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修行者說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仙俠>> 大道修行者 >>大道修行者最新章節列表 >> 說劍

說劍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歸臥故山  分類: 仙俠 | 奇幻修真 | 歸臥故山 | 大道修行者 
小說迷書友最愛的爪機黨請訪問:M.XiaoShuoMi

正文

正文

劍為兵器之一,被稱為兵中之君,不過劍到后來多作為裝飾而用。劍,出世于軒轅時代,定劍制殺伐于春秋戰國,至東漢淡出戰場沒落于唐。歷經一路傳承多有變更,由銅劍轉為鋼鐵劍,趨于定型,并有劍鞘,劍穗等附屬飾物,少了兇氣多了靈性。為唐代文人墨客所喜好之物,抒以凌云壯志或展尚武英姿。因其攜之輕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歷朝王公帝侯,文士俠客,商賈庶民,莫不持之。歷代名劍,世人神往,流傳至今,為人喜愛,深植人心,而歷傳不衰。自唐開始,經道教神說,劍又變為鎮兇邪之器。遂家懸一劍,即為祥,雖不諳劍術,卻以為劍自可以御敵而勝。而又入辟邪鎮宅之途。既是劍,當是好鋼經名師而練,銜金鐵之英,吐銀錫之精,寄氣托靈,蘊精,氣,神,成器。亮之,霜鋒雪刃。舞之,飄灑輕快,矯健優美。劍入鞘,則光芒內斂,不露鋒芒。系于腰,出之有神,服之有威。懸于家,鎮兇避邪。劍出鞘,有如龍吟鳳舞。點,挑,劈,刺,劍走偏鋒一個剛字,順勢而出一個柔字,剛柔相濟,吞吐自如。以心使劍,進退縱橫,是劍道。以氣運劍,堅可裂石,又有霸道之氣。用霸道之氣行劍道,是王者之道。帝王亮劍馬上,縱橫沙場,平定天下,立身立國。武者亮劍江湖,行仁仗義,稱霸武林。文人亮劍山川,抒以壯志,可歌可泣。庶民亮劍田野,尚武英姿,強民強國。亮劍,行王道,其利不可擋,征于戰場,有漢高祖仗三尺劍而得天下。抒壯志,展英姿,有唐人杜甫的《舞劍器》“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的詩句。行江湖,快意恩仇,有金庸的《笑傲江湖》之“孤獨九劍”冠絕天下。更有劍仙傳說,吐白光于千里外,取敵首,快意恩仇。揚揚灑灑,雖多對劍贊美之詞,然劍實不宜于戰場作常規兵器使用,故多為禮儀佩器,其精神之義遠大于實際之用,國人至今日,也有不少家中掛劍以鎮宅,很少用刀,刀為兇器!前幾年,看過一則報導:有一富豪女,入旅游,高價購藏刀一柄,甚喜,掛于廳堂之壁,后一日,有賊入盜,被此女發現,賊走投無路情況下,順勢拔刀,富豪女死于刀下,有人說此是刀為兇器驗證。鎮宅之物,掛劍不掛刀,說實話,即使掛劍,最好也不要開鋒。古人,多擴展其義,從劍之本身,說到經世治國之道,典型就是《莊子》中篇,其中精采如下:王曰:“愿聞三劍。”曰:“有天子劍,有諸侯劍,有庶人劍。”王曰:“天子之劍何如?”曰:“天子之劍,以燕溪石城為鋒,齊岱為鍔,晉魏為脊,周宋為鐔,韓魏為夾;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渤海,帶以常山;制以五行,論以刑德;開以陰陽,持以春秋,行以秋冬。此劍,直之無前,舉之無上,案之無下,運之無旁,上決浮云,下絕地紀。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劍也。”文王芒然自失,曰:“諸侯之劍何如?”曰:諸侯之劍,以知勇士為鋒,以清廉士為鍔,以賢良士為脊,以忠圣士為鐔,以豪杰士為夾。此劍,直之亦無前,舉之亦無上,案之亦無下,運之亦無旁;上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此劍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內,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者矣。