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第七十七章 山雨欲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泱泱大唐 >>泱泱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七章 山雨欲來

第七十七章 山雨欲來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20日  作者:黃昏前面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黃昏前面 | 泱泱大唐 
《》全文閱讀

作者:



(感謝飄泊浪子書友的月票!)

“爹爹,你在屋里做什么?幾位母親都在埋怨你不去陪他們賞雪看梅呢!”已經長得很高的王子吟快步走到王易身邊,扒在父親的肩膀上撒嬌,“爹爹,府上的人都在院子里玩雪呢,幾位母親還在作畫,你也去和我們一塊玩吧?少字好不好?”

王易回頭看看長得極像他的王子吟,笑了笑,順勢捏了一下她的小鼻子,“好,你們先玩,爹爹手上這點東西寫好,馬上就出來陪你們玩,好不好?”

“那好吧,爹爹!女兒先出去了,一會你快些來,我們等著你!”

看著王子吟輕聲走出書房,并帶上門,王易從座上起了身,在書房內來回踱步。都市小說

時間過的真是快,已經是貞觀十六年,王易三十歲,而立之年了。他穿越來大唐已經十五個年頭。膝下兒女成群,最大的女兒王子吟都十二歲,身體開始發育,長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姑娘了。

這幾年,妻妾們給他添了好些子女,如今都已經超過一過班的規模了,十多個大小孩子在府中,幾乎把府里吵得翻天,幸好王易管理有道,不只把妻妾們管得全都唯他命是從,連孩子們也是如此,王易雖然沒有采取什么嚴厲措施,但無論是哪個兒子還是女兒,見了他都老老實實。

孩子們的教育也是王易親自掌管,讓幾位妻妾相輔,這是項很累的活計,但他也堅持了下來,并且樂此不疲地做著,他要把他的兒女們教育得與其他人的子女完全不一樣。

府中的其他事務王復掌管著,不太要他擔心,但朝中的事,卻讓他憂心忡忡。

當然大唐這只大航船的航行方向他并不擔心,因為有他這個隱形的舵手有關鍵時候通過李世民指揮一把,大唐基本按他設計的那般向著越來越富強、文明的方向發展。

諸多后續有利于民生的政策得到推行,大唐的糧食產量連年增長,賦稅收入連年高比例增長,商業貿易也在長足發展,特別是對外貿易方面,這幾天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大量的海船建造起來,載著糧食、瓷器、茶葉等物資,換回大量大唐所需的金銀銅等貴金屬及其他一些大唐沒有的包括經濟作物在內的諸多物資。國富民強,百姓吃不飽飯、穿不暖衣的時代已經早成過去。

這幾年,大唐對外戰爭也在持續,貞觀十四年末,吏部尚書侯君集率軍滅掉時常犯我大唐天威的高昌國,在高昌地設立安西大都護府,屯兵駐守,站穩了進駐西域的門戶,威服西域諸國,西域諸國還有強大的西突厥都不得不暫時聽命于我大唐。就在今年也就是貞觀十六年的上半年,李世勣、李道宗兩將率大軍平定了薛延陀汗國的叛亂,擊斃其可汗夷男,還有他的向幾個兒子,薛延陀汗國覆滅,其他突厥系的小國與部落懾于我大唐軍隊的兵威,紛紛請求內附,我大唐在漠北地設立安北大都護,漠北一帶全部納入我大唐的版圖。

放眼大唐周邊,還敢對我大唐命陰奉陽違的只有一個東面的高麗,其他的都已經臣服于我大唐,李世民這位雄心勃勃的皇帝,正在構劃對高麗的戰爭。

這些戰役,王易都沒機會參加,具體他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反正每次他向李世民請命出征,都被李世民駁回,害得他這些年什么戰功也沒撈上。官職上倒是有升遷,不過又往文職方面去了,被李世民任命為工部侍郎,專管軍器、軍火、軍用器物等監制。

在任此職后,王易也令人開始研究火藥,后世時候他不是學工科的,對火藥如何配制并不清楚,但通過他的手下人員不斷的努力試制,調整幾種基本物質硝石、硫磺、炭的比例,爆炸威力不差的黑火藥已經研制出來,目前還在改制配方的過程中,爭取能獲得威力更大的黑火藥,并準備研制最基本的火器,如炸藥包、手雷等。

