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亨萬歲第八百四十七章 真就是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大亨萬歲 >>大亨萬歲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四十七章 真就是真

第八百四十七章 真就是真


更新時間:2013年01月19日  作者:白頭King  分類: 都市 | 娛樂明星 | 白頭King | 大亨萬歲 
那么是應該寫一寫的吧。阅读本书最新章节请到百度搜索:16kbook小说网做電子書的時候搜集了這么多關于《阿飛正傳》的影評來看,一篇一篇的看過去,只是無動于衷。我忘了,或者從來就不知道《阿飛正傳》有多么好。又是如何一個好法。讓我怎么說呢?旭仔是個怎樣的人,而無腳鳥的故事背后有多少宿命的伏線?,我說不出來。如果有那么多的曲折才可以看見最末處那一點點的啟示,我情愿放棄探險的精神——生命中有多少的得過且過?

像旭仔那樣放棄至生命一無所有。或者何寶榮也是這樣的人。但旭仔那么年輕,生命本該新鮮的有著芬芳青草的味道,但偏偏不,那么早、那么年青就開始在臉上堆積一臉無所謂的表情。王家衛說《阿飛正傳》是他小時候對事物的看法,可以怎么有這樣早熟的記憶?生命一開始就糜爛至此,新鮮的身體有著腐尸的氣息。片子里流動著綠色。綠色真是一種最諷刺的顏色,綠油油的向陽植物,有著生命的。但陰暗角落里的苔蘚也是綠色,并且綠的更深,尸斑也是隱隱的綠色。從出生到死亡,綠,一個好諷刺的故事,綠色是最瘋狂的顏色。小時候掐死一只毛毛蟲,染了一手綠色的血液。有很多有一搭沒一搭的聯想,關于綠、關于阿飛正傳。閉上眼睛都是光影的碎片。手撫過他的臉時,他輕輕銜住那手指,既無心,又無限溫柔。暗示想要和他結婚,卻觸及了他不可碰的那根神經,言語與言語之間,有長久的靜默,那靜默里,是對別人無法解釋、對自己也同樣無法解釋,最哀傷最沉痛的地方。雨夜他的臉揚著。望向沒有焦點的遠方,他的臉熠熠生輝,那一刻他決心出發去給自己一個交待,臉上的光明和宿命的黑暗交錯。徒然觸痛人心里最柔軟的地方。他大步離開,決心要給那個遺棄他的人一個最無謂最堅強的背影,無腳鳥收攏翅膀,向地俯沖,墜落的姿勢卻是如此堅定有力,義無返顧。我以為我看了很多很多遍的《阿飛正傳》,但其實不。我以為我可以對他永遠保持緘口。但其實不。為什么一定要說呢?這樣一部和自己的青春混淆不清的片子,可能有一種人,因為太早明白生命的從來都無,于是一開始就開始隨波逐流,青春像從來就未有過,但又最頑固,永遠和這個格格不入,我以為對青春放手的姿勢可以很輕松。既然青春的美德從未曾擁有,只是徒留一個長長但虛弱的尾巴,但又或許正是從來沒有擁有過青春。所以更加變本加厲的貪戀——看見林夕寫《青春殘酷物語》,我笑得沒心沒肺,嘲笑多大的人了,還青春憂郁綜合癥啊?我一直笑,以為這樣就聽不見哭聲。幸好有很多東西可以代替我們哭。比如這樣一部電影,如果我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已盲,看不見路旁的路標指向何處。我們可以至少在別人的故事里看到,無論多么曲折的道路,那路標只有一個,明晃晃的指向幻滅。曾經很喜歡幻滅這個詞。像砸碎了一個萬花筒。以為可以明白那個美麗到底何在,卻發現只是一個騙局。