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第一百零二章 長安,我回來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泱泱大唐 >>泱泱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二章 長安,我回來了

第一百零二章 長安,我回來了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20日  作者:黃昏前面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黃昏前面 | 泱泱大唐 
《》全文閱讀

作者:

第一百零二章長安我回來了

第一百零二章長安,我了

李世民的話讓王易大驚,他可從來沒想過留在朝鮮半島上呆一長段的,即使當一個沒人能管到他的大都護也沒興趣。離家這么久了,他可想陪陪府中的嬌妻們,鎮守的任務交給蘇定方這員虎將,那是最合適不過了,當下也露出了一副可憐相,“陛下,臣原本想請命留在安東任職,但…這次出征時候臣負了傷,當時沒好好治療,天涼了時常感覺疼痛,還想回長安好好調養,陛下這樣說,讓臣有點無地自容了…”

“賢婿,你是時候負傷的?”李世民很是驚訝。

長孫無忌也很是吃驚,關切的眼神看著王易,只是沒開口問詢。

“回陛下,臣是在率部急馳薩水時候,不墜馬受傷的,當時覺得并沒,沒想到天氣冷了,竟然疼的十分難受!”王易“老老實實”說道,間還露出了傷處。

“為何當時沒與朕說?”李世民有點惱怒了,王易竟然把負傷的事瞞著他,這如何了得,萬一出點事,他如何向長樂公主那個寶貝女兒交待。

“陛下,當時軍情緊急,臣所領人馬要護送陛下早日抵達平壤,再加上當時沒特別的感覺,就沒去理會這么多,調養幾日,就不礙事了!”

李世民這才神色放松了一些,“唔,看來朕沒讓你留在安東,還是正確的!”

“賢婿,待回到長安,你得好好調養一番了!”長孫無忌嘴角有隱隱的笑,意味深長地說道。

“多謝兩位岳父的關心!”王易心里大松了口氣,他的下一步計劃看來可以成功了。

歸程的御駕大軍在薩水邊休整幾天,心情輕松的王易也帶著手下的親衛,在薩水邊縱馬打獵。

但在打獵時,王易總感覺有事未了,他在思前思后一陣后,獨自騎著馬,跑到薩水邊發呆。

研究隋唐史的王易可是這條江在歷史上留下的名聲,這條后世時候叫清川江的大江,曾在隋朝時候葬送了數十萬漢家將士的性命,甚至他現在都能在這里感受到一陣莫名的陰寒,他,那是數十萬漢家兒郎憤怒的陰魂在游蕩,希望有人替他們復仇,這是他不安的原因。

歷史記載,隋煬帝楊廣在大業八年時,發百萬大軍攻打高麗。面對隋軍前無僅有的龐大攻勢,高麗著名將領乙支文德采取了誘敵深入的靈活戰術與隋軍周旋了數月,讓隋軍疲于奔命。乙支文德命人在薩水上游筑壩蓄水,當追擊高麗軍隊的隋軍過河之時,乙支文德下令開閘放水,大批隋軍因此被水淹死,乙支文德帶領早已埋伏好的高麗軍隊對亂成一團的隋軍隊發動猛攻,隋軍大敗,隋朝名將宇文述和于仲文所領的三十萬人馬,只有不到三千人逃回遼東,其余皆在此被殺或被俘。

乙支文德以此功一直都被朝鮮半島人視為抵御外來侵略的民族英雄,王易后世所處時代,韓國首都漢城的“乙支路”就是以乙支文德的名字命名,韓**方第二高榮譽獎章也是以乙支文德命名。

但王易也,有他這個熟知歷史的穿越人在,乙支文德不可能再被冠以英雄的稱號,他將永遠成為漢家人的罪人,朝鮮半島再也不可能有統一的國家出現了,甚至“朝鮮”這個名稱,也不可能出現在歷史上,這里會一直是大唐的安東,大唐的一個都護府,或者一個道,屬于漢家人的地盤,沒有人能染指,薩水和后來中國與朝鮮的界河,現在被稱為鴨綠水的鴨綠江,都將是中國的內河,這一片土地上,生活的都將是說著漢話,穿著漢服的漢人,再也不可能出現不要臉皮的高麗棒子。

現在大唐軍隊將高麗滅了,為不幸戰死在這里的數十萬漢家兒郎報了仇,王易默默地期望,這些戰死的漢家兒郎的靈魂能地下有知,有人替他們報仇了,他們可以安息了。

在王易的強烈建議下,李世民率領御駕人馬中隨行的大臣及所有的高級將領,及大部的將士,在薩水邊進行了隆重的祭奠,告慰那些戰死于薩水戰役的漢家子弟,李世民下令隨行的將士,在這里多停留兩天,想盡辦法搜尋那些殘存的漢家子弟的遺賅,將他們集中收葬。

