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王爺的奮斗第一百八十九章 兵來將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生之王爺的奮斗 >>重生之王爺的奮斗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八十九章 兵來將往

第一百八十九章 兵來將往


更新時間:2012年10月24日  作者:讓你窩心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讓你窩心 | 重生之王爺的奮斗 
報錯:、

書名:

第一百八十九章兵來將往

蒙古軍的戰術自從誕生之日起,就被廣大軍事家研究,琢磨他們為什么能每每戰勝強大的對手()。論實力,蒙古軍的騎兵在任何時候都無法一對一地戰勝歐洲的重裝甲騎兵,歐洲重裝甲騎兵的長矛和重劍殺傷力遠大于蒙古騎兵手中的馬刀、長矛或是狼牙棒,歐洲的馬也遠比蒙古馬高大,可卻難敵蒙古軍。經過多年的爭論研究,不談其他,只在戰略戰術上也是歐洲騎兵遠遠不如的,而宋軍失去城池依托,在野戰的情況下也很少能取得勝利,這些都得意于他們先進的戰術素養,而此時的蒙古還是西夏和遼國的附庸,被他們奴役,其戰術的形成就是脫胎于他們。

都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趙檉不說前世所學所知,就是到了這個世界后首先研究的就是將要面對的夏、遼兩個對手,因為這關系到他的小命,所以他收集到了能找到的與西夏相關的戰斗資料,從中找出他們慣用的戰略戰術,想出對策,所以趙檉對他們的戰術也不陌生,缺的只剩實踐的機會。

趙檉注視著戰場上的變化,看到夏軍列隊沖陣,此外還有大批的游騎似乎在做表面上毫無一樣的運動。他知道這又是夏軍常用的一種戰術,前邊兩個橫隊都是人馬身著鐵甲,一般的弓弩無法對他們造成傷害,可以稱得上是重騎兵,但他們卻不是攻擊的主力,而是一種為吸引宋軍注意力的佯動。

一旦雙方靠近,隱藏在夏軍重騎兵后邊的輕騎便會突然加速,以極高的速度從重騎兵橫隊間寬大的縫隙中沖出,向宋軍放箭,投擲長矛,發射飛石。這種攻擊往往會持續幾輪,而宋軍的大陣在行進,無法做出有效的反擊,如果陣型不亂,夏軍的輕騎便會在重騎兵的掩護下迅速撤退,然后重整隊形,再次發動進攻。這種戰術對付行進中的大陣十分有效,一般只要兩三輪,就會讓對方的軍心動搖,隊形混亂,如果此時對方撤退,則處于寬大正面上的夏軍重騎兵就會迅速變成包抄隊形,對敵人進行近距離的砍殺,散在周圍的游騎便會果斷加入戰斗,將突破口撕開掩殺,后果往往是毀滅性的。

“止,舉盾、防御()!”趙檉下令停止前進,全軍防御。

帥令一出,中軍鼓聲起,走在前列的盾牌手,向前猛沖十步,舉盾狠狠地砸在地上,用肩膀頂住,人埋在盾后,幾與人同高的盾牌并成一列,立刻形成一道矮墻,阻擋箭矢權當拒馬。其同伙軍士,四人用綽刀,長槍四桿、斬馬劍四柄,在其后防護,準備斬殺闖陣的夏兵,層層疊疊布成防御陣型。

其后的弓箭手迅速展開,弓箭手從箭袋中抽出五支箭插在身前,半跪在的地上,做好射擊準備,再后是弩兵四人掌步弩兩架,踏弩上弦,搭上弩箭;床子弩三人掌一架,六人為一伙,鋪開弩機扳動絞盤上弦,掛上箭兜,其中盛放小箭三十支,與現在的多箭頭導彈異曲同工,雖然發射慢,但是射出的箭支散布面大,可以彌補射速上的缺陷。

“令屈汝退入右翼待命!”

“令機槍隊準備出擊,接應前軍!”送上門點心不能不吃,趙檉連發幾道命令準備迎敵。

夏軍騎兵進入三百步后,果然后軍輕騎突然加速,快速突進,調整隊形,分成數波如同鋒矢般沖向中軍,進入二百步后,前軍弓箭手開始放箭攔阻射擊。在密集的箭雨下,夏軍雖隊形松散,但依然不時被流矢所傷落馬,第一波見事不可為,沖到百步射出一輪箭后,在宋軍陣前轉向。第二波趁著箭雨稍歇,借勢沖入了百步之內,紛紛摘弓發箭。

騎軍與步軍持弓的方式不同,為了快速發箭,握弓的手中往往夾著兩到三支箭,一箭射出,順手便搭上了另一支箭,減少了從箭袋中抽箭的時間,射速遠高于步軍,雖說準頭就差了點,可眼前都是人,沒準就蒙上一個。

“防!”前軍押將一聲令下,所有軍士立刻齊舉手中的圓盾遮擋,可箭這東西是無孔不入,拳頭大的空隙便可鉆進,士兵手中的盾牌是擋住了腦袋擋不住屁股,遮住前胸顧不著后背,不時有人被箭矢射中倒下,中箭者的慘叫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但是在督戰的軍頭厲聲吆喝下無人敢動,只能苦苦支撐()。

