔。

最后,高寵以為應當撥出專款興建義學,讓各族百姓讀書識字,易風歸化,傳播中原儒家文化,知曉禮義廉恥。并在科舉中等同河東等地設置專場,降低考試標準,優先錄取漠北地區的士子,逐步使其歸心,達到鞏固邊疆,長治久安的目的……(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閱讀。)9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

本作品《》為私人收藏性質,所有作品的版權為原作者讓你窩心所有!任何人未經原作者同意不得將作品用于商業用途,否則后果自負。


上一章  |  重生之王爺的奮斗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