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我獨裁第710章 噴氣時代下的海軍航空兵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唯我獨裁 >>唯我獨裁最新章節列表 >> 第710章 噴氣時代下的海軍航空兵

第710章 噴氣時代下的海軍航空兵


更新時間:2013年05月29日  作者:巡洋艦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巡洋艦 | 唯我獨裁 
盡管納粹空軍的mig9戰斗機的性能不如華約的j11,但由于德聯大力加強了情報管制,使得中華帝國的特工難以獲得mig9的真實數據。這樣一來,中華帝方便難以判明mig9戰機的戰斗力,加上德聯空軍大規模生產mig9戰機,并迅速裝備給北約各國空軍,這令中華帝方認為mig9戰機已經具備了對抗j11a/b系列戰機的能力。

作為同納粹空軍mig9戰機的對抗,中華帝國空軍批準研制新型戰機,并要求在未來十年內具備爭奪制空權的優勢。

二戰后,中華帝國充足的財政收入保障了對空軍裝備加速現代化更新。各大航空公司都看好未來噴氣式飛機領域的發展前途,因此紛紛投入巨資進行開發研制。兩次世界大戰最終都未能將德國徹底打垮,這讓他們將目光瞄準下一場世界大戰,即華約和北約兩大軍事集團的最后決戰。

當中華帝方的軍備擴充法案出臺后,中華帝國同德聯之間的大規模軍備競賽也隨之拉開序幕,這些航空巨頭們自然不想錯過這個大餐,于是競爭日趨激烈。

最終,經過中華帝國空軍裝備委員會的十幾輪審核,江南重工集團的wp15噴氣式戰斗機以性能出色,造價低廉的大比分優勢擊敗了中華帝國其他七個航空工業巨頭,入選中華帝國空軍五十年代制式裝備名單。

根據中華帝國戰后裝備發展條例,中華帝國陸海空天四軍在和平年代的裝備更新速度為每十年更新一次,戰時根據實戰需要另行制定。因此江南重工的wp15噴氣式戰斗機將在光華五十年至光華五十九年這十年間成為中華帝國空軍的主力戰機。

wp15能夠殺出重圍獲得中華帝國空軍的認可,主要是因為該機搭載了4門20毫米機炮。在空軍的試驗場上空,wp15戰機在同對手進行空中格斗時,其4門20毫米機炮打敗了配備6門12.7毫米重機槍的來自皇家重工的種子拳手k40戰機。

在空戰演習中,wp15的20毫米口徑特種炮彈給k40造成致命打擊,一至兩發該炮彈即可將k40摧毀。反過來。k40的12.7毫米機槍多次擊中wp15戰機,最多的一次累計133發,但等到wp15降落后,機師們為其檢查時卻驚人的發現wp15的結構性依然完整,飛行員理論上依然安全,戰機的防護性能極為出色,觀看對抗演習的空軍司令部官員們為該機的出色性能喝茶。

在最后的評估報告上,空軍委員會認為德聯的米格9戰斗機已經安裝了37毫米機關炮。認為k40的12.7毫米重機槍已經無法滿足實戰需要了,因此采納了wp15。

wp15入選中華帝國空軍五十年代主力戰機后,其在中華帝國空軍戰斗序列里的編號為j15。原本是要賦予它j12的,考慮到對西方世界的真真假假戰略迷惑才放棄的。這樣會造成德聯空軍會認為中華帝國已經完成了j12、j13、j14幾款戰機的研發。給他們造成無形的壓力。

j15作為中華帝國空軍戰后第一款噴氣式戰機,為了對抗德聯的mig9,已經支援前線盟友所需,中華帝國空軍累積裝備了4000多架,成為中華帝國空軍在五十年代的主力戰機。

j15戰機相比較j11戰機而言,發動機性能大幅度提升,采用1臺wj6516a渦輪發動機,推力達34.3千牛。其翼展11.91米,機長11.07米。機高4.24米,采用后掠翼布局,航速達1100公里每小時。而其設計采用了大量的鎂鋁合金材料,空重只有5992千克,滿載燃油航程可達2240公里。尤其配備的四門20毫米機炮,備彈1000發,火力極為兇猛。其搭載的雷達系統等各種電子戰系統比j11都先進很多。

j15戰斗機被用來壓制北約的mig9戰機,但實際上包括德聯隨后研制的me350、ju18、ft33等噴氣式戰斗機都不是j15的對手,在五十年代的外高加索局部戰爭中,華約的j15戰機單機創造了擊落北約戰機77架的世界紀錄,令j15戰機一躍成為五十年代的國際明星,除北約外的全世界各國都積極購買這款戰機,直到其停產時,累積出口了兩萬多架。直到八十年代末。在落后的非洲地區依然能夠看到這種戰機的影子。

