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大唐第十七章 突發的情況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泱泱大唐 >>泱泱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七章 突發的情況

第十七章 突發的情況


更新時間:2016年01月20日  作者:黃昏前面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黃昏前面 | 泱泱大唐 

類別:

作者:書名:


第二天一早,天剛蒙蒙亮,蘇定方和王易就率所部的五千人馬拔營起程了,他們準備先行一步,搶在吐谷渾人未發現之前,重創伏俟城一帶的吐谷渾守軍,順便將伏俟城占領。

初出茅廬的王易,在戰爭剛開始進行時,心里對戰爭有一種的本能恐懼,而且恐懼程度不低。

到底他在后世時候只能算是一個“書生”,雖然說在醫院時候見過不少的人因病而死,但從來沒有親手殺過人,對殺人還是有一種本能的恐懼,也擔心沖殺時候被人殺。

兩軍交戰時候,帶兵沖殺,殺人是難免的;但也可能被人殺,若一個人運氣不好,負傷甚至丟了性命的事,可能眨眼間就會發生在面前,即使你是一位領兵的將領,身邊有不少的人護衛著也是如此。王易因此希望,即使他參加這場戰爭,也能盡量避免親自帶兵沖殺,僅以出謀劃策建立軍功。

但從鄯州出發后,戰爭已經進行了好些時候,其他將領指揮的幾場戰事,我軍都取得了大捷,吐谷渾人根本無力抵擋,王易心內的恐懼感早已經消除。可以預料的輝煌勝利轉眼就可以來臨,這讓年輕的王易心內有熱血在涌動,一種渴望建功立業,揚名立萬的想法和沖動油然而生,想在戰場上展露男兒的本性,也非常想在諸將面前真實地表現一番,展現他在指揮作戰方面的能力。

特別是在李靖充滿希望的鼓動后,王易心內的表現欲更加的強烈,再加上對這原來歷史的熟知,對諸多人物命運的了解,他知道如何處斷是對時局的最好推動,他非常想親自出手,改變歷史。

青海東南一帶的吐谷渾人馬已經逃脫不了被全殲的命運,這些是李大亮、段志玄、侯君集等人的功勞,他王易沒法去分享了,剩下的,勸降慕容順,攻戰伏俟城,消滅天柱王,這些他可以做。

這其中的每一件做成功,都是非常大的軍功,現在的王易非常想將這些功勞都攬到自己頭上,或者說都參與進去,分一杯軍功的羹,因此蘇定方提議,加快速度行進,爭取在吐谷渾人沒有防備間抵達伏俟城下,攻占伏俟城的提議,馬上得到了王易的贊同。

蘇定方這位在歷史上留下非常大名聲的名將,領兵滅百濟、蔥嶺、西突厥三國的輝煌戰功沒幾人可以比及,王易相信即使現在蘇定方沒那么大的名聲,但做事情肯定不會一時沖動而行事,名將的天分早已經存在,做事一定經過深思熟慮的,如何展開行動也一定有他的計劃。

而王易也認真考慮過如何攻占伏俟城,并與李靖討論過計劃,得到李靖認同的,因此,在這方面,與蘇定方提這位師弟一拍即合。

李靖教授的兵法里面,最講究的就是快和奇,也深得蘇定方和王易認同,他們這次就準備將這種理念在實際戰斗中發揮出來。很多時候速度快,才能發揮奇的作用,奇與快是結合在一起,不能分開的,要做到這一點,行進速度那肯定要比原來快上很多。

就在蘇定方和王易都以為他們的行進速度加快后,可以很快地拉開與跟在后面的李靖所領人馬的距離時,李靖也是加快了行進的步伐,同時派人傳令,讓在他們左前方行進的李道宗、薛萬徹兄弟部也加快速度,晝夜兼程往伏俟城方向趕。

沒有攜帶什么輜重的人馬行進速度原本就挺快,再加上蘇定芳和王易令將士們再加快行程,并有數量不少的戰馬可以換騎,行進的速度更是一般軍隊不能相比的,在第二天時分,竟然行進了兩百余里,硬生生地把跟在后面的李靖拉下了一截,也把隔著一座山,在他們左前方行進的李道宗、薛氏兄弟部超過了,他們這五千人馬,取代了薛萬徹所領的人馬,成為整支大軍的前鋒了。

又一天落日時分,人馬在離青海湖不遠處的一個山谷間扎營。

在全軍扎營,并布置好警戒后,王易招呼蘇定方,一道前往青海湖邊逛逛。

據派出的斥候所打探的消息,他們現在所處的地方離伏俟城大概還有三百里左右的距離,再有一個白天的行進,應該能行至離伏俟城不遠的地方,稍事休息,可以趁夜對吐谷渾人的國都展開攻擊,若能得到慕容順的支持,那明天晚上或者后天早上,就可以將伏俟城拿下。

大戰將臨,王易心內還是有點緊張,也想趁戰爭將打響的前一天晚上,與蘇定方一道走走逛逛,在討論事情的同時,也順便放松一下心情。蘇定方聽到王易這邀請后,猶豫下后也馬上同意了。

