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王爺的奮斗第五十五章 根據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生之王爺的奮斗 >>重生之王爺的奮斗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五章 根據地

第五十五章 根據地


更新時間:2013年04月17日  作者:讓你窩心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讓你窩心 | 重生之王爺的奮斗 
讓你窩心)

第五十五章根據地

契丹人對漢人也是分為三六九等,并不是平等對待,。進入遼境的絕大多數漢人主要有兩種途徑:一種以被動或主動的形式,零散進入遼朝境內的漢族,一般居住在上京、東京和中京三道之內;另一種就是將原為生口和投附者的漢人組織起來新立州縣,這些漢人雖然常在較小的范圍內集中居住,但從整體上看,則分散存在于長城以北廣闊的遼朝‘內地’。

在初期,遼朝主要是通過統治者的‘慧眼’來辯識有才能的漢人,但隨著幽云十六州的歸入版圖,漢人頃刻之間成為遼朝人數上居首位的龐大民族,于是遼朝在拉攏漢人和獲得人才這兩個目的驅使下,學習中原王朝的制度,設科舉取仕,與科舉同時進行的,就是在任官方面對漢人的拉攏利用。

除去科舉和選官之外,遼朝也積極運用其他手段籠絡漢人,與漢族大族聯姻。通常來講,遼朝的漢人和契丹人多依照傳統習慣在本民族內通婚,但為了拉近漢人上層和自身的距離,遼朝統治階層也經常推動契漢間的聯姻。可盡管有相當數量的漢人在遼朝拉攏下得以升上高位,享盡榮華富貴,但是漢人卻仍不能參加‘軍國大計’的商議,少數漢人上層的飛黃騰達也只是一種表象,被其遮掩住的則是遼朝一方面拉攏利用漢人,另一方面又無法信任漢人的現實。

另外,上京和長城各隘口在平時也都駐有漢軍。至于御帳親軍和宮衛騎軍中。雖有許多漢人奴婢及‘蕃漢轉戶’,但這部分漢人主要來自,為早期進入遼朝內地的漢族,并非是直接由幽云地區征募而來。燕云的漢人只能充當‘五京鄉丁’這種最底層的輔助兵,只是屬于可以限制利用的人。

因為從數量上來看,那些被重用者僅占遼朝漢人中的一小部分,而進入長城以北‘內地’區域的漢人和幽云地區的漢人,在遼朝不僅難以如那些同胞們那般受到重用,還面臨著沉重的賦稅和徭役,加上對待幽云漢人和內地漢人處境的不同,。彼此之間矛盾更加尖銳

遼國在國家陷入外敵入侵的危機時刻,如今幽云漢人又發生了殺主暴動這樣的血案,于是這種不信任被無限放大,他們擔心幽云漢人會殺了他們投靠女真人,便選擇了無情鎮壓這種更為激烈的方式,對在自己統治范圍內的核心區漢人展開了屠殺。

隨著一個個定居點的漢人被屠戮,消息四散傳播開來,還未被波及的地區的漢人也慌亂起來,他們自發的成立了各種組織以求自保。甚至有些地方搶先動手,沒收契丹人的財產。將他們驅逐。而他們的這些防患于未然的行動更加劇了契丹人對燕云漢人的防備和敵視,雙方由過去的仇視很快變成了對抗

騷亂像瘟疫一樣在德州地區蔓延,契丹軍隊四處瘋狂的鎮壓,女真人也伺機趁火打劫攻城掠地。漢人們勉強組織起來的自衛組織,不但確實裝備,更缺少必要的訓練,在各自為戰的情況下哪里是兩軍的對手,而反抗又招來更加瘋狂的報復。如今他們面前只有兩條路可走,一個是向南翻越長城。穿過東勝州越過沙漠,從朔州進入宋境或繼續向西進入夏國;另一條路便是降金。

但是兩條路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宋國雖然是同族,有一定的認同感,可這條路實在是不好走,即使宋愿意接受他們,路上也沒有敵兵圍追堵截。惡劣的氣候,險惡的歸途也會要了多數人的命。降金是最簡便的辦法,可是現在大家看到的都是女真人的兇狠,而傳言他們往往會把歸降者作為奴隸分給各部。背井離鄉遷往遼東極北之地,這與契丹人這個老主子的做法相比沒有什么不同,且地位更加低下。

而就在大家在惶恐不安,猶豫不決的時刻,突然傳來一條讓人精神一振的消息:庫侖漢族大商喬坤散盡家財招募了一支近萬人的軍隊,稱‘克虜軍’,護鄉衛民,收留了大量逃離家園的漢民,并幾次出兵擊退女真和契丹軍隊,拯救了同族無數,附近鎮、寨漢民皆去投靠,人們立刻如找到了救星,紛紛向克虜軍求援,希望他們出兵保護同族鄉民