的毀滅有一種頭暈目眩的美麗,面對著一地的彩色碎玻璃。第一只萬花筒破碎的那天,并不知道以后還有一只接一只更多的萬花筒要砸碎,我們以為自己沒有那么笨的。一直到砸碎最后一直萬花筒才甘休。旭仔捧著一支最美麗的萬花筒,那么美好。讓人又多生了幾分。旭仔以為自己是在給自己一個機會,他捧著那支萬花筒,還是決心要看一看,如果這次他看到了真實的美麗,或許他就能找到一個理由全心全意的擁抱。可能飛翔和墜地都是同樣需要理由的事情——這樣我們可以把責任推開,這樣我們就可以假裝不是自己的意志,只不過是,恰恰如此、只有如此,于是不得不發生。那一刻旭仔是這樣想的吧。他的母親終于肯告訴他關于自己的身世,卻又要加上這樣的話:“你以前做人,總拿這個做借口。你以后不可以再用這個借口了。你想飛啊?好吧,你飛呀。你要飛就飛得遠一點。你不要有一天讓我曉得,你一直在騙你自己。”他聽著,身體微微晃動,目光游移著,不敢直視他母親的眼睛。待他母親話說畢走開,他才慢慢轉過頭來,眼神里有張荒和無所適從——那一刻旭仔幾乎要承認,如果生命有很多缺陷,那必然是我們自己的錯,是我們總有太多軟弱和太多借口。那必然是我們的錯。和我們都要扮演無辜。我也幾乎要承認,上從來沒有悲哀,只不過會有人愛上悲哀的感覺。但被親生母親遺棄是不是自己的錯呢?最后一只萬花筒砸碎的時候,旭仔總會明白,生命力的失望,無所謂更多,也無所謂更少。最后的失望猶如瓜熟蒂落。最后的失望不是說此后一切滿意,它的意思不過是,再也沒有事情值得讓人感覺失望。心之微痛,也不會更多,不會更少。而微痛在體內傳播的速度也不會更快,緩慢的,以難以察覺的速度,從內到外,侵蝕一個人,剛好是一生的時間。他的哀傷別人并不明白,或許他自己也不明白,以為是其他。他再次對別人說起無腳鳥的故事,換來的只是嘲笑,而他在嘲笑面前,也只能無能為力——我怎么可以對你說,生命的種種失望和哀傷,沉在最底部,緩慢的蔓延,乃至侵蝕我的一生?我怎么可以對你訴說,在我與廣闊明亮的中,隔著玻璃罩,如果你看不見,我又怎能叫你相信,此刻我多么缺氧。握緊拳頭,指甲越刺越深入。但松開手,什么都沒有。何不松開手呢?以放棄的姿態獲得,不再失望的快樂。在火車上看著曙光漸漸照亮,那段好長的獨白,最喜歡那句:“啊。天開始光了。”長長的一聲感嘆,似乎那刻無限明了,但又似全然無心。通透可能是什么都知道。也可能是本來就什么都不存在。我也不知道旭仔這一生有沒有去想過自己的哀傷,何以他不肯給自己退路,不肯給自己絲毫的關懷。松手的那么徹底,生命也可以不要。突降的死亡。沒有道理可言說。以前我寫小說,也會如此暴力,讓小說里的人物一個接一個的死去。作者對自己的人物通常有一種畸形的殘忍,可以在作品里透支自己對死亡的恐懼和向往,那個時候我們都很年輕——再后來,王家衛的故事里人物再無此毫無來由的死亡,或許是對于生命。開始有了悲憫。也或許是在死亡之外,明白了更多人即使背負著生命的哀傷,也仍然努力活著,唯有這樣生命的常態,使得更多沉痛郁結在胸,說不出道不明,漸漸幻化成另一個自己,而放棄和握緊都成了無謂的姿勢。唯有懂得,自己給自己取暖的意義。那時候,張國榮和張曼玉都年輕的讓人心碎。眼睛里面蕩漾著80年代黃金歲月的迷茫。劇末的時候劉德華打斷了張國榮關于鳥的說法,不屑地說:你飛啊!?張國榮有點惶惑,但還是說了句:總有一天你會看到的(段落大意啊!)時隔多年,他用行動證明了他的抱負——他從酒店的窗口飛了下來。那時候是80年代吧?時間還過得比較慢呢!張國榮那時候剛剛二十出頭吧?