兩人帶著一群親衛在湖岸邊慢跑著,在跑至一處湖岸近處都是磧石,馬兒不會陷進去的地方,一行人停了下來,坐在馬背上看著湖天一色的青海湖。

已經是四月中,夏天了,正是青海湖邊春草萌長的季節,青海湖邊的景色非常的美麗,但一路快速行來的王易,并沒什么時間去好好欣賞一下這個美麗大湖沿岸的風光,今日趁著落日的余輝,正好可以欣賞一下美麗的湖景。

站在湖岸邊放眼望去,青海湖煙波浩淼,碧波連天,望不到近頭,在夕陽的映照下,粼粼的波光不停地閃動著萬片陽光,再加上稍起的霧氣,把水天的分割線都浸沒了,真的是水天一色。

成群的鳥兒可能也歸巢了,從湖畔向湖中飛去,轉眼間又飛入天際處,不見了影蹤。

青海一帶的春天雖然來的遲,但如今已經是四月,青海的春天也來臨了,湖岸邊青草泛綠,似一層厚厚的綠色絨毯,零星開放的野花,把綠色的絨毯點綴的如錦似緞。周圍還有幾片雪山,靜靜地躺在這一片連綿的綠色中,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無比綺麗的景色!

王易仿若置身于不真實的仙境中,呆呆地看著,好一會才說道:“定方兄,青海真的很美!”

“是啊!青海是很美,特別是現在這個時節,春草萌發,這些地方的牧民,也早已經開始放牧了!”蘇定方也很是感慨,“從我們這一路行來看過去,整個青海岸邊,長優良牧草的地方不少,賢弟出征前所講不假,青海邊上,真的是絕佳的牧馬地,必當要將其取之!”

“定方兄,有一點我覺得很奇怪,按理,現在這一帶的牧民應該結束冬養,外出放牧的時候,但我們這一路行來,遇到的牧民并不多,你說,這會不會是吐谷渾人聞聽我大軍將要攻擊伏俟城,都聞風而逃了?”王易側過頭看著一臉迷醉的蘇定方,沉聲問道,“你說,吐谷渾人會不會偵知我大軍的行蹤?若他們發現我大軍的行蹤,會做出什么反應?若他們有反應,我們要如何應對?”

蘇定方的手腕非常狠,這一路行來,只要有遇上的吐谷渾牧民全部斬殺,不讓他們泄露我軍的行蹤,在行進的過程中,也派出大量的斥候,在打探吐谷渾人的情報時候,也捕殺敵方的斥候,目的就是在盡量偵知敵方的行蹤的同時,不讓對方打探到我軍的動身。

但不知是什么原因,他們一路行來,遇到的牧民數量不多,讓蘇定方殘酷無情的鐵血行動少實行了幾次,捕獲的吐谷渾斥候數量也并不多。從捕獲的的吐谷渾斥候口中得知,據在伏俟城附近的天柱王,還有住在城內的太子尊王,大寧王慕容順,并不知曉我大軍的動向,甚至他們都沒接到庫山、曼頭山、牛心堆已經被我軍攻擊的消息,這讓蘇定方和王易都很是欣喜,這分明就是一場實力非常懸殊,完全不對稱的戰爭么!

因此在傳回給后面的李靖的通報中,他們一再保證,能輕取伏俟城。

但看似順利的情況,卻讓王易有點隱憂,說不出原因,只是一種本能,他總覺得,數萬人馬,進入青海之地,不可能不被土生土長的吐谷渾人知道的。

蘇定方聽了王易這話后,稍稍想了一下,回過頭,同樣沉聲說道:“吐谷渾人已經知道我大軍要對其進行攻擊,牧人大部被征召,其余的也盡量往戰火不太會蔓延的地方遷移,出現這樣的情況,沒什么牧民放牧,這很正常。吐谷渾人即使知道我軍可能已經對庫山一帶發動攻擊,但肯定想不到我軍的行動如此迅速,在曼頭山一帶戰事還在進行之時,已經有數萬人馬進至湖西一帶,我們的行蹤應該不會被他們發現的,他們發現之時,我軍已經攻到他們的面前了…”

王易還沒來得及再問話,聽到遠處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接著幾名親衛帶著一名剛剛探聽情報回來的斥候跑了過來,王易知道有新的情報送來,馬上止了想問的話!

在聽了斥候所報的情況后,蘇定方和王易非常的吃驚。

接著又有一名斥候回來報告了相似的情報。

據斥候的探報,原本駐扎在伏俟城東北方向的天柱王部,不知什么原因突然有異動,全部人馬拔營起寨,快速往東南方向而來。

在聽到斥候所報的消息后,王易幾乎在第一時間就判斷出來,很可能是吐谷渾人發現了他們的行蹤,才做出這般應對的舉動的…。

更多到,地址


上一章  |  泱泱大唐目錄  |  下一章