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修行者《易經》之我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仙俠>> 大道修行者 >>大道修行者最新章節列表 >> 《易經》之我見

《易經》之我見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歸臥故山  分類: 仙俠 | 奇幻修真 | 歸臥故山 | 大道修行者 
《易經》是一本奇書,許多人看《易經》根本看不懂,也不知先祖是如何寫出。我是查了不少資料,根據自己體會,經過多年摸索,自認為掌握了一些實質的東西,今日寫出,也是一家之言,正誤讀者自行判斷。

首先,《易經》是一本什么樣的書,個人認為,《易經》是一本占卜書,也是一本史書。作為一本占卜書,多數人沒有意見,但說它是一本史書,許多人就不敢相信。這就要考慮到《易經》成書年代,《易經》又叫《周易》,應該在周代成書,而夏、商和周三代實際上是巫術為主流的時代,這一點從考古證據可知。(本文后附田畢旺先生所譯天亡簋銘,從中大家可以窺見當時巫術盛行的一幕)。大量出土的商代甲骨文都是記載占卜的結果,在夏商周三代,凡是大事,必先占卜,占卜結果刻在甲骨上,便是甲骨文。

《易經》最早可能是這些占卜資料集合,有點像醫案或法院案例卷宗,因為歷史大事在當時必占卜,所以匯成資料時,實際上已有記錄歷史的價值,所以說它是史書,也因為記錄了占卜結果,所以也是占卜書。

當然,最初可能很簡,只有最簡單判詞,如乾,只有“元,亨,利,貞”四字,后面其他內容,卻是此事發生后,再追加記載。舉幾例說明:

臨卦,就是周武王滅商后,登基為王,君臨天下的記載。登基之前,當然要占卜,結果大吉,判詞:元亨利貞。事后如此記載:至于八月有兇。看這一卦人可能不能理解,歷史上周武王八月得重病,差點死去,當然八月有兇,明顯是后來補記,后面爻詞,更是后來添加,說明這個事件經驗教訓,而當時由于記錄都要用刀刻,當然能省就省,這也倒致《易經》艱深難懂。

觀卦,從臣子角度記錄了武王登基大典,觀禮也。

乾卦,記錄了周興起取代商的過程,為君之道的經驗教訓,其用九中有一句:見群龍無首,吉。從常人角度看,群龍無首不可能吉,事實是,商紂失去能成為天下之首的資格,諸侯無首,周正好取而代之,當然為吉。

坤卦,是記錄商一部分賢臣投向西周的卦,為臣之道也,所以才“先迷失道,后順得常”,并在后來爻詞之中記載了商紂王的結局。“上六,龍戰于野,其血玄黃。”龍戰于野,其中龍指紂王,武王滅商最后一戰便是牧野之戰,商十萬奴隸臨陣倒戈,紂王于摘星樓,其焦尸流出的血當然是黑黃(玄黃)色。

歸妹卦,更是清楚,直接在爻詞中言明:帝乙歸妹,明顯是商王乙嫁妹占卜與事后記載。

其余不一一說,《易經》是先有卦象和最簡單吉兇判詞,事后,再補記事件經驗教訓,后來整理者再加以完善,最終成書。

到此,有人會感到失望,但《易經》發展遠未結束。

先說一下卦象,《易經》其六十四卦,均有六爻組成,陽爻稱為九,陰爻稱為六,從下到上,分別叫初、二、三、四、五和上,卦象如何產生,說法多種,遠取諸物,近取諸身,借像喻理,也有可能從當時灼燒龜甲占卜中得到一部分,我曾見一書,講述如何灼燒龜甲,從裂紋中斷吉兇,許多裂紋近卦相。

而且,許多卦相已深入國人的靈魂之中,百姓日用而不知。舉二例說明:

晉升一詞,實是二卦,以晉卦為例。晉卦分為上下兩卦,上為離,其象為火為日,下為坤,其象為土為地,日出地上,光明普照,蒸蒸日上,當然是好詞了。

又如成語“否極泰來”就涉及否泰二卦,就不多說了。

《易經》成書后,對《易經》發展有重大影響第一位當算孔子,孔子晚年讀易,韋編三絕,并作十翼,《易經》從此后,又多了一個十翼。孔子是從哲理角度入手,使《易經》脫離了占卜書的命運。

