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er作品:···
感謝您對77讀書的關注。為了方便您的下次閱讀,請加本頁為書簽
“聽說了嗎,政府準備全面介入美墨紛爭了。”幾名穿著神策軍戰袍的校尉正竊竊私語著。“搞不好,這次不但我們要上陣,就連國內也要調兵來。”
“拉倒吧,現在國內什么情況,你我不是不知道,鮮卑那邊眼見得要開打了,政府還會顧著扶桑這邊的蠻邦死活?”雖說在場的軍人大都是帝國正規軍里混得不如意的,但誰沒有幾個親朋戚里三五知己,再加上這些年連接扶桑大陸和赤縣神州海底電纜又鋪好投入使用了,國內真有什么異動,他們還是能一早知曉的。“只怕到時就調幾艘陸戰用不著的水師艦船來充數,關鍵還得靠咱們這些人。”
“國內能把水師艦船調來,就不許一并把伏波軍也調來嗎?”有人不以為然的反駁道。“依我看,美國人的陸師也就能欺負一下墨國這些魚腩雜兵,只要國內能調來二十個團配合咱們,一準把美國人打回密蘇里河東面去。”
“這牛皮還真吹上天了,咱們在扶桑攏總才十五個團,散在方圓幾十萬里的地面上,能拉出多少來跟美國人開戰,十個?八個?姑且不說數千里海路運輸不便,就算給咱們運過來二十個團,僅僅三十個團四萬人就能讓美國這個二千萬人口的大國屈服了?”一個洪亮的聲音在紛亂聲中傳了過來。“再說了,你們算過打這么一仗要多少軍資嗎?”
幾人扭頭一看,立刻轉身施禮道:“下官見過總戎大人。”
總戎是總兵的別名,按照國初的規定,類似扶桑這樣的大都督府是不設總兵、副總兵這樣的統兵官的,而由文職的督府軍務(省)主事來協調指揮。然而扶桑大都督府管轄區實在太大了,下轄的駐防部隊也遠超一般的內地諸道,再加上內戰期間不少殖民地出現**的傾向,因此帝國政府便在安武三十(1825)年前后于扶桑設立了這個統管駐軍的職務,以理順關系,震懾分離分子及防止(落基)山東國家的窺探、蠶食。
不過總兵的職銜雖高,但在論戰上卻無法讓具有參謀身份的下屬心服口服:“大人,此戰與我軍是勞師遠征,但美國人就不是勞師遠征了?再說了,我軍有印第安土族和墨國百姓相助,自然勢如破竹、所向披靡。”
“(密蘇里)河西土族能有多少積蓄?我軍入墨人國中助戰就一定會遇到簞食壺漿?”身為扶桑總兵的李賀搖了搖頭。“賊過如梳兵過如洗,恐怕一見到大兵,百里內都找不到人煙了,如何能在軍資上有所助益。”看到下屬們啞口無言的樣子,李賀感嘆一句。“不過十五年沒有打仗,后輩都是書生意氣了。”
面前的年輕武官們有的臊紅了臉,有的卻不以為然,更有的還想據理力爭,此時就見李賀擺了擺手:“不要再說,真有好的方略,且擬文字上來,權作軍中預案。”
這么一來,幾個武官只好悻悻而退,只有身邊的副官有些不為己甚的勸道:“大人,都是些好苗子,不過是沒有歷練國,何必給予難堪。”
“時不我待啊。”李賀輕嘆道。“兩路大戰都一觸即發,政府未必顧得上扶桑這邊,萬一真的只能靠手上這點力量,本官也只有寄希望于拔苗助長了。”說到這,李賀自我寬慰道。“好在,國內已經同意給扶桑換裝了,郭進,你記得隔三差五催一催兵馬使(注:對各道、大都督府、都督府軍務主事的別稱)那邊。”
副官撇著嘴應道:“不過是前膛線膛快銃罷了,國內都裝備三年了,如今事急才想到給扶桑裝備,怎么就不給些最新的后膛線膛快銃呢?”
李賀輕笑起來:“知足吧,神策軍還能跟正規軍搶裝備?至于最新的后膛線膛快銃連禁衛軍才剛剛裝備,又怎能輪到海外各部呢”
“77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