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騷第四百一十三章 鴨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雅騷 >>雅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一十三章 鴨宴

第四百一十三章 鴨宴


更新時間:2013年01月03日  作者:賊道三癡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賊道三癡 | 雅騷 

楊漣得知張原與齊黨首領亓詩教有往來,大為不滿,亓詩教是三黨中攻擊東林最賣力的,亓詩教三年前的那道奏疏更將東林黨比作蠱惑人心的邪教,措詞極其嚴厲甚至是惡毒,已去職的東林元老星對亓詩教恨之如骨,把亓詩教、趙興邦、官應震、吳亮嗣四人比作堯舜時的四兇,星堅信邪不壓正,莫看三黨現在把持朝政、打壓東林、顯赫一時,只要皇太子即位,東林黨人就要卷土重來,那時眾正盈朝,亓詩教這等奸人在朝中哪里有立足之地,必逐之,星在給高攀龍、楊漣的書信中都表示過這個意思,所以出于愛護張原的考慮,楊漣覺得有必要提醒一下自己的這個門生,楊漣很器重張原,不想看到張原誤入歧途——

八月初九這日黃昏,張原出了翰林院大門,卻見阮大鋮在等著他,阮大鋮現任行人司行人,行人司掌傳旨、冊封等事,凡頒行詔敕、冊封宗室、撫諭四方、征聘賢才,以及賞賜、慰問、賑濟、軍務、祭祀,這些都是行人司的職責范圍,也就是說經常要出差,前兩個月阮大鋮還和魏大中一道去了洛陽福王府代皇帝賞賜褔王世子禮物,魏大中中進士后也留京任行人之職,阮、魏二人都是高攀龍的弟子——

張原拱手道:“集之兄從洛陽回來了,行路辛苦。”

阮大鋮道:“令師楊給事中在寓所設宴,讓我來請你去赴宴,我官職是行人,就是跑腿的。”

張原笑道:“集之兄是奉旨游山玩水,弟實羨慕。”又道:“楊師是宴請阮兄,弟敬陪。”

阮大鋮道:“我也是陪客。楊給事中請的是我同鄉左光斗。現任中書舍人,介子聽說過左光斗左共之此人否?”

張原心道:“左忠毅公,如雷貫耳啊。與吾師楊漣并稱楊左,是東林黨人中鐵骨錚錚的人物,終于也要登場了。”說道:“早聽說集之同鄉左先生大名。今日就能相見嗎,好極。”便吩咐穆真真幾人先回去,他與阮大鋮說說笑笑往會同館而來,楊漣至今還住在會同館。

左光斗四十來歲,白面短須,神態語氣比楊漣溫和,與張原寒暄,很是客氣,不肯讓張原執后輩禮。左光斗的中書舍人一職等于是內閣輔臣的秘書,掌書寫誥敕、制詔,辦公之所就在會極門內的制敕房和誥敕房。與內閣直房比鄰。能獲知機密,但沒有實權。左光斗大起大落的時代還沒有到來——

一張松木方桌,幾樣菜肴,楊漣、左光斗、阮大鋮、張原四人分坐,喝黃精酒,吃洪湖野鴨,這兩只野鴨是楊漣的湖北同鄉送來的,用鹽腌著,別有風味,喝了兩杯酒、吃了幾塊咸鴨肉,楊漣問張原道:“介子,聽聞你與亓詩教、王大智頗有來往?”

張原一聽這話就明白楊老師今日請他喝酒的用意了,答道:“楊師容稟,學生在京中有來往的分兩種人,一種是楊老師、孫庶子這等賢士,還有我徐師兄以及翰社諸友,這種是既有公義也有私交在的,而另一種是亓詩教、熊明遇、王大智諸人,純為公務,學生前日拜會亓詩教與熊明遇,是為了遼東邊事,不涉任何私誼。”

楊漣與左光斗對視一眼,左光斗微笑道:“張修撰可謂是小叩則發大鳴,不愧是寫得出萬言廷策的大才子。”

張原忙道:“慚愧慚愧,學生是怕楊師誤會,所以才解釋一下。”

楊漣卻是不露笑意,說道:“道不同不相為謀,你與亓詩教那等人議國事,豈能有好結果!”

張原道:“楊師,學生以為,只要是為的國事,那就有共同之道,去年山東救災,亓詩教等人也是多方呼吁,這就是惠民利國之舉。”

楊漣道:“山東是亓詩教的家鄉,若家鄉受災都無動于衷,那豈是有人心者!”

張原道:“亓詩教也曾上疏敦請皇太子出閣講學。”

楊漣道:“那是齊黨為謀后路計,見東宮根基已固,這才見風使舵。”

張原覺得沒法說下去了,楊漣對亓詩教偏見太深,這簡直就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啊。

楊漣見張原眉頭微皺不說話,便放緩語氣道:“介子,你報效國家之心迫切我甚理解,但你是治《春秋》經的狀元,豈不知‘別嫌疑,明是非’的重要,你與亓詩教那等人往來,豈不是自污清譽?”

