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無聲第一百三十八章 漸漸浮現的矛盾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宦海無聲 >>宦海無聲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三十八章 漸漸浮現的矛盾

第一百三十八章 漸漸浮現的矛盾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風中的失落  分類: 都市 | 官場沉浮 | 風中的失落 | 宦海無聲 

張紹才的張氏建筑集團公司,仿佛是政治上的晴雨表。剛剛到淮揚市落腳的時候,一切都是非常順利的,順利的有些反常了,張紹才抓住了機會,大力擴充實力,承接了很多的建筑工程,賺的錢成倍增長,有實力了,也就能夠大力拓展關系,這些都是成正比的。但是,近兩年來,集團公司的發展勢頭慢慢有些緩慢了,承接到的工程,沒有以前那么多了,不過,在淮揚市,張氏建筑集團公司還是首屈一指的。

其中的變化,張紹才是清楚的,丁原剛剛到淮揚市的時候,威信是很不錯的,依靠著丁原的關系,張紹才抓住了時機,大力發展,奠定了基礎,那個時候,張紹才可謂是順風順水,后來,集團公司有了一定的基礎了,張紹才明白,不能僅僅依靠丁原,所以,他也注意處理好與黃海濤的關系。但是,想要擺脫丁原的影響,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在商場上博弈,失去了官場的支持,是不能夠想象的,特別是建筑企業。后來,隨著黃海濤的漸漸強勢,張紹才感受到了沖擊,淮揚市的另外一家建筑企業金劍公司異軍突起,好長時間以后,張紹才才明白,金劍公司背后的直接操縱者是黃思軍,黃海濤的小兒子,不僅僅是黃思軍,金劍公司的發展之路,就是官商聯合的翻版,據說有不少的官員在公司入股了,這樣的企業是最為可怕的,能夠掌控局勢,毫不費力得到諸多政府的工程。

如今,張紹才竭盡全力維持公司,依靠著厚重的人脈關系,和金劍公司分庭抗禮,徐少杰擔任市委辦公室副主任之后,張紹才低調了很多,他明白,徐少杰才剛剛起步,不能陷入到公司內部的事物中間來,否則,局勢很容易演變為徐少杰和黃思軍的直接對抗,所以,公司的事情,張紹才從來沒有說過。

張紹才明白官場局勢的變化,所以,時常旁敲側擊,告訴徐少杰一些自身的感悟,徐少杰是很聰明的,點一點就明白了,徐少杰沒有過問公司的事情,張紹才很高興,如果徐少杰迫不及待想著利用自身的優勢來幫助公司,才是張紹才著急的事情。

丁原終于拿到了政研室起草的淮揚市調整產業結構的材料,自從丁原提出了這個思路,政研室按照丁原的想法,結合淮安市取得的成績,開始草擬材料,過程不容易。丁原已經預計到了會遭遇的困難,所以,加緊了和陸長征、郎世福的協商,兩人完全贊同丁原的提議,淮安市已經取得了成功,下一步,可以在淮揚市選定一個縣市,全面調整產業結構。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和黃海濤商議了,調整產業結構,說起來是市委決策,政府執行,如果黃海濤提出過多的意見,還是難以在常委會上面通過的。

黃海濤進入丁原辦公室之前,依舊和徐少杰握手,鼓勵徐少杰好好工作,仿佛什么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余懷祥依舊在徐少杰的辦公室,兩人閑聊著,彼此都非常客氣。

“老黃,關于淮揚市產業結構調整的問題,我們已經說過不少次了,如今,淮安市先行了一步,搞起了蔬菜大棚,改變了傳統的以種植糧食為主的模式,我認為這是一種很好的很成功的模式,所以,市委政研室按照淮安市的模式,起草了淮揚市關于在全市繼續推行調整產業結構的意見,初稿已經送過去幾天了,我想著和你交換一下意見。”

“哦,產業結構調整的事情,是大事情,所以,稿子我還在琢磨,沒有來得及仔細思考,我還是有些想法的,雖然說淮安市的蔬菜大棚取得了成功,但是,也不能說就能夠在全市推開了,產業結構調整是一個綜合性、系統性的工程,其中包括工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結構調整,所以說,淮安市目前也在探索的過程中,沒有說完全成功,淮揚市下屬的各縣市,適合發展什么,不適合發展什么,都需要我們花費力氣去研究和探討,我個人認為,目前的時機還不是太成熟,等到淮安市淌出了一條好的路子,我們就可以在淮揚市大規模推開了。”