他還能百無聊賴地躺在床上蹉跎歲月;劉德華還能夠整夜地陪迷失在感情路口的張曼玉走走停停,聽她斷斷續續的愛情故事;那時候就前挺后撅的劉嘉玲還能在當個舞女的間歇,從容地愛上一個迷茫的男生張國榮……這些情節在30年之后,想來發生的幾率就太低啦!而今20歲出頭的張國榮們、劉德華們、劉嘉玲們會怎樣捏?張國榮們被關在富士康整齊劃一的大樓里面,正嫻熟地把iphone5的哥哥組件安裝在一起……出廠的時候,還要像進飛機場一樣進行高科技的安檢吧……迷茫了的張國榮們就走到樓頂,從樓頂飛下來。飛下來……劉德華們告別了田間地頭告別了校園書桌,走進隆隆的建筑工地,被電梯帶到黑暗的地下煤炭的……一不小心,瓦斯爆炸啦!廠房著火了,他們在滾滾濃煙中卻沖不出鋼筋水泥鍛造的鴿子籠……少數幸運的,他們不斷地和考試斗爭。讀了碩士博士,卻始終沒有面對這個變化巨大的的勇氣……而劉嘉玲們則被封閉在一個個高檔會所、洗浴中心,一客人潮水一樣涌上來,還沒有退去,下一波客人緊接著又洶涌地撲了上來……哪怕是一段讓人心碎的愛情,也都是癡人說夢吧……不知道,今天二十歲出頭的張國榮們還是否有時間迷茫,還能不能從容地躺在潔白的床單上蹉跎歲月……想來,那黃金歲月的80年代,那蕩漾在張國榮眼睛里的迷茫竟然也如此彌足珍貴!哲學上有一個“被拋”的概念:人甫出世,便被趕出一個充滿愛與關懷的樂園。——本來么,投生到這個不是自己的意愿,阿飛的“被拋”,卻還比常人更多一層背叛:被生身母親遺棄。失樂園里的尚未成型,就經歷了一次至情的背叛;人生旅途一開始,愛和意義即被視為失落物。當他被裹在襁褓里交給一個漠不相關的女人,一切生命繼承的訊號通通中斷,從此他成了一個無根的人。無根的阿飛就像一只沒有腳的鳥,背負著莫名的失落,開始他追尋愛與意義的飛翔。——影片《阿飛正傳》正是這樣一個有關飛翔的寓言。“阿飛”這個詞,是美國的舶來品,原文是“fly”,即蒼蠅,專指街頭浪蕩不羈的不良青年。因為“fly”的另一個意思是“飛”,所以中國人就漸漸地把此類青年稱做“阿飛”。而在《阿飛正傳》里,這個“阿飛”還有一層雙關意義:他把自己比作一只沒有腳的鳥,終其一生無休無止地飛著。目的地不明。誰也不知道他為什么要飛,也許連他自己都不知道。從表面上看,他仿佛只是在探尋生母的下落,一直執拗地孜孜以求,好像那是生命存在的唯一目的。那么這個“生身母親”,和阿飛終其一生無休無止的飛翔究竟有什么關系?她究竟是一個彼岸,一個藉口。還是一個象征?1彼岸。精神上無依無靠,又不能認同他養母的生活方式,幼年的阿飛也許不是沒有想過,把自己的一分為二——屬于養母的一方象征著黑暗、混亂、腐化與渾濁;屬于生母的一方則代表著光明、秩序、高尚和清潔。他向往這個生母的國度。把它當作精神的彼岸。——正因為此,有人便用“俄底浦斯情結”來解釋阿飛的尋母。事實并非如此簡單,“原欲”并不能夠解釋一切。阿飛對于感情的體驗太深刻了:被生母遺棄、耳濡目染養母的交際花生涯,見慣了金錢與感情的交易,他早就遠離了那個對感情抱有天真幻想的時期。他對感情持有的“悲觀思維”造成了“浪漫愛的否定”——上沒有一種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即便是那個遠在異國的生身母親也不可能會是例外。在阿飛的愛的里,根本沒有一個“彼岸”。他對生母的孜孜以求。也不是什么“俄底浦斯情結”。相反地,他的養母對于他倒是有一些和“俄底浦斯情結”相對的“戀子情結”。她對他的愛,早已超過了對待人子的范疇。