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王爺的奮斗第三十七章 無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重生之王爺的奮斗 >>重生之王爺的奮斗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七章 無奈

第三十七章 無奈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讓你窩心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讓你窩心 | 重生之王爺的奮斗 
兩宋元明

春天來了,萬物復蘇,春容滿野,暖律暄晴,萬花爭出,粉墻細柳,斜籠綺陌,京城的中的人都紛紛出門踏青,尋找著春天帶來的歡樂。

“神仙,他的世上哪里有神仙,裝神弄鬼,蒙蔽圣聽,都該殺了他們”趙信站在門外聽著書房中王爺的咆哮,院子里的人都被他打發的遠遠的,免得隔墻有耳。罵完蔡京、罵梁師成、接著是王黼、楊戩、朱勔凡是皇上喜歡的朝臣近侍無一漏網。

“王爺這是啦?”好半天,王爺可能是罵累了,咆哮聲停止了,但接下來的王爺的沉默更讓趙信擔心,他從窗縫中想書房中望去,王爺裹著毯子像尊塑像似的坐在幾前,臉上都是憤怒、無奈,頹唐,仿佛是一個老頭子似的了無生氣。

“難道是因為折姑娘和朱姑娘的離開,王爺心中難受?”趙信嘆口氣猜想著,兩個女孩前些日子都向王爺辭行,一個向南,一個向北,各奔,相見之日渺渺無期,王爺為此痛苦,“不應該啊?”如果王爺喜歡她們只要向娘娘請道懿旨,大可留下她們,現在家中有點余錢的人家都會找個小妾,一個王爺養十個八個的侍妾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

“如果不是為了她們,那是為了錢的事情嗎?”無錯不跳字。趙信又猜測,前些日子襄邑的幾位管事輪番到府,匯報經營情況,接受王爺新的指示,看他們的樣子,聽他們的口氣那邊的作坊運轉正常,不像發生了事情,臨走時王爺還給了他們一大疊文卷,叮囑他們盡快建立新的作坊,這些都說明經濟狀況良好。可就算去年賠了錢,但這些年王爺攢下的家業就是過著花天酒地的日子,也能吃上他十輩子,不用為錢的事情煩惱。

“哦,一定是為了王老志那牛鼻子的事情,要不是修明堂的事情,還是看了金明池校閱禁軍的事情”趙信在門外胡思亂想,把近日發生的事情想了遍,終不得要領,他心中一陣難受,真是太笨了,不能為王爺解憂,鼻子一酸,眼淚流了下來,抽泣起來。

“趙信啦,有人欺負你了嗎?”無錯不跳字。不知何時,王爺出現在了他的身邊,雙手搭在他的肩上輕聲問道。

“沒有”趙信使勁搖著頭,可眼淚流的更歡了。

“那你哭啊?”

“屬下該死,不能為王爺分憂,只能眼看著王爺煩惱”趙信突然跪下說道。

“呵呵”趙檉訝然失笑,“這不愿你,我也只是一時心中煩悶,發泄一下罷了,免得憋出病來,跟我進屋喝茶吧”

趙信隨著王爺進了書房邊的一間靜室,這里是王爺的禁地,他還是頭一次進來。木地板上鋪著厚厚的地毯,花梨木的窗戶上不是粘的窗紙,而是鑲著莊子中產的大塊玻璃,顯得十分亮堂,窗外是一叢剛剛吐露新蕊的芭蕉樹,窗臺上的琉璃缸中兩只綠毛龜沉在水底,身上的長發飄飄,幾乎遮蔽了整個水面,墻邊的花盆中栽著幾根青竹。墻壁上掛著皇上的《臘梅雙禽圖》和皇后手書的條幅,一面墻上是王爺直接寫在上面的‘踏平賀蘭,復我幽云’龍飛鳳舞幾個大字。

屋子中間擺放著一張寬大的矮幾,上面擺放著文房四寶和一個造型別致的燭臺,鎮紙下是一張西域全圖。矮幾一頭放著個紅泥小爐,上面是紫砂的茶壺和一套青瓷茶具,邊上的地毯擺放著一個圓枕和一條毛毯,周圍散亂的放著幾本書,顯然王爺是讀書倦了以后,就躺在那里小憩。可邊上放著的一把短管散彈槍破壞了這里的清雅,顯得不倫不類