丁原極力忍住了怒氣,黃海濤的態度是很明確的,就是想拖,兩人都知道,調整產業結構,促使淮揚市盡快富裕起來,是大勢所趨,可是,這個任務在哪一個領導者的手里完成,是有區別的,丁原到淮揚市5年時間了,如果不想著做出改變,不大刀闊斧做出來一些事情,等待的結果,極有可能是灰溜溜離開淮揚市。淮安市的轉變,遠遠不能夠掩蓋整個淮揚市改革步伐的緩慢,現在,只要能夠再有一個縣市開始著手調整,那么,就可以證明,淮揚市已經從實驗摸索的階段,進入了實質性開始工作的階段。黃海濤贊成產業結構調整的大方針,卻不同意馬上實施,無疑就是想著拖延時間,表面看是想著穩妥,實際上就是不想淮揚市在丁原的手里發生什么實質性的轉變。

“老黃,我不這么看,關于改革開放和發展的問題,小平同志早就有過精辟的論述了,淮揚市目前的時機,也許有不成熟的地方,但是,調整產業結構是大勢所趨,我們作為淮揚市的主要負責人,擔負著省委省政府交給的發展淮揚市的重托,如果在工作中瞻前顧后,很有可能貽誤發展的機遇,目前,淮安市已經有了成功的探索,所以,我的意思,在淮揚市立刻布置產業結構調整的工作,當然,在具體的工作中,我們可以在一到兩個縣市首先實施,要求他們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邁開步子求發展。”

辦公室里面一時間有些沉默,黃海濤顯然沒有預料到丁原的態度,按照以往的慣例,丁原會原則性說出來意見,然后再次進行討論和修改,最終確定意見,恐怕是幾個月以后的事情了,但今天丁原的態度不同。

“丁書記,我是贊成調整產業結構的,這是大趨勢,不過我認為應該穩妥進行,在我們有了充足的準備之后,全面啟動淮揚市的產業結構調整工作。”

“老黃,你的意見,代表了一種方向和認識,長期以來,我們開展工作的時候,都是力求穩妥,害怕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樣有好處,可以保持局勢的穩定,但也存在不足,就是我們發展的步伐太慢,跟不上節奏,現在,我們已經穩了很多年了,應該邁出步伐了,淮揚市整體的大穩定、小調整的方針不變,可在局部地方,必須有所變化了,老黃,我的意見是,召開書記辦公會,研究淮揚市調整產業結構工作思路,明確意見之后,召開常委會通過,當然,我們會首先在一個或者兩個縣市實施,其余地方做好調查研究。老黃,我希望大家能夠統一認識,淮揚市要發展,這是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更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職責。”

話說到了這個份上,黃海濤不好說其他的事情了,也不好找到什么推諉的辦法了,看來,通過這個產業結構調整辦法,是無法阻擋的事情了。

“既然丁書記有了這樣的決心,我表示贊成,我建議首先選擇一個縣市進行實施,我看就選擇玉洪縣吧。”

丁原沒有想到,黃海濤這么快就贊成了,他有些準備不及,所以,黃海濤說到玉洪縣的時候,丁原沒有過多考慮,點頭表示同意了。

徐少杰看見黃海濤出來的時候,臉上沒有什么表情。

書記辦公會很快通過了淮揚市產業結構調整的辦法,接下來就是召開常委會了。徐少杰沒有資格參加書記辦公會,卻是要參加常委會的。

這段時間,徐少杰和廖鴻運秘書長的接觸有些多,因為涉及到統一意見的問題,書記辦公會和常委會以前,工作都要做好,避免在常委會上面發生大的原則分歧,所以,徐少杰和廖鴻運按照丁原書記的要求,各自做著工作,徐少杰將丁原書記的意見整理出來,交給了廖鴻運,廖鴻運和部分的市委常委進行探討,將意見反饋給徐少杰,徐少杰進行整理之后,交給丁原書記。這項工作,在丁原和黃海濤統一意見之后,變緊鑼密鼓開始了。

廖鴻運一直是很關心徐少杰的,因為丁原書記的關系,廖鴻運將徐少杰視為單位最為信任的干部之一,不少的事情都和徐少杰通氣,徐少杰同樣尊敬廖鴻運,極少發表什么意見,很多的事情,暫時不需要他考慮。

