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經營北洋
光華十四年,中華帝國海軍在帝國皇帝王辰浩的號召下,成立了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戰斗群。
航母戰斗群,顧名思義。它以大型航母為核心,集海軍航空兵、水面艦艇和潛艇為一體,是空中、水面和水下作戰力量高度聯合的海空一體化機動作戰部隊,具有靈活機動、綜合作戰能力強、威懾效果好等特點,可以在遠離軍事基地的廣闊海洋上實施全天候、大范圍、高強度的連續作戰。
在對倭國的戰爭當中,中華帝國海軍的航空母艦第一次震撼了世界,從此航空母艦在帝國海軍內部被認可,在帝國皇帝的大力包贊下,甚至可以跟傳統主力戰列艦地位等同。
由于是帝國皇帝陛下力tǐng建立航空母艦戰斗群,因此海軍部高層不得不奉旨行事,組建航空母艦戰斗群計劃很快便出臺了。
帝國國會對海軍的軍費撥款項目中,其中一項就是撥款6000萬龍幣組建六個航母戰斗群,作為對海軍主力艦隊的補充力量。
每個航母戰斗群包括一艘主力航空母艦,四艘護航航空母艦,四艘重巡洋艦,八艘輕巡洋艦,十六艘驅獵艦,四艘潛艇,兩艘大型補給艦。
其中,第一航母戰斗群和第二航母戰斗群的主力航空母艦分別由黃山號和廬山號擔任,也是各自航母戰斗群旗艦。
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四個航母戰斗群的艦隊旗艦分別是峨眉山級航空母艦的四艘,以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命名,分別是峨眉山號cv28、五臺山號cv29、普陀山號cv30和九華山號cv31。
峨眉山級航空母艦是中華帝國海軍為了進一步擴大海軍航空兵力量而傾力打造的一級航空母艦。海軍高層的目的是打破海陸空三軍力量平衡,通過打造航空母艦戰斗群,提升艦載作戰飛機的數量,來削弱空軍的影響力,加上海軍陸戰隊在對日作戰中的表現,海軍方面有信心打造海陸空三軍集成兵種,力爭軍方老大地位。
峨眉山級航空母艦早在光華十一年初黃山級航空母艦完工時就開始立項設計研發了,光華十二年年底,海軍部利用元級戰列艦的尾款剩余和挪用一部分明級戰列艦款項,批準開工建造的。當時只開工一艘峨眉山號,次年國會沒有批準海軍繼續建造主力戰列艦,于是海軍大肆宣揚航空母艦的作用,加上東大洋海戰顯示了航空母艦的威力,于是說服國會批準追加3艘峨眉山級航空母艦的建造預算。
光華十四年三月,峨眉山級航空母艦一號艦峨眉山號建成,該艦整體布局跟黃山級航空母艦類似,沿用中華帝國航空母艦的特色布局,是黃山級的放大改良版。
直角斜邊型飛行甲板,為了可以搭載更多的作戰飛機,艦體加長至212米,寬41米,吃水9.6米。飛行甲板加長至202米,寬67米,為的是可以起降新式的h2n1轟炸機。航母可以裝載新式雷電艦載戰斗機135架。機庫為改為4個,每個機庫可存放25架飛機,飛行甲板上露天放置35架飛機,或者18架h2n1大型轟炸機。
艦島位置略微變化,集中在右舷靠后。艦島中上部是正八邊形艦橋指揮室,跟黃山級不同的是,峨眉山級航空母艦根據明級戰列艦的艦島設計,安裝了艦載對海搜索雷達,可探測到70海里內的水面艦只。