此諸侯之劍也。”王曰:“庶人之劍何如?”曰:“庶人之劍,蓬頭突髻垂冠,曼胡之纓,短后之衣,瞋目而語難。相擊于前,上斬頸領,下決肝肺,此庶人之劍,無異于斗雞,一旦命已絕矣,無所用于國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劍,臣竊為大王薄之。”翻譯成現代漢語:趙王說:“愿意聽聽你介紹三種劍。”莊子說:“有天子之劍,有諸侯之劍,有百姓之劍。”趙王說:“天子之劍怎么樣?”莊子說:“天子之劍,拿燕溪的石城山做劍尖,拿齊國的泰山做劍刃,拿晉國和衛國做劍脊,拿周王畿和宋國做劍環,拿韓國和魏國做劍柄;用中原以外的四境來包扎,用四季來圍裹,用渤海來纏繞,用恒山來做系帶;靠五行來統馭,靠刑律和德教來論斷;遵循陰陽的變化而進退,遵循春秋的時令而持延,遵循秋冬的到來而運行。這種劍,向前直刺一無阻擋,高高舉起無物在上,按劍向下所向披靡,揮動起來旁若無物,向上割裂浮云,向下斬斷地紀。這種劍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諸侯,使天下人全都歸服。這就是天子之劍。”趙文王聽了茫然若有所失,說:“諸侯之劍怎么樣?”莊子說:“諸侯之劍,拿智勇之士做劍尖,拿清廉之士做劍刃,拿賢良之士做劍脊,拿忠誠圣明之士做劍環,拿豪杰之士做劍柄。這種劍,向前直刺也一無阻擋,高高舉起也無物在上,按劍向下也所向披靡,揮動起來也旁若無物;對上效法于天而順應日月星辰,對下取法于地而順應四時序列,居中則順和民意而安定四方。這種劍一旦使用,就好像雷霆震撼四境之內,沒有不歸服而聽從國君號令的。這就是諸侯之劍。”趙王說:“百姓之劍又怎么樣呢?”莊子說:“百姓之劍,全都頭發蓬亂、髻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纓粗實,衣服緊身,瞪大眼睛而且氣喘語塞。相互在人前爭斗刺殺,上能斬斷脖頸,下能剖裂肝肺,這就是百姓之劍,跟斗雞沒有什么不同,一旦命盡氣絕,對于國事就什么用處也沒有。如今大王擁有奪取天下的地位卻喜好百姓之劍,我私下認為大王應當鄙薄這種做法。”除此之外,對劍本身精彩神奇的描述當數《列子》的“湯問”中一段:孔周曰:“吾有三劍,唯子所擇;皆不能殺人,且先言其狀。一曰含光,視之不可見,運之不知有。其所觸也,泯然無際,經物而物不覺。二曰承影,將旦昧爽之交,日夕昏明之際,北面而察之,淡淡焉若有物存,莫識其狀。其所觸也,竊竊然有聲,經物而物不疾也。三曰宵練,方晝則見影而不見光,方夜見光而不見形。其觸物也,騞然而過,隨過隨合,覺疾而不血刃焉。此三寶者,傳之十三世矣,而無施于事。匣而藏之,未嘗啟封,”翻譯成現代漢語:孔周說:“我有三把寶劍,任憑你選擇一把。這三把寶劍都不能把人殺死,讓我先說說它們的特點。第一把寶劍叫含光,看它時看不到蹤影,用它時也感覺不到它的存在。劍鋒碰到的地方看不到一點劍傷的痕跡,刺過人的身體也感覺不到。第二把寶劍名叫承影,在清晨天要亮還沒亮的時候,或者是在黃昏天要黑還沒黑的時候,面朝北仔細觀察它,看上去隱隱約約似乎有物體存在,但是不能分辨出它的形狀。劍鋒碰到的地方會發出輕微的聲響,刺過人的身體人也不會感到痛苦。第三把寶劍名叫宵練,白天時可以看到它的影子,看不到它的光芒,夜晚時可以看到它的光芒,看不到它的影子。劍鋒無論碰到什么地方,刷地一聲就砍過去,劍一砍過去,傷口馬上隨著合上,雖然能感到疼痛,但是劍鋒上看不到血跡。這三把寶劍,已經傳了十三代,但是從未用它干過什么事情。裝在匣子里藏著,從來沒有開封。”編寫此文,因小說之中也提到劍術,主角的劍名承影來源于此,宵練亦源于此,讓書友明白出處而已!小說迷網書友最愛閱讀請到:


上一章  |  大道修行者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