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亨萬歲第六百七十一章 一忠到底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大亨萬歲 >>大亨萬歲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七十一章 一忠到底

第六百七十一章 一忠到底


更新時間:2012年09月05日  作者:白頭King  分類: 都市 | 娛樂明星 | 白頭King | 大亨萬歲 
»»»

網Www.

“很好!!!”

唐謙看了一遍監視器回放,滿意的點了點頭。

隨后拍攝才又繼續進行。

張晨光淡淡笑了,自嘲道:“我現在回頭已經太遲了……秦王殿下所言甚是,可惜在下執迷不悟,醒之晚矣……”

劉德華深深地看向張晨光,面色一分分冷了下來,張晨光和“李密”也全神戒備地望著劉德華,雙方久久地對峙。此時此刻,安靜的可怕,只能聽到眾兵慢慢拉緊弓弦的聲音。

劉德華握劍的手緊了緊,道:“現在不晚,伯當,請你三思。”

就在此時,不知是誰大聲喊了聲:“放箭!放箭!”劉德華大驚,喊道:“不要放箭!”卻已經來不及了。箭如雨下的瞬間,張晨光猛地拔出劍沖進了箭雨中,雙手揮舞,將“李密”護在了身后。

然而,兩臂終不敵萬箭,支撐了片刻,“李密”和張晨光先后中箭,萬箭穿心,鮮血染紅了兩人的衣衫。

劉德華滿心遺憾和凄涼地看著張晨光慢慢倒在腳邊,扼腕嘆道:“可惜,枉你一世英雄,可到頭來還是白白丟了性命。”又大聲向眾兵命令道:“傳令!厚葬王伯當!帶李密尸首回去見父皇!”

秦沛見到“李密”“尸首”,恨“李密”無良,下令懸尸于城門口示眾,并列明了罪狀。恰巧寇世勛和“史大奈”云游至長安,見到“李密”尸首,不禁大驚下馬,向“李密”尸首跪倒大放悲聲。被守城將士聽見,便將兩人一同拘押帶至殿前審問。

兩人跪在大殿中時,眼圈還是紅紅的。秦沛怒從心生,喝道:“你們倆好大的膽子,竟敢對李密跪拜!”

寇世勛面色沉痛道:“皇上,故主身亡,跪哭乃人之常情。”

“他殺死了朕的昭陽公主,死有余辜!”秦沛余怒未消,大喝道,“來人哪,拉出去斬了!”

“父皇!此二人萬萬殺不得!”劉德華出列求情,急道,“徐茂公人稱賽諸葛,精通行軍布陣之道,是個難得的人才。而史大奈也是難得的將才。望父皇批準,讓二人加入兒臣旗下,繼續為大唐效力。父皇,現在國家正是用人之際,個人恩怨應該拋諸腦后,望父皇三思啊!”

秦沛心緒稍稍平了平,點頭道:“難得你有一片惜才之心啊!好吧,他們就歸你旗下,聽你調遣。”

劉德華登時大喜,連忙躬身謝恩。寇世勛二人又謝過了秦沛和劉德華,感念劉德華四明山的恩德仁義,發誓誓死效力。

“李密”和“王伯當”的死訊傳到洛陽,古天樂等人既驚且悲,遙設靈壇祭奠,卻獨獨祭拜“王伯當”一人。

古天樂等人在洛陽已經停留了十幾天,母親演員的病情微微好轉,林心如仍無下落。“王世充”三番五次想封眾人官職,皆被婉言拒絕。

徐熙媛倚窗,眼神迷離,已經呆站了好久。鄭伊健見狀,輕手輕腳地湊過去,見徐熙媛仍怔怔不動,絲毫沒注意到自己,便突然伸手拍了她肩膀一下,笑問道:“發什么呆?”