當宋軍第二輪箭雨落下的時候,這些夏軍也不戀戰,虛晃一槍,呼嘯著從陣前掠過,對于步兵方陣,一次沖鋒基本難以奏效。所以,在騎兵充足時,都會采用多個波次的方法,先后發動沖鋒。第一波吸引敵方火力,并造成一定的混亂,隨即穿過敵方方陣間的空隙改變方向返回。此時,敵方步兵正準備第二次射擊,方陣上出現的個別“弱點”也沒有恢復,拍馬趕到的第二波騎兵往往能夠形成突破。不過,這需要兩波騎兵密切的配合。而且,在堅定、訓練有素的步兵面前多波次沖鋒也不太容易達到預期效果。所以說,大多數情況下突破步兵方陣都絕非易事。

第三波夏軍又已經殺到,這次距離更近,一些沖到三四十步的夏軍騎手,便將手中的長矛擲出,這玩意可比箭的重量沉了很多,人借馬力擲出威力自然增加數倍,造成的傷害也更大,甚至又沉又厚的榜牌都難敵,被巨大的貫徹力擊穿,躲在后邊的士兵被活活釘死當場。但此時誰都明白,夏軍已到陣前,一旦陣破誰都跑不了,只能死死的頂住。

“舉槍!”眼見夏軍到了近前,前軍指揮一聲令下,長槍手立刻上前將長槍架在盾手肩上,鋒刃探出三尺有余,后邊緊緊頂住,形成一道槍林,后邊的綽刀手,劍手也已結成小陣,做好了斬殺闖過槍林的夏軍騎手準備

夏軍也不是傻子,見宋軍陣型不亂,沖上去只能送死,便紛紛勒住馬,轉向奔回本陣集結,準備再來一次,可這時他們發現出問題了。一隊宋軍趁他們掉頭轉向減速的時刻猛然殺出,從背后對他們發起了攻擊。夏軍騎手不住暗罵,這些宋軍來的真是時候,如果掉頭迎敵,大家都在跑不是撞在一起,就是被同伴撞下馬踩成肉泥,唯一的辦法就是快點跑回本陣。

正在觀陣的察哥看了吃了一驚,這小子太會掌握火候了,上輩子不是當廚子的吧,如果自己這些兵跑回本陣,一定會沖亂自己的大陣,他們卻可順勢跟進,破陣而入。察哥也不是吃素的,急忙立遣一軍接應,另調集散落在戰場游騎攔截宋軍。

這種十萬人的大會戰,趙檉兩世加到一起也沒有見過,現代戰爭中這種萬人面對面的廝殺場面更是極其少見()!萬馬奔騰,塵煙蔽日,兵來將往,對于他來說既刺激又激動,“出擊!”夏軍一動,趙檉在望遠鏡里看的明明白白,一揮手,十幾輛機輪車立刻從陣中沖出迎上剛剛匯集一處準備攔截屈汝部的夏軍游騎。這些機輪車在幾次戰斗中戰無不勝,趙檉索性將它們獨立成軍,編成一隊,作為一支奇兵。

‘噠噠’十幾輛機輪車噴著火沖了上去,密集的彈雨像狂風掃過,地上鋪了一層落葉,剛剛聚集的游騎又變成了游魂,受傷未死的戰馬在戰場上四處亂跑,沖亂了他們自己的隊列,根本難以再次集結,只能四散逃避如蝗的彈雨。

機輪車隊擊潰夏軍游騎,變成一支縱隊橫插入接應被追擊的夏軍之間,往返馳騁,播撒著死亡,不管他們是鐙里藏身,還是拿大頂玩兒倒立,都難以沖破這條死亡線,十幾輛車便將他們隔離在戰場之外,接應友軍變成了空話。

屈汝這邊打得也很順手,他們以多擊少,又是從側后襲擊,占了很大便宜,他遣一隊輕騎快馬將急于歸陣的夏軍兜頭攔住,迫使他們再次轉向,再次沖向宋軍大陣,而那邊也嚴陣以待,準備好了弩箭等著他們,只能再次轉向。這下好了,屈汝領著大軍像卷大餅似的一層層的將他們裹挾在自己的隊伍中,直到再也跑不動了,下場不用問就兩個,不是死,就是當俘虜。

宋軍這邊歡聲雷動,夏軍那邊卻是垂頭喪氣,百試不爽的戰術這次卻讓人家卷了大餅。察哥更是臉色鐵青,雖然只損失不到兩千人,但是對士氣的打擊卻是很大的,他心里明白的很,輸了這陣,責任主要還是在他。這種戰術是很有效,可也得用對地方,一是對敵軍形成了四面包圍,二是縱深要大,便于騎兵往返迂回,可這兩個條件現在都不具備。

察哥出此策即是不得已,也是存著僥幸心理。自己被包圍,宋軍逼陣,己方防御縱深本來就淺,一面又臨河,再被壓縮,便沒了騎兵迂回的余地,喪失了機動性,為戰就已經先敗,逼的他只能應戰。另外就是寄托在對面的那位臨陣經驗不足,驚慌失措,無法統御全軍,可趙檉的表現再次讓他失望了


上一章  |  重生之王爺的奮斗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