不能再含糊了,張原淡淡道:“清譽真的那么重要嗎?撫順清河堡五十三位軍民被建奴殺害,這是老奴反叛之始,其重要遠勝任何黨爭,若不警醒,必有大患,子曰‘以直報怨’,亓詩教與我并無仇怨,即使有仇怨,只要肯為國家出力,我都會釋前嫌、愿交往。”

此言一出,同桌的楊漣、左光斗、阮大鋮都神色訝然,一時間無人說話。

張原當然不想與楊漣鬧矛盾,稍稍轉移話題道:“楊師,學生前年冬月路過無錫,曾到東林書院拜訪景逸、南皋兩先生,聆聽教誨,當時學生分析遼事,認為奴酋不出三年將建國,唉,學生對遼事的緊迫還是估計不足,奴酋今已建國稱汗,我大明卻無力應對,奴酋日漸猖狂,學生認為不用兩年,奴酋必要對我大明用兵,占我城池、殺我百姓,遼事將大壞。”

楊漣不以為然道:“建州老奴倚仗邊遠荒寒,我大明不會輕易動兵,妄自尊大也就罷了,豈敢啟釁攻我大明,這次越界殺人之事,奴酋不是懾于我大明國威,自縛兇手在撫順城下處死了嗎?”

張原道:“楊師未到過遼海,不明遼事之急。”

楊漣嘲笑道:“那你難道去過遼邊?”

張原不動聲色道:“學生這些日子在翰林院也不只是喝茶空談,學生翻閱了自萬歷初年開始的所有邸報,奴爾哈赤就是從萬歷十二年開始起兵一統女真諸部的,從萬歷十二年至今的三十三年中總共有六十九份邸報提到了奴爾哈赤之名,而近十年就占了五十一份,可見奴爾哈赤越來越讓守遼的大明兵將感到了威脅,奴爾哈赤從滅尼堪外蘭起,萬歷十五年滅阿爾泰部,十六年滅王甲部,二十一年在古勒山大敗葉赫、烏拉九部聯軍,二十七年滅哈達部,三十二年滅輝部,如今海西女真四部僅剩葉赫部,奴酋基本統一了女真諸部,麾下能戰之兵不下五萬,契丹人曾說‘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當年成吉思汗也是在統一了蒙古部落后才南侵中原的,楊師還認為奴酋不足慮嗎?”

張原博聞強記,以邸報數據說話,論據滔滔,楊漣哪里辯得過張原,左光斗道:“張修撰真是有心國事者,讓人佩服,但如今朝政日壞、邊備不修,豈不正是奸邪當朝之故。”

張原心道:“朝政也不是這幾年的事,前幾年東林人主政,也沒多好,這不能歸咎于哪個人、哪個黨,皇帝不作為、士紳耽于享樂、邊將冒餉貪功、豪強占田凌弱,幾乎是個爛攤子。”在楊、左二人面前當然不能這么說,只是道:“我也是權宜之計。”

“權宜之計。”楊漣不滿道:“權宜之計往往助長奸邪輩的氣焰。”

張原悶頭只是吃鴨,吃飽了后告辭,阮大鋮陪張原先走了。

待張、阮二人走后,左光斗對楊漣笑道:“文孺兄,你這位狀元門生很有主見的啊,并不是愚忠君師的。”

楊漣搖頭道:“張原急于建功,正邪不明,實在讓我擔憂。”

左光斗提醒道:“文孺兄莫忘了他的浙黨出身。”

楊漣道:“共之兄不必擔心,張原雖有些急功近利,但為人正氣,素來治《春秋》無奸佞,這個我是相信他的,而且他與劉廷元、姚宗文輩已是死敵,哪里還能歸于浙黨。”

通過與楊漣、左光斗一席談,張原深知自己以后的道路之難,大明朝野上下基本是沉醉于老大帝國的虛幻強大中,必得奴爾哈赤來警醒,很多事他有心無力,現在能做的就是教皇長孫讀書了,因為三皇孫朱由楫夭折,皇太子和皇長孫已有多日未出閣講學,到了十三日,東宮傳旨恢復講學,當日是孫承宗為皇長孫進講,十四日輪到張原——

明日就是中秋節了,原本淡青色的天空已變成深藍,天高云淡,風中有桂花的香氣,從宮城東華門進去,沿御河右岸至文華門一帶,海棠花、玉簪花盛開,張原看到有內侍在河畔采花,不免有些奇怪,跟在他身邊的高起潛介紹道:“張先生,宮中過中秋節要賞花賞月,有些嬪妃會遣內侍采剪海棠花和玉簪花用龍泉大瓶插著送到她們那里去。”

張原點點頭,問:“皇長孫殿下這些天還好吧?”

高起潛道:“長哥與三哥兒手足情深,十分哀痛,這兩日才好一些,張先生等下再開導寬慰一下哥兒,哥兒最敬重張先生。”

張原“嗯”了一聲,又問:“你干爹近來與客嬤嬤關系如何?”

高起潛道:“干爹與客嬤嬤關系還好,不過干爹想和客嬤嬤對食尚未成功,那個魏少監現在已經對干爹很有些不滿了。”

這兩天有點事,明天會加大更新量。

83k


上一章  |  雅騷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