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王爺的奮斗第一百七十二章 兩手抓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生之王爺的奮斗 >>重生之王爺的奮斗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二章 兩手抓

第一百七十二章 兩手抓


更新時間:2013年08月05日  作者:讓你窩心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讓你窩心 | 重生之王爺的奮斗 
››第一百七十二章兩手抓

第一百七十二章兩手抓

目錄:

讓你窩心

網站:

遼代的幽云漢人此時盡管在語言上仍使用漢語,但在文化上卻與同時期的中原漢族出現了顯著差異,而在地域和經濟生活方面又和北方少數民族聯系密切且同中原處于隔離狀態,更重要的是,其在心理上已完全不同于中原漢族,二者之間失去了作為同一民族的關鍵因素——認同感,很難說還是一個穩定的民族共同體了。

幽云十六州的漢人現在已成為北方最為特殊的一個群體,作為遼朝文化程度最高、人口最多的民族,在政治方面卻受到歧視,不能完美地融于任何一朝政治生活之中,無論北方少數民族還是中原漢族,都不將其視為己類,使其在心理上邊緣化于各民族之外。

同時,在自身的心態和文化特征上,幽云漢人既不同于契丹等少數民族,又不同于中原王朝統治下的漢族,并不固定傾向于任何一國,而是在北方各個政權的角逐中,形成了一個自成體系的利益集團。他們在人口、性格和文化程度上的優勢,導致其成為中國北方地區一個孤立而舉足輕重的砝碼,不隨任何政權的主觀意志而行動。當他們倒向某一政權時,就會使該方在斗爭中取得極大優勢,從而根本改變中國北方的力量對比…

現在張孝純當著趙檉的面就以蕃人來稱呼燕云漢人,可見中原漢人視其非我族類的厭煩情緒的強烈。而這種情緒的存在也必然會使幽云漢人無法在中原族人那里找到認同。

以趙檉對歷史的了解。正是宋朝前后不一、毫無人情味可言的投機政策,使部分對宋朝存在希望的漢人徹底失望乃至絕望。加以其自身原本就有的騎墻態度和幽燕漢人長期在夾縫中求生存形成的見風使舵的處世方式,使得大凡降宋的幽云漢人,其結果要么叛宋附金,要么就是死在宋金兩國的矛盾之下,沒有別的路可走。

正是宋朝廷在對待幽云漢人的作法上犯下很多錯誤,導致宋金戰爭爆發后,失望之余的幽云漢人全部倒向,令更多的幽云漢人走上了另一條道路——投奔金朝。在如今復雜的國際和國內環境下。趙檉自知無法改變全國人的看法,甚至是他爹的意見。此時自己能做的就是‘知天命,盡人事’,處理好自己眼前的事情可這事兒做起來也不易啊!

河東面臨西夏和遼國兩線防御,但因為多是山區,可憑險設防,便于防守。軍隊要少于陜西路和河北路兩路,但河東一路二十二州軍,也駐有廂禁軍十二余萬,其中原有禁軍九萬五千人,廂軍三萬余人。這些廂禁軍都需河東贍養,可以說是個巨大的負擔。現在五萬義勝軍進入河東就糧,給河東帶來的經濟壓力可想而知。

對于這個剛剛長出胡子的頂頭上司,李嗣本和耿守忠表面上是畢恭畢敬,而心中卻十分看不起,認為他不過是因為生于帝王之家才得以攀此高位。而趙檉除了河東在廄中的名聲并不好,作為譚稹親信的李嗣本當然不會陌生。打起十二分精神應付著。

而耿守忠對趙檉更是只聞其名,只聽說過他曾領兵戰敗了西夏,可他作為遼國鎮守一方的邊將,也曾與女真人血戰,看到趙檉一副‘羸弱’的小身板心中已有幾分瞧不起,對他的戰績便有了八分不信,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他還指望這個‘小子’吃飯發餉呢!

趙檉這個人精,幾句寒暄之后,便從兩人皮笑肉不笑的臉上看出了他們的心思,他當然不會叫破,而是對他們噓寒問暖,挨個問候了他們的家人,老人身體好不好啊、孩子結婚了嗎、到了代州生活習慣與否等等…那態度叫一個好,沒有一點王爺高高在上的架子,也沒有打一點官腔,都是家常話。

李嗣本還好,畢竟是在大宋官場上混過的,對王爺還保持著絲警惕,回答起來也是中規中矩。可耿守忠就被王爺的表象給忽悠住了,感動的熱淚一次次的滴在胡子上,然后便倒開了苦水,說起了自己歸宋后的艱難,到處屢遭白眼不說,還動不動就遭惡語侮辱。