徐熙媛驀然回過神來,轉頭看了一下鄭伊健,又轉回了頭去,道:“我在想剛才二哥說的那些話,他以前從來沒說過這些話,怎么聽都是凄涼喪氣的。”

剛才李子雄祭拜了“王伯當”,心情大為低落,向徐熙媛吐露了很多心事。以往李子雄做七省綠林會幫主的時候,最不缺的就是兄弟,而今,眾兄弟卻四散分離,走的走,死的死,就算古天樂等人現在仍在身邊,可總有一天也要離開洛陽,離開他。李子雄唏噓感嘆了一回,落寞孤寂地離開了。徐熙媛見到兄長的樣子,很是心疼,想到今后的分別,便愈發的不舍。

鄭伊健本想逗徐熙媛玩一下,見她神情黯然,便鄭重了神色柔聲道:“我知道,你是擔心你二哥嘛!”

“是啊,我只有這個哥哥,我實在不忍心把他一個人留在洛陽,孤孤單單的。”徐熙媛望了鄭伊健一眼,悵然地坐了下來。

鄭伊健跟著蹲了下來,拍著徐熙媛的手笑道:“那,你留下來陪他好不好?”

徐熙媛一震,緊緊盯著鄭伊健道:“那你呢?”

“我?”鄭伊健故意停頓一下,仰頭笑道,“自然是留下來。現在我已經決定,留下來跟隨洛陽王。這樣一來的話,單大哥他就不會很孤獨了。”

徐熙媛喜出望外:“真的?那秦大哥他們呢?是跟我們在一起還是要回歷城?”

鄭伊健沉吟良久,緩緩站起身道:“明天試一下,看能不能說服表哥和程大哥,大家一起留下來,當然是最好不過了。”

徐熙媛知鄭伊健這樣做是為了遷就自己,心里感動,重重地點了一下頭。當徐熙媛把兩人決定留下的消息告知李子雄時,李子雄十分高興,第二日便在朝堂上為“王世充”正式引見了鄭伊健。

鄭伊健身穿銀亮盔甲、氣宇軒昂地走進大殿時,“王世充”又驚又喜,得知鄭伊健誠心投靠,當即封鄭伊健為一字齊肩王,賞將軍府。大喜過后,“王世充”又深表遺憾,未能招納古天樂和陳小春。鄭伊健便自請愿意一試,請“王世充”準許自己與二人同住,方便游說古天樂和陳小春。

鄭伊健向古天樂和陳小春說明了自己的意圖,陳小春當即輕拍了一下桌子:“唉,說到底,他是想我們留下。”又拍著古天樂的肩膀很講義氣地道:“叔寶,我聽你的,只要你說走我就跟你一起走,你說留下,我就留下!”

古天樂沉默了片刻,蹙眉道:“我也不是不想和大家共進退,只是王世充并非為了百姓,他只是一心為王,所以我怕投靠以后,會為了一些事情,做出違心之事。”

鄭伊健道:“我也有同感,只是我不想冰冰為了單大哥的事情而太過難過。”

陳小春了然地點了點頭,對鄭伊健的處地深表理解。古天樂又道:“如今我所見到的,只有秦王李世民有平息戰亂之想,他是唯一可以托付的人。”

陳小春見古天樂說來說去還是沒表明觀點,急道:“哎,叔寶,現在到底怎樣?一句話到底走還是不走?”

古天樂長嘆了一聲:“唉,我不想在洛陽呆太久了,以免增加二哥和表弟的壓力。等母親身體康復以后,我們即刻上路。”

陳小春猶豫道:“但是想想蓉蓉現在還沒找到,你不打探消息了?”

古天樂呼吸一陣滯堵,怔怔地低垂著目光道:“天大地大,不能再無限期地等下去了,如果上天注定我們能相會的話,我們必能見面,不用強求。如果蓉蓉一心想躲著我的話,我再掘地三尺也是見不著她的。”

陳小春看到古天樂悵惘的樣子,跟著嘆了一聲:“唉,那個蓉蓉真是……你這么想念她,她好像一點也不想念你一樣。”

古天樂心中又是一痛,卻聽鄭伊健安慰道:“表哥,你別灰心,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找到她。”

如此談了一番,鄭伊健也知古天樂無意留在這里了,便不再強求。

“王世充”見鄭伊健自己都拖了這么久才投靠,早覺察出鄭伊健并不是心甘情愿留在洛陽,對于古天樂和陳小春便更為擔心,怕鄭伊健說服不成,失了這兩名大將。更要命的是,如果他們投靠了別人,影響了李子雄和鄭伊健的動搖,那就更得不償失了。