起初她收養他,不過是為了生活的安定,每個月能有50塊美金的穩定收入;后來她漸漸把他幻想作自己的對象,她生命中僅有的半個男人。她把他捏在自己的手心里,不肯輕易放開。阿飛渴望的是愛,是被母親遺忘了的愛。這兩個女人。都是不合乎理想的——她們都只是女人,不是母親。一個為了自己大家閨秀的名節和利益拋棄他,一個只把他當作宣泄的對象。她們都只惦記著自己女人的身份而忘了該怎樣去愛自己的兒子。除了出生時模糊的一眼,生母從未正面出現在阿飛面前;就連那個口口聲聲說愛他舍不得他的養母,到頭來也為了自己那一個牢靠殷實的晚年而決定放棄這個幻想中的情人,跟著老邁但富有的男人去了美國。——生命中的至愛親情,就在這樣簡單的兒子與利益的較量中雙雙落敗。事實一再地證實,阿飛對于感情的悲觀并不是空穴來風。仔細想想,這兩個背叛了兒子的可恨的母親,其實也不過是兩個可憐的女人。當恨意漸漸褪去,那永恒的愛的失落,卻依然在阿飛心頭。止不住地一昧侵襲著。他開始嘗試用其他女人的愛,填補這心靈的空虛。也許所有的女人在愛的時候,都會不自覺地產生一種廣泛的母愛,阿飛從來沒有在她們面前表現出孩子氣的一面。恰恰相反,他自私、冷酷、始終讓她們臣服于自己,最后又以充滿父權意識的一句“逢場作戲”將她們一一否定了去。僅僅保持著一種“有性無愛”的戀情。他并不是沒有感情,只是因為屢受創傷,失去了愛的能力,既無法相信有所謂的愛的彼岸,也沒有余力讓愛他的女人獲得幸福。從他孤寂的眼神里我們可以讀出三個字:沒有愛。2.藉口。既然對生身母親的不懈追尋并不是為了完美的愛的彼岸,那么這一切會不會只是阿飛的一個藉口?內心深處,他根本看不起他養母的生活:糜爛、沉淪;她的那座豪華寓所,充斥著晦暗壅塞的空氣,住久了直感覺沉下去,沉到陰濕的淵潭……他搬了出去一個人住。少不更事的十余年,無數個日夜不知不覺的浸淫,他早已在不經意間沾染了那里的氣息。他以為出走之后自己可以飛翔,像一只沒有腳的鳥,日夜兼程,飛向遠方——其實這只鳥早已折斷了翅膀,除了養母大宅的后花園,他哪里也飛不出去。他是一個軟弱無力的理想主義者,一直自命不凡、聛睨塵世,懷有一個不知是什么的遠大理想。與此同時,他的自卑和浮華又使他深深地明白,夢不過是夢,現實還要繼續,而他,根本沒有改變自己現狀的能力。以他的天性,甚至也不能按著社會約定俗成的人生規范去做一個普通的工人或者職員。——到處都是空虛,什么都抓不住,為了證實自己的存在。他只能屈就那個曾經被自己看不起的:選擇用聲色犬馬飲食男女充實自己醉生夢死的生活。浮華使他無法真正去追求理想,自卑又使他倍感孤獨,他于是為自己制造了一個幻想,幻想在遙遠的地方有一個真正屬于他的國土、一個愛他的生身母親。他用這個幻想安慰自己的孤獨、掩飾自己的自卑。為縱情聲色提供一個藉口。此時,“生身母親”成為一個藉口,阿飛借著這個藉口實現他的“人格疏離”。——不錯他現在是放蕩不羈,沒有前途,沒有,是阿飛,總有一天他是真正要飛的。飛離這個醉生夢死的,飛到屬于他自己的那片國土,清潔,高尚,到那里開始一個全新的有條有理的生活。——其實生身母親是不是名門望族的千金小姐,他也不是那么在乎。他根本不想找這個母親,他只是想以名門子弟、外國華僑的身份與自己現存的這個疏離,賦予自己一個“存而不在”的境況。借以擺脫內在的不安,使心靈的喧騰平復下來,也使道德上的欠咎減到最低。憑著這個假想的無瑕的母親。阿飛達成了他對自己身處的那個濁世的一種否認,一種拒絕。3象征。