常委會順利召開,沒有什么反對的意見,淮揚市調整產業結構的工作辦法獲得一致通過,包括黃海濤和朱宗祥等,都沒有提出任何的意見,確定第一步實施的縣市的時候,黃海濤提出了玉洪縣,既然丁原沒有什么意見,其余人也不會反對,會議同時決定,市長黃海濤負責產業結構調整的全面工作,市委副書記郎世福抓具體的工作。

徐少杰為丁原書記感到高興,總算是開始邁出了堅實的步伐,這是一個好的跡象,無論怎么說,只要有進步,就是好現象,其實徐少杰不清楚,一旦丁原書記下定了決心,是沒有誰能夠阻攔他做出決定的,這就是綿里藏針。

市委市政府分別召開會議,傳達貫徹了市委關于調整產業結構的工作思路和意見,在淮揚市引發了一陣波瀾,淮安市的蔬菜大棚,被特別提出來了,趙德嶺和許云飛分別在不同的會議上做了典型發言。

一切看來都是順理成章了,下一步,就是玉洪縣的具體動作了,全市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玉洪縣。其中的意思,是不言而喻的,如果玉洪縣如同淮安市一樣,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那就不用說了,所有縣市都跟著動起來,如果玉洪縣遭遇挫折,那么,大家就要掂量掂量,看看今后的路該怎么走。

丁原再次回到了省城,這一次,徐少杰發現,丁原書記的臉色更加嚴峻了,他不知道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不過,內心里面還是有了一些不好的感受,丁原書記在省城的行蹤,徐少杰并不清楚,但是,淮揚市現在是處于關鍵的階段,目標定下來,關鍵是落實,負責產業結構調整工作的是黃海濤,徐少杰有些不明白,丁原書記為什么不親自負責抓產業結構調整的事情,這可是關系到淮揚市今后的發展,無論怎么說,抓在手里,總是安心一些的,再說了,可以隨時作出安排部署和調整。

幾次的會議,徐少杰都參加了,丁原在會上強調指出,產業結構調整是淮揚市今后一段時間的重要工作,甚至是主要工作,各級黨委政府都要拿上議事日程,要有確實的辦法,要落實,不能以會議落實會議,以精神來落實精神。可黃海濤在會上的說法有些區別,黃海濤同樣強調工作的重要,但重點指出的是玉洪縣,要求玉洪縣要抓好落實工作,并沒有強調其他縣市要馬上開始行動。

陳目標和徐少杰的聯系增多了,最近一段時間,陳目標和李明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可分管工作也感覺到了變化,何旭雄和陳大志的要求突然多了一些,和剛開始的時候,有了一些細微的變化,比如說農業開發和投入的資金問題,就需要請示之后,再做出決定,縣里召開了常委會,分工稍微有了一些調整,分管組織工作的縣委副書記協助陳目標的工作,這是很可笑的,分管組織工作的副書記,排名在陳目標的前面,如果說遇見需要拍板的事情,到底該聽誰的,表面是陳目標負責全縣的農業工作,承擔責任,實際上是什么情況,還不好說。

徐少杰很快明白,黃海濤出手了,如果說陳目標能夠迷途知返,和李明劃清界限,進而和自己劃清界限,很快能夠擺脫這樣的局勢,在如今這樣實實在在的對峙中間,想要做到兩頭都討好,顯然是沒有可能性的,只能選擇一個方面,還有陳登祥態度的變化,徐少杰想不出來好的辦法,總不能直接插手縣里的事情,他叮囑陳目標,少簽字甚至是不簽字,農業上的事情,誰表態就是誰簽字,或者是縣委集體研究之后,可以簽字,其余時候,一律推脫,除非是自己做出的決定,一定要避免出現背黑鍋的情況。

丁原和陸長征的接觸明顯多起來了,這樣,徐少杰和錢大志在一起的時間也相對多了很多,錢大志依舊是八面玲瓏的樣子,只是和徐少杰在一起的時候,才會顯得嚴肅,錢大志還是有能力的,通過這段時間的觀察,他不看好淮揚市的局勢,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改變淮揚市的局勢,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從干部的情況來說,求穩怕快、不思進取的情況大量存在,如果不能夠調整部分主要領導,很難出現轉機。

[公告]隨時隨地閱讀本作品,請訪問139so


上一章  |  宦海無聲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