于是,“王世充”暗中派人監視古天樂和陳小春的家人,不許她們離開洛陽。如果兩人有什么舉動,寧肯殺了他們,也不能讓他們投靠了別人,將來成為自己的心腹大患。

寇世勛和“史大奈”歸劉德華旗下不久,劉德華便又上奏秦沛,請求封寇世勛為平亂軍師,“史大奈”為戰前都尉。

秦沛考慮到當今天下的形勢,正是用人之際,便準了劉德華的請求,在朝堂上正式宣布了此事,緊接著就問寇世勛道:“徐軍師,如今天下群雄割據,戰禍連綿,民不聊生,朕欲盡快結束這戰亂之局,不知道軍師有什么妙計啊?”

寇世勛出列道:“陛下,天下稱王者如孟海公、竇建德、高談圣、朱燦、徐元朗、沈法興、劉武周,雖各自盤踞,但無論國力地勢皆是次等,不足為懼。唯王世充坐擁河南,自滅大魏之后勢力大增,儼然一方霸主,是我大唐統一最大的障礙。”

秦沛嘆道:“朕也后悔在洛陽放虎歸山,還給王世充占了東都,這都怪元吉做事太不周詳,留下今日之禍。軍師,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補救嗎?”

寇世勛肅然道:“臣以為,我軍應先發制人,集中兵力急渡黃河攻打王世充,占據洛陽,并建洛陽為根據地,再對河南眾家反王逐個征討。另外山東劉武周野心勃勃,他常入侵山西,如果能兵分兩路,必給劉武周致命一擊。”

秦沛稍稍放寬了心,笑道:“徐軍師,果然言之有理啊!”又問“劉文靖”道:“劉大人,你覺得如何呢?”

“劉文靖”笑道:“徐軍師說得句句有理,微臣十分佩服。”

秦沛見“劉文靖”也對寇世勛贊賞有加,心懷大慰,贊道:“世民的眼力果然不錯呀,為我招來軍師這樣的人才。”

劉德華嘴邊浮起了一個淡淡的笑容。

飾演李元吉的陳坤方才被秦沛指責做事不夠周詳,本就窩了一肚子火,此時連同著飾演李建成的陸毅,一起瞟向劉德華,臉色十分難看。

秦沛又道:“好吧,既然眾愛卿都沒什么異議,那就按照軍師所說的高策起奏!”

陳坤臉色一變,正待上前說話,卻被陸毅伸臂攔下了。秦沛向兩人望來,道:“建成、元吉,你們二人返回太原招兵買馬,太原是朕的家鄉,招兵應該不那么難,即日出發,不得有誤。世民,我派你跟徐茂公、史大奈,前去潼關招兵買馬,盡量招得瓦崗舊部,如果當日五虎能歸我旗下,那我大唐一統天下指日可待!”

劉德華笑著接旨,即日便同寇世勛“史大奈”一起向潼關趕去。劉德華仁義的名聲在外,潼關的招兵異常順利,投軍者絡繹不絕,每天皆排了長長的隊伍。

劉德華帶著寇世勛和“史大奈”視察情況,見到招兵處人山人海,很是高興,向百姓們朗聲道:“各位鄉親,你們來參加大唐的軍隊,為國家安定、百姓安居樂業效自己一份力量,我李世民在這謝謝大家了。”

眾人見劉德華親切隨和,絲毫沒有王爺的架子,紛紛鼓掌大聲歡呼。恰巧從金堤跑出來的“賈甫順”和和飾演樊虎的艾威正在此隊列中等候招兵,見到劉德華身后的寇世勛和“史大奈”,當真是又驚又喜,當即大叫著跑了過來。

“史大奈”此時也看到了兩人,歡喜地高喊著二人的名字迎了上去。寇世勛看著一臉迷惑的劉德華笑道:“他們也來了,看來秦王真是人心所向啊!”

“史大奈”迎上了樊賈二人,互道別情,格外興奮。“史大奈”又帶著二人走到劉德華跟前會見了寇世勛。劉德華見幾人說的高興,不禁笑道:“軍師,還不替我引見引見。”

!#本章節由網書友發布Www.


上一章  |  大亨萬歲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