如果阿飛能夠一直耽溺于及時行樂的人生,我們也許可以就此下結論,說他的“口口聲聲尋母”、“遲遲不見行動”背后,不過只是把“生身母親”當作混跡濁世的一個藉口。所謂飛翔,也只是他編出來的一個莫須有的故事,除了自欺欺人之外別無意義。事實并非如此。每當激情過后,他獨自一人仰臥在床上,總會下意識地想起那個無腳鳥的故事:“聽人家說這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可以一直這么飛啊飛。飛累了就在風里睡覺……這種鳥一世只可以落地一次,那次就是它死的時候。”——永不停止的追尋。在一邊自我墮落一邊自我拯救的旅程里,雖然找不到愛,他卻一直沒有放棄過對自我意義的渴望與追尋。他曾經借助聲色男女來證實自己的存在,漸漸地他發現,這些東西只能讓自己生活得更不真實。在這種主體性被物化的生存狀態下。他開始感覺到一絲“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輕”——無所事事,沒有能力去愛別人,得到的愛又不是心頭所想;有的只是浮華與輕薄,虛飄飄地不著地,整個人仿佛只是exist(存在),卻不知道怎樣才是live(生活)。骨子里始終潔身自愛不能自棄的阿飛,越來越覺得,所有的飲饌聲色、啼笑憂歡,到頭來還是一場空。色相越是紛繁眩目,他的心就越空;一想起心底里的某些東西,即便身處活潑的歡宴,也立即感到無邊的寂寥,興味索然。不,不,他要的根本不是這些。遠方的生身母親,不是什么彼岸,也不只是一個藉口,她更是一個象征,象征了阿飛真正想要的東西:他的自我,他的靈魂,他存在的意義。母親的腹胎,是他的自我和靈魂的始源地,所以這個“生身母親”的意象,自然而然地在他的下意識里成為“自我”和“靈魂”的象征。也許在其他人看來,所謂的自我、靈魂,相比于權、勢、財、利、情,是最可有可無的東西,這個在別人看來是沒有價值的東西,對阿飛來說卻具有無比重大的價值。他的這份自愛,并不是水仙子式的自傷自憐,而是想自我證明,為自己的存在追問一個意義。意義究竟是什么呢?在他的四周,不乏一些扎扎實實生活著的人。或是有著穩定職業的男人(警察、海員),或是盼著結婚的女人(蘇麗珍);就連爬落水管上下樓、形似竊賊的朋友和當舞女的露露,也都對愛情深信不疑。而他呢?既不可能去做一個平凡的職員,又無心為扎實的人生(愛情、婚姻)經營。他身邊的另外一群人,則是一些社會邊緣人物,例如頻繁出現的妓女。或在XG,或在菲律賓;或矜持,或俗艷。她們是肉欲的象征,而阿飛最執著的東西,卻是他自己的靈魂。——在阿飛和妓女的廝纏中,我們可以見到靈與肉的含蓄映襯。他根本就不是一個世俗的人,一切的權欲、物欲、利欲。通通跟他扯不上關系。即便在沒錢的時候也還是把錢看得很淡(在只身去菲律賓前途未卜之時把唯一的財產:一部汽車,送給朋友)。同時因為信不過感情,連也是淡淡的可有可無。“人之不同,各如其面。”在人群參差錯落的對照之下。益發顯出他的不實際。終于,意義失落。“自我”的難題,日日逼近,而他,根本找不到“意義”。他的自我,他的靈魂,他的意義。和那個遙遠的生身母親一樣,只是一個美好而空泛的理想。走不了非凡之路的理想主義者,于是在人生面前感到了自己的平凡和無奈。阿飛背負著沉重的靈魂,等待著從天上降下來的改變,等待那永遠不會到來的脫胎換骨的一天。他心里早已知道是無路可走,遲遲不肯承認,不肯面對現實,是始終執拗著不愿舍棄對“自我”的追尋。哪怕渺茫。時間一長,所謂的自我追尋不但未能逾越身體的遲滯,反而成為禁錮。