“趙信,別愣著了,幫忙燒水”趙信脫鞋進屋,關上了門,想著偌大的院子中空無一人,又與王爺獨處靜室,顯得有些局促,聽到王爺的喊聲,趕緊答應著,手忙腳亂的從炭桶中夾出幾塊銀炭點燃放到爐中,將壺中加滿水座在爐上。

“今日我們就喝這宮中的極品‘小龍團’,你嘗嘗好壞,我是喝不出來,到了我嘴里就有些暴戾天物了”趙檉點燃了一柱龍涎香插在香爐中,盤腿坐下從幾下拿出茶葉道。

“二爺說笑了,我怎能品出好壞”趙信熟練的涮杯、洗茶,將茶放到杯中,等待水開。

“這些風雅的在咱們府中,除了我那老師,就是你那兩位師傅了,其他人不過是照貓畫虎,附庸風雅,濫竽充數罷了”趙檉輕笑道。

“二爺,我有師傅?”趙信吃了一驚,他拜師的事情極其隱秘,急忙問道。

“呵呵,府中的事情還能瞞住我嗎,再說不經我點頭,蕭能教你嗎?”無錯不跳字。趙檉做了個鬼臉說道。

“其實我們有師徒之實,卻無師徒之名,他們一直讓我稱、姐夫的,倒不是有意欺瞞二爺”趙信仿佛怕被王爺看破心事似的,低頭說道。

“多學些本事沒有壞處,就是你不要被他們兩口子給教壞嘍,只是他們現在躲在一邊逍遙,不肯來京幫忙,就是高寵那家伙也覺得京中沒意思,跑訓練莊丁,讓我氣悶”趙檉說道。

“二爺,蕭還告誡我不要讓您給帶壞了呢,她說你的心眼太多,稍不就會吃虧,讓我提防你”趙信笑著說道。

“唉,真是想念襄邑的日子,比在這京中舒服多了”趙檉嘆口氣說道。

“二爺,是為此不開心嗎?不如您向皇上請到旨意便罷了”水開了,趙信沖上茶道。

“呵呵,哪里那么容易,現在我出趟城都不有多少人盯著”趙檉苦笑著說道。

“那二爺你剛才為何那么生氣,你的傷心的樣子真讓人心疼”趙信看著王爺說道。

“唉,我是為國憂心”趙檉臉上浮現絲愁容,他喝了口茶道。

“哦,蕭常對我說,一件悲傷的事情說給另一個人聽,就能減少一半,你也可以跟我說說,雖然我不懂國家大事,但是我可以為二爺分擔些憂愁”趙信靠到王爺身邊輕聲說道。

“可以嗎?”無錯不跳字。趙檉有些好笑的問道。

“當然”趙信自信的點點頭道。

“王老志從寶菉宮了,他終究還是個好人,斗不過那些人的”趙檉想了想說道,王仔昔死后,王老志入住寶菉宮,但是他沒能重新得寵,蔡京等人也不想再讓他重新上位。他授意主管道教的徐知常又像皇上推薦了一位神仙――林靈素。

林靈素雖然是個道士卻出身佛門,因為不堪其師傅的打罵,去而修道,傳說因為與人爭斗,撕下半邊臉皮,成了個陰陽臉,可謂一半是天使,一半是惡魔。這人‘道法’不高,但是生的張好嘴,簡直能把死人都給說活了,如果生在現代當個銷售員,保證月月都是銷售冠軍。

林靈素一見皇上,就大言不愧地宣稱,天有九宵,而神霄最高。神霄玉清王是上帝的長子,主管南方,號稱長生大帝君,這就是陛下。而林靈素自稱是仙卿下降,蔡京是左元仙伯,王黼、童貫等也各有名號,都是上界下凡來輔佐徽宗治理天下的。當時恰逢遇到深得皇上寵愛的劉貴妃,林靈素則說她是九華玉真安妃,皇上聽后當然大喜,賜號通真達靈,賞賜其大量財物,并將其家鄉溫州改為應道軍。

在林靈素等人的煽動下,剛剛清醒點的趙佶又被帶到溝里,二月,他親臨上清寶箓宮,命林靈素講《道經》。他坐在一旁用布幔圍起來的帷幄中聽講,另命士庶也前來聽講,而林靈素則據高座,由人下拜請問,但所講多胡編瞎吹,插科打諢,講些江湖趣事,以至上下哄笑,不像是在講經,倒是像在表演單口相聲,還帶與觀眾互動的,就這套唬住了皇上,對他愈發信任。