動力系統進一步得到改良,空間縮小,重量減輕,效率提高。主機采用北洋動力公司8臺燃油鍋爐和4套帕森斯齒輪驅動式蒸汽輪機組,總功率130000萬馬力,最大航速續航力為13000海里/20節。
為了防止其他國家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中華帝國海軍為所有主力艦全部換裝了防空速射炮和速射機關槍,因此峨眉山級航空母艦也不例外,在艦島周圍安裝有八座雙聯裝127毫米55倍伸對空速射炮,4座三聯裝47毫米60倍伸速射炮,艦島中上部每層都安裝有兩到三tǐngm米高射重機槍。
除了一號艦峨眉山號率先在光華十四年四月正式服役外,其他三艘將在明年的夏秋季節全部服役。
作為航母戰斗群的第一級護航戰斗艦,中華帝國海軍原有的重巡洋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中華帝國海軍在原有的幾款重巡洋艦的基礎上,為航母戰斗群提供護航火力支援的重巡洋艦經過了大幅度的改裝,突出目的為艦隊防空需要。
中華帝國海軍現役的重巡洋艦為帝國海軍早期的大型裝甲巡洋艦更名而來,包括俘獲自俄國海軍的大型裝甲巡洋艦和俘獲自英國皇家海軍的一級巡洋艦在內,共有32艘,都是萬噸級的大型戰艦。
這些重巡洋艦擔任本土艦隊防御所需有些雞肋,既無法跟敵國的主力艦抗衡,擔任巡邏任務又太奢侈,又輕巡洋艦和驅獵艦就足夠了。
因此,帝國海軍決定將這批重巡洋艦挑選出24艘來進行大規模改裝,作為航母戰斗群的艦隊防空戰斗艦來使用。
歐洲大戰,以及中日戰爭都表明,空中的戰斗機和轟炸機已經嚴重改變這個世界的戰爭模式,防空的重要性已經凸顯。中華帝國作為世界第一航空強國,居安思危,對防空準備自然也要求嚴格起來。
作為航母戰斗群的防空護衛艦,24艘被改裝的重巡洋艦的主炮、副炮,三級和四級火炮全部換裝成240毫米以下的速射炮系統,高平兩用。其中廓式152毫米副炮系統全部拆除,改裝成炮塔式雙聯裝50倍伸127毫米高平兩用速射炮,三級火炮和四級火炮分別改裝為88毫米55倍伸和47毫米60倍伸的高射炮,另外配備大量的米口徑的m2型高射機槍。
以思涵號重巡洋艦(英國一級巡洋艦勇士號)為例,改裝前其標準排水量為13550噸,航速寸炮炮,26×3磅炮,3×18寸魚雷。改裝后,標準排水量達到14520噸,航速座雙聯裝240毫米45倍伸主炮(速射型,最大仰角40度),4座雙聯裝127毫米50倍伸副炮(高平兩用速射炮),8座雙聯裝88毫米55倍伸高射炮,8座雙聯裝47毫米60倍伸高射炮,40tǐngm米高射重機槍,3具21英寸魚雷發射管,安裝有聲納陣列和2套反潛拋射器。
可以說,改裝后的思涵號重巡洋艦已經變成一艘擁有強大的防空火力的巡洋艦,帝國官方稱其為艦隊防空巡洋艦,但海軍習慣了叫她重巡洋艦。
其他23艘重巡洋艦的改裝基本上都跟思涵號重巡洋艦差不多,區別是俄國血統的重巡洋艦裝甲厚,速度相對慢些,英國血統的重巡洋艦裝甲薄,速度相對快些。
航母戰斗群的輕巡洋艦使用的都是風仙級,在風仙級原有火力基礎上增加大量的防空速射炮,考慮到風仙級輕巡洋艦的排水量,在不影響航速的情況下,增加了六座雙聯裝47毫米60倍伸高射炮和20tǐngm2高射重機槍。