那些無法自抑的渴望。在無數不眠的夜晚積蓄成愁,無處排遣,就只好向內轉,加壓在自虐上。——不能容許自己完全不作為,就以自虐的作為填補了等待的空虛。這自虐的結果,呈現在阿飛身上,便是病態的陰郁。心與身體的不和諧,使他陷入晦暗不明的壅塞的憂傷,常常感到莫名的悵惘,永遠沒有純粹的快樂。這不能哭、不能忘的磨人的愁緒。正如《詩經》中的《柏舟》一篇:“心之憂矣,如匪浣衣。靜言思之,不能奮飛。”他一直以為自己可以飛翔,其實他的翅膀早折斷了。“以前我以為有一種鳥從一開始飛就可以飛到死的一天才落地,其實他什么地方都沒有去過,這只鳥從一開始就死了。”——臨死前。他終于肯承認。這樣斷然地否定了自己的全部,多少有幾分悲愴,雖然事實正是如此。企圖掌握自己命運和命運不可把握之間的悖論,在生命結束的一刻,再次凸顯。既然對自我的追尋注定了會是永遠的未完成,那么就只有靠死亡,讓生命消失,讓這伴隨生命而來的“自我”隨之消解。心靈的喧騰不安在這一刻復歸淡定,從此再不需要為“自我”的難題掙扎。4.愛與自我的追尋之旅“聽人家說這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可以一直這么飛啊飛,飛累了就在風里睡覺……這種鳥一世只可以落地一次,那次就是它死的時候。”——開始的時候,誰也不知道那只鳥為什么會在那里,它為什么要飛。一度我們以為他是在尋找他的生身母親,尋找一個彼岸;后來我們又以為那不過是他編造的一個,能使自己安心混跡濁世的藉口。現在我們終于知道,他從落地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要不斷追尋那一份失落了的愛與自我。而“生身母親”,不過只是一個象征的符碼。“以前我以為有一種鳥從一開始飛就可以飛到死的一天才落地,其實他什么地方都沒有去過,這只鳥從一開始就死了。”——他想一生飛翔在這個愛與自我的追尋之旅,可惜他不無腳的鳥、無根的人,他的羽翼也早已折斷了。對于一個畢生旨在飛翔的人來說,這折翼的人生,可不是“一生下來就死了”!那愛與自我的失落,也終于成了生命中永遠的遺憾。借著這個飛翔的寓言,《阿飛正傳》究竟想告訴我們什么?曲終人散,它始終也沒有給出對“自我意義”問題的答復。也許它只是想向我們展示一種“永恒的人性困境”,而不愿對具體的人事妄加褒貶。這“不下定論”的姿態,拒絕了斬釘截鐵的答復,與此同時,另一個更為意味深長的啟示逐漸浮出水面——我想,每個人的價值取向,是無從對他人解釋清楚的。也許是不切實際的理想主義;也許眼高手低沒有能力實現;也許只是自欺欺人的堂皇藉口;或者根本只是迷戀虛無——每個人獨特的靈魂,都應該得到尊重——尤其是他自己的尊重。劉德華:有沒有去過美國?干嗎不說話?怕上不了船?不是人人都像你的!不憂吃不憂用,不用工作!我要干活的!你知不知道?要護照就想辦法花錢去買啊!沒錢干嗎惹那么多事呢!剛剛差點兒要我們的命哎!張國榮:只有剛剛會要人命嗎?人隨時都會死!火車出軌也有可能!誰能防得了啊?劉德華:活得不耐煩是你家的事哦!你想死不要拖我作墊背!張國榮:喂,我早就叫你走,現在可是你跟著我!劉德華:剛才怎么沒打死你個王八蛋!張國榮:喂,你有沒有聽過在這上有一種鳥?劉德華:聽過了!沒腳的那一種是不是!這套哄女孩可以呀。你像鳥嗎?你哪里像鳥啊?你只不過是唐人街垃圾堆撿的醉酒鬼!像鳥?你要是能飛的話會窩在這兒!飛啊!有本事飛給我看看呀!張國榮:有機會的!不過到時候你不要自卑!