趙勇和喬坤兩人坐在德州府衙后堂中身子都往后仰了仰伸了個懶腰,相視一笑,臉上即滿是疲憊,又盡是興奮,他們總算不辱王爺所命,完成了第一步任務,建立了根據地,但其中艱辛和危險也只有親身所歷之人才深有體會,。

兩敗金軍之后,趙勇兩人急急將詳情向王爺做了稟報,很快接到了王爺‘適時而動,保漢驅金,建立根據地’的指示。趙勇這下犯了愁,大敗金軍后,并沒有出現萬民來投的情形,他所能得到的還只是庫侖鎮周圍的漢人有保留的支持,大多數的人還在觀望,看看他們能否真的能在此立住腳。

恰恰在這時,風云突變,漢人和契丹人發生了大規模的流血沖突,契丹人對漢人展開了殘酷的鎮壓。喬坤和趙勇立刻看出其中的機會,喬坤迅速利用自己的號召力聯合庫侖附近幾個鎮的漢人趕走契丹人,成立了以克虜軍為主體的聯防體系,然后趕走了兩面派的宣德知縣,搶先控制了一縣之地,這時增援的二旅、三旅也已趕到,很快穩定了局勢。

隨著形勢的惡化,臨近的天成縣漢人或投靠,或請求他們出兵保護,趙勇兩人便有了借口,馬上以‘護漢’的名義出兵。進入天成后連敗遼軍,將天成縣契丹人全部趕出了德州地界,這時兩縣漢人在契丹人和女真人的威脅下,不管是迫于形勢,還是真心投靠都不得不依附在克虜軍的庇護之下。

經過近一個月的戰斗,德州境內的契丹人勢力基本被清除干凈,克虜軍便轉而集中精力對付還控制著德州城的女真人。

德州府位于云內州、豐州和大同府的‘金三角’地帶,轄天成、宣德二縣,四面環山、中懷灘川,東西長一百五十余里,寬一百四十余里。北部為蠻漢山山系,山體狹而陡峭;南部是馬頭山山系,山體寬而平緩;中部為岱海盆地,岱海鑲嵌其中,居民多集中于海灘周圍地區。此地多山地、丘陵,河流縱橫,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灘’之稱,只要控制了兩個山口,便能阻擋敵軍入侵,可謂易守難攻,正是建立根據地的好地方。

德州城為德州府治之地,地處要塞,東北、西南皆有山嶺,處于三面環山的平坦地帶,北面有河流過,。這里北上可達陰山諸地,南下可到西京大同府,可以說是南下河東和陜西,北上夾山及農牧區的絕好通道。金軍一路追擊耶律延禧無果后,便留下一支軍隊駐守德州城,控制了這一交通要道。

德州城池基本呈長方形,城門設在北墻正中,南北長三百步,東西寬二百步,夯土城墻,厚有三丈,高四丈有余,筑有角樓、馬面,在遼國腹地算得上是座堅城。原來駐扎于此的金軍并遼國降軍達三萬余眾,被趙勇干掉了八千,還有不下二萬多人。可前一陣子,主帥完顏斜也受阿骨打之命,回兵中京準備參加攻取遼南京道之戰,德州就剩下副帥完顏蒲家奴這個傷兵領著三千金軍和六千降軍守城。

趙勇分析了眼前的形勢,只有攻取德州城才能徹底控制這一地區,建立可靠的后方根據地,為將來的發展創造一個穩定的后方,但自己手上能戰的只有這三個旅六千多人,要是忠勇軍在,攻下這座城不是什么難事,可如今自己手中沒有火炮,要是強攻雖然也能打下來,但是自己的隊伍多為騎軍,擅長的是野戰,攻城傷亡肯定是不可避免。

現在趙勇當家啦,也學會算賬了,自己深入敵后,彈藥兵員補充只能靠王爺補充,那是打一點少一點,死一個少一個,賠本的買賣不能做,所以最后的辦法是將金軍引出城來打,可他沒想到自己來到城下后,一向好戰的女真軍竟然閉門不戰,當起了縮頭烏龜。

其實趙勇不知道,完顏斜也在撤軍時也做了德州被攻擊的準備,但是他預想的敵人是契丹人。在完顏斜也看來,自己的侄子完顏蒲家奴有情有義,作戰勇猛,也頗有韜略,現在又有傷不宜遠行是個不錯的留守人選。可光選完顏蒲家奴,完顏斜也還是不大放心,又任命追捕遼帝的先鋒官遼國通完顏余覩為副帥配合完顏蒲家奴共同鎮守德州。

臨走時,完顏斜也還不放心,對侄子是千叮嚀萬囑咐,說‘德州城堅墻厚,糧草充足,前有河,兩邊有山,你只要堅守不可出戰,堅守十天,從奉圣州和西京的援兵就能到’。完顏蒲家奴拍著胸脯保證,甭說十天,就是十個月遼軍也別想攻下德州。這下完顏斜也放心了,帶著人馬,押著擄掠的百姓走了。


上一章  |  重生之王爺的奮斗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