護航驅獵艦采用暴雨級,在原有基礎上增加兩座雙聯裝47毫米60倍伸高射炮和10tǐngm2高射重機槍,其他武器裝備保持不變。
航母戰斗群的潛艇全部為性能強悍的唐級潛艇,不過海軍部并未將潛艇真正劃給航母戰斗群管轄,依然歸潛艦隊統一調遣,只有必要的時候才會借調給航母戰斗群指揮。
中華帝國海軍組建6個航母戰斗群一事并未公開,官方主導下的主流媒體依然將戰列艦是海上主宰力量進行大幅度報道,刻意不談及航母戰斗群,淡化航母對海戰的影響力。
與此同時,一直拖拖拉拉的對日作戰計劃終于浮出水面。中華帝國在琉球宮古島模擬了十幾次大規模登陸演習,最終確定了最有效的登陸作戰方案。而海軍艦隊也獲得了北洋兵器重工專門研制的裝有延時爆炸引信的新式炮彈,作為海軍對登陸部隊的火力支援時使用。
光華十四年六月五日,中華帝國總參謀部在對馬島、福江群島集結了18萬軍隊,包括中華帝國陸軍第六軍,海軍陸戰第一師、第三師,朝鮮皇協軍第一軍、第二軍,其中朝鮮皇協軍十萬人。
之所以派出朝鮮皇協軍參戰,是因為中華帝國總參謀部知道倭隊在九州部署了5個師團的主力,另外還有不計其數協防部隊。總參謀部認為日軍的抵抗肯定非常激烈,因此登陸作戰將會付出很大的代價,于是有官員便建議讓朝鮮皇協軍去當炮灰。
在登陸戰役打響前,中華帝國方面放出很多假消息,以便迷惑日軍的判斷,使其無法知道中華帝真正在何處實施登陸。
可能的登陸地點超過了十幾個,迫使日軍的防御兵力分散在各個假登陸地點。
最終,中華帝對日作戰指揮部選擇在福岡縣博多港實施登陸。
在博多的主要登陸進攻開始前7天,朝鮮皇協軍第一軍和第二軍在中華帝國3個航母戰斗群和二十多艘主力戰艦的強大炮火掩護下,在距離博多港500公里外的熊本港實施登陸作戰,很快將日軍三個師團的兵力吸引了過去。
與此同時,中華帝聯合中央情報局組織軍事情報偵察行動,派出一組特戰隊到博多進行秘密偵查。該隊人員由海軍中尉李小軍率領,在港口入口的妙見山登陸,在這里他們將情報發回給指揮部。
早在登陸前的幾個月里,中央情報局特工已經滲透至該地區,并從當地居民的口中,收集到了關于博多灣的潮汐、淤泥灘、海堤及敵人防御工事的情報。
特工和特戰隊執行的任務當中,最重要的一項巨大貢獻是重開在能鼓島上的燈塔,該島位于博多灣中央,是關鍵航道的指示燈,為隨后中華帝展開登陸行動立下了汗馬功勞。當日軍發現中華帝的情報人員已進入該地區后,他們派出了100多個步兵實施了一次掃蕩,李小軍和特戰隊員們在一艘舢板上架起機關槍和狙擊槍,擊沉了前來進攻的日軍小艇。作為報復,日軍殺死了50多名曾幫助中華帝國特工的日本平民。
由于中華帝國準備了五六個月的時間,在登陸戰役之前,一系列的訓練及試驗在琉球宮古島的地形上進行,積累了大量的登陸作戰經驗。
在登陸部隊接近時,數艘中華帝國海軍的巡洋艦及驅獵艦使用艦炮猛轟致賀島及掃除在博多灣航道上的水雷,第三航母戰斗群12艘航空母艦出動200多架飛機執行戰斗掩護、封鎖及對地攻擊之任務,第9驅逐艦中隊冒著敵人炮火下駛入南航道及進入博多港,該攻擊已經顯示出一場大規模登陸行動即將展開,在博多灣的日軍守備部隊通知其上級,但是此時日軍正忙著在熊本地區阻擋中華帝國的登陸行動,因此沒有給予重視。