李世民在薩水邊再傳詔令給安東大都護蘇定方,命他想盡辦法,搜尋前朝時候戰死在這片土地上的隋軍將士遺骸,給予厚葬,并帶領百官祭奠。

楊廣數次征高麗無果,數十萬的漢家兒郎死在白山黑水間,高麗人甚至以漢家將士的尸體或者割下的頭顱,疊成京觀,李世民嚴令安東的官員,將所有安東境內大小的京觀都毀了,將遺骸厚葬。

李世民的一系列舉動,讓王易非常的感動與滿意,他在這一刻才明白,原來在大軍抵達平壤,李世民宣布除高麗國,設立安東大都護府時候,他心里總感覺還有一點遺憾,一點未了的心愿未完成,現在想想,就是這些事了,祭奠戰死的漢家兒郎的事。

來平壤的途中,因為力求速度,沒有去想過這事,回京途中,在薩水邊感慨時候,終于想到,向李世民提議,馬上得到了認可,他這也可以算是替為國捐軀的漢家將士做一點該做的事了!

原本御駕只準備在薩水邊停留兩天,因為王易所提議的事,停留的也延長了,直到十天后,御駕才從薩水邊啟程,繼續北行。

從平壤出發一個半月后,御駕大軍再次抵達遼州。

成為遼東最大城市的遼州如今已經完全沒了戰爭的景象,秩序井然,認同大唐統治的百姓將留在這里,與其他一些準備遷移到這里來的漢人雜居,一些不安份的人,已經被先一部遷移往內地,他們將和戰爭中的俘虜一道,打散安置在大唐的內地。所有人都,在安東這片土地上,不只遼州一地,其他諸城也將會慢慢平靜,最后終歸和內地的州縣一樣,出現百姓安居樂業的情景。

接到李世民命令的李世勣,已經令手下的幾員將領率一部人馬押著俘虜和內遷的原高麗百姓往幽州方向行進了,李世勣率一部人馬在遼州迎接李世民的御駕。

抵達遼州之時,已經是九月底,遼東進入了冬季,天氣變得寒冷了。

因事先做了準備,在足夠數量的冬衣運到遼東來,大部的將士都能換上御寒的冬衣。

此次征戰中,繳獲的糧食數量頗巨,以大概的估計,即使內地不往安東境內運糧,只以存糧就可以供駐守的大軍吃上兩年還要多,再加上駐軍將在安東進行軍事屯田,至少幾年內糧食問題不要擔憂,因此在往遼東運送的物資中,糧食的數量并不多,大多是武器、衣被等其他軍需物資。

在王易任兵部侍郎的幾年內,大唐軍隊一整套比較完善的后勤供應已經建立起來,在這次戰時候也充分發揮了作用,接下來也將為大唐穩固占領安東,及以后的征戰,繼續發揮作用。

御駕大軍在遼州停留了三天,繼續往西行進,踏上歸程的路。

這次出征高麗的十四萬軍隊,除八萬人左右班師回朝后,剩余在六萬左右人馬都留在安東大都護府內,這也是大唐在新置領地上留駐軍隊規模最大的一次。

除了六萬唐軍將士,還有數量不少的被改編的原高麗軍隊,被打散安置在留駐的大軍內,若以實際論,安東這片土地上,被稱作“軍隊”的人馬數量超過了十萬。

有十多萬人馬駐守在安東,還有蘇定方這位有頭腦的將領在,李世民可是放心歸去的。

經平州、營州、幽州、定州,在從遼州出發近一個月后,班師的大軍抵達并州。

在這個李唐的發家地,大軍再次停留數日。

李世民率群臣在并州舉行了一些列祭祀的活動,將大捷的消息告慰先祖。

已經是嚴冬時節,從并州出發后的第三天,寒潮來襲,天降大雪,大軍冒雪繼續前行。

所幸后勤供應充足,所備的御寒衣服足夠,因凍餓而死的軍士基本沒有出現。

十二月初五,大軍終于冒雪抵達離長安城約四百余里的蒲州,在這里大軍再次停留。

太子李治率領留守長安的房玄齡等百官,到此迎接李世民所領的凱旋大軍。

又是諸多的儀式,大軍停留了三天后,冒著嚴寒繼續西行,終于在十二月二十二日抵達長安。

能在過年前抵達長安,這是包括李世民在內每個人的心愿。

從平壤出發,大軍足足走了近四個月,這一路的艱辛,自不用說,在看到長安城高大的城墻出現在面前時候,許多人激動的流下了淚。

“長安,我了!”看著視野中出現的長安城的高大城墻,王易也很是激動!

出去差不多一年了,終于歸來,而且還立下不小的軍功歸來,想著以后的日子,可以在府中天天陪著妻兒們歡樂,王易打心底的高興。

他希望這次戰役后,再也不要出征,大唐已經足夠強大,外敵其他沒有人,接下來,他想過安逸的生活了,過那種不需要做事的舒適日子…



2011-2011,allrightsre色rved




上一章  |  泱泱大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