就在j15戰機入選中華帝國空軍的同時,競標失敗的皇家重工集團將另外一款k14戰機交給海軍裝備委員會進行測試并獲得了通過,成為中華帝國海軍航空兵在五十年代的制式艦載戰斗機。

k14獲得海軍航空兵艦載戰斗機命名委員會命名為f12,以取代海軍航空兵現役的f6野貓艦載戰斗機。

f12艦載戰斗機相較于f6艦戰在整體性能上大幅度提升。該機于光華四十六年開始研制,原編號k14ubk。光華四十七年三月原型機首次試飛,兩年后正式交付中華帝國海軍使用。

f12是中華帝國海軍的第一種艦載超音速戰斗機。首飛時就突破了音速。同時也是中華帝國設計的最后一種以機炮為主要武器的飛機,所以f12的飛行員們常稱自己為“最后的槍手”。

f12作為中華帝國海軍五十年代主力戰機,由于其優秀的性能,一直到六十年代中期一直是中華帝國海軍的主力艦載戰斗機之一。

當然,這也跟對手太弱有直接關系。畢竟德聯體國家在航空母艦發展上面十分落后,他們一直使用滑降起飛技術來代替他們蒸汽彈射技術不過關的尷尬。同時,噴氣式戰斗機在航母起降需要相當高的技術含量,德聯海軍航空兵根本達不到那種技術水平和設備保障能力,因此在有限的技術下,德聯海軍航空兵一直使用陸基戰斗機。只需要將其略微改造一下,變成折疊機翼和增加著艦尾鉤等技術含量相對低一些簡單一些便可以打造德聯獨有的海軍艦載機部隊了。

而中華帝國作為超級海軍強國,在航母技術上和海軍航空兵準備技術上一直領先,擁有全球唯一的一座大型綜合海訓中心,華約國家所有海軍航空兵大多數都在那里培訓過。蒸汽彈射技術處于壟斷地位,使得艦載噴氣式戰斗機能夠短距離起飛,這些限制海軍航空兵戰斗機先進性的因素對中華帝國海軍而言都不是問題,這就造就了在海軍航空兵方面。德聯海軍被中華帝國海軍遠遠的摔在了后面,迫使德聯海軍不得不在其他水面艦只上面做文章來超越中華帝國海軍。

正因為這些因素,中華帝國海軍的f12艦戰一直保持對德聯海軍航空兵的戰機處于領先地位,因此中華帝國內閣也就很難批準為海軍航空兵更換新型飛機了。

f12就在這種大環境下得到了極大的發揮。其主要型別有:a型。單座晝間戰斗機,共生產318架。b型,有限全天候型,共生產130架。rf8a,偵察型,共生產144架。c型,a型的改型,空戰能力加強,共生產187架。d型。有限全天候型,時速接近兩倍音速,共生產152架。e型,d型的改進型,共生產286架。f12e,英國海軍和土耳其海軍訂購,共生產142架。

整體而言。f12的特點是采用可變安裝角機翼,起飛著陸期間,飛機上的液壓自鎖作動筒可把機翼安裝角調大7度,這樣既增加升力,又使機身基本上與飛行甲板或跑道保持平行,避免因機頭掄起而影響飛行員的視界,平飛時,機翼再回到原來的位置。另外。機翼外段是可向上折疊的,便于艦上停放。

f12空重8170千克,正常起飛重量1338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5420千克,機內燃油量6300升。作為海軍航空兵的驕傲,f12可進行空中加油。這在全世界航空領域成為一個耀眼點。從f12服役中華帝國海軍那一天開始,就被全世界各國海軍所關注。

當然,f12的知名度還是靠它強大的性能來支撐的。其最大平飛速度2124千米/時,實用升限17000米。由于是艦載戰斗機,其作戰半徑自然不能跟j15相比了,只有370800千米,轉場航程也不過2250千米。

武器方面,皇家重工在空軍訂單競爭中敗給了江南重工,因此f12的武器裝備也做了大幅度調整。機頭裝4門20毫米機炮,每門備彈84發。機身兩側各有2個武器掛架,可掛8枚火箭彈,后來生產的f12e又增加兩個掛架,可以掛載空空導彈和航空炸彈,最大載彈量2270千克。

不過,盡管中華帝國海軍航空兵擁有先進的f12艦戰,但這并不代表海軍航空兵一直順風順水。

由于海軍飛行員訓練條件苛刻,戰機在海上起降的風險極大。中華帝國海軍航空兵從建立那天開始,就少不了犧牲。不過,早期的螺旋槳艦戰傷亡事故還是很低的。到了噴氣式艦戰時代,傷亡事故節節攀高,一度讓海軍司令部多次叫停飛行訓練來減少傷亡。

中華帝國海軍總共制造了1261架f12戰斗機。在f12戰斗機從海軍中退出現役時,已有1106架戰斗機在事故中墜毀,而只有其中很少的一部分才是在地中海戰役、黑海戰役和海灣戰役等戰爭中被擊落的。由于引擎故障、飛行員失誤、天氣或運氣不佳,大量的f12戰斗機(88)撞向了地面、掉在了水里或變成了飛行甲板上熊熊的火球。這段中華帝國海軍的航空史是1947年到1988年的一段歷史。直到九十年代初,中華帝國海軍噴氣式飛機的墜機率才少于10萬飛行小時一次,讓事故成了極不平常的偶然件。這與光華五十四年時的情況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海軍航空兵(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加起來)在這一年里總共損失了776架飛機和535名機組人員,其墜機率遠遠高于10萬飛行小時50次的墜機率。而且,艦載戰術飛機的墜機率比這一墜機率還要高得多。

在這個漫長的轉型過程中,中華帝國海軍航空兵共參與了六次大的戰爭和無數的危機,當然,有許多飛機和機組人員在敵方的火力下損失了。但是,大部分噴氣式飛機是因為事故損的。換言之,從f12戰斗機服役到退役的這二三十年的時間,大量粗心的機組人員因為飛機的操作性能和可維護性差丟掉了性命。在面臨諸多挑戰的海上環境中,中華帝國海軍飛行員勇于獻身,在中德冷戰期間,維護了中華帝國海軍的世界霸權地位,他們的犧牲令中華帝國海軍為之驕傲,贏得了全世界各國海軍航空兵的尊敬。


上一章  |  唯我獨裁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