耿守忠這么一叨叨,讓作陪的安撫使張孝純如坐針氈,尷尬異常,想打斷可看看王爺興致頗高,又不敢言,連給李嗣本使眼色,可那位卻裝看不見,完全是把自己的同僚當槍使,默許他告自己的‘刁狀’,而王爺卻聽的津津有味。

原來只是例行的短暫拜訪,卻因為耿守忠的啰嗦變成了長談,眼看到了中午,王爺便命人備宴。上司的飯哪能隨便吃,按照規矩,張孝純當然是百般推辭,可耿守忠卻犯了實在勁兒,還當了真,坐那不走了,大家也就只好陪著他一起吃了。

飯一上桌,耿守忠喜上眉梢,飯菜是遼國風味正對他的胃口,他對王爺的好感度一下上升了百分之五十,而那倆人就直皺眉頭,覺得這粗鄙的飯食難以入口,都是淺嘗即止,光看著兩人大快朵頤了。

酒足飯飽,又喝了會兒茶,張孝純實在是忍不住了,推說有事處理起身告辭,那兩人也就不能再坐下去了。他們兩人是頭一次拜見上司當然不會空手來,等他們告辭時,王爺親自送出了門外,并命人備了回禮。

東西看似不多,每人一個小箱子,等他們回到家一打開,都咽了口唾沫,王爺的回禮比自己送得多出了不止一倍。李嗣本心中不安,懷疑王爺這是暗示自己點什么,是不是自己送得少了。而耿守忠卻沒想那么多,反覺得是王爺對自己的厚愛,沒有嫌自己送得少!

第二天,王爺親到營中慰問義勝軍將士,成群的羊趕進了營中,大家對王爺一下親近了許多。再看他身后只跟著幾個親隨,心中更是一暖,想想就是提議組建他們義勝軍的譚稹大人到軍中視察時,不但一群部將幕僚前呼后擁的,就是隨他進營的親軍都不下一千,恐怕他們這些人把他害了。

再看這位新上司,不但官比那譚稹大,還是個皇子親王,卻沒有那么大陣仗,這是對自己莫大的信任啊!但義勝軍中的人也并不都是這種心思,而是覺得正是因為自己的‘強盛’才讓這大宋的王爺都不得不放下身段對自己示好,百般拉攏,其目的不過讓自己替他賣命!

但不管怎么說,趙檉的親民政策還是起了點效果,起碼讓這些義勝軍的人覺得王爺還是和其他漢人有區別的,起碼不會像他們那樣罵自己是蕃人。而隨著太原的存糧大批的運到,禁軍們也不再吃陳糧,趙檉又召集官員士紳開了個會,重申了民族政策,告誡他們要善待自己的同胞。一系列的措施后,眼前的危機有所緩和。

進入三月,河東每年一次的校閱將在代州舉行,此次參加校閱的除擔負守備任務的禁軍和忠勇軍外,連代州州軍都要參加校閱,校閱結束后將舉行代號‘反擊’的軍演,趙檉這么做有三個目的:

一個是通過這次軍演提高戰備水平,因為代州是河東也是太原的第一道屏障,是游牧民族入侵中原的傳統路徑,所以他要通過這次軍演熟悉當地地形,在入侵發生后能夠根據預案快速反應,知道如何處置,而不至于驚慌失措。

二是希望通過這次校閱是大家對義勝軍有所了解,消除彼此間的偏見,減少相互間的摩擦,從而影響到歸宋的幽燕漢人,使他們能夠融入中原漢族之中…

當參加校閱的忠勇軍虎、狼兩將開進代州城時,還自詡河東第一將的義勝軍立刻沒了聲息,他們一下明白了什么叫虎狼之師。耿守忠猛然明白王爺能在河東打下如此威名絕不是浪得虛名,他曾跟西夏人交過手,也跟女真人交過手,而眼前這支隊伍素質絕不遜于號稱無敵的金軍。

接下來忠勇軍的演示的驃騎沖鋒戰陣,龍騎的迂回合圍,步軍的防御陣,其后火槍,火炮射擊將整個校閱推向了,震耳欲聾的炮聲中,四百步外無論是大樹,還是石墻,都在猛烈的爆炸中化為齏粉和漫天飛揚的木屑。而在現場觀摩的義勝軍將士的傲氣也在爆炸聲中化為了空中的白云,再不敢將王爺的好意視為拉攏,不得不承認義勝軍在忠勇軍面前就是堆渣!

趙檉看著耿守忠蒼白的臉色,微微抖動的雙手,戰栗的雙股笑了,自己一手軟的已經讓他感到自己的不同和誠意。而這頓炮火就是告訴他,自己敬他可不是因為怕他,想要造反就看看眼前的這支忠勇軍,隨時可以將他們消滅,有什么壞心思最好都收起來…

精彩推薦:


上一章  |  重生之王爺的奮斗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