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騷第四百四十七章 除夕煙火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雅騷 >>雅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四十七章 除夕煙火

第四百四十七章 除夕煙火


更新時間:2013年02月19日  作者:賊道三癡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賊道三癡 | 雅騷 
sodu,,返回首頁

sodu

“柏灑辛盤此夜情,虛堂無夢亦三更。帝城團鼓迎年急,鄰院松盆熰歲明。臘節坐銷杯正永,春光入望斗初橫。呼嵩只切天雞唱,肅肅千官響佩聲。”

這是宣城人丘瑜寫的京師除夕風俗詩,除夕夜在自家院中以松柏枝搭成一個木臺,點火焚燒,要一直燒到天亮,這就叫“熰歲明”。

萬歷四十四年的除夕夜,北京皇城西邊李閣老胡同張原寓所的垂花門外,一座松柏木架子正溫暖地燃燒著,松脂的香味洋溢開來,這是一種喜慶的味道;玫瑰色的火光映在門窗上貼著的紅紙葫蘆上,磚木深沉,紅光閃爍,這是一種喜慶的顏色;爆竹聲、辭歲聲、嬉笑聲,各種喜慶的聲音沸沸盈耳——

這一夜,張原的寓所親朋滿座、熱鬧非凡。

早幾日張岱就說請張原一家都到泡子河畔守歲共迎新年,而張原的內兄商周祚也請妹婿一家到東四牌樓一起過年,張原無法兩全,與商澹然商議一下,決定把內兄一家、族叔張耀芳一家都請到李閣老胡同聚在一起過年,張原居住在李閣老胡同也算是喬遷新居,按紹興人習俗,新居第一年有親朋好友一起守歲過年那就是吉祥福氣,所以到了年三十這日午后,張耀芳、張岱父子,張耀芳的一個妾、張岱的妻子劉氏、妾素芝、李蔻兒,還有婢仆四、五人先到了張原寓所,還沒坐定,商周祚夫婦和景蘭、景徽姐妹也到了。祁承爜、祁彪佳父子隨后到來,四家人一起過年,張原這座小四合院的熱鬧可想而知——

內院的女眷們在一起閑話、下棋、品茶、飲酒、投壺、念誦守歲詩,吃一種由柿餅、荔枝、圓眼、栗子、熟棗制成的糕餅,還要吃驢頭肉,用盒盛裝,由于俗稱驢為鬼。吃驢肉就是“嚼鬼”,這是祈求家宅安寧,婢女仆婦忙著在房壁貼福祿、虎頭、和合諸圖。把點燃的燈盞放在床下,這叫“照虛耗”,穆真真不會下棋也不會喝酒。她與同樣大肚皮的素芝探討了一會分娩和育兒,就起身到各房看一看,她擔心失火,所以時不時去巡視……

外院大門廳,張原與族叔、族兄、內兄還有祁承爜父子圍坐飲酒,都是同鄉,又是姻親,自然是其樂融融,說起家鄉除夕往事,有說不完的話……

符叔、姚叔在換桃符、貼門神。武陵、茗煙、白馬、薛童這些少年男仆在門前燃放爆竹,奔跑嬉鬧,踢石球玩耍,白馬和薛童尤為活躍,兩個人專往冷街僻巷跑。遇到抱鏡聽卜的人就用紹興、金陵土語亂喊一通,喊完就跑,讓那聽鏡的人目瞪口呆、不明所以,北方風俗,除夕夜禱灶請方后抱鏡出門,以聽到外人的第一句話來占卜吉兇。《聊齋志異》里就有“鏡聽”一文,勵志并且搞笑……

到了子夜時分,皇城中奉天門響起新年鼓聲,隨即皇城上空就是絢爛煙花騰起,萬歷四十五年(即1617年)到來了,歲在丁巳,后金奴爾哈赤把這一年稱作天命二年——

新年第一天,京中四品以上官員要參加禮部舉行的正旦朝會大典,張原是從六品修撰,本來是沒有資格與會的,但因為是東宮日講官,所以也要參加,丑時初,張耀芳和張岱帶著女眷和婢仆先回泡子河畔去了,祁承爜、祁彪佳父子也告辭回兵部廨舍,商周祚一家則留在這邊——

張原和內兄商周祚進到內院,傅氏體弱多病,熬不得夜,已經先去商澹然房中歇息了,王微與商景蘭在下棋,商澹然和小景徽旁觀,周媽抱著小鴻漸也在邊上,小景徽不時逗一下小鴻漸,捏一下他臉蛋、做個鬼臉、用發梢撩他,這多笑的孩兒就“格格”直笑——

見商周祚、張原進來,商澹然等人一齊起身向商周祚、張原祝福新年,張原還禮,說了幾句祝福話,問澹然:“鴻漸怎么沒睡?”