火藥試制成功,是王易非常驕傲的一件事,他相信他可引領大唐進入火器時代。

若能成功研制出以火藥主引的火器,王易相信,以火器結合最新募兵制度建立的大唐軍隊,戰斗力將會提升許多,天下間再也沒有一個國家能對大唐構成威脅。

見識了火藥威力的李世民,對王易取得這項重大的發明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重獎了王易和他手下的有功之臣,讓王易專事武器、火器的研究。

大唐的國計民生、軍事等方面都沒有讓王易擔心,讓他憂心的是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間越演越烈的爭斗。原本他是抱著看戲的態度,看這兄弟兩人爭斗,但他的岳父,當朝司空長孫無忌卻完全摻合進去,不顧他的勸阻,極力捧太子壓魏王,這讓他也不能袖手旁觀,他必須要讓長孫無忌受他的影響。但這是高難度的活計,古人不比后人笨,特別是在耍計謀這方面,王易更是拍馬都趕不上長孫無忌,他唯一依仗的就是對歷史的先知先覺,他依然抱著能影響長孫無忌的念頭在做事。

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間的爭斗,在王易看來,幾乎是李世民這個當父親的一手造成的。

李泰才學不差,且勤勉好學,更厲害的是此人野心不小。

魏王府司馬蘇勖力勸李泰,古代的賢能王子均招徠學者著書立說,讓李泰也效仿,這位皇子馬上照辦,奏請修撰《括地志》,并得李世民同意。李泰借李世民令他修篇《括地志》機會,大開館舍,廣泛延請天下俊彥賢才,魏王府中,人才濟濟,門庭若市,大有與當年李世民任秦王時候秦王府的氣勢相比,甚至國庫拔付給李泰每月的費用都超過了太子李承乾,進宮見李世民都可以乘小輿,朝中已經有多人為此事勸諫過李世民,但李世民不為所動,依然我行我素。

李泰曾數次派人招籠王易,甚至親自上門來說動王易,但與上門的太子李承乾一道,他們的勸說均被王易所拒,他不想介入到這件一不小心就會招來大禍的事中去。

依長孫無忌所講,李世民一直沒有消除改立魏王為太子的念頭。

讓李世民有這念頭的,除了李泰會投李世民所好,并表現出不凡的才情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李承乾這些年實在不像話。

王易曾勸過李世民,不要讓長孫皇后再懷孕了,那樣長孫皇后的身體可以調養回來,但不知是李世民沒聽眾他的意見,還是避孕失敗原因,此后長孫皇后又曾懷孕,但一次是死胎,一次是流產,這兩個不順利的懷孕給長孫皇后的身體造成了極大的傷害,每年冬天時候哮喘都會犯,用了藥也沒什么效果,身體情況很差的長孫皇后更是沒有精力去管幾個已經成年的兒子。

這些年太子李承乾貪戀聲色及打獵,生活極為奢侈,但又害怕被李世民知道,便時常與東宮臣僚時常談論忠孝,說到動情處甚至流淚,但離開這些東宮臣僚,則馬上與一群小人戲耍狎玩。

東宮中臣僚有人想要勸諫太子,李承乾先揣摸出他的意思,然后迎上前去行禮,面色凝重,正襟危坐,引咎自責,言辭頗多狡辯,進諫的臣僚急忙拜答,無暇再行勸。

因為李承乾將手下籠絡的非常好,東宮內部的秘密,外面人無法得知,再加上在僚臣面前李承乾是人模人樣,所以大臣議論起來對李承乾頗多稱贊之詞,這也讓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無法及時掌握李承乾的變化。及至后來,李承乾做了許多出格的事,李世民才知道他這位長子墜落成怎樣。

李承乾命人制作幾個巨大的爐和鼎放于東宮,召募一些逃亡官奴偷盜民間的牛馬,拉到東宮內親自烹煮,與寵幸的下人們一同烹食,他又有一些變態的習慣,喜歡學說突厥語和穿戴其服飾,挑選身邊容貌像突厥人組成部落,梳上辮子穿上羊皮衣趕著羊,又制作突厥人的旗,設立突厥人住的大帳,李承乾自己身處其中,逮住羊烹煮,抽出佩刀割羊肉吃。