林靈素為獻媚討好皇上,稱趙佶是上帝長子神霄玉清王下凡。皇上本就稱天子,是替天行道,趙佶一聽的出身,也就以此自居。已然下令要道錄院大臣公開宜稱是昊天上帝長子大霄帝君,為了推行道教,請求上帝同意,下凡為人主。要道錄院冊他為教主道君皇帝。于是群臣及道錄院上表冊封趙佶為教主道君皇帝,并準備在四月受封,當上道教教主。

蔡京這時見皇上入了迷,也上表請求修建明堂,自漢唐三代以來,歷朝都建有明堂,凡是宣布政教、朝令、祭祀、選士、諸侯朝拜等邦國大典,都在其中舉行。大宋立國雖已近一百六十年,卻沒有正式的明堂,一直以大慶殿來頂替。仁宗、神宗時曾想興建明堂,因耗資巨大、怕影響農事而作罷。皇上要恢復三代禮制,行堯舜之道,興建明堂就成為刻不容緩的大事。

經過反復論證,多次調研,趙佶毅然下詔決心修建。皇上本著“古為今用、引用之權在朕”的原則,親自繪制出明堂圖式。此建筑上部圓形,法象上天,下部方形,法象大地;四面開四門,合乎春秋四序;開有八窗,以應八節;內有五室,表示金木水火土五行,有十二廳堂,代表十二個月。總而言之,制度格式完全順應天道,合乎三代之制。

明堂既然事關王朝的命運,皇上又重視,負責修建的官員自然要高規格:明堂使:魯國公太師蔡京;工程使:宣和殿學士蔡攸;參詳官:顯謨閣待制蔡翛、蔡鞗,殿中監宋昪;都監:興德軍留后梁師成。一群人迅速瓜分了這塊大蛋糕,一個個吃的滿嘴流油,肚滿腸肥,將積攢的錢糧都用在了國家的標志性建筑物上了,倒霉的還是天下的百姓,空空如也的國庫還要他們去再次填滿。

上行下效,政和初,蔡京被召回京師時,皇上授意其子蔡攸,要他帶一點土特產。于是蔡京進京時就進獻了一批花木。其中有一株橄欖樹,十分珍奇。此風一開,上行下效,臣僚們為討好徽宗爭著進獻各種珍奇之物。到了此時,此風愈演愈烈,盡顯花石的已經不止是江南一地,也不是朱勔一家,這些貢物,動輒就是數十船,渡江越海,甚至一路拆毀橋梁、鑿開城墻,才能運至京師。那些珍果海味如傳送緊急公文那樣都用快馬以最快速度運送,以使送到京師后保持顏色與香味不變,比之楊貴妃那點荔枝,不過是小菜一碟啦

“二爺,那你不會勸勸皇上?”趙信聽著王爺說著朝堂上的事情,插嘴道。

“子不言父過,我要說了,恐怕不用皇上,朝中那些大儒就得用口水把我淹死”趙檉聽著趙檉天真的問題,苦笑著搖搖頭道。

儒家文化好像是如同為中國定制的,最為適合國情,‘以儒立國’成了古代歷朝統治階級的必然選擇。被太祖‘崇文抑武’改造的儒教嬗變為“閹割文化”,儒家文化剛的一面消失,原來的兵家文化不見了,剛柔相濟的變成了陰柔見長的雌化物,正如王安石譏評說,“因循茍且”,“僥幸一時”,不求振作有為,但求勉強維持,得過且過,缺乏行政效率。

在人治條件下,臺諫政治變成了“口水政治”,每個文人墨客都想通過高談闊論,引起皇帝的青睞,而并不從實戰中表現。軍政官員,大多治軍救國無方,而彼此勾心斗角,玩弄機謀權術,又有足夠的聰明才智。發展到頂點,則是不管國家存亡,百姓死活,不能治軍和救國,也必須破壞他人治軍和救國,不便宜別人成事。

宋朝政壇的“窩里斗”和“結黨營私”,較之唐朝,有過之而無不及。趙檉不敢想象如果站出來指責皇上誤國,將會落得個下場,可能最好的結果便是被世人所拋棄,真正成為一個孤家寡人。

是由無錯會員,更多章節請到網址:

如有處置不當之處請來信告之,我們會第一時間處理,給您帶來不帶敬請見諒。


上一章  |  重生之王爺的奮斗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