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王爺的奮斗第六十五章 冬雷行動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生之王爺的奮斗 >>重生之王爺的奮斗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五章 冬雷行動

第六十五章 冬雷行動


更新時間:2013年10月23日  作者:讓你窩心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讓你窩心 | 重生之王爺的奮斗 
第六十五章冬雷行動

升級改版成功,請書友們多多支持,發現BUG也請及時告知,我們好及時更正,如果需要文字章節也請告知,我們盡量給予熱門書籍文字,當然因為書籍較多,完全工作量太大,沒有的請多多諒解

第六十五章冬雷行動

陰山山地區西起黃河后套平原以北,東至多倫,由陰山、大青山及察哈爾低山丘陵組成,包括了西京道北部、上京道南部的部分地區,這條東西向的山地形如屏障,在氣候和農牧業生產上形成了一條重要的自然分界線。

白韃靼在遼國時期便游牧于陰山長城一帶,他們中部分貴族自稱是沙陀后裔,奉唐末五代時的晉王李克用為先祖,因此又自詡為晉王‘沙陀雁門節度使’的后裔,視陰山一帶為其故土。

白韃靼人主要經營畜牧業,少數人從事農耕。遼在他們的領地設置了驛站,開辟了通往漠北的驛路,又設榷場、和糶所和官倉。因處于交通要道,官民貿易發達,形成了一些城鎮和村落,已有些簡單的冶鑄銅鐵的手工業。因處在不同文化的各民族之間,許多人通曉多種語言文字、文化水平較高,有人專以充當通譯人為業。

他們先臣屬于遼,金滅遼后,又臣屬于金,在這混亂的幾年年,又吸收了一些從西域內遷的回鶻人、亡遼的契丹人,以及鄰近的漢人和西夏人,稱雄于陰山一帶。而趙檉的第一步計劃是恢復西京舊界,以陰山作為屏障,免除北方的侵擾,同時作為向西、北擴展的前進基地,因此他制定的戰略必然和白韃靼的活動區域發生碰撞,沖突不可避免。

幾仗打下來,趙檉并不滿意,眾將也覺得憋屈,一種大炮打蚊子有勁兒使不上的感覺,韃靼人的搖擺不定,忽東忽西的游擊,讓西京軍難以捕捉敵人,只能被動的追擊,或者是將軍隊布置于重點地區防守,難以給予敵人沉重的打擊。

趙檉明白敵人在處于弱勢的情況下,采用游擊戰術對付自己。說明韃靼很明白他們遇到了強大的敵人,戰術選擇也是正確的,這是弱者對抗強者、顛覆秩序唯一可行的辦法。而他們作為強者的一方,盡管優勢明顯,但是要取得反游擊戰的勝利也絕非易事,短時間內將他們全部殲滅也十分困難。

痛定思痛,面對新的敵人。趙檉知道自己要改變戰術,作為前世的兵,游擊戰和反游擊戰是每個人的必修課。而現在韃靼的游擊戰術還處于最初的原始階段,依靠生活和生產中的本能在戰斗,與后世被發揚光大的游擊戰豐富的戰法和理論還有著很大的差距。

但是萬變不離其宗,根據游擊戰理論。游擊隊賴以生存的基礎是根據地,即需要當地民眾的支持。成功的關鍵在于消除、削弱民眾對游擊隊的支援,使游擊隊失去情報支援、生活保障及人力來源。為取得游擊戰的勝利,既要在軍事上擊敗游擊隊,也要用盡一切手段阻止民眾和游擊隊的聯系。失去民眾支援的游擊戰就難有大作為,也無法達成目的。

反游擊戰的制勝機理,在于戰術運用的非對稱性。游擊戰的一大特點就是以人數優勢彌補武器的劣勢。具有足夠的兵力優勢,也成為反游擊戰成功的必然要求。即集中利用己方所有優勢,攻擊游擊隊的薄弱環節。經常是以打正規戰的方法組織作戰,缺乏足夠的兵力優勢只會使部隊經常被動挨打。

在經過慎重的考慮后,趙檉決定調動忠勇軍,集中西京禁軍各部于德州、東勝地區。當前處于前線的克虜軍兩個旅及禁軍五千人轉入防守,以護秋為第一要務,不再主動出擊攻擊敵人。在要道上筑壘屯兵防守,同時抽調克虜軍兩個營作為機動部隊,隨時支援被敵軍攻擊的堡寨,待秋收完畢,大軍到達后再全面轉入反擊…

在西北秋季只有短短的一個月,進入九月天氣驟然變冷,江河結冰。高大的陰山山脈擋住了南下的冷空氣,這里要比北麓溫暖許多,韃靼各部紛紛轉場到南麓過冬,而此時趙檉制定的名為‘冬雷’戰役也隨之展開。

此次戰役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動大軍迅速攻占陰山南麓的州縣,控制各個要點;第二個階段則是轉入清剿、鞏固階段,對韃靼各部進行招降,打擊不肯歸順的余部,完全控制這一地區,建立基層政權,重新納入西京的范圍。

這次戰役共出動忠勇軍和克虜軍全部計六萬兵馬,同時派出禁軍兩萬,部族軍三萬配合作戰,共計十一萬大軍,號稱二十萬。全軍分為兩路。以趙恥為西路招討使,率領忠勇軍獅將、虎將、豹將、狼將一旅、二旅及配屬的部族軍一萬,加強炮一旅,負責攻占豐州、云內州和天德軍;以趙勇為東路招討使,率領克虜軍全部、忠勇軍龍將、禁軍兩萬、部族軍二萬,加強炮二旅,負責攻取奉圣州。

設中軍大營于德州,趙檉領近衛旅、教導旅和輜重旅,及德州守備一旅、二旅居中調度,協調兩軍作戰,而將狼將三旅、四旅調往西京府守備京師,以備女真人乘虛偷襲,也是防止有人作亂,端了自己的老窩。


上一章  |  重生之王爺的奮斗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