中華帝為了完成這次龐大的兩棲登陸行動,新任最高指揮官徐邦杰上將要求動用中華帝國最精銳的軍隊之一的第六軍。這支部隊在中西戰爭期間,曾經攻占波多黎各,有海上登陸作戰經驗,以及大西洋艦隊下轄的海軍陸戰第三師,該師曾經在中英戰爭期間對開普敦實施登陸作戰,也有經驗。
對博多的登陸計劃最開始令其他將領十分懷疑其成功的可能性,因為博多的自然環境變化莫測,以及日軍修建有十分強大的防御工事。進入博多有兩個航道南航道和北航道,它們會很容易被水雷封鎖,航道的水流十分快及危險(3至8節),最后錨地十分細小及港口被很高的海堤包圍。
在徐邦杰戰后的日記里這樣寫道:“我們列出了每個自然和地理障礙的名單,但凡是在博多出現的項目,都在指揮部的作戰室的墻上榜上有名。”
1914年6月12日早上6時30分,中華帝國第6軍的先頭部隊在能鼓島北部的1號淺灘登岸,登陸部隊還有第5陸戰團第3營,其中包括配備10輛m10式戰車,和一輛裝有火焰嘖射器的戰車,以及另外兩輛裝有推土機推頭片的戰車,能鼓島戰斗沒有耗費多少精力,在日出前即被占領,中華帝只有14人死傷,日軍的傷亡超過200人,136人被俘。
在1號海灘的登陸部隊一直等待至傍晚7點50分潮漲,作為牽制日軍,令其他部隊可以繼續實施登陸。在這段時間內,海軍和海軍航空兵大規模的炮轟及轟炸沿著布滿反登陸樁、地雷的灘頭陣地進行,以阻止日軍的反攻。
日軍沒有預計中華帝進攻博多,在1號淺灘的戰事前,日軍被中華帝國故意釋放出來的假消息迷惑,以為中華帝主要的進攻將指向熊本,結果只派出少量部隊往博多,而且他們來得太遲,中華帝已經展開行動了。博多地面守軍在中華帝國數百架飛機和幾十艘戰艦的猛烈攻擊下,無法像灘頭陣地增援,火力被壓制住。中華帝國的特工和特戰隊在這之前滲透進博多,摧毀了博多的電站、電話線等通訊系統,特戰隊指引空中轟炸機準確的摧毀了日軍的彈藥庫、油庫、糧倉和軍營等重點軍事設施,造成日軍未能及時集結起來進行反登陸戰斗。
登陸2號灘頭的中華帝國海軍陸戰隊第5團使用梯子爬越博多港海堤作戰,當壓制了日軍的抵抗后,他們開放了通往能鼓島的堤道,令第一批在1號灘頭登陸的戰車可以加入戰斗,在2號灘頭實施登陸的部隊共有8人陣亡及28人受傷。
隨著中華帝在博多1號和2號灘頭實現登陸后,迅速構筑灘頭陣地,在博多的日軍的抵抗被清除后,補給及增援的行動立即開始,海軍工程營及水中爆破大隊已經到達與海軍陸戰隊一起在1號灘頭建設了浮筒碼頭及清除了水中的殘骸,方便更多的艦只直接進來停靠。
博多日軍在當天晚些時候試圖反擊,調集一個守備聯隊的兵力對中華帝登陸部隊實施反沖鋒,意圖阻止登陸。隨后在中華帝國強大的海空軍力量的打擊下,日軍傷亡慘重,攻擊3個小時未果,不得不后撤。
第二天拂曉時分,中華帝先導部隊三營,沿著致賀半島向東推進,在10輛m10式戰車的開路下,迅速突破被日軍認為是無法被突破的防御陣地,從側翼攻入博多港。
六月十四日,中華帝國海軍陸戰第三師陸戰6團完成登陸,迅速向博多縱深穿插,意圖包抄博多殘余日軍退路。日軍守備聯隊被迫放棄博多,后撤80公里,組織第二道防線。
第二天,中華帝占領博多,清理博多灣水雷、暗樁和鐵鎖。
十六日,中華帝的運兵艦駛入博多港碼頭,大量中華帝隊得以順利登陸。!。:/(秒記),:,,。
_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