這事李世民知道后,氣得差點發瘋,他舉兵滅掉了東突厥,自己這個當太子的兒子竟然在宮中效仿突厥人而居,在嚴厲地訓斥了一番李承乾后,令幾位東宮屬官對李承乾嚴加年管。

李世民怒斥后,左庶子于志寧、右庶子孔穎達多次勸諫太子,讓他收斂一些,這讓李承乾懷疑是此兩人向李世民打小報告,才招致李世民的怒斥,對這兩位忠心的大臣懷恨在心,還暗中派人殺他們,所幸沒有成功,但被李世民知道,勃然大怒,越加對李承乾冷淡,對李泰寵愛有加。

李世民冷落他,而異常寵愛魏王李泰,李承乾悲憤之下,有種破罐子罐子破摔的感覺,越加的做一些亂七八糟的事。

而另外有幾個位高權重之人,又與李承乾沆瀣一氣,其中一個是漢王李元昌。李元昌常做不法之事,受李世民多次責怪,從此心中怨恨,太子和他關系密切,時常在一起密謀事兒。

還有一個是王易的同門師兄弟,任吏部尚書的侯君集。

侯君集自恃戰功卓著,在松州大敗吐蕃,后來又領軍平滅高昌,想著有朝一日位列宰相班列中,但李世民卻一直沒給他這個機會,即使立下這么多的戰功,也沒晉他相職,依然領吏部尚書職,只是以吏部尚書職參預朝政,讓他心生怨氣。再因其在東宮中任職的女婿賀蘭楚石關系,與李承乾走的很近,甘愿聽服于李承乾,為他出謀劃策。

這些事,連王易都知道的一清二楚,他想象不出,作為皇帝,又是父親的李世民是如何想的。朝中大臣為太子與魏王的事上過的奏折不計其數,但李世民依然我行我素,不為大臣們的勸所動。

太子與魏王的事,王易從來沒敢在李世民面前提,除李靖和長孫無忌面前略有說過外,也從未在其他人面前說起過,即使是升任中書侍郎的摯友馬周也是如此,他不想淌這趟渾水。

李承乾聽從邊上人的主意,也害怕李泰威脅自己的位置,便派人污陷李泰,李世民嚴查之下并無其事,狠狠責了一通李承乾,還重獎了受委屈的李泰,讓李承乾抓狂。

這是上半年剛剛發生的事,查知李承乾污陷李泰后,李世民對李承乾的冷淡達到了極致,再次讓李泰居到武德殿去,連長孫皇后的勸也不聽了,大有廢太子,改立魏王的態勢。

心灰意冷的太子李承乾只能找其他一些變態的玩法來泄私憤,還玩起了龍陽之好,私下寵幸孌童稱心,與他同吃同住,還答應稱心,以后他當了皇帝,一定會給稱心高位。

道士秦英、韋靈符以妖法道術,得以親幸太子,東宮中時常有人在上演道場把戲。

李世民聽說后,勃然大怒,將稱心、秦英、韋靈符等人全抓起來殺掉,連坐被斬首有好多人。太子認為是李泰告發的,怨恨更深,還在東宮中特筑一小屋,立稱心的像,早晚祭奠。

這一切讓李世民氣得發狂,越來越不喜歡太子,李承乾也是知道自己父皇對他態度的改變,越加的放任起來,動輒幾個月稱病不去朝見。

李承乾與李泰的爭斗已經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李世民對李承乾的冷淡也達到了極致,每個人都猜著皇帝遲早要宣布改立太子,一時間人心惶惶,長安一副山雨欲來的樣子。知道原來歷史上有這么一出戲的王易對此雖然沒什么驚異,但因為牽涉到自己家族,還有親眷方面,仍然憂心忡忡。

若李承乾和李泰都如歷史上那般被廢,誰也當不了皇帝,那就便宜了現在默默無聞的李治。

但王易極不希望李小九當皇帝,他非常希望這些年名望非常高、品行優良的李恪,他這個妹夫來當皇帝,但李治是嫡子,只要他在,就沒李恪的份。

現在已經是貞觀十六年了,若王易記得不差的話,歷史上改立太子的事是發生在貞觀十七年,離現在時間不久了。

想著這些事,王易有點頭疼,因為他無計可施。

他踱到門邊,打開門,聽到外面傳來的嬉鬧聲,也苦知著搖搖頭,“哎,等事情發生了再去考慮對策吧…”王易這樣安慰自己,隨便快步離開綠色∷小說址

2011-2011,allrightsre色rved




上一章  |  泱泱大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