對于《阿飛正傳》的記憶是一片蒼綠。片頭緩慢的掠過一片輕霧彌漫下的熱帶雨林,椰影蕉葉,滿目綠蔭,深邃濃密。洇暈進眼窩里。慵懶的吉他弦音漸起,我心中卻涌起一陣莫名的不安,本來深綠是沖淡靜遠又沉郁著生命力的顏色,但在這里。卻帶來了相反的感覺,惶惶而恍恍,思路被攪得凌亂,隱約覺得有事情要發生,卻不知何夕何情,一股子氣憋悶著,理不清頭緒。卻又發不出,只好耐著性子往下看。王家衛永遠不會講一個完整的故事給你,他只是把一些人物丟在音畫流轉里,讓你跟著這些人的腳步,自己去拼湊,能夠拼出怎樣的故事,豐簡隨意,也許只是一種心情罷了。他那么快就在第一個鏡頭里出現。那個一臉無所謂表情的男子,有精致的臉孔,一管挺直的鼻如石雕。笑意停留在睫毛嘴角,轉瞬消失,化作頹然虛無的空洞。然而他就有種懾人的魔力,一個一分鐘的童話,一個熾熱的吻,就可以令兩個迥異個性的女子為他癡狂卑微乃至放棄尊嚴,“你有本事,你治得了我,我拿你沒辦法。”也許之前還有很多個。為何遇見他的女子都仿佛受了蠱惑,一律變得那么那么低。低到塵埃里,開出哀艷的花。嫻靜似鳶尾草的張曼玉,抑或熱烈如大麗菊的劉嘉玲,哪怕別的男子早已發現她們的美麗,但只有他視而不見,只是隨意拾起嗅一嗅香氣。驅散長夜不時襲來的孤獨感,然后便施施然抽身而去。空留下落寞的雙眼和未干的淚痕,與他人惜憐。他讓別人在乎他,愛戀他。而他卻誰也不在乎,誰也不愛。看他在鏡前獨舞的場景,恍若希臘神話里水邊顧影自戀的美少年納喀索斯。自戀的反面是自卑,他把自己肆意放逐在時間的荒原上,以防被洶涌的不安和孤寂吞噬。于是他以劍拔弩張的方式對待養母,痛打養母的情人下手殘忍暴烈,大多數時候他卻無謂不羈,對什么都不在乎,提不起勁頭來。這樣一個人,被世俗定義為“阿飛”,仿佛一個符號刻在他的靈魂上,他的靈魂在哪里,跟著無腳鳥飛在天上。所以走在地上的任何一個女子都無法留住她的,執著如劉嘉玲飾演的舞女,天去追隨找尋他的足跡,卻不知道,無腳鳥怎么會留下足跡呢,就算在天空劃過的淡痕,也早被陰翳遮蓋,隨雨水沖走。在片中,有這樣一個細節,深夜,劉嘉玲問悠閑躺在床上的旭仔“幾點了?”,旭仔抬手看了一下表,告訴她三點多。而在快結尾時,旭仔卻反問劉德華幾點了,依然是三點半的午夜。我隱約看到他手上是有手表的,但此刻他已完全放棄了對時間的占有權,仿佛是為后來的猝死埋下伏筆。養他騙他卻又舍不得他視他為冤孽的養母,這個操著一口流利婉轉滬語的舊sh交際花,一語道破了阿飛的軟肋,始終不敢直面的事實:“我現在告訴你,你親娘是誰,我受夠了,你以前做人總是用這個借口,你以后再不可以用這個借口了。你想飛呀?好,你飛呀!你要飛就飛遠一點,你不要有一天讓我曉得,你一直在騙自己。”牙齒咬到肉里,她不得不承認也是被阿飛蠱惑的女子,只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愛而已。哪怕讓他恨,也不愿意被他忘記。可是養母的悲哀在于,她不知道阿飛不會愛,也不會付出,他唯一擅長的是遺忘。遺忘過去,遺忘現在,遺忘將來。在遺忘中他的寂寞永生。“要記住的他永遠都會記住”,比如在某一年四月十六號三點前的一分鐘他和一個叫蘇麗珍的女子做了一分鐘的朋友。他未曾的是在數年之后,不同光影的相同時空里,也有一個同名的女子和另一個阿飛上演愛恨糾葛,此為思維里橫插進來的一筆贅語。雖然為了讓這個某些面被放大了的角色具有人性化的說服力,導演給他設置了尋找生母,這個近乎于偏執堅持的理想。理想又那么輕易的在熱帶的暑熱天氣里融化,旭仔頭也不回地走向椰林大道深處,留下一個絕決的背影:“既然她不給我機會,我也一定不會給她機會。”吉他弦音再次響起,鏡頭隨腳步輕微晃動,我愛極了這個畫面,張國榮晃著肩膀搖著雙臂狠狠走路的樣子,有一種說不出的泫然的美學意味和寂寞感覺。一直在說阿飛,但決然不能忽視的是他周圍的一群人,在王家衛的電影里,任何演員都會散發出別樣的光華來。張曼玉自不待言,她的戲分不多,但隱忍而節制到位。劉嘉玲我始終覺得是優秀的演員,只是特質沒有被完全挖掘,而她演的舞女,則張弛有度,拿捏自如,在樓梯口跳舞的嫵媚,和張曼玉的對手戲,怔怔的問旭仔養母:“我是不是很傻?”印象深刻。張學友一貫拿手的小人物,暗戀的膽怯羞澀,維護卑微自尊的決斷。(。。)


上一章  |  大亨萬歲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