到了漢代,《易經》又從另一個角度發展,被稱為“象數派”,此派不關心哲理,主要從陰陽爻變化入手,進行大量數理轉換,后世各種算命預測之術,均由此發端,初期代表為《京房易》,一直發展到宋代,并與天干地支結合,與天文地理結合,形成了納甲法等一大堆衍生物,并最終形成了術士中奇門遁甲術,幾乎包羅萬象。

到了宋代,理學興起,又將《易經》另一流派“義理派”推向了巔峰,其派不問卦象,只是窮究象詞爻詞中哲理,可以說與孔子一脈相承。

宋之后,大多數是在炒冷飯了。不再多說。

有人可能會說,這樣的話,現在關于《易經》的神話都是在騙人了,不過說這個話為時尚早。《易經》經歷代大家研究發展,其中之理可謂無所不包,所謂“易為天地準”,恰恰是這些發展,讓《易經》已超越了人們想象。有一種說法,說《易經》傳入西方,微積分創始人之一的萊布萊茲發現陰陽爻恰是二進制,從而創立了現代二進制數學,成為計算機的理論基礎。

對于《易經》在修行中作用,有時間再寫吧。

以下是田畢旺先生所譯天亡簋銘的解讀,天亡簋為青銅禮器。其中巫術,現在依然存在于農村,我就見過。在北方出馬仙有此內容,南方稱為走陰差。

天亡簋銘

田畢旺

天亡簋為武王克商后不久所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其銘文進行解釋的專家學者已經不少,但個人覺得,了解古代濃厚的巫術氛圍,更有助于理解銘文的內容,故不揣固陋,試從巫術的角度來進行釋讀,并就正于方家。

銘文逐句釋讀如下(通假字均直譯成簡化字,不再列出):

1、乙亥,王有大禮。

乙亥日那一天,周武王在嵩山之上舉行封禪大禮。周武王克商為甲子日,乙亥日即為克商后第十二天。選擇這一天舉行大禮,有著巫術上的考慮,因為“十二”正是一年的月數,象征著天道的循環走完一圈,新的周期開始了。(如果再從日子的干支角度考慮的話,我們還可以看到,乙亥這一天的日干為乙木,日支為亥水,五行中水能生木,日支生干,也是一個吉利的日子。周武王克商時選擇的甲子日,同樣是甲木為日干,子水為日支,支生干而水生木。據“五德終始”之說,周為火德,而這兩個周王朝開國關系密切的日子又均是木旺之日,選擇這樣的日子,是不是已經暗含著借木生火的巫術含義?)

2、王望三方。

武王站在中岳嵩山之巔,背臨北方的黃河,居高臨下眺望著東、南、西三方,展現他君臨天下的威儀。這個儀式就是后來傳說中的“封禪”之禮。據《尚書。堯典》,舜當年接受堯帝的禪讓后,就跑到東邊的泰山上“望秩于山川”。周武王滅商之后,覺得自己取代紂王統治也是替天行道,順應天命,因此也舉行了這個禮儀。

3、王祀于太室,降。

武王在嵩山的太室山上祭祀享神。神靈降臨。嵩山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組成,太室的主峰稱為“峻極峰”,“峻極”一句正是出自于《詩經。嵩高》中的“嵩高惟岳,峻極于天。”山高則通天,因此此處正是祭祀神靈的好地方。“降”即“降神”,《嵩高》中緊接著就說“惟岳降神。”“祀”在古代并不是泛指所有的祭祀,它具體的操作是用一個小孩來做通神的靈媒,這個靈媒叫做“尸”,是祭祀時代表死者受祭的人。據說周武王伐商的時候,就在軍前抬出文王的“尸”來保佑自己出師大吉,《天問》中說“載尸集戰,何所急”,《周易》中的《師》卦也說“師或輿尸”,指的都是這件事情。根據下文,武王此時所要祭祀的神靈,正是他死去的父親周文王。因此,隨后的一個“降”字,表示文王的靈魂成功地附體到了靈媒身上。

4、“天亡佑?”

武王于是向父親(也就是尸,靈媒)詢問:“親愛的父親啊,天帝他老人家會保佑我們的王朝嗎?”類似的祈請語氣在古代的問卜之辭中非常多見,如王家臺秦簡中的卜筮文獻中就有“昔者殷王貞卜:‘其邦尚毋有咎?’……巫咸占之曰:不吉。”甲骨文卜辭中也經常可以見到“王受佑?”、“王受有佑?”這樣的句子。可見受不受上天保佑,是所有天子迫切需要證明的事情。

5、王衣祀于不顯考。

武王接著給他天帝身邊毫不顯眼的父王之靈送上了華麗的衣服。“衣”在甲骨卜辭中是一種出現頻率甚高的巫禮,但它具體操作起來究竟是什么樣子,沒人能說得清楚。據銘文的上下文意推斷,這種“衣”禮可能是給文王之靈附體的靈媒穿上華麗的衣服,相當于我們現在給死人燒紙錢紙衣紙馬紙冰箱和紙IPhone4的作用,是一種取悅于鬼神的做法。“不顯”就是不起眼,也作“丕顯”,有人認為是“英明”之意,其實這是對古代祭祀風俗的不了解。文王之靈只不過是奔走侍奉天帝的卑微奴仆而已,西周銘文中就有“天子厥順福,克奔走上下帝”之語,《詩經。文王》則說:“文王陟降,在帝左右”,《論衡》也記載:周公向天祈禱時就說曰“予……多才多藝,能事鬼神。”試問武王怎么敢在天帝面前稱贊自己的亡父英明呢?文王死后能夠在天帝手下當差,已經是周人心目中一項莫大的榮耀,而武王給自己的亡父送衣服,則是跟他在拐彎抹角打聽天帝對取代商朝一事的看法呢!

6、“文王事喜上帝。文王監在上,不顯王作眚,不肆王作康,不克!’”

(被附身的“尸”向武王轉述文王的回答)“文王在天上很討天帝他老人家的喜歡,所以他會在天上罩著你的,不過他也警告說:‘姬發我兒啊,在上帝眼里你只是一個卑微弱小的人王罷了,你若是胡搞瞎搞,放蕩妄為,會惹他老人家生氣,這種敗家亡國的事情萬萬不可做!’”

不顯即卑微,不肆即不力,(不顯不肆=不三不四?呵呵),句中的“作眚”和“作康”,都是干壞事的意思,“眚”就是《周易》中的“迷復,兇,有災眚”,而“康”就是《離騷》中的“夏康娛以自縱,不顧難以圖后”。歷史上亡國之君,往往都是栽在了“作眚”和“作康”上,所以文王在句末著重告誡道:“不克(可)!”

7、訖衣王祀。

給文王尸主送衣服的程序就這樣走完了。“訖”即結束之意。“衣王祀”,就是給文王的尸主穿衣服。一望一問一送一答之后,當日的封禪大典就這樣結束。

8、丁丑,王饗。大宜。

丁丑日,(乙亥日封禪大典之后兩天),武王大宴群臣,殺牛宰羊,給所有的有功之臣都分了塊祭肉。“饗”即宴請,“宜”是一種祭禮,從字形上看,可能是向有功之臣“賜胙”(分祭肉)的一種禮儀。《左傳。襄公九年》中就記載周天子給齊桓公分過祭肉“王使宰孔賜齊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賜伯舅胙。’”為什么齊桓公可以分到祭肉?因為他尊王攘夷,在那個天子失勢的時代,對于周室已經算是大功一件,其功勞不亞于那些幫助武王滅商開國的功臣。

9、王降。“無喪爵覆壺!”

武王屈尊降臨宴會,舉杯道:“弟兄們,杯中酒,干!誰要是打翻了杯杯盞盞的,看我怎么收拾他!”后四字歷來解釋不一,姑且臆測為“喪爵(覆)復壺”,以待方家指正。

10、唯朕有慶,敏揚王休于尊帛。

這一段是天亡簋的器主自述,他說“我很榮幸(有慶)地在武王舉行的開國大典上分到了一塊祭肉,還和武王一起喝過酒!真是太令人激動了,武王萬歲!我要把這件光榮的事情刻于金簋,書之竹帛,讓后世子孫們都能分享我的榮耀!”


上一章  |  大道修行者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