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亨萬歲第六十七章 臺灣的期待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大亨萬歲 >>大亨萬歲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七章 臺灣的期待

第六十七章 臺灣的期待


更新時間:0001年01月01日  作者:白頭King  分類: 都市 | 娛樂明星 | 白頭King | 大亨萬歲 
從98年開始至今,原來輝煌無比的臺灣大大小小唱片公司接連倒閉關門的有很多,唱片業市場極速萎縮,所以唐謙要收購一家臺灣的小型唱片公司比自己新成立一家唱片公司要方便得多,所需經費也不多。

然而已經商定好由“世紀”電影公司和吳宗憲聯合出品的唐謙第三部作品,由于吳宗憲協議出資比例達到75,“世紀”出資比例為25,但最終的電影票房分紅則是吳宗憲與“世紀”各占一半,所以除了電影具體內容以及后續的制作工作之外,其余的事情吳宗憲擁有絕對的說話權。

也就是說,唐謙的第三部作品要拍什么,在哪里拍,都由吳宗憲說了算,唐謙則只能根據吳宗憲的大方向要求,從而進行電影創作。

從開年來看,今年的香港電影總體情況比去年還不樂觀,要想拍一部賺大錢的香港電影,哪怕是大投資,大玩特效的大制作,也不太可能,所以吳宗憲和唐謙商量不如今年暫時放棄香港,讓唐謙回臺灣,制作一部臺灣電影。

香港電影此時只是因為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從而走下坡路,然而臺灣電影,卻是在很早很早以前就沒了市場,多少年來,在臺灣上映的電影里頭,票房成績排在前面的清一色都是好萊塢電影和香港電影,里頭根本就沒有一部臺灣本土電影的身影。

雖然沒有票房,但臺灣本土電影人也一直孜孜不倦的進行著臺灣電影的創作。

李安的《推手》、《喜宴》、《飲食男女》;侯孝賢的《童年往事》、《悲情城市》、《海上花》;蔡明亮的《愛情萬歲》、《河流》、《洞》……都是一些藝術性很高,很有深度的優秀電影,所以不能說臺灣沒有優秀的電影,只能說臺灣電影不夠商業。

后世自1985年年起,臺灣產量與發行量較多的如學甫、龍族、麗城、中影、上上、倍倫、新船、金壂、學者、龍祥……等各電影公司均因各種因素萎縮產量,制片量一路下滑。

不但如此,維系電影產業的這些公司,產業重心也移往如有線電視的影視產業,在產業無法支持下,只剩下臺灣當局在文化維持的壓力下,勉為其難出資維持。

去年,臺灣電影生產不到20部,后世2001年1~10月間,僅有11部。

后世2006年,臺灣電影在臺灣電影市場上面的占有率只有1.62,票房方面更是慘不忍睹,臺北市首輪票房,臺灣本土電影的票房收入僅有163萬元新臺幣,占全部臺北電影票房收入不到1,比起好萊塢所占臺北票房的95以上相差甚遠。

因為臺灣電影產量極低,票房慘淡,實已不足以支撐電影工業,所以媒體業者還認為——再多的影展獎項都無法遮掩臺灣電影全面崩盤的事實!!!

就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吳宗憲卻讓唐謙今年暫時放棄香港,來臺灣制作一部純本土的臺灣電影,不知道是出于救市的考慮,還是因為唐謙的第一部電影《瘋狂的石頭》在臺灣所上映的電影票房上也有一個相當不錯的成績,是唯一一部站在1998年臺灣所上映電影中票房前十的華語電影。

1998年臺灣所上映的電影中,票房排名首位的是1998年1月1日首映,7月10日下畫,總上映銀幕數達到2049塊,上映時間長達半年之久,一共創下2.12億新臺幣臺灣總票房的好萊塢巨制——《鐵達尼號》。

排名第二的則是1998年7月24日首映,10月2日下畫,總上映銀幕數797塊,收下1.5億新臺幣臺灣總票房的邁克爾-貝作品——《世界末日》。

而1998年臺灣總票房第三位,也是票房前十中唯一一部華語電影,就是在1998年8月1日首映,9月15日下畫,上映時間一個半月,總上映銀幕數859塊,一共斬獲1.03億新臺幣臺灣總票房,由新人導演唐謙執導的作品——《瘋狂的石頭》。

《瘋狂的石頭》創下的臺灣過億票房,讓唐謙的人氣在臺灣也僅次于香港,處于一個無比的高位,唐謙的第二部作品《槍火》在臺灣宣傳這段時間,媒體大眾也感覺得出來,臺灣觀眾對于唐謙這個土生土長的臺灣人,卻去香港發展的導演的第二部作品期望值很高。

據一些臺灣娛樂媒體的民調顯示,臺灣民眾對于進電影院看唐謙第二部電影《槍火》的支持率達到了71,一些媒體業者也開始預言,唐謙的《槍火》在臺灣上映后,說不定還能夠突破去年《瘋狂的石頭》在臺灣上映后所取得的成績,創下一個新的高峰。

鑒于這種種考慮,吳宗憲覺得臺灣電影不是沒有市場,而是沒有拍出符合當下市場規律的商業電影,而且在臺灣電影的票房低潮壓抑了這么多年的同時,只要有一絲星星之火,瞬間就能引爆這股低潮,達到一個物極必反的效果,形成一個反彈,從而創造出臺灣電影奇跡。

當然,這只是吳宗憲出于市場需求以及臺灣觀眾對唐謙的期望值等等方面所考慮的,唐謙究竟能不能制作出一部成功的臺灣商業電影,關鍵還是得看電影本身的質量。

就唐謙本人的意愿來說,他也因為今年香港電影整體環境不樂觀的原因而將《暗戰》的籌拍工作往后推了,本來他還在考慮著自己的第三部電影到底要拍什么,然而吳宗憲的加入,卻讓他找到了方向。

唐謙不說自己要救市于臺灣電影,而是在臺灣電影處于一種如此低迷的環境中,自己若是著手制作一部純本土的臺灣電影,既要考慮電影的藝術性,更多的還是要挑起臺灣電影票房大梁,著重于電影的商業性,這本身就是一項相當有挑戰性的工作,讓他很是覺得熱血沸騰。

唐謙同時也清楚,如果自己能夠成功,拍出一部在商業上成功的臺灣電影,拿下臺灣本土電影市場,讓一部臺灣本土電影的票房成績站到好萊塢電影和香港電影的前面,那對于自己將來的電影從業生涯來說,將有著無限的好處,對自己的導演聲譽將有著一個較現在來說更大的提高。

當然,風險和機遇并存,拍好了發展無限,拍砸了的話對自己一年多兩年時間揮灑了無數汗水和艱辛樹立起來的成功商業導演形象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不過較之成功后的巨大誘惑,失敗的負面影響真的不值一提。

畢竟如果真的拍不好,臺灣媒體大眾很大程度上不會覺得是唐謙本身的水平有問題,更多的是會將失敗的原因歸結于臺灣本土電影的低迷環境,而且對于唐謙來說,拍不好臺灣電影大不了拍拍屁股回香港,拍《暗戰》也好,拍什么都好,影響都不會太大,所以成功的巨大誘惑和失敗的負面影響兩相比較,唐謙最終還是答應了吳宗憲,今年放棄香港,回來臺灣,制作一部臺灣本土商業電影。

除夕快樂啊兄弟們!!!


上一章  |  大亨萬歲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