商澹然道:“早睡飽了,剛醒的。”把小鴻漸抱過來柔聲道:“鴻漸,向你阿舅祝福新年,向你爹爹祝福新年。”把兒子的兩只小手攏在一起,作出作揖的樣子。

九個月大的小鴻漸覺得很好玩,又是點頭,又是上下搖手,那笑嘻嘻的可愛模樣,逗得一室笑聲。

商周祚也有些困倦,去張原的書房小睡一會,張原帶著王微和景蘭、景徽姐妹去垂花門外放煙花,有種名叫“天花噴礡”的煙花是出于內官巧匠之手,燃放時如天女散花,小徽看得拍手歡笑——

張原立在松柏木火堆邊,嗅著松脂的香氣,道:“我說個笑話,蘇州有個商人在金陵過年,見秦淮兩岸煙火絢爛,他卻向旁人說‘蘇州此時即便有燈火也無處放’,人問何故?這人說‘蘇州此時天上被煙火擠住,放亦不得上,因為天上沒空隙了’。”

王微和景蘭、景徽姐妹皆笑,眸光璨璨如星。

不遠處的皇城內,各種絢麗的煙火此起彼伏,這一刻,大明的繁華如此實在。

辰時初,張原和內兄商周祚一道入承天門,正旦朝會是新年大典,按祖制,皇帝是要親臨皇極殿接受百官和四夷遠臣朝拜祝賀的,但萬歷皇帝已經多年沒參加正旦朝會了,今年也不例外,依舊是由禮部、鴻臚寺官員主持,繁文縟節,走走形式而已,張原看到一身官服的秦良玉和朝鮮的四位使臣也在隊列中,并有新年賀章呈交給司禮監官員——

朝會散后,眾官陸續出皇極門,門邊除了羽林衛軍士之外,還有兩個東宮太監候著,正是鐘本華和韓本用,二人奉太子之命請錢龍錫、郭淐、成基命、徐光啟、孫承宗、張原、馬之騏東宮這七位講官去文華殿,皇太子朱常洛要在文華殿接見七位東宮講官,張原等人來到文華正殿,拜見皇太子,皇太子說了一些新年祝福語,并賜新年禮物,眾人謝恩,拜謝而出——

張原找了個機會問鐘本華:“公公何時會在前海外宅?”

鐘本華道:“初五日雜家會在宮外。”

“好,初五日午后我來向公公拜年。”

張原拱拱手,快步跟上師兄徐光啟出了文華門。

按慣例,東宮講官還要去內閣直房拜見閣臣,張原也跟著去了,方從哲和吳道南都在,方從哲見到張原,真是羞惱憤恨不已,很想當面將張原遞上的拜帖擲還,但轉念還是忍了,他是堂堂首輔,必須要顯得有容人之雅量,現在擲還拜帖無損張原什么,倒顯得他方從哲發泄私憤——

方從哲淡淡含笑,對張原道:“張修撰有海瑞海剛峰之風,剛正不阿,替老夫教訓了不成器的犬子,老夫還得謝過張修撰才是,聽說張修撰的公子也叫鴻漸,那倒與犬子同名了,真是巧。”

張原心道:“這老家伙話里帶刺啊,在大明官場,海瑞是讓人敬而遠之的人物,說難聽點是討人嫌的人物,方從哲把我捧為海瑞,我怎么敢當。”恭恭敬敬道:“閣老言重了,下官年幼識淺,言行或有不當之處,但忠君愛民之心卻是有的,前日與閣老令郎有些小誤會,閣老大度,不歸咎下官,下官感激不盡,至于下官的幼子之名與閣老令郎的表字暗合,還真是巧事,下官已決定給小兒改名,以免冒犯。”

方從哲心里冷笑,面上微笑,說道:“豈敢要令郎改名,倒是老夫那不成器的劣子要改名才對。”一笑而罷。

張原與眾官出了承天門,拱手四散,除了當值的官員,現在都是假期,要過了元宵才正式坐衙。

徐光啟與張原并肩而行,徐光啟搖頭嘆道:“介子,你現在可把方閣老給徹底得罪了,以后你想推行經世濟民之策就太難了。”

張原道:“即便沒有這事,我也早已把方閣老給得罪了,不差這一回。”

徐光啟苦笑,停下腳步,回頭看著紫禁城,旭日初升,承天門黃瓦飛檐的積雪映著日光也顯得大氣雍容,好似大明朝的莊嚴猶在,心道:“君主無為,政令不行,官員們忙于內斗,少有憂國之心,豪強兼并,貧富懸殊,奢侈的錦衣玉食,貧困的不免凍餒……”

徐光啟正這么想著,卻聽張原說道:“徐師兄,我想請求出使朝鮮國。”

“啊。”徐光啟吃了一驚,問:“為何?”

張原道:“我是想借機考察遼東邊備、探聽奴酋情況,再就是設法約束朝鮮國君,不得與奴酋來往。”

徐光啟凝思片刻,點頭道:“介子不是空談的書生,為國為民,不憚遠險,讓愚兄敬佩,只是吳閣老會準許你離京嗎,你是吳閣老的得力門生,京察即將開始,這是非常時期。”

張原道:“我會向吳閣老說明的,丁巳京察也不過是一時得失,不必看得太重。”

與徐光啟別后,張原先去拜會房師楊漣,說起出使朝鮮之事,楊漣起先是堅決反對,認為京察之重要性遠遠超過出使朝鮮,希望張原留下幫助他和東林諸人,張原道:“學生現在是方閣老的眼中釘,學生若離開一段時間反而更好。”心想:“留在京中勾心斗角還不如做些實地考察,而且這次京察東林是必敗的,東林的轉機是在朱常洛身上,這只有等待。”

楊漣見張原心意已決,也只好作罷。

寫一段除夕情節,紀念剛剛過去的除夕夜。